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运六气:六壬之年司天方

一、苓术汤

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癫晕,或左胁偏疼。

苓术汤:

白茯苓 浓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干姜(炮) 半夏(汤泡去滑) 草果(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本方为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六壬年的主方。《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言:“木主丁壬”,故六壬年为木运太过之年。

木运之气淫胜,木胜肝强,而见“善怒,眩冒癫疾”等症;肝木过盛则乘土,脾土受病而见“飧泄”诸证,土被木克,土之子金气来复而发病。

(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若本脏患病,多有易怒、眩晕、胁痛、吐甚等证。若木气太过而脾土受邪(木克土),则人多患飧泄、食减,体重无力、烦闷、肠鸣、腹支满等证。但若至秋令,土之子金乘其盛而来复之,则又可伤肝而肝反病。)

这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大法,以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甘温补脾,培土生金制肝,姜、半夏、草果辛温以制风木之胜,厚朴、青皮宽腹利气。

清代缪问释方曰:“发生之纪,风气流行,木旺肝强,脾土受邪之会也。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满,甚则忽忽善怒,肝木乘脾极矣,是当用肝病实脾法以为根本之地。夫风淫所胜,治以苦甘,而治脏必先通腑。”

“故君以茯苓,通利脾家之湿。而即臣以白术、甘草,一苦一甘,补脾之体。佐以草果、厚朴,辛香导滞,宣脾之用。健运不愆,脏腑有交赖矣。半夏助辛淡之用,炮姜资焦苦之功,治脾之法已尽乎此。而风淫所胜,平之宜急,加以青皮之酸,合之甘草之甘,所谓以酸泻之、以甘缓之是也。金气来复,胁痛而吐,木益病矣,泻之、缓之,已备具于诸药之中。使以姜、枣调营益卫,为治中所必需。信乎!治病之必求于本也。”

此乃“六壬年太角运,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木胜金复”所生病,故宜以此方治之。

清·王旭高解方:

木胜风淫,则脾土受病而湿不运。经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故用白术、厚朴、草果、炮姜、半夏之苦辛温,以运脾燥湿;用茯苓者,所谓以淡泻之;甘草者,所谓以甘补之也。惟用青皮一味之酸以泻肝,亦可晓然于肝邪之不可过伐矣。

尤在泾云:“肝邪盛者,先实脾土,以杜滋蔓之祸。”然则岁木太过,民病飧泄,而主以苓术汤,不治肝而治脾,不治风而治湿,谓非肝病实脾之一证乎。

清·王旭高·《运气证治歌诀》:

苓术汤青甘朴夏,炮姜草果枣姜加。

六壬之岁发生纪,木胜风淫土受邪。

飧泄肠鸣胁支痛,苦温甘淡治脾家。

注:“发生纪”即指的是木运太过之年。

二、苍术汤

苍术汤:

白茯苓、厚朴、白术、青皮、草果、苍术

上药锉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以效为度,加炮干姜以燥湿。

苍术汤用于六壬年的木运太过而脾胃受邪之症。因此,在方药的组成中用甘淡平的白茯苓、辛苦温的厚朴、辛甘温的白术、辛温的草果、辛苦温的苍术等健脾燥湿药为主,以扶脾土;并合辛苦温的青皮疏肝破气,以抑肝木太过,盖取其“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

故从用药性味和配伍法则来看,也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的治则。煎服时用姜枣者,生姜可祛秽浊,大枣以建中和营,也符合辛散甘缓之意。

所以食前服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 因其病所偏下,故应食前服,以直达病所。

三、痛泻要方

(所列主方是用治于主症、多症,而辅方则是辅助主方以治兼症、少数之症。)

主方名称:痛泻要方

药物组成: 防风(辛苦微温)、白术(苦甘温) 、陈皮(辛苦温)、白芍(酸苦微寒)。

辅方名称:小柴胡汤去参、芩、枣加桂枝、茯苓、生牡蛎

药物组成:柴胡(苦平)、茯苓(甘淡平)、桂枝 (辛甘温)、半夏(辛温)、生姜(辛微温)、生牡蛎(咸平微寒)、生甘草(甘平)。

(1)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方为泻肝补脾之剂,主治肠鸣、腹痛、泄泻、泻毕腹痛等症,其病机主要是肝木乘脾、脾失运化。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该方来主治木运太过脾受克制而出现的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等,方中的芍药以泻肝木、防风散肝胜湿、陈皮理气和中、白术补脾健运,以其泻肝木以解脾之受制、补脾气以抑肝之横逆,肝木平、脾气健,则诸症消。

该方药物性味之配伍也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出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治则。

方中各药物用量及煎服治法:可取白芍6克、防风9克、陈皮6克、白术15克,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服。

(2)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方,为少阳病主方。盖少阳属火主胆,与厥阴风木之肝相表里,肝为体而胆为用,肝胆二病可互治,故可借用本方来治疗木运太过所引起的善怒、眩晕、胁痛等症,即治胆火以泻肝木之实,取其“实则泻其子”之意。原方可去党参之甘平加桂枝之辛温,以散风邪;去黄芩之苦寒加伏苓之淡渗,以分清浊而止泄;去大枣之甘腻加牡蛎之咸平,以潜过亢之肝阳而解眩晕、胁痛等。

其所用药物性味的配伍也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则,本方应用时,可酌取柴胡24克、茯苓12克、桂枝9克、半夏9克、生姜9克、生甘草9克、生牡蛎12克,水煎去滓,再重煎服。

附参考书目:[1]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权依经.《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3]田合禄.周晋香等.《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