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冰鉴》《日知录》名言合辑,文案超值硬货,一键收藏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1.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 ——《冰鉴·神骨》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


2. 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冰鉴·神骨》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待弦而发,一发中的。


3.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冰鉴·神骨》

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4.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冰鉴·神骨》

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 ,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5.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冰鉴·神骨》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


6. 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冰鉴·神骨》

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7.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冰鉴·神骨》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和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浑浊两种类型。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


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1. 所谓一国皆狂,反以不狂者为狂也。 ——《日知录·卷三》

全国都在发狂,反而把那些不狂的人当作狂人。

2. 古人求没世之名,今人求当世之名。 ——《日知录·卷七》

古人追求永久的名声,现在的人追求当代的名声。

3. 水为地险,酒为人险。 ——《日知录·卷二十八》

水可以导致地势险要,酒可以使人陷于危险。


4.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

保天下,就算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5. 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 ——《日知录·卷十九》

文章因为少而繁荣,因为多而衰落。


6. 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後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日知录·卷十六》

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设定一个格式然后按照格式写文章,这样的文章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7.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日知录·卷十三》

士大夫们的无耻,其实就等于国家的耻辱。


8. 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人。 ——《日知录·卷九》

英明的君主求贤才时很辛苦,但用人时就很轻松了。

9.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日知录·卷十三》

不知道廉洁,就什么都敢占为己有;不懂得羞耻,就什么都会干得出来。


10.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日知录·卷十九》

言辞的作用在于表达意思,不论是繁缛还是简单,过多地谈论言辞的繁简,会使文章失去存在的价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