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赏析年画《神枪手》《又是五分》《养兔好处多》《小发电站》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1.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神枪手 》, 画家赵贵德创作,1973年出版。

繁花锦簇、绿树掩映之中,又大又红的桃子笑歪了嘴,枝头盘旋跳跃的喜鹊,叽叽喳喳传递着喜报。

红衣姑娘在公社举行的基层民兵射击打靶比赛中,百发百中、勇夺桂冠,再次为生产队民兵排夺取锦旗、增光添彩,被大家授予“神枪手”的美誉。

青年男女民兵们兴高采烈地簇拥着红衣姑娘,留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姐妹们意犹未尽地议论着一路夺冠过程,脸上露出了既羡慕又钦佩的神情;小伙子们心服口服地啧啧称赞,向新时代的“花木兰”翘起了大拇指;娃娃们更是欣喜若狂,有的仔细端详中心布满弹孔的标靶,有的吹起了欢快的小喇叭,有的向“神枪手”献上了美丽的鲜花。

有的小姐妹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呼喊着村里的其他姐妹好友,一起来分享这令人激动、兴奋和自豪的快乐。老书记作为当年声名赫赫、屡立战功的的老民兵、老英雄,看着新一代民兵茁壮成长起来,脸上露出了赞许和欣慰的笑容。


2.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小小发电站》,画家金肇芳创作,1957年出版。

这是一幅60多年前的名家名作,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飞逝而去,而这幅年画作品依然让人感受到少年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朝阳活力。

山谷里溪流潺潺、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身处其中,宛如走进了玄幻的童话世界。几位红领巾来到小溪边,正在兴致勃勃、神情投入地试验着他们小小发电站的发明课题项目。别看他们年龄很小,可都是学校科技小组里的“技术骨干”,被师生们赞誉为“小发明家”。自从他们确立了小小发电站的研究发明课题项目后,就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研发制作当中,定方案、查资料、找配件、搞组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小发电站发明课题项目今天终于进入实地试验阶段了,大家怀着激动、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安装架设好了小小发电站,在水流的冲击、带动下,水轮缓缓转动起来,小小发电站完全达到了设计方案要求,实地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大家高兴得欢呼了起来。


3.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又是五分》,画家徐寄萍创作,50年代出版。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快乐和幸福的家庭。墙壁上挂着“生产模范”的大红锦旗,小院里的桃花迎风初绽,朵朵含蓄微笑,一阵一阵儿的芬芳从窗口飘溢进房间,让人感受到了小阳春的气息。

面容慈祥、精神矍铄的奶奶,在贤惠媳妇和满堂孙子孙女们的簇拥下,说说笑笑、搂搂抱抱,尽享天伦之乐。戴着红领巾的孙子从书包里拿出了考试卷子,欢天喜地、充满自豪地对奶奶说:“考试成绩下来了,又是五分!”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接过考试成绩单,戴上眼镜看了一会儿, 又摘下眼镜看了一会儿,不住声地啧称赞大孙子“真棒”;围着围裙、正在做家务的妈妈也走过来,看着优秀、懂事的儿子,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小妹抱着洋娃娃,眼神中充满钦佩地看着哥哥,心里在想:“将来我也要好好学习,每次考试都拿五分。”年幼的小弟不懂得五分是怎么回事,看到全家人都喜滋滋、乐呵呵的,他也兴奋得敲起了小鼓。这幅作品生动描绘了祖孙三代人组成的幸福之家,在获悉孩子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后的激动、喜悦之情。


4.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试航》,画家忻礼良创作,1979年出版。

这是一幅名家名作。节假日的少年宫,成了孩子们学习才艺、展示兴趣的乐园,到处飘荡着欢快的歌声、笑声和音乐声。院中的水池旁,航模小组的几个孩子们正在手持遥控器,把一艘艘制作精良、高度逼真的军舰模型放入水中,进行令人激动、兴奋和紧张的首次试航,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自信、希望和无限的憧憬。

作品表达了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勤于钻研、精于动手,立志长大后将兴趣变成志趣,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学习热情和远大志向。


5.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太阳灶到田头》,画家尤文绚、张良勋、施俊等联袂创作,1979年出版。

又到插秧时节,稻田里机器轰鸣、人头攒动,一片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景象,插秧机驶过之后,水面上好像铺上了一条条密密的、绿绿的地毯,分外好看。

挽着裤腿、赤着脚丫的红衣姑娘从稻田里走上岸边,给正在辛勤劳动的社员们打好了洗脸水,又架起太阳灶,烧好了开水,一一倒进碗里凉着,方便社员们休息的时候饮用解渴。太阳灶还在继续烧着开水,一壶水马上又要开了。这时候,姑娘把手拢到嘴边,大声呼喊着让社员们休息饮水。这幅组品,一方面表达了社员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厚友爱之情,另一方面说明太阳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开始走进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6.解读、赏析:这幅宣传画作品的标题为《养兔好处多》,画家陆廷创作,1979年出版。

这是一幅带有年代色彩的宣传画作品。在那个年代,这类画作一般由外贸进出口公司免费发放给农户,根据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宣传、号召和鼓励生产队和社员们集中精力发展某一领域的“种、养、加”项目,起到了计划经济年代的生产导向作用。

画面上,梳着大辫子的漂亮姐姐提着一桶胡萝卜来到了兔舍,聪明活泼的弟弟手里拿着一根根胡萝卜,喂给兔子们吃。姐弟俩的眼神中透着喜悦,脸上浮现出的笑容,让人感觉那么干净、那么纯真,这—— 也许就是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时常情不自禁怀旧和留恋的东西。


7.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拜师学艺,画家苏耕创作,1984年出版。

这是一个充满浓郁传统民俗文化氛围的艺术空间,窗户上贴着活灵活现、造型各异的精美剪纸,窗台上搁着的古朴灵动、色彩艳丽的泥娃娃,炕头上摆着手工刺绣、花样质朴典雅的枕头,连女娃娃正在爱不释手玩着的泥老虎,也会令人产生时空穿越的遐想,这可是小时候我们几乎每年春节都要买的泥老虎啊!一手握着虎头,一手托着虎尾,左右拉伸、收缩,泥老虎嘴里就会发出那熟悉的、带有闷声闷气“咕嘎咕嘎”声,孩子们人手一个,一边互相嬉闹着、比较着,一边嘴里不停念叨着“,泥老虎、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会喊这样的童谣,当时没太理会啥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大概那个时候,买一个泥老虎需要两角五分钱吧!

画面中,心灵手巧、充满智慧的老奶奶,正在为一名远道而来、金发碧眼,在美术学院学习 艺术的外国留学生,现场展示传授中国古老而驰名世界的剪纸艺术。一眨眼的功夫,从老奶奶粗糙而又灵巧的手中,就飞出了一只栩栩如生、展翅飞翔、姿态优美、巧夺天工的剪纸凤凰,女留学生彻底被中国民间神奇的剪纸艺术震撼了、征服了,一定要拜师学艺,跟老奶奶学习剪纸艺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剪纸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民族内涵,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日渐受到国内外众多朋友们的喜爱和珍藏;作为有影响力的民间艺人,既要把传统艺术很好地传承下来,还要让它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欣赏、领略到中国剪纸艺术的美。


8.解读、赏析:这幅宣传画作品的标题为《芦荡鸡鸣》,画家丁立松、陆士彬创作,1975年出版。

这所公社养鸡场建设在芦荡丛中,在饲养员们的精心喂养、科学管理下,只只公鸡母鸡茁壮成长、膘肥体壮,产蛋量持续攀升,售运鸡蛋的板车络绎不绝;为改善养殖条件、扩大鸡场规模,新运进了大批砖料,准备建设新的现代化养鸡场;远处的田野里,机械轰鸣、人头涌动,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耕种作业,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发展的热土。

这幅美术作品的标题《芦荡鸡鸣》,一方面描绘了养鸡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状况,另一方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处处呈现出充满希望、光辉灿烂的美丽前景。

看更多修复版高清年画、宣传画:

修复版高清年画解放军叔叔到我家、在社员家里、供销社来了新货

温暖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老年画,让人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

怀旧年画带你看知青之家、生产队粮仓、收割稻谷和年轻漂亮小保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