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上将回忆济南战役

注:张震(1914年10月5日-2015年9月3日),男,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济南战役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

战略决战的序幕

豫东战役刚结束,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就于7月14日致电中原局、华东局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许世友、谭震林和粟裕等,明确指出:“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并要求山东兵团在攻占兖州后即乘胜攻击济南。中央军委的设想是:“如能在八九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全军(七纵、九纵、十三纵、渤海纵、鲁中南纵)可于十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

粟裕代司令员马上召开会议,同我们一起分析研究。大家认为:在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更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蒋介石不得不由“分区防御”改为“重点防御”,裁并绥靖区,加强主要城市的防守兵力,扩编机动兵团;在我当面,国民党徐州“剿总”的部署又做了调整,重点防守徐州、济南、青岛等战略要点;还组建和扩建了4个兵团,即第2(邱清泉部)、7(黄百韬部)、13(李弥部)和16兵团(孙元良部),分别位于陇海、津浦铁路及其两侧,准备随时往来应援。还辖有6个绥靖区。即:两淮、扬州、南通的第1绥靖区,济南的第2绥靖区,徐州、临城、台儿庄、峰县的第3绥靖区,开封、荷泽的第4绥靖区,海州的第9绥靖区和青岛、烟台的第11绥靖区。其总兵力已达70万人。

尽管敌人是强大的,但我华野外线兵团(包括第1、3兵团)、山东兵团(第2兵团)与苏北兵团(第4兵团)等三大作战集团,已从战略上的配合策应,发展到可以集中进行战役作战。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山东兵团,从1948年3月开始,在山东战场上经过5个月的进攻作战,胜利地进行了胶济路西段、中段战役和津浦路中段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4万余人,整个山东除济南、青岛、烟台、临沂等几个孤立据点外,已经全部解放。韦国清、陈丕显、吉洛(姬鹏飞)率领的苏北兵团,与坚持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敌后的地方武装一起,开辟了南线我军战略进攻的一个翼侧战场。应当说,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在南线华东和中原战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把国民党军主力逐步歼灭在长江以北的条件。

张震及夫人、子女在曲阜

正因为如此,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有了重大调整和变化,军委在这个电报中提出的战略构想,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城南庄会议关于要我们在4至8个月后仍准备渡江南进的计划,由积极准备开辟南进道路,改为先在华东与中原地区求歼敌军的主力兵团,夺占济南、徐州,取得对战略全局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后,再行南进。根据军委确定的夺取济南、徐州的战略目标,我军下步的作战方向有二:一是返内线与山东兵团会合打济南,并在徐州以北地区歼击援济之敌;二是继续在外线作战,特别是在徐州以南地区调动敌人,各个歼灭之。

讨论中,大家觉得如以山东兵团独力攻取济南把握性不大。若为使我外线兵团获得休整时间,才以山东兵团先攻济南,吸引徐敌北顾,则没有必要。如果确为攻占济南,使华北与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则敌我双方比较,济南守敌有10个旅加保安部队共十几万人,我山东兵团及地方部队全部集中的话,与敌总兵力基本相当,敌又凭险固守,再加徐州敌军的可能增援。因而,“以许谭现有兵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兼顾”。同时,兖(州)、济(宁)有被敌重占的可能,刚打通的联系又被切断,对我不利。所以,粟裕、陈士榘和我于7月16日向军委发了电报,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休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

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同意我军充分利用即将来临的雨季,休整到8月底。届时,是先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再攻济南,还是先攻济南,并打徐州之援敌,让我们“依情况提出计划”。

于是,从7月下旬开始,华野各部队先后转入休整。华野司令部休整地点在豫皖苏边区。我离开这儿已经两年半时间了,特别是解放战争爆发后,经过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这里已经是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今又重返,内心喜悦。一路上,我遇到许多熟悉的干部和群众,就像回到自己的家。在书案店、新兴集等当年住过的地方,我与乡亲们、战友们重叙友情。由于部队打了胜仗,地方的同志想要一些武器弹药,我报告粟总后,均予以满足。同时,还通知津浦路东江淮军区的部队,也来这儿领取。这样,我又见到了原淮北支队、后改为江淮军区独立旅的同志们,叶道友旅长详谈了他们克服千难万险,重返淮北敌后坚持斗争的情况。

休整期间,粟裕同志几次召集我们研究行动问题。8月上旬,我按照粟总的交代,拟出了一份战役计划,经前委讨论并征求各兵团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后,于8月10日正式上报了屮央军委。这个计划包括3个方案:

一、 集中全力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截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重点放在打援上,求得于运动中首先歼灭敌5军,而后扩大战果,歼击其他敌人。

二、 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对可能由徐州北援之敌仅以必要兵力阻击之。

三、 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地配备与使用兵力。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两个纵队抢占济南机场,调敌出援,多消灭一些敌人于城外,以削弱内城守备兵力;其余11个纵队打援,歼敌援兵一路或两路,只要援敌被歼,则攻济就有了保障。第二阶段于歼灭援敌主要一路后,以一部兵力继续担任阻击,以主力转攻济南。

在分析了各案的利弊后,我们倾向于第三方案。还提出以徐州北面的邹(县)滕(县)地区和鲁西南地区作为打援战场。

就在我们离开豫皖苏区北上、进入冀鲁豫区时,收到军委和毛主席的复电,分析了9月作战有以下3种可能性: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第二,打一个大的歼灭战,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又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电报还提出,我们的第三方案,是为了争取第一种可能,但弱点是只以两个纵队占领飞机场。如我们不真打济南,则敌人就不会真援。因此,军委初步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为目标,即争取第二种可能。同时还指出,徐州北援之敌很可能以一部兵力在运河以西作箝制性进攻,主力沿津浦路北援,或者相反。因此,我军打援、阻援集团必须准备“夹运(河)而阵”。并要求我们与山东兵团首长会商后,再次提出意见。统帅部的这些精辟见解,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经过数天的行军,华野司令部于8月19日来到了曲阜以西的孟家村。8月下旬,华野前委在曲阜开会,传达军委指示,研究作战部署。主要讨论了下列问题:

首先,统一“攻济打援”的战役指导思想。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攻济打援,是一次面对有10余万兵力据守的坚固设防城市的攻坚战,和准备对付3个兵团20个旅左右援敌的阻援、打援战,是带有战略决战性质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作战。我们不但要大量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要夺取敌人的大城市,并永久占领它,这与以前的战役(包括豫东战役)明显不同。

其次,在兵力使用上,考虑了攻城打援的兵力区分,组成攻城集团和阻援打援集团。感到不论打援与攻城,我军兵力均非绝对优势,因此建议将苏北兵团主力北调,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军委和毛主席批准了我们的请求。

第三,确定了战役的重点,明确攻城与打援的关系。是以攻城为主还是以打援为主?开始有的同志认为,要以夺取济南为主,南线集中6至7个纵队打援就够了,以保证夺取济南。有的同忐则感到,可佯攻济南,吸引并调动南线敌军北上,集中主力歼灭之。在深入研究中央军委指示后,大家认为,战役应真攻城真打援,攻城打援密切协作,以攻下济南为主要目标,在此前提下争取歼灭一部分援敌。对攻城的重点,是放在东面,即直接攻城?还是放在西面,先取飞机场,断敌空援,再行攻城?兵力怎样摆好?都经过充分酝酿,形成了预案。

第四,关于攻城和打援阻援集团的指挥员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最后,军委和毛主席确定,在许世友(当时有病)身体许可的情况下,由他担任攻城部队主要指挥员。整个攻济打援战役的指挥,统由粟裕负责。

最后,还研究了战役的后勤保障问题。

就在我们反复研究之时,军委和毛主席于8月26日又发来电报,说攻济打援战役必须预先估计到3种可能情况:1、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2、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3、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毛主席要求我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还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如出现第三种情况,即应临机改变作战计划,由以攻城为主改变为以打援为主,在打胜援敌后再攻城。毛主席还强调,攻城集团和阻援打援集团均应留出必要的预备兵力,特别是阻援打援集团要留出强大的预备兵力,以准备在第三种情况下,手中有足够的力量歼灭援敌。

8月27日,粟裕代司令员根据华野前委与各兵团首长研究的意见,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关于攻占济南事,职原拟建议仍采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仍应以主要兵力打援,除“以足够攻占机场及达到吸引援敌之力量(约2至3个纵队),使用于济南方面外,其余应全部用于打援”,以求“歼援敌六个旅,迫使援敌其余各路不敢继续猛进,然后于战役第二阶段集中主力攻占济南,仅以一部担任阻援,如此才能争取攻济时间,才能保证打援无问题”。中央军委充分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于8月28日复电粟裕:“此役关系甚大,根据敌我两方情况,你的顾虑是有理由的。……我们要求你们的是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而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而取得时间则决定于是否能阻援与打援。……在此种形势下同意你的意见."

根据军委和毛主席上述指示,我们明确,这次战役要力争实现军委所预想的第一、二种可能结果,避免第三种可能结果。作战任务以攻占济南为惟一目的,并求歼援敌之一部。作战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足够兵力迅速攻占济南机场,以阻敌空援,并分割其外围守敌而歼灭之。对北援之敌,先依托工事阻延其前进,并于第一阶段末期发起打援战斗,尔后再视情继歼援敌或转移兵力。第二阶段则视攻坚进展、敌抵抗程度、援敌情况和我军战果来确定兵力使用的数量。我们还预想了攻坚与打援进展的4种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作出攻坚集团与打援集团的兵力区分与部署。还计划以江淮军区、豫皖苏军区部队积极配合,从南面威胁徐州,使敌不能全力北援,并确定9月16日为济南攻坚战发起时间。

8月31日,我们向中央军委呈报了济南战役的详细计划和兵力部署,9月2日,得到军委和毛主席的批准。

1948年9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在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我军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此后,中央军委对解放战争第三年度的歼敌任务,也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从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全军要歼敌正规军115个整编旅(师)。其中,华东野战军要歼敌正规军40个整编旅(师),并攻占济南和苏北、豫东、皖北若干城市。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华野的高度信任,也使我们更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随着大战临近,司令部于9月6日北移宁阳大柏集。我们按照粟代司令员确定的战役决心和部署,就9月份的战勤问题进行了专门布置,并将弹药补充、粮食供应、伤员转运、交通运输、战费开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我们还分头去部队督促检查,粟裕去10纵,陈士榘到3纵,我去滕县地区了解7纵的工事构筑、障碍设置与火力配备等情况,并与成钧司令员、赵启民政委一起商定了首先通过积极的防御,杀伤消耗徐州可能北援之敌,尔后配合友邻纵队转入反击、消灭援敌的方案。

此时,我攻城部队正高呼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从四面八方向济南开进,不禁使我又想起抗战之初,奉命由太原到济南与张经武同志秘密联络的情景。那时候虽也想过将来济南一定会转到人民手中,但没想到会有今天千军万马打济南的壮观场面。

9月16日晚,济南战役发起。在许世友、谭震林指挥下,攻城集团东西对进,以突然猛烈的动作,突破敌外围防御阵地。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对我主攻方向判断不清,将其战役预备队时而西调,时而东移,手忙脚乱。蒋介石匆忙下令徐州部队北援济南。我们侦知这一情况后,即令打援阻援集团严阵以待,严密监视北进之敌的动向。司令部及时掌握敌情变化及攻城进展情况,并向中央军委、中原野战军及各部队通报毎日战况,不断为部队补充弹药等物资,还发出了《关于突击动作的研究》等经验总结,供各单位参考,以保障作战指挥的顺利进行。

9月18日,我攻城西集团以炮火控制了飞机场,迫使敌停止空运。为增强突击力量,进一步扩大战果,攻城部队将战役预备队13纵加入西集团作战。19日晚,敌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经我华东局社会部及华野敌工部、济南市委的大力策动,率部3个旅2万人举行了战场起义。我西集团乘势疾进,向商埠及城区猛攻,至20日拂晓,已全部占领商埠以西阵地。我攻城东集团也很快攻占了济南城东面的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要点,连续击退敌军的多次反击后,直趋济南城下,并扫清了敌军在城东郊的据点。

9月20日,西集团对商埠发起攻击,至22日占领商埠。22日晚至23日,攻城东西集团攻占了济南外城。23日晚,两个突击集团又分三路会攻内城,实施连续爆破和架设云梯,终于一举破城,投入巷战。24日傍晚,战役胜利结束。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我军全部占领了济南。王耀武化装潜逃,在寿光县被我地方武装抓获。

在攻取济南期间,我主力于兖州、邹县地区严阵以待,准备歼击徐州北援之敌。我们在运河以西部署了4、8纵和冀鲁豫军区的两个旅,准备阻击由鲁西南地区北上之敌;在运河以东,部署了1、2、6、7、12纵和中野11纵,准备集中力量在邹县以南地区歼灭由津浦线北上之敌。随着济南商埠、外城和内城的一道道防御阵地被我军突破,蒋介石严令徐州“剿总”迅速组织力量北援。于是,邱清泉兵团自商丘,黄百韬、李弥兵团自徐州地区北上,但他们慑于我军打援集团的强大兵力,不敢贸然进犯,有意拖延时间。直至济南战役结束,邱清泉兵团才到达城武、曹县一带,而黄、李两兵团尚处在集结中。

济南战役共计歼敌11万人,缴获各种火炮890多门、轻重机枪5200多挺、各式长短枪4.8万支、坦克和装甲车20辆、汽车238辆,以及大批军用物资。9月29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

济南战役全胜,大家都很高兴。说济南大捷“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胜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饶漱石、粟裕、谭震林、钟期光等同游千佛山,中间站立者是张震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亦伤亡2.6万余人。3纵8师师长王吉文、13纵37师政委徐海珊英勇牺牲,他们均是老红军。解放战争开始时,我还专门请王吉文同志给华中9纵介绍过爆破技术,传授经验。徐海珊同志原为华野2纵政治部副主任,是我很熟悉的一位好干部。得知他们英勇献身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这次战役还涌现出许多英雄集体,如9纵25师73团和13纵37师109团,是破城的两把尖刀,分别被授予“济南第1团”和“济南第2团”的光荣称号。这两支英雄部队,今天仍在人民军队的行列中,继承发扬着济南战役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