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宣传画《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是一副1957年由上海画片社出版(上海美术出版社的前身)出版发行的宣传画,作者杨馥如。杨馥如,宇毓琨,已故,生于1918年,江苏无锡人。1935年考入上海白鹅艺专,主攻西洋美术,毕业后在上海开办了“馥如画室”,专门从事广告画的设计。抗战期间,受聘上海图片社创作月份牌,建国后专门设计娃娃年画,以擦笔画为主。

这幅宣传画画面呈现出一片丰收喜庆的场景,顶部悬挂的大红灯笼上“五谷丰登”四个大字夺人眼目,五个胖娃娃分别手持代表稻、黍、稷、麦、豆五谷的作物喜笑颜开,上下两只蜜蜂翩翩起舞,借用“蜂”、“丰”谐音,“灯”、“登”谐音加上谷物来表现五谷丰登的寓意,这种构图自宋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创作理念。“五谷”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论语微子》中说:“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五谷丰登”这一词汇出自战国时期的《六韬龙韬立将》。宣传画最下面还有一首小诗:人勤地富出黄金,稻棉豆麦尽丰登,分工合作团结好,欢庆产量年年增!这首诗道出了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恢复经济是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而粮食供应又是重中之重的问题。1950年-1952年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考虑到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具体情况问题,后又实行了互助组,当时的口号是“参加互助合作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1953年起,为解决粮食产需、供求矛盾以及更好地开展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推行了农业合作化,宣传口号是“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后来的人民公社,无论何种形式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合作和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耕作技术等途径,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以解决粮食的供求矛盾。#老宣传画##农业##传统纹饰#


作者简介:七零后,刚刚起步开始自媒体运营,并努力提升个人写作能力。与您分享连环画、宣传画、年画、广告画里的看点内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大家一同分享其中的乐趣!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和【评论】,我都倍加珍惜,谢谢您的支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