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退役”是怎么回事?


近日有网友发现: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编号93-8553的 F-2战斗机在腹鳍上印着Last Flight(最后一次飞行)字样,引发了关于F-2战斗机开始退役的猜想。


网友拍摄到的疑似要“退役”F-2,看起来还蛮新的嘛!


  当然这肯定是一个误会,从编号上看这架93-8553还是单座型的F-2A最后交付的那一批, F-2本身就产量稀少,2000年才开始服役,直到2011年关闭生产线总共只交付了A/B型共94架,即便是最早的那批也才刚过20年的中期使用寿命,远还未到退役的时候。估计啊,这次的印字是纪念飞行员的退役飞行,搞乌龙了。


F-2战斗机1995年首飞,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最早一批是在2000年服役的,按照通常的战机使用寿命,目前还处在当打之年。


  不过航空自卫队的F-2确实有退役过。

那是2011年海啸的时候,驻扎在松岛基地的18架F-2严重浸水,而且该基地是承担新飞行员训练转换任务的部队,装备的主要是双座型的F-2B,总共才生产了32架,一下子没了一多半!


那年的“海啸事件”让航空自卫队颇受诟病——自然灾害的发生并非完全没有预警,作为一支战备警戒状态的军队,难道在短时间内不能起飞躲避吗?那如果当天来的不是海啸而是战争又会怎么样?


  当时航空自卫队初步评估:仅有6架可修复...之后敲敲打打到2017年修复工作才算全部完成,共计有13架恢复了可执行任务状态,另外5架严重受损的只好让退役了。


▲像这次事件中,战斗机因进水和碰撞导致的物理损害如果伤及主要结构部件,修复难度是很大的,这就好比动了大梁车没人愿意开。


可见航空自卫队对这装备不到百架的国产F-2战机还是宝贝的很。




   F-2战斗机的研发可以上朔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已经通过T-2超音速教练机的“壳”和F-1“战斗机”的名,叩开了自主研制喷气式战机的门。从1973年开始,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对下一代战机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包括气动布局,复合材料,航电系统等。


▲T-2教练机是战后日本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超音速飞机,但它却是以“美洲虎”攻击机作为参照模板,所以...这叫借“壳”下蛋。


▲号称战后日本“第一款国产战机”的F-1实际上就是把T-2“教练机”的后座给遮掉了...这款飞机一共只装备了27架,它的出现更像是在为日本自主研发战机正“名”,而且为了避免“攻击机”这个带有侵略意味的字眼,航空自卫队别出心裁的将F-1命名为“支援战斗机”。


1984年航空自卫队下一代战机的研发采购 FS-X被列上日程。其实政府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款战机的研发培植本土的航空工业,但日本人也清楚作为曾经战败国的处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不会轻易在防卫自主这个问题上松口。故而项目一开始的定位是和已经装备航空自卫队的F-15J高低搭档,突出“轻型”和“多用途”这两个点,并且还煞有介事的向美国通用、麦道/诺斯罗普,欧洲帕那维亚三家当时的航空巨头发出了意向标书。


  标书规定 FS-X空重不得超过11.5吨,满足挂载4枚空对舰导弹,并携带2~4枚中短程空对空导弹,具备全天候空对空、空对面打击能力,海平面作战半径不低于450海里的要求。

很明显,让一架轻型战机达到以上技术要求是几乎不可能的,于是防卫厅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自主研发了。


▲帕纳维亚的代表作:“狂风”属于战斗轰炸机(上),航程和载荷足够,但制空能力不足;诺斯罗普的F/A-18战斗攻击机是海空多面手,但大航程载荷上又不足;日本人明显是在搞“萝卜标”。


1985年,在以上三家公司回复现有机型无法达标之后,三菱公司已经做足了准备的JF210方案获得通过,就差财政拨款进入工程样机的试制阶段了。


▲三菱公司提供的方案有点类似于前鸭翼版的F-15。



  但是作为在太平洋上曾经死磕的老对手,美国对日本人的那点小心思动若观火

一只曾经尝过血腥味的狼,即便再温顺的像条狗,骨子里还是狼!



  适逢80年代日本经济再次崛起, GDP一度逼近甚至超过美国,航空自卫队在这个时候要自主研发先进战机,美国人怎么想?于是在本国政府的撑腰下,那三家航空企业纷纷表示抗议,认为日方的标书要求不符合实际,必须下调技术标准——这就叫端碗的难为掌勺的!


其中欧洲帕纳维亚跳的最凶,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甚至替本国企业出头,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上升到政治层面了!不过这两个国家的角色是扮演马前卒,摇旗呐喊而已,真正把刀架在日本脖子上的是美国,还想国防工业自主?先问问驻地的美军答不答应吧。


  当时发生了两个著名的事:

一是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德日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广场协定》,通过有计划的美元贬值来增加美国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二是1987年的“东芝车床事件”。


▲《广场协定》是当代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分水岭事件。


如果说前者是美国正要遏制日本经济的当口上,防卫省要自主搞 FS-X项目算火上浇油的话,那么后者纯粹是在找茬:

因为东芝公司卖给前苏联数控车床是1982年的事儿,后来说这是走私,可是克格勃特工和一家大型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多次频繁接触,美国情报部门真的没有一丝觉察吗?更别说第一批交货的时候,东芝公司高层是明打明地前往莫斯科签订合约并开伏特加庆祝的。2000万美元的货款啊,东芝公司敢不向政府报税?还用等到1987年5月27号东京地检署去突击搜查东芝总部,找所谓的证据!?


▲当时的各大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东芝公司出口苏联精密数控车床事件,不把这件事上升到“间谍案”不罢休。


▲美国国内在政客和媒体的炒作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图为美国议员在国会山前砸毁日本半导体产品。


《广场协定》是在给日本经济包括国防自主釜底抽薪,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事件实际上就是司法迫害,杀“鸡”给“猴”看!


  果然吧,1987年10月21日,日本政府宣布:

以F-16C/D为基础研发FS-X,在项目上双方合作控股,通用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占比40%,三菱公司占比60%负责开发经费和制造。


▲在合作协议签署之前,美国大哥已经替日本兄弟选好了,只能用F-16,我有啥你有啥,够意思吧!


这还再用开发吗?都现成的了。

当然,为了照顾日本方面的情绪,通用公司在和三菱合作期间还是拿出了一点点真东西——F-16现有机型的技术资料向日本方面是公开的。

自卫队既然已经心里吃了个苍蝇,那就挑好的来吧。

最终成型的、号称“平成新零战”的F-2战斗机实际上是F-16的终极版:在使用相同机身和发动机的前提下,机翼面积增加了30%,使得F-2的机动性和载荷能力比原版大大提升;加上世界上第一款机载相控阵雷达的加持, F-2在当年还是不错的。


▲日本F-2战斗机(右)由于翼展增大,比F-16多一对机翼下重武器挂点,达到6个,满足你要挂4枚反舰导弹的需求。


▲得益于日本当年领先的电子技术,F-2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和座舱显示的确比较先进。


但在实际服役后的角色上,“新零战”就有点鸡肋了——作为空中优势战机,主力位置已经被F-15J占据;作为辅助的空对面打击平台吧,又浪费了这一身精良的配置。

所以,本来应该成为“国货之光”的F-2在航空自卫队中沦为了替补的位置,考虑到本土组装的F-15J被美国人阉割了对地攻击战力, F-2加强的外挂能力正好可以补上;而在空优领域只能是作为 F-15J的辅助和种子飞行员的训练平台。

这也就是为什么F-2总产量不高,双座型还占了1/3强的原因。


▲从美国引进生产线日本本土组装的230多架F-15J/DJ是岛国绝对的防空主力,但美国人在提供配件的时候屏蔽了兼容对地攻击武器的接口,也拒绝升级这项能力;所以这就是要控制你防卫主权的原因——让你干啥你只能干啥!


▲除了作为F-15的任务补充外,这么些新飞机闲放着也是浪费机体寿命,所以F-2机队还承担自卫队种子飞行员的强化培训任务。


  更为关键的是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造的再多也不过是为外国企业增收罢了。以之前泡水的那18架F-2为例,之所以前前后后修了6年,就是要等待通用公司的技术支持,而且价格还老鼻子贵了。

这就叫钱也没少花还买了个寂寞!


▲F-2看着唬人的全反舰导弹挂载巡航模式,以航空自卫队面临的安全环境和潜在对手而言,属于心理安慰、聊胜于无。


  前些年日本还在高调研制新一代F-3战机,也试飞了技术验证机“心神”,但飞了之后就没下文了。不是怀疑日本的科研能力,而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在航空领域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缺失了中间环节想一蹴而就,印度在PPT上的“现代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注意伴飞“心神”的就是本文开头的那架8853号F-2。


▲日本订购的147架F-35战机目前已交付约60架,但由于F-15大部分已超过30年的机体寿命,F-2的后继机型也遥遥无期,航空自卫队的换装压力依旧很大。


现在看来日本搞F-3也是被逼出来的,前几年是拿这个当筹码逼迫美国人出口F-22。现在既然F-35已开始交付,也算是望蜀得陇了, F-3的自主研究推进速度缓慢,只能是慢慢补齐缺失的短板,在已经高龄的F-15J逐步退役之后,看能不能搞出一个和F-35或“低”或“高”的搭档吧。


F-2尽管不算满意,但还得这么凑合些日子啊...


(本期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