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交叉融合;改革创新、造福人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组建顶尖交叉融合研究团队

(通讯员 邹亚琴 陈浩) 2月9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等四方组建的交叉融合研究团队正式成立。成立后,该研究团队将依托人民医院“湖北省卫健委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质子重离子项目,围绕肿瘤诊疗重离子新技术和免疫治疗领域进行联合创新,有效提升肿瘤临床诊疗水平,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该研究团队由四个顶级团队组成,即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徐红星及其团队,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院长尹鸿萍及其团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知名肿瘤细胞免疫专家杨美家及其团队,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宋启斌及其团队。

研究团队成立当日,各专家就肿瘤诊疗的重离子新技术和免疫治疗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宋启斌教授表示,临床医师处在临床实践一线,是临床问题的首要发现者。一名卓越的学术型临床医师,要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自身事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要不满足于仅用现有的知识来治疗患者;要追求创造知识、创新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发挥主导和整合作用;要通过“发现问题、发起研究、共识立项、沟通协作、寻得良策、应用评价”的研究策略,解决现实医疗实践中的难题和痛点,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对患者的照护质量。

杨美家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专注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研究和转化,代表了当今国际该领域的最高水准。杨美家教授以“Cell-Therapies Targeting TME For Cancer Treatment”为题做了研究项目报告,展示了其所在研究院和他本人在肿瘤细胞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该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引出了多方合作项目的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就合作项目中的诸多细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各参与单位、各团队如何交叉融合,科学、规范地推进项目进程交换了意见,并最终达成共识。

徐红星院士介绍,当今医学研究的范式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主要依靠论文、学历和学衔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知识驱动型医学研究范式正遭遇瓶颈,而以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依靠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开展研究的问题驱动型医学研究范式正在悄然兴起。

徐红星院士强调,人民健康需求问题是当下医学研究的主战场,脱离临床问题的科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武汉大学倡导与践行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就是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出其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通过开展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或转化科学研究产出诊疗标准、实践指南、创新药品、医疗设备等解决方案和诊疗产品,最终再回馈到临床进行验证、评价和优化。他表示,将就肿瘤相关研究与人民医院展开全方位合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表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医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医院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政策力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并形成从指导思想到战略部署再到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同时,人民医院始终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理念,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需要,推动医院体制机制创新。他希望,以本次交叉融合研究团队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合理配置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的新途径,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