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素书》《伤寒论》《心经》《聊斋》名言合辑,收藏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1.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素书·正道》

恪守本职工作不轻易放弃,受到嫌疑能居义而不反顾。

2.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素书·安礼》

不断地为善就是积福,不断地作恶就是积祸。

3.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素书·本德宗道》

给人带来最多吉祥的,是知道满足;给人造成最大苦恼的,是太多欲望。


4.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素书·求人之志》

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5.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素书·遵义》

小的功劳不给予奖赏,那么就没有人愿意立大功了。

6. 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素书·安礼》

同为美人会互相嫉妒,同样才智卓绝的人会相互图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1.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 ——《伤寒论·伤寒例》

人在疾病的轻浅时期不及时治疗,而是忍着希望自己可以痊愈,小疾往往可以扛成大病,即痼疾。

2.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 ——《伤寒论·伤寒例》

大凡伤寒病,多为感受风寒所致。风寒开始侵袭肌表,渐至由表入里,病邪入里就不容易解除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1.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心经》

源离开这个本末倒置的梦幻世界,最后达到寂灭的境界。


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心经》

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五彩缤纷的三维物质世界其实是不真实的,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的感官不能感知到的表面上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地方却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有实质内容的。

3.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心经》

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


4.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心经·心经》

没有了不明白的时候,就是到了没有不明白的尽头。以至于没有了老、死的时候就是没有了老、死的尽头。

5.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心经·心经》

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所以说是空。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1.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只要有花有酒的地方,就算时令不是春天,也和春天到时一样。虽然无灯无烛,但是只要有明月照耀就可以。

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聊斋志异·卷二·阿宝》

喜欢读书的人,提笔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对一项技艺痴迷的人,他的技术一定是非常精良的。

3.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刻意的.带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应该提倡和奖励。无意之中做了坏事,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坏事也不应该受到惩罚!



4.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聊斋志异·卷四·促织》

一个人修道成仙,他家的鸡犬都跟着他成了仙。


5. 断鹤续凫,矫作者妄。 ——《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截下鹤的长腿接到野鸭的短腿上,指强行做违反规律的事。

6. 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在达观之人眼里,生和死是一样的。何必为活着而高兴,为死亡而悲哀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