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破防在此一举,铁矿石一路下跌,还能成为澳大利亚杀手锏吗?

声明:本文为原创且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转载需注明作者及今日头条来源。

世界风云突变,正当大家都把视线聚焦在阿富汗局势的时候,远在万里之遥的澳大利亚却被悄无声息地给上了一课。关键这一课,十分生动有趣,澳大利亚从政客到媒体,全身上下都找不到挑刺的地方,陷入了逻辑上的死循环,让人大呼过瘾。


大家知道,我曾多次扒皮为什么小小的澳大利亚最近几年甘于充当刺头来反复挑衅中国,有些不熟悉内因外因的朋友,可以多去翻一翻房段子以往的文章。今天就简单说下中澳之间的“过节”。


其实前些年我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还挺不错的,包括双方的经贸往来,留学生以及房产和港口投资等,可以说澳大利亚这几个字,还是比较友好的代名词。但随着美国在十年前开始大张旗鼓地推行亚太政策,澳大利亚的在国际政治上的随从本色就暴露出来了。


在老美各种耳边风之后,澳大利亚彻底地倒向了美国,成为了五眼联盟的主要成员,由于在地理上它十分接近中国南海,因此随后在实质上成为了反华急先锋。


美国一个眼神,即便倒贴,澳大利亚都要贯彻到底,所以后面我们看到了澳大利亚跟中国关系越来越僵,基本都是澳大利亚主动挑衅,我们针对性地制裁。


比如澳大利亚率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了禁止华为5G网络的开展,然后还提出了新冠病毒溯源,将矛盾直指中国,另外在香港、台湾、新疆问题上,在南海归属上,也长臂管辖,对中国说三道四,活脱脱把中澳关系,逼到了悬崖边。

澳大利亚禁止华为在澳开展5G业务

中国肯定不会熟视无睹,任由澳大利亚恣意妄为,于是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比如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不能让澳大利亚,“吃着中国饭,砸着中国碗。”

对话无限期中断,澳方负有全部责任

澳大利亚有着作恶多端的A面,他也有脆弱而傲娇的B面,那就是政治上依附于欧美,但是经济上却依赖于中国。


打个比方,前些年中澳经贸正常的时候,中国是澳大利亚绝对的“大客户”,占比能超过1/3,比第2、3、4名加起来还要多。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中国赚澳大利亚1块钱,澳大利亚就要反过来赚中国2块钱,实打实地躺赢。


那中国不进口澳大利亚的产品可以吗?理论上来说可以,比如如今赴澳旅游、求学的人大大减少。澳大利亚的一些投资也都陆续主动被动地撤回,比如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撕毁一带一路协议,武断地想收回中国花了29亿租借的达尔文港。


又比如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副产品,比如水果、牛肉、海产品、酒类,都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中国宁愿去其他国家进口,也不惯你这臭毛病,导致去年澳大利亚被中国征收的关税超过1300亿元,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澳大利亚几乎所有行业的对华贸易额都骤降了40%。


但是有一个产业,一直是中国内心隐忍的痛,那就是铁矿石


澳大利亚是资源型国家,靠天吃饭,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赚得盆满钵满。


关键是虽然中国作为国际上的最大买家,但是铁矿石的定价权却被欧美等西方国家牢牢掌握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最近几年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就是认准了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要“吃定中国”。


不仅吃定中国,还要扇着耳光吃定中国,这最让人气愤不已。


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依赖度很高


虽然澳大利亚铁矿石很贵,澳大利亚对华也不友好,但无奈中国这些年确实需要铁矿石,而且澳大利亚铁矿石质量好,距离中国又比较近,因此整体的成本还算可控。而寻求替代产品的话,比如我们试图开发南美洲的巴西矿产,但是产量不太稳定,运输距离也大大延长,综合下来,达不到我们要求的质和量。又比如我们也打算在非洲开矿设厂(几内亚的西芒铁矿),但是当地ZZ不太稳定,而且矿场也需要搭配相应的港口和铁路等基建,因此这是一个耗费时间周期的事情,短时间看来,也是个无解的选择。


所以真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就回到中国本身了,那就是对铁矿石的需求能否降低?


答案是能,而且必须能。


事实上,针对澳大利亚的上蹿下跳,我们处理起来颇有“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很多人没感觉,就连澳大利亚媒体也是反应迟钝,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迟了!


根据南华期货数据显示,铁矿石在7月份开始,就终止了高位震荡,进入了下跌通道,到昨天,最大跌幅已经超过了35%。


铁矿石价格近期明显走低


而铁矿石下降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中国不跟他们玩了,澳大利亚产量不是很高吗?不是有定价权吗?我们直接不(怎么)买了,让你有价无市!


大家知道,铁矿石的炼制是一项高耗能的产业,随着节能减排思路推行,铁矿石行业我们要从量到质的转变,因此大方向上,我们对铁矿石的需求是逐渐降低的,这还打着一个正确的旗号:绿色环保。


中国各地在年中的时候,部署了下半年的钢材产量减压工作,比如产钢前三大省份中,河北、山东、山西分别同比减少19.51%、14.2%、9.31%,其主要目的就是节能减排,然后“抑制原材料过快上涨”。


中国对铁矿石的“刹车”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我们开始在市场上,控制钢铁产量,加上有铁矿石的大量储备,所以对各大厂铁矿石的供应不成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政策上,进行了钢铁税率调控,并且严防资本炒作铁矿石价格。


最终,我们艰难地暂时打赢了这一仗,虚高的澳大利亚铁矿石,最终向市场认输,跌,下跌,再跌,成为了下半年的主旋律。

铁矿石暴跌,澳大利亚慌了


话说,当中国大量需要铁矿石的时候,澳大利亚挣着中国钱,还要骂中国污染环境。那好,如今中国降低铁矿石需求的时候,澳大利亚总不能没节操地说损害其经济了吧?但毕竟这是节能减排的必要环节,如此双标恐怕是自己都要被蠢哭。


因此澳大利亚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吃着中国饭-骂中国污染环境-中国节能减排-澳大利亚经济破防-骂中国影响澳大利亚经济繁荣?


袋鼠逻辑,招招致命,但无解,只能沦为彻底破防。


澳大利亚也清楚,铁矿石对华出口不是他们长久之计,但寻遍天下买家,发现除了中国这个占据世界70%之多的广袤市场,根本没有第二家能可以依赖。


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曾被澳大利亚寄予厚望,但工业体系薄弱的三哥未能独挑大梁,印度当下深陷疫情,而且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对铁矿石的需求并不大。这相当于说,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将长期有价无市,囤积在国内,形成实质上的市场萎缩。


其实澳大利亚也不是没打算向中国求和,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他们从财政部长到澳大利亚总理,从企业组团到媒体大刊都试图重启中澳之间的经济对话。


但是中国并不接招,直接不给会谈的机会,这倒不是我们傲气,而是澳大利亚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本质所在,他们单纯地希望“政冷经热”,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立场和行为,试问哪来的勇气让莫里森之流如此自信呢?详见《澳大利亚脑回路:“超大代表团”准备好了,中国你快邀请我》。


澳大利亚欲组建的“超大规模访问团”未能成行


眼瞅着中国不接招,澳大利亚就试图甩锅中国了,将自己的“积极主动”展示给世界舆论,继而反诬“责任在中方”,这种移花接木还真的迷惑了很多世人,但本质上他们玩弄的依然是文字游戏,如此一来,更让人心生反感。


澳大利亚求和不诚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在于铁矿石前段时间价格坚挺,虽然中澳在诸如龙虾、红酒等产业几乎冰封,但是澳大利亚通过铁矿石在华攫取的利益,已经完全弥补了这一点亏损,甚至还颇有盈余,这也一直是他们“小人得志”的关键点,又怎么会诚心道歉呢?


只不过事到如今,目光短浅的澳大利亚再也笑不起来了,铁矿石价格的暴跌,预示着今年能从中国赚到的钱就此止步,这让澳大利亚最后一项可以让自己硬气的资本也荡然无存。


这完全是澳大利亚的咎由自取,作为“身处亚太,心随欧美”的“香蕉人”,澳大利亚摒弃了外交自主权,一味地为了迎合美国,不顾自己国家客观的发展道路,最终被当头一棒。


死扛了一年多的铁矿石,如今也逐渐落下了帷幕,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轻易跟中国脱钩,可以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又砸着中国碗。


澳大利亚是美国打造的五眼联盟样板间,也是我们打造的对华经贸“样板间”,如今澳大利亚失去了唯一的“杀手锏”,很快,满天的哭天抢地会震荡在整个西方社会,这种声音目前太渺小了,我们需要适度地放大音量。


杀一儆百,请相信东方大国的智慧,这出好戏,不仅是给日本看,给立陶宛看,给台湾省看,给越南看,更是给加拿大看,给英国看,给美国看。


中美较量进入深水期,双方都进入了胶着的博弈期,澳大利亚护主心切,曾疯狂叫嚣要让中国在碰撞中付出代价,而事实证明,澳大利亚就是那个代价。


番外:澳大利亚为什么要充当反华急先锋?


澳大利亚作为白人国家,在地缘上更贴近亚太,由于存在强烈的白人至上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本就更加跟随欧美。另外他们在二战期间,曾受到日本的猛烈攻击,因此基于地理位置上的不安全感,持续了几十年,到如今,政治上的安全性,大于贸易上的互利性,因此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全面倒向了美国,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反华闹剧。


如果从深层次上来分析,澳大利亚对华陡然生变,还得从他们的领地意识上说起,中澳之间,其实已经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了,这个冲突的主战场,就在东南亚一带。


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有着天生的迷之自信,因此周边的像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它都当作是自己的小弟,天然的小弟——东南亚是它澳大利亚的前庭,太平洋小岛国们则是它的后院。


澳大利亚在东南亚推行的区域霸权


但近年来中国日渐强大,我们大力主张南海权益,维护南海主权,比如和菲律宾的几次黄岩岛之争,最终还是以中国实质性夺回作为结局,中国甚至还在南海诸多小岛上兴建了机场,关键的是,这些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感召下,都纷纷加入合作,毕竟是互惠互利,既然跟着澳大利亚也是穷日子,那么何不变通思维,跟着中国老大哥混?


这个把澳大利亚给气坏了,他们由此把中国视为眼中钉,核心原因就是打破了澳大利亚维持区域霸权的目的。因此澳大利亚一方面装模作样地赞助太平洋岛国,另一方面疯狂扩充军备,最终在对华的问题上一再爆发冲突。


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如果澳大利亚要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那么这地头蛇,我们可是压定了!


本文完。


欢迎关注并支持@房段子 ,一个非典型的时事政治、房产分析人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