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3)

研读英语资料

当时安太堡矿IBM STSTEM/36计算机及管理信息系统根本没有任何中文资料,即使IBM有中文广告宣传页资料也非常简单,在国内也不可能有人拥有这些专业知识来翻译更多的英文原始资料。因此,真正从事这些相关工作的人,就必须拥有相应的英文“读说听写”能力,我正是在这种无所依靠的情况下突击学习英文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及技能的。

当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知识及技术,就必须具有“阅读英文原著”的能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直接快捷地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而我当年艰难地跨越英文学习的“坎儿”,并在技能上比别人领先一步、技高一筹,正是大量阅读了英文资料结果。相比之下,没有能力阅读大量英文原始资料的人,当时就表现为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欠缺,从而也就始终无法真正学习并掌握到安太堡矿管理信息系统的精髓及核心技术。

最初,我从最基础、最简单的英文技术资料《IBMSystem/36 — New concept guide》入手,全面通读了IBM SYSTEM/36计算机主机房三个书架上所有的英文资料,还翻译了一些英文资料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最初我遇到的大量英文资料确实令人生畏,但自从在半年之内我突击学习并做了厚厚的二十几本笔记以后,我就完全克服了对英文资料的畏惧感,从此再也不惧怕厚厚的英文技术资料了,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及研究的成就感及无穷乐趣。

通过了阅读英文资料大关以后,我全面掌握了自主学习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技术的主动权,而这也为后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其他年轻人抢先一步取得先机,并在工作上率先取得了外方经理的赞许及认可。从此我终于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不受待见”到“受人敬重”的重大转变。而外方经理也很乐于经常给我分配工作,从而使我获取了比别人更多的锻炼机会。

突击学好英文资料的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但学习的过程却是极其残酷的。当时,如果我们不熟练掌握相关英文“读听说写”能力,就会失去直接向外国人学习、直接阅读英文资料的先决条件。当时,学习国外的专业技术英文资料非常困难,几乎无法采用我们平常“从最基础的资料读起、按部就班逐本循序读懂”基础教育教材的学习及阅读方法。每当我读一本“手册型”英文文档资料时,在很多章节总有“进一步详细的信息请参照XXX资料的XX章节”的提示语句,因而我只能在很多英文资料之间“跳来跳去”相互穿插着阅读理解。

由于不懂得英语专业词汇太多,刚开始阅读专业技术英文资料时,我总是需要频繁查询英汉专业字典,阅读效率非常低。后来在外方的帮助下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办法以后,阅读及理解的速度才快了起来。例如:遇上英文生词,我就用铅笔画上一条线,而不急于去翻字典,首先根据上下文判断一下大概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如此这般,读完好些段落之后再集中查字典,每查完一个英文生词我都对照一下上下文,把这个单词的基本意思和上下文的具体意思重新搞清楚,但是先不忙记下来,而是接着查询下一个生词。等把最后一个单词搞定之后,再根据刚才查询的记忆把所有生词的意思标记出来。当然个别单词实在记不起来的话,那就只好再查一下。最初这个方法确实会比较耗时间,但是这样积累的单词印象会更深刻,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是动词的话,通过上下文你还可以知道如何使用。

为了让我更快地学好RPG-II编程技术,当时外方经理哈维尔还给我一套RPG-II培训英文录音磁带。这套教材对于英语是母语的美国人可能很有用,但对于我则用处不大。其实,这套RPG-II英语培训磁带听起来更为费劲,还不如直接去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大家知道,编程技术是一项实操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不但要认真阅读英文技术资料,更要亲自动手实践去尝试编代码,只有善于临摹别人的程序清单,并通过反复编写代码,才能真正掌握一门编程技术。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这些RPG-II录音磁带已经成为平朔中外合作及信息化珍贵的“古董级”历史文物。当时,我对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先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研发技术毫无概念,对企业各类管理业务知识及专业词汇也一窍不通,这正所谓“一不精通英语、二不懂技术、三不懂管理”。面对外方的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我简直就是完全的一无所知的白丁。无奈之下,最初我不得不从常识性东西学起,采用多本英文资料阅读并举,而这种“跳来跳去”阅读方式就犹如“看天书”,动不动就得去查专业英文词典,而且有很多专用的技术词法及习惯用语在字典中根本无法查到。

在这样英语氛围中,大量高端及复杂英文资料是不会有人替你翻译出来的,因此接触这些英文资料的人都应该具备直接读外文“原著”的能力。在IT行业里,计算机编程及系统内核知识几乎全部是用英语表述的,而这也是英语国度印度的很多IT技术比我国发达的原因之一。我们要想全面深入掌握最新管理及最新IT等技术,就必须具有自主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如果不懂英语的话,实际上就失去了直接学习了解国外管理及技术的能力及良机。

有人说,重复的工作无聊,无聊的工作没劲,可我们的点滴进步从来就不是刺激和新鲜带来的,毕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品尝出食材及香料的味道儿。因此学外语没有任何捷径,慢一点其实没什么关系,关键是要下笨功夫,步步为营、扎扎实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慢慢来,其实也是一种快捷方式。总之,只要能踏实地学一些东西,我们就不枉青葱岁月。

在那段苦读英文资料的日子里,我整个人几乎为此崩溃了,无奈只有硬着头皮边读边做笔记,等到几乎所有英文资料都通读一两遍以后,才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即我又对所有英文资料进行了精读。经过“量变到质变”的突变,最终才有了“柳岸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的信心及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感到英文资料及技术钻进去了,人的自信心、状态及成就感自然也就爆棚了,厚厚的英文技术资料越读越感觉到薄了,知识越来越丰富了,读着读着我终于突然体会到了“厚积而后发”的成就感,慢慢感悟到了安太堡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很多原理、观点及方法,逐步掌握了外方引进的计算机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运维的相关知识与开发技能。

编撰英语文档

当年,在与外方合作并学习编程技术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英语真正好,才能直接快捷地学习并掌握到最新最炫的技术,否则只能干等若干年以后国内出版相应的翻译书籍,我们才有机会学习到那些可能过时的技术,更何况国内由非专业人士的翻译的专业技术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以前,我们由于环境闭塞还将有些老古董当个宝,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该具备在“搜商”等直接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作为软件开发者应该如何学习英语,并达到熟练掌握英语的水平呢?

作为高级软件开发者,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并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阅读:能够直接阅读英文文档资料,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都能与母语相当;(2)写作:能够直接编写英文文档、备忘录,达到英语母语人士能够无歧义理解的程度,学有余力的人员可以进而追求逻辑严密和用词严谨;(3)听说:能够顺畅地与英语母语人士进行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流,达到双方沟通无歧义的程度,学有余力的人士还可以争取在对话中表现幽默感和个人品位。

总之,只有达到这三个标准,我们才能充分体会学好英语的好处,也才能自觉地尽可能使用英语并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现今社会里我们可以把电脑、手机的界面语言都设置成英文界面,遇到问题利用百度查中文文档改为用Google查英文文档(当然现在谷歌搜索引擎已经退出中国大陆),把写中文注释的习惯改成写英文注释,软件程序中拼音变量名改成英文短语变量名,尽量和国际惯例接轨,力争做一个高端大气国际化的“IT码农”。

安太堡矿的英文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应用20多年,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习惯了这些英文界面及统计报表,就连一般的职工也都熟练地操作这些系统软件。多年来,我在编程序仍然喜欢用英文命名数据库域段,并用英文编写软件中的各种注释,而所有这也反映出安太堡矿的人员英文素质还是普遍比较高的。另外,当年我还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顺便编写了《安太堡矿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及主机房业务操作手册》(英文版,2.3万字)。

正因为如此,当时我在同年龄段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中外双方领导的一致认可及好评。当年在安太堡矿办公事务中“第一语言”是英语,很多内部公文(备忘录、管理制度、标准规程手册)、IT系统屏幕及报表界面、IT设备资料、CMMS(EAM)系统经典的文档资料都是用英语书写的,即便是针对现场工人的那些操作文档很多也是“中英双语”书写的,而所有这些都在似乎潜移默化的暗示着我们——英文的才是权威的,英文的才是标准的。

当时在安太堡矿有些技术人员,其技术水平没的说,但由于英语能力比较差而无法直接阅读大量的英文资料,因而最终就影响着其自学能力、学习效果及作用发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IT人员在实际工作及对外交往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英语并与外国人直接交流沟通既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职业发展的必备基础技能。

如果我们有志于从事管理及IT咨询工作的话,那么,除了掌握IT方面的英语外,我们还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管理业务中的很多专业技术术语及知识。在安太堡矿外方未撤出期间,凡是在工作出色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那些英语很好、能与外方直接交流并具有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强化英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7月开始,朔州市举办了英语演讲比赛。为了宣传平朔改革开放精神,我积极助力年轻人参加此次比赛,并为此准备了三篇不同类型的演讲稿,即:《品牌的力量》《陈日新改革先锋精神》《历史性握手》。我希望年轻人将几个演讲稿规范地翻译成英文稿,并在此次英语演讲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向老外学英语

当年,在中美合作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并应用英语的条件。除了各类备忘录等各类文档为英文以外,我所从事的MIS系统的计算机屏幕界面及打印输出的各类统计报表均是全英文界面,很多凭证票据最起码都是中英文双语标识。

当年,我们数据处理部经理哈维尔是个非常优雅的老头儿,而紧密合作者布什则是一个工作严谨的年轻人,这两个老外共同的特点是:英语发音非常纯正,即便是再长的句子及单词,他们发出的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而这就给我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时,安太堡矿一些年轻人为了与外方交流方便还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我是一个传统严谨并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及骨气的人,不喜欢标新立异。当时尽管外方经理哈维尔曾经想给我起个英文名字,但我却婉然谢绝,并且一直习惯用汉语拼音名字(Lv-Yanbin)。

当年,我们中方人员的英语普遍都较差,好在当年的老外都比较耐心。老外们在与我进行交流时,总是保持语速慢而标准,尽量使我能够听得懂。有时在纠正我们发音时,他们嘴与手并用,那真是形神兼备,总能及时校正我发音及句型。总之,当时不管我的听力和发音有多么的不着调,他们从来都没有嫌弃过我,并尽量维护我的自尊心。他们耐心和细心地教授我,使我受益匪浅。

那时,我们对外方英语中的俚语、习惯用语及英文缩写很感兴趣,在日常对话中能运用些俚语,那应该是非常跩的事情。而有些外方人员对我们中文简单的成语及歇后语也很感兴趣。那时我们学英语很机械,只是满足于听懂即可,有时还忽视了学英语并理解语意的本质问题,因而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老外的别墅客厅里聚会时,搞了一个英语情景对话。当时小布什用那充满西方式的幽默对我说“Go to zhe outside and see if I’am there(到外面看看我在不在那里)”,当时我听了以后就认真的是到外面看了看,并回来对小布什说“You are not there,Sir(先生,你不在那里)”。当时大家听了立刻就哄堂大笑,而我却很无地自容。

其实,当时我听完小布什的话以后,应该不到外面去看,而应该直接对他说“You are right here,Sir(先生,你在这里呀)”。由此看来,在学习运用英语时,听懂外方人员的意思是重要前提,但我们不应该机械地执行老外的命令,而在理解基础上的准确地回应并执行才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只有听懂英语并正确地反馈及执行,这才算是真正地听懂搞明白了。

再比如:如果老外在打印统计报表时、恰好打印纸用完了的话,老外可能对我们说“你去看看仓库里是否还有打印纸?”其实他的话中就蕴含着“如果有的话,请顺便拿一箱打印纸来”的意思。如果我们只是满足听懂老外的英语,而到仓库看到有打印纸就空手回来对他说“先生,仓库里还有打印纸”的话,这就说明我们只是听清楚了老外的英语,但却没有真正明白老外所说的意思,而这也就没有达到我们学习英语并与老外真正交流的目的及意义。由此看来,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听懂并执行正确。

当年我还非常庆幸的是:我一出道就遇上了哈维尔等外国专家,并从事了“学习与工作密不可分”的研究型工作,使得我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工作中成长,而英语则成为了我与外方合作、以及后来研发咨询“工具箱”中最常规的工具之一。在与老外共事期间,我建立了对中外合作企业职场的基本认知,也有幸得到了几位中外好领导的一路扶持,至今我们仍然时常想念他们。

在英语口语关过了以后,英文写作关对我来说更是一大难关。最初与外方接触共事时,我的英语写作水平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当时日常口语还能凑合,但每周的例会报告起草则很费劲,一份英文周报告往往要花去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每次都要反复查英汉字典逐个单词进行检查,工作效率非常低,因而在家“加班”成了常态。

随着中外计算机技术合作的深入,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我似乎一下子进入了“盲区”,好像什么都不懂,唯有夜以继日地加快学习。在研读英文技术资料过程中,犹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苦涩难懂,但我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中想,想中读。那段与英语死磕的时间也是我最难熬的难忘时光。

记得当时我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每天遇到的新单词。我给自己规定,凡是见过一次的新单词,当天必须记住。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撰写英文报告时不再那么费劲,处理工作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英文文档写作也达到了“从无法改,到不用改”的程度。在不忙的时候,我甚至还能经常帮助其他同事搞点文字处理工作。

当时,最为困难的是面对全英文界面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大量的英文版技术文档资料,总是感到像读“天书”一样。如果不懂企业管理业务、计算机技术、英文也不过关的话,根本无法自主地学习计算机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运维技术。为此,我进行了很艰苦的英文技术资料阅读工作,经过一年的苦读终于取得了自主学习并与外方沟通的主动权。

(未完待续)

以下为本文其他部分的链接:

「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1)

「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2)

「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3)

「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4)

「平朔记忆」漫谈学英语那些事儿(5)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