国产评级币“通货膨胀”

“古钱币和银元本属同宗,就没有同命的可能性吗?有,不过其中的关键,在评级公司们的身上。”


明明是80分都悬,却打出85分的高分;修补、假币频频入盒;人情分、低状态高分币传闻不断……相比P盒,大家对国产评级公司(以下简称“国评”)的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

过去3期,唐南柳用了万余字剖析了银元和P盒银元市场,多位朋友后台留言表示不过瘾,希望笔者将视线转移到古钱币和国内评级。正值近期国内又有新的评级公司诞生,这期,我们就来重点讲讲一个极有意思的话题——国产评级币“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学的概念,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由于眼下国产评级币有诸多“膨胀”的现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国产评级币“通货膨胀”。

关于国产评级币“通货膨胀”,表象有三:一、评级币分数膨胀;二、评级币数量膨胀;三、评级币公司数量膨胀。

与经济学当中的通货膨胀存在坏处与好处一样,国产评级币“通货膨胀”同样有好有坏,有利有弊。这关系你我,关系中国古钱币市场的走向,更关系到热爱钱币的每一个人。


01

扩张之下无低分,深层原因在于治理缺失

“需要送评找我,我和评级师很熟有人情分,你懂的!”

但凡送过国评级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过这样的“秘密”,简简单单“人情分”3个字,令人无限着迷。

分享两则身边的趣闻。

勤勉上进的老张是笔者身边较早接触公博的朋友之一,几年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笔者开始接触公博评级。老张对于公博秉持两个观点:一、送对了评级师,享受“人情分”;二、送对了代理商,评级享优惠。概括来说,分数的高低、费用的多寡,都有送评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张的送评哲学似乎成立。一些看着像78的裸币,结果是80分,一些看着符合80分状态的钱币,最终结果是82分。但老张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在他那里,鲜有高分状态币严评的情况发生,使得笔者更倾向于相信他的评级哲学。

与老张一样,老王同样笃信“人情分”的存在。前些年,为了评几个状态并不算好的明清钱,老王托了多层关系,终于送进了一家业内并不算知名的评级公司。半年后,本希望用人情分弥补瑕疵的多枚钱币终于到手,令他大感意外的是,钱币分数多集中在75-78分之间,并无人情关怀的痕迹。

如果你找朋友送评,结果分数并不理想,朋友很可能会告诉你:“评级师的标准有时候难以琢磨。”以此打发了事。所谓“人情分”,真的是玄学吗?非也。

简单分析评级公司的模式就能发现,评级公司偶尔的失位,是由管理造成的。

其一,为了扩大业务,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评级公司往往通过地方子公司进行扩张。理论上,子公司归总公司管辖,但由于业务上是竞争关系,子公司又处于局面的弱势,它不得不想尽办法吸引客户,这为“人情分”的产生创造了土壤。

其二,随着评级公司的扩张,鉴定队伍越来越庞大, 每个鉴定师作为一个个体,评级技能和对钱币状态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假设一个鉴定团队只有一个人,那么同种状态出不同分数的可能性并不高;如果一个鉴定团队有10个鉴定师,那么同种状态出不同分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如果将鉴定队伍扩大到100人,同一枚钱币评出不同分数的可能性陡然上升。

其三,就是国评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高一分就是多一分利,这样的致命缺陷经不起人性的考验。如何将权利关进笼子,制度必不可少。

不少朋友好奇,为什么相比老盒,公博的分数越来越高,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此外,由于不同国评之间的竞争关系,一些国评恨不得告诉送评者:送我这儿,分数就是比其他地方高。

这些内卷,无一不将评级币的分数越推越高。


02

等待市场出清时,落后国评终将被淘汰

在《激荡三十年,银元开启证券化》一文中,笔者曾高度评价PCGS,并指出,“它的出现,不亚于近代史中,农业社会发明了蒸汽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工业实现大跨步发展。”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头部国评。时至今日,还是有不少爱好者吐槽、甚至不认可评级币,但无法回避的是,“公博们”的出现正在拯救中国古钱币。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头部评级公司的鉴定师,鉴定水平肯定高于绝大多数泉友,哪怕评级公司秉持“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让假币入盒”的心理。其二,评级公司有设备,或者是利用设备的优势。眼下,一些修补技术堪称鬼斧神工,一些修补币在不借助设备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修补过的痕迹。评级公司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收藏爱好者规避修补币的风险。

另一方面,国评的江湖,远比PCGS要复杂的多。

日前,“轩德评级”官宣,成为国内又一国评,细细数来,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国产评级公司已近10家。

对于这样的现象,一些泉友议论纷纷。为什么国内已经有这么多,还会有新的评级公司产生呢?原因很简单,有利可图,更准确地讲,国评公司认为国内评级市场依旧有市场空间。

经济学认为,繁荣的市场会吸引大量人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越来越多,物品或者服务供过于求,价格在到达顶峰后持续下跌,最终,一定会有参与者无法承受亏损退出市场,这就是市场出清的过程。国评江湖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国评公司黯然离场。

所以,在评级过程中,不妨将目光放长远。选择影响力日趋孱弱的小公司评级,无异于往河里投钱——听个响。当国评市场出清时,那些盒子也会灰飞烟灭,与过期食品一样被扔进垃圾桶。

不过,对于国评新品牌的诞生,笔者依旧持乐观态度。以往经验可以发现,新品牌的诞生,往往伴随创新举措,新生事物的出现,又会推动整个行业往前进步一小步。


03

同宗不同命,内卷的国评撑不起大一统市场

在《激荡三十年,银元开启证券化》一文,笔者曾指出,经过30年的市场激荡,银元在PCGS的加持下不断破圈,并开启了证券化的过程。古钱币会在国评的助力下,和银元一样完成蜕变吗?

很难。

首先,古钱币和银元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它并非标品。每个购买古钱币的人,都会在意钱币本身的字口、锈色、甚至重量,每一个古钱币爱好者,就是一个寻求差异、标新立异的个体。虽然银元也强调不同品相,但其标准更加统一,特别是P盒的出现,让个体间的差异无限接近,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资金短期内大近大出的需求。

第二,品种太多,版别繁杂。相比大部分收藏品,古钱币的收藏难度并不低,原因在于,其版别繁杂,非浸润多年的爱好者,无法窥探其中之妙。可以想象,它的学习门槛之高,将大量有钱人拒到了门外。

古钱币和银元本属同宗,就没有同命的可能性吗?有,不过其中的关键,在评级公司们的身上。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国评能担负起更高的标准,更高的使命,苦心经营古钱币的评级事业,再过二十年,古钱币泉将是一番不同的常见。不过,如今市场上的国评公司形形色色,常见臭鱼烂虾参杂其中,这对国评行业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不同国评公司之间的割据,让国评市场不断内卷,可以预见,眼下的国评撑不起大一统的古钱币市场。

回到前文老张的案例。如果细细分析,无论是78分和80分,还是80分和82分,都存在主观认知差异。无论是78分评成80分,还是80分评成82分,都存在可能性。

眼下的国评,也只能用这样方式安慰自己。


*本文老张与老王均为化名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和个人转载,抄袭必究!


猜你喜欢

激荡三十年,银元开启证券化

P盒银元市值,突破100亿(一)

“大头效益比”,P盒银元100亿市值背后的秘密(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