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梁少华:剪纸艺术里的小眼界和大眼界

近期,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墩墩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受到人们的喜爱。家在宝鸡市陈仓区的在校大学生梁少华,也用自己的巧手,通过剪纸的方式,将憨厚可爱的冰墩墩跃然纸上,受到网友的好评。

梁少华,陕西宝鸡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秘书学2019级本科生大三学生,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非遗战“疫”工艺作品征集活动最佳作品奖,荣获全国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评“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7岁发现剪纸魅力 十年自学坚守传承创新

日前,西西新闻在梁少华的家中,见到了这位性格内敛却又自信稳重的22岁小伙子。据了解,2007年,7岁梁少华在小学上的一节课外实践,看到课本上的折叠剪纸,出于好玩的态度,他自己动手剪了一个六边形的雪花,看着成型的图案,他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成就感,于是就断断续续的开始接触剪纸。五年级时,有朋友看他这么喜欢剪纸,就送给他一本关于剪纸的书,这本书为梁少华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剪纸的大门。“这本书算得上是我剪纸的启蒙书,我在书上看到别人剪的作品那么漂亮,那么传神,而我那会剪的都比较简单,所以自己就下定决心,照着书本继续学。”决心下了,行动上也付出了,可通往艺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在初学中,梁少华就照着书上的画自学,但自己实际操作起来,要么是比例不对,要么是线条不对,下了好一番功夫,坚持了几年,才越剪越好。小动物、窗花等样式也越剪越顺手,上高一时,自己剪的作品越来越多,慢慢实现了“量产”,也慢慢成了学校的小名人。

梁少华心里清楚,会剪了,也只是入门了,一味的模仿肯定不行,2016年,正在上高二的他就等来了一个契机。当年快十月一日庆国庆时,就有老师找到他说,可以尝试着去剪一些伟人头像的作品,剪完之后可以办个展览。在剪的时候梁少华发现,以前自己只会用剪刀纸剪,细节方面刻画的不是很到位,于是他就思索,怎样能将细节性的东西抠出来,“后来才发现,剪纸中有专门的刻纸,当时也不知道,于是我就找了一把美工刀,就是专门裁纸的那种,就在一块板子上面挖出造型来,刚好也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接触人物剪纸”。

刚开始接触人物剪纸,梁少华多以一些简单的纹样为主,一年下来剪了大概80余副。高三时,有位中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来学校做讲座,校长就给梁少华下达了任务:给院士剪一个肖像。拿到任务的梁少华既兴奋又紧张。之前自己都是以临摹为主,这次要自己主动去剪一个肖像,怎么去完成,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问题。通过思索,梁少华决定用院士的照片描线来完成剪纸图案。“最终剪出来的效果还可以,但是现在回过头再去看,还是不太满意。但对于我来说,如何去刻画肖像剪纸,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梁少华在总结之余暗暗下了个决心,要把肖像剪纸作为自己的一个专长。对于自己的弱点方面,一定要加强练习。整整高三,梁少华一直在练习,为此还影响了学习,没办法又复读了一年。在复读时,为了完成学业,梁少华忍痛放下剪刀专心学习。但有一次在看戏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由于从小对秦腔戏曲的热爱,导致梁少华对秦腔戏曲人物格外痴迷,在看戏之后,有忍不住拿起剪刀,开始创作戏曲人物剪纸。补习的这一年,梁少华也逐渐的从普通的人物肖像剪纸转变到戏曲剪纸,在戏曲剪纸方面 不断的钻研。

在创作之余主动推广剪纸知识

“对于我来说,我喜欢剪纸,我就看着剪纸的书慢慢学,没有天赋,我就迟钝点,努力去学。对于剪纸,我最开始是抱着玩的心态去剪,高中时,我第一次凭借剪纸,挣了一些小钱,用挣到的钱,我买了一台打印机,平时用来打印画稿,买了一个塑封机,塑封剪好的作品。通过剪纸,还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于是自己就坚持了下来,”

2018年,梁少华加入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协会里,面对着在非遗行业深耕一辈子的老师们,梁少华也慢慢的在成长。前面有标杆,后人一定要去追。于是,梁少华就开始传播剪纸,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月,梁少华就在学校举办了剪纸展,并且联系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剪纸工作室,不管有没有剪纸基础,梁少华都一视同仁,一周开一次剪纸课,给学生教授剪纸。不但不收取费用,梁少华还自讨腰包,给大家购买剪纸所需的东西,只要爱好剪纸的人来学就行。

2021年,梁少华开始跟学院领导申请,表示自己想在学院内开办剪纸讲座,“我不能只给个别人教,我想要自己学校的人先了解到剪纸。”在学校的配合下,梁少华不但成功开办了讲座,而且一学期就举行了7场。“等这次开学后,我还要再做十场,这些都是我加入非遗协会后的变化。”据了解,梁少华为自己讲座所起的名字叫《年轻的非遗》,“我觉得用我们年轻人的观点去传播非遗,让大家看到非遗不一样的一面”于是,梁少华首先从自己创作的作品方面入手,将自己已经创作娴熟的传统形象转变为年轻人喜欢的新式剪纸,让年轻人在感兴趣的形象上接触剪纸,接受非遗。

作品中融合自己的思考

2021年底,西安新冠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梁少华在认真思索后,结合自己喜爱的秦腔艺术和剪纸艺术,创作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各半边脸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也喜欢秦腔,疫情期间看到秦腔演员脱下戏装穿上防护服在做志愿者,我心里就很感动,于是就有了半张脸是传统戏装,半边脸是现代样式的志愿者形象。原本是托塔李天王拿着宝塔,我在创作时就将宝塔换成了我们西安的大雁塔。”在创作的同时,梁少华还自己设计了口罩版式,在网上找人定做后,无偿赠送给学院和需要用到的地方。

“剪纸对于我来说,是我对生活的一种表现。我本身是比较喜欢戏曲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成为戏曲演员,但是我对戏曲的热爱是一直没有变过的,所以剪纸,又是我对于戏曲热爱的一种延续。现在越剪越觉得,民族的东西真的是太美了,有时候剪完一件作品,那种成就感比得任何奖都要值得。”现在,只要是梁少华在创作剪纸的时候,就必须在旁边放着秦腔戏,灵感都是通过戏曲来创作出来的。而且除了正常的生活之外,梁少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剪纸上,经常一坐就是10个小时。

翻开工具箱,是一把已经生锈的剪刀和缠了又缠的六把刻刀以及两块蜡板。每天,梁少华就拿着他们在进行创作。“有一把刻刀都坏了,我修了修,还能用,这些都用了六年了,有一把还是我自己制作的”这些工具,陪伴着梁少华一天天的成长。

关于新式剪纸和传统剪纸,梁少华表示,“自己现在的剪纸可能在有些老一辈老师眼里不算剪纸,对于我剪纸的方式方法不太认同,这个也正常。其实我的作品里,都有剪纸的元素,有些看上去不太像的,但是用手摸,是可以摸到剪纸的层次感和凹凸感。对于传统的东西,一方面要继承,最主要的还是要创新,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守正创新,守正容易,创新也容易,但守正创新不容易,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还是要贴合年轻人的时代。”

西西新闻现场看到,梁少华的作品特别细腻,剪出来的形象层次感分明,艺术感十足。据他介绍,作品在人物的头发、胡须等处理上,自己都是通过刻刀一刀一刀的刻出来,使画面不呆板。同时,他还大胆创新,对于传统造型中自己觉得不太恰当的花纹造型,在处理时就会更换一些自己理解的图案。“我在处理人物嘴唇的时候,就运用了美术中的高光技巧,这样剪出来的嘴唇更加真实。”

虽然没有拜师学艺,自己所有的经验和作品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但梁少华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很喜欢参加展销会,展销会最主要的是展览,在展览的过程中,可以跟很多人去交流,有些人会对一件作品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样沟通对自己以后得创作也是有帮助的。”梁少华在沟通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理念,也在别人的提醒下,改进自己的装裱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典雅大气。

小眼界里的大世界 未来会继续坚持和传播

“剪纸带给我的是发自内心的享受和开心,我自己把剪纸叫做小眼界里的大世界,因为剪纸的时候,你眼前盯的就是那一片纸,但是剪纸内是有乾坤的,里面包含了很多自己的主观思想,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这个就是大世界。”对于未来,梁少华表示:我现在生活里面全部都是剪纸,未来我的生活和工作里面也会保持这种心态和状态。是最好不过了。我觉得我肯定会永远不变的,未来最好是自己能开一个剪纸店,做一个剪纸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继续创新剪纸艺术,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加入更多适合现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喜欢剪纸,喜欢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西新闻宝鸡:董宁

编辑:高阁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