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喀喇汗王朝中的“维吾尔印象”

公元840年,由于天灾、内乱和黠戛斯的反叛,回鹘汗国迅速分崩离析(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回鹘人是谁?)。其中主要的一支,在首领庞特勤(回鹘汗室成员)等人的率领下,一路迁徙至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地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840—1212)。

喀喇汗王朝强盛时期,疆域东起库车,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囊括了今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新疆中西部,生活着回鹘、突骑施、样磨、处月、古斯、葛逻禄、粟特等民族。

喀喇汗王朝和高昌(西州)回鹘,都是原回鹘汗国的分支

在“突厥—回鹘”文化史中,喀喇汗王朝的统治时期被称作“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回鹘以及某些突厥语族的游牧部落,陆续完成了由游牧生活向定居农业生活的过渡,大幅推动了汗国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蓬勃发展。

萨图克·布格拉汗(?—955)即位后,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并利用其权力迫使王公贵族和民众们改宗伊斯兰教。尽管佛教和萨满教的残余影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伊斯兰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伊斯兰文化也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重。

拓展阅读:

萨图克·布格拉汗主题绘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相对统一的古代民族群体的共同文化和民族心理,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基本宣告形成,最终成为了维吾尔文化的开端。

在《福乐智慧》与《突厥语大词典》等维吾尔著作中,均对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各种习俗事项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阐述。从这些阐述中,我们足以找到今天维吾尔风俗事项的历史根源。

1)宴请礼仪

在《福乐智慧》中,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1019—1085)就谈到了与“宴”相关的内容。其中,第六十五章“贤明对觉醒论赴宴礼仪“”中写到:

请你赴宴的人身份不等,宴席类别也各有不同

其中之一乃尽人所知的婚宴,若生养男儿,还有割礼宴席

或是为丧事而施舍的饭食,或是在荣升时举办的宴席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在喀喇汗王朝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宴席,如婚宴、割礼席筵、施舍的饭食、为荣升而办的宴席等。不过,我想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谈谈诗句中的“宗教痕迹”。

坦诚说,宗教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囊括了道德、艺术、心理、哲学、风俗习惯等内容的复杂社会现象。当宗教被一个民族接受后,民众就会按照它的文化内涵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福乐智慧》中文版封面

用今天的视角看,维吾尔先民们在皈依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喀喇汗王朝的丧葬文化中,就存在着比较浓郁的伊斯兰气息。如“为丧事而施舍的饭食”,实际上就是伊斯兰文化的留存。按照伊斯兰传统,在葬礼结束后的第三、七、四十天时,逝者的亲属要请人吃饭(即诗中提到的“施舍”),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割礼也是当时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传统习惯。在喀喇汗王朝,割礼已经成为一种正式、隆重的仪式。“若生养男儿,还有割礼宴席”一句,就是这一风俗习惯的生动体现。

战斗中的喀喇汗骑兵

在宴请客人的环节,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习俗和规矩,进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待客方式。在《福乐智慧》中,就对当时招待客人的习惯进行了描述:

如果你打算举办宴会,诸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

餐具、餐单和屋子都应结晶,铺设褥垫,食肴要选好求精

饮食应烹调得清洁味美,让宾客们吃得津津有味

以上诗句,不仅展现了当时维吾尔族先民的餐桌文化,同时展现了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习俗。实际上,一些习俗在今天的维吾尔人的生产生活中,不仅有所保留,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修建于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清真寺

2)婚姻状况

咯喇汗王朝时期,一开始一直维持着“一夫一妻制”。不过,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所谓的“一夫多妻制”也开始流行开来——当然,妻妾的数量由男子的财产而定,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纳妾的。

在媒人的说和下,青年男女可以结为夫妇;在婚礼开始之前,新郎要为新娘准备好穿戴的礼服和首饰。

结婚后,男子是一家之主,女子是丈夫财产的一部分。她们不能随便出门或同其他男子同席吃饭;在出门前要戴好盖头,防止被其他男人看到自己的面容。

不过,夫妻离婚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妇女出嫁后,若夫贫不能赡养,可以提出离婚并再嫁;丈夫远行超过三个月后迟迟未归,妻子也可以再嫁。

在中世纪遍布世界的穆斯林商人

3)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回鹘人在漠北游牧时期,饮食以畜产品为主,西迁定居后尽管以面食为主食,但肉食仍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并保持着使用餐布和肉食用刀、叉的习惯。

通过《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维吾尔先民们较为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从饮食结构上看,他们的主食是面食,尤以“馕”的品种最多且最为常见。有学者统计,在《突厥语大词典》中,与面制食品有关的语词共收录了23个,其中带“馕”的语词为16个。除了馕,面条、炒面等主食也比较常见

当然,肉制品和乳制品依然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尤其是乳制品,在食谱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从辅食上来说,基本上是肉食制品,素食极少;就肉制品而言,一般也不用蔬菜作配料,而是制作成比较“纯粹”的肉食品(比如用绵羊羔肉制作的烤肉和灌肠食品)。

烤馕夹烤肉

另外,维吾尔先民们不仅对甜食情有独钟,对美酒也是“来者不拒”。无论是宴请客人还是日常生活中,甜食和美酒都是不可缺少的。《福乐智慧》中写到:

正餐之后应供之以甜品,奉上糖果和瓜子、杏仁

美肴所在之处,应伴之以佳酿,美食和佳酿相配,オ食之酣畅

仅有美食而无佳酿,美食就如同毒药一样

或斟大麦酒,或斟萄酒酒,或蜂蜜花汁,或玫瑰花露

先要侍奉尊者酒酣饭饱,再去为卑者的饮食操劳

从上述诗句中可以看出,维吾尔先民们的饮食搭配是比较科学的。比如正餐后吃水果及必要的甜品,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有趣的是,尽管喀喇汗王朝是个“伊斯兰国家”,但是维吾尔先民们一直没有抛弃饮酒的习惯。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比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喀喇汗王朝百姓的衣食住行

一言概之,我们通过这些比较详实的书面记录,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到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先民们的饮食习惯和“食文化”。

馕包肉

4)道德规范

喀喇汗王朝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心)性善良,人人喜爱行为正直,受人尊敬,廉耻阻止人去干坏事”一句来概括。换言之,人们要做到礼貌周全,诚实待人,家庭和睦。

在劝诫诗集《真理的入门》一书中,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被归纳为“诚实、正真、奋学习、敬老扶幼、结交良友、慷慨助人、和蔼有礼,劝诫人们不要染上说谎、骄傲、吝啬、贪财等不良习气”。

《真理的入门》中文版封面

在《福乐智慧》的第六十五章,作者将“道德、文明的个人行为”作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用右手进食,且应谢谢真主;你会口福无穷,富足有余

莫向别人面前的食物伸手,选用面前的食物便已足够

切莫在席间抽刀剔啃骨头,既莫虚与可谈,也别狂啖无休

不管多饱,食物端(过)来均应尝(一)点。兄弟啊,这是为了主人的情面

吞咽食物应轻嚼慢咽、莫用嘴去吹凉热饭

进餐时莫要(让)腿挨上餐单,要注意礼教,莫丢了颜面

上述均为非礼,要循礼而行,僭礼越轨之徒会眙人以患

礼仪之士的箴言应当铭记,知礼循礼者位列上席

世间诸事有规矩,循规蹈矩者获得荣誉。

不守规矩的无知之徒,与他人交往不能成事情

从以上赴宴时人们应注意的行为小节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维吾尔先民们就极为注重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节和个人行为小节及言行。一言概之,礼貌周全、和蔼有礼是他们进行社交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喀喇汗王朝对中华文化的主要历史贡献

“木卡姆”在阿拉伯语中,有“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

5)结语

在不同的时间和时代背景下,社会都会形成很多符合时代潮流和民族利益的民风民俗,这些民风民俗无疑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尽管这些诗句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留存着比较浓郁的宗教色彩,但从总体上讲,仍然是在强调道德行为与文明的重要性。

另外,新文化的出现,绝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一定会被削弱。实际上,二者的有机融合和互相借鉴,只会极大丰富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内涵。因此,今天维吾尔人的赴宴、宴请礼仪、饮食习惯和道德行为中,依然保留着千年以前的传统。这进一步说明,前人通过民俗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代的民俗事项中,都有明显的印迹和表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