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了解古代贵族吗?勋爵、官僚、商人到底差多少?



红楼梦看似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实则是一部恢宏的社会画卷。要看明白红楼梦,一定要搞清楚书中的政治背景。


但要想搞清楚这些,你不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架构,怎么可能呢?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却非常推崇红楼梦。他一生反复阅读,多次向身边人推荐。他说:


《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他告诫青年们


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


实际上,从这部【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书】中,能看到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阶级关系,读出封建社会的兴衰规律,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


很遗憾的是,现代读者基本都是脱离历史和政治,来看待红楼梦的。


比如唯美派,说红楼梦里无善无恶、无是无非,全是作者美好记忆的幻灭。拿出佛祖般的慈悲和包容,当然很高大上。借着佛祖的光环,再愚蠢的观点都变成荣耀了。


可问题是,《红楼梦》明明被公认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部社会全书,等同佛经吗?



再比如索隐派,挂钩历史事件,貌似是从社会角度解读,但那些乱七八糟的宫廷秘史,都是些秘而不宣的东西,这就算是社会全书吗?


什么叫做社会百科全书?如今我们的民法典,就有这个别称。


换言之,红楼梦就是封建社会的民法典。


肯定就有人大呼不解:我可没看到书里有法条啊?


你没看到,正因为你不懂历史和政治。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书里字字句句都是法条。所有表面的家长里短,都渗透着复杂的社会规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何谓世事洞明,何谓人情练达?就是在对和错之间,寻找最佳方案、拿捏最佳的度。由此可见,红楼梦点点滴滴里,必然全是对错褒贬。



卓语本系列文章,将从清朝的政治制度入手,系统讲解红楼梦涉及的各个家族。


这不是针对某个疑点的讲解,而是宏观的介绍。涉及很多你不熟悉的历史名词,看起来可能有些费劲,但这些知识对大家很有用处。


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让大家对古代社会建立一个立体的概念。


【提示】知识点较多,本系列,会分多篇陆续发。


01 爵位和官位


首先我们需要科普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的等级,凭着这个等级,可以封土建国。


所谓“封建”,本意就是封土建国。因此,爵位是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构成那个社会的本质上只有两种人,地主和农奴。皇帝就是个地主,是最大的地主。皇帝之下,要有各层小地主。


如何区别大小呢?就是根据爵位。


什么人才是古代的贵族呢?绝对不是官员!而是有爵之人。


现代人只有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当官”是最高级的出路,官本位的思想就极其牢固。但在古代,爵位的作用远远碾压官位。


早期的分封制,天下被分割给诸侯。诸侯便是爵位。而所谓官员,不过是为各级诸侯提供内管家服务的人。


随着社会化管理的加强,大一统帝国的推进,官员才逐渐摆脱内管家的角色,具有了社会性。


诸侯分封制被废除后,爵位依然延续,历朝历代都继续存在。他们始终发源于皇权,并作为皇权的根基。


在很长的历史中,门阀士族的作用令人咋舌,牢牢占据着历史舞台。门阀士族是什么?就是有爵的贵族,互相结合形成的集团势力。



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


大到连皇家都甘拜下风。士民皆以联姻门阀士族为无上荣耀,皇家想与之联姻,反而常常遭到嫌弃。


在动荡的历史阶段,皇帝频繁更换,背后的推手都是门阀士族。他们连皇帝都不看在眼里,更别说那些俯首称臣的官员了。


科举制的开创,本质上是为了打破这些贵族对国家的垄断。也是给下层寒门一个机会,摆脱农奴命运的机会。


但是请注意,摆脱农奴,不等于成为贵族。


很多朝代的官俸很低,低到连糊口都困难。而且古代的惩罚机制十分残酷,逆鳞之罪不必说,渎职、失职、不称职都有可能提头来见。


有时候还天下掉冰块,什么错都没犯,白白被人连带,也跟着一起倒霉。跟现代社会不可同日而语!


从本质上讲,那时候的官,是高危+廉价的公务狗,完全是为统治者作垫背的。


统治者总会出错,社会矛盾总要有人来担责。谁来担呢,既不能是皇帝,也不能是贵族,就是官员。


可以这样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寒门,真能通过当官翻身。基本都是昙花一现,被榨干价值后,迅速销声匿迹,甚至付出了更惨痛的代价。



但是,为什么我们印象里当了官,就牛气哄哄、代代传承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原本就是贵族!你印象里的达官贵人,其实全是有爵贵族(或与之挂钩),早就跻身农奴主阶层了。他们当官是锦上添花,并非谋取生计。


贵族与非贵族最直观的对比,就像王维和杜甫。前者出身门阀士族,后者屌丝一枚。两人都当过官,也都有才华,但性格、心态、命运、结局差异有多大,大家自行体会吧。


再好比清朝的满洲八大姓,或世代将相,或凤族之家。即便遭受打击也没关系,政治风暴过后,后代仍然崛起。为什么呢?因为姓氏啊,因为血统啊,那是阶级的保证。


皇家和他们没有隔夜仇,永远信任他们。上一代犯错杀掉了,对事不对人,下一代还继续用。


血统离皇家越近,越是打不死的小强;越远越是临时打工人。


没根基的人当官,一点风吹草动,就让你倾巢覆灭。当官时得到一切,只是临时看看罢了,终究要回给皇帝。



02 曹家历史


在这个问题上,曹家的历史就是很好的证据。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家祖上原本是明朝武将,后入满洲包衣三旗,又经过几代人的打拼,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曹家鼎盛时期,掌握着多项国家经济命脉,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是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但是,曹家成为满清贵族了吗?没有。


无论多么富贵,包衣奴才的标签去不掉。曹家有官职,却没爵位。在真正的贵族面前,永远低人一等。越是混迹在贵族里,耻辱感越强。


据记载,曹寅出门总是低头看书,从不抬头。表面上,他说是为了避免官民向他行礼,实际上与内心的矛盾大有关联。他在写给兄长曹鋡的诗中说【枣梨欢罄头将雪,身世悲深麦亦秋。人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


你看,曹寅跟康熙帝都成一家人了,多少官员想走他的路子。貌似无限风光,但他却活得极其苦闷和自卑,诗作里满篇哀愁和悲凉。


这就是阶级社会!贵族与贱民的差距,根本不是当官能解决的。



曹寅的苦闷,那还是兴旺时期呢!更糟的是曹家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有多惨。比曹家更惨的还有苏州织造李家,全家悉数下狱,妻女全被变卖为奴。李煦更是数次下狱受酷刑,最后被流放不毛之地,冻饿而死。


曾经钟鸣鼎食的望族,转眼间便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李两家都是包衣,没有满清的血统。当利用价值完结后,就被打回原形。他们的后代,迅速沦落底层,饥寒交迫。


曹雪芹不够优秀吗,那有什么用?无论多优秀,也不可能再在政治舞台上打出半个水花。因为,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了。


如果不是曹雪芹留下这部书,谁会记得这段故事,又有谁会知道他们的轰轰烈烈?


与其说这是政治的残酷,不如说是阶级的残酷。曹家的结局早就注定了!无论犯不犯错,都将是这个结局。


因为他家曾经的风光,超出了自己的阶级,只能是一日游。


对此,曹雪芹本人就有深刻的感概。在书中他借赖嬷嬷之口说【你哪里知道“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这句话真是字字血泪,细思极恐啊!



反观那些满洲贵族姓氏,宦海沉浮只是浮云而已。


乾隆原配富察氏,年幼时家族也曾遭祸,她差点被发配到黑龙江呢(幸而得到宽大处理)。同治皇帝的岳父崇绮更惨,出自一个没落家庭,其父被判斩监候,籍没家产。但他本人很好学,成为清代唯一的旗人状元。慈安太后就选了他女儿阿鲁特氏为后。


如这般屹立不倒的家族太多了,奥秘很简单,就源于贵族血统和姓氏。


电视剧让大家以为,后宫恩宠全靠爹的官位,官越大越牛逼,那完全是错的。实际上,清朝后宫入选全靠血统!


血统越高贵,地位越高。高等姓氏送女入宫,就是奔着高位嫔妃去的,像钮祜禄氏家的女儿,每次选进去就当皇后培养。而低等姓氏,正常情况下只能垫砖,除非发生奇迹。


换言之,古代说的家世,是首论血统和姓氏,而不是官位。这一点,在清朝尤为为突出。



03 阶级差异


既然贵族的血统和姓氏如此重要,是什么机制令其长盛不衰的?就是爵位制!


封爵,可以带来崇高的政治特权和优厚的经济特权,而当官只有微薄的官俸,待遇天差地别。


我国封建社会很长,各个朝代的制度有别。概括而言,爵位有以下待遇:


1、政治荣誉;2、享有封国、封地上的食邑;3、置官属;4、收衣食租税;5、免劳役、免税;6、国家给予宫殿房产;7、衣食住行上享受高级规制;8、教育特权、医疗特权、出仕特权;9、祭祀特权;10、护卫依仗;11、各种皇家赏赐;12、免跪赐座(个例)


食邑、收衣食租税,是贵族的经济保障。根据爵位高低,食邑大小不等,有一县之邑,有一亭之邑,有一乡之邑。


尽管各朝制度差异很大,但经济保障的总原则从没变过。这是爵位与官位最本质的区别。


用大白话说就是:爵位被国家世代养,官位有今天没明天。


举个例子,清朝亲王的俸禄为每年银子一万两,禄米1万斛,加在一起折合人民币将近1000万。每年都领1000万,够牛了吧!


但是,注意但是啊,这点俸禄对亲王而言,只是毛毛雨。真正的大头是遍布关内外的庄园(食邑)。


多少庄园呢?以清初的和硕庄亲王为例,庄园星罗棋布,遍及三省,分布四十余州县,村屯一百三十余处。共计五十五万余亩(五千多公顷),非常惊人!而光绪年间统计的全国人均占地,才只有二亩二分。


从始祖到末代,该家族共计十代,分了八次家产,共有三十四人领到祖业。


其实庄亲王的势力,还无法与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等相比。不难想象,这些铁帽子王们拥有的田地人丁,是怎样的天文数字。



你可能会说,这是亲王,跟红楼梦的贾家有什么关系?


太有关系了!贾家虽然不是宗室,但他是异性爵位里的最高级别(公爵)啊!


虽然他不能跟亲王比,但也没有什么官员、什么富商能跟他比!


从秦汉到明清,多数朝代都对土地限制买卖。根据你的阶级身份,官方允许你有多少地,你才能有多少。有钱也不能大量拥有田地。


这就使得财富必须依附于阶级身份。


钗粉为了推崇金玉良缘,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贾家必须跟薛家联姻,因为贾家败落了,靠薛家的钱来救呢。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他们会被自己的无知搞作呕!


根本不懂两家的体量差多少。就如同大象和蚂蚁,最强壮的蚂蚁,能抬起最虚弱大象的脚指甲盖吗?


这绝不是夸张,而是有历史数据参照的。把贾家的家底和产业列出来,会惊掉你的下巴。因为篇幅不够,下文再详细罗列。本文里我只想抛出结论:


在阶级社会里,首富永远只能是贵族。商人站在贵族面前,连根牛毛都不算。


即便贾家败落,他家丫鬟的饮食标准和穿衣档次,都远超清朝顶级富商,更不必说主子了!这也不是夸张,卓语会在以后的文中慢慢讲解。


不懂历史的人,红楼梦里的种种细节,你等于白看。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败落】两个字,就把薛家当救星,真是笑死人!




贵族不但活着有特权,死了也有特权。天子和诸侯死后有宗庙祭祀,有爵者可以建家庙祭祀。换言之,【庙】是专属于贵族享用的。


《周礼》曾规定,庶人祭祀祖先不得建庙。到了明嘉靖时,允许民间“联宗建祠”,于是才有了很多祠堂。(祠堂比家庙规格低得多)


红楼梦里的铁槛寺、水月庵都是贾家的家庙,这是贵族的典型标志。


贾府的很多细节,都是公爵府特有的。是爵位带来的,跟当官没关系,跟元春娘娘也没关系!


红楼梦的核心家族都有爵位,这才保证了它描绘的是贵族生活。贾家的很多细节,对常人而言,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实际上,书中的贵族与非贵族,有明显的阶级鸿沟。在媳妇群里,贾母、王家姑侄都很气壮,因为史家、王家也是贵族,跟贾家般配。


而尤氏、邢夫人并非什么小门小户,其实都是仕宦之家的小姐,但却只能事事后退、明哲保身。


邢岫烟、李玟、李琦、尤三姐、尤三姐全是官宦后代,但一旦接近贾家,差距就很明显。


秦业官居营缮郎。在清朝,这个官应该是正五品。而贾政的官品才从五品。你想不到吧!说什么贾家不可能娶秦可卿,纯属胡说!论官品,秦业还更高一些呢。


很多红迷想不通的是:秦业如果是五品官,比贾政官品还高,秦家为什么那么穷呢?


这就是对官场的误解,总以为一当官,就富贵冲天了。我们前面提到,官员的薪水很低。并非只有清朝,很多朝代都这样,大部分人是穷官。


清朝的五品京官,年俸只有80两银子(养廉银甚少),80斛禄米。折合人民币才6.8万元。且古代不像现代,起码你得有马夫、有轿夫吧,有几个丫鬟吧。就这点钱养活一大家子人,能不捉襟见肘吗?


放在贾家,80两银子连塞牙缝都不够。不包含省亲这种特殊事宜,贾府每年也需要支出50万两左右。



那么多人都想嫁入贾家,你们现在明白怎么回事了吧。竟然还有人说,宝玉有什么好,值得这么争。提这问题,就无知透顶啊!


无论多大的官,也只是贵族的预备营。只有跟贵族联姻,才算成为真贵族。


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姥姥呢?她就是个影射和总代表。进入贾府的外人,都是刘姥姥。只是作者给她们留着面子而已。


现代人远离了阶级社会,根本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如果你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规制,坐什么轿、住什么屋、穿什么鞋,甚至连椅子什么靠背、坐垫什么颜色、台阶几块石头、门上能打几颗门钉.......统统都有制度时,你才明白何为【阶级】。


可以这样说:目所能及的一切,都是阶级标识,连空气都要打标签。


生活在那样的世界,低阶层说内心不自卑,不可能的!任何人都做不到,只有表面掩饰程度的差别。


有些人掩饰得太过分,用力太猛,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变成处处试图证明自己优秀,处处想战胜并压倒贵族。代表人就是薛宝钗。


薛家既无爵又无官,什么都没有,家里还有个在逃犯,社会地位差成了渣,是整个书里最差的家族!但薛宝钗却仗着姨妈的势力,登上贾家的统治舞台。


以最差的门第、待罪的背景(薛家提供假死证明,全家都是包庇犯),一边做着黑社会的生意(当时的当铺都有黑社会性质),一边在百年赫赫公爵府里称王称霸。



后世读者有几人能明白,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啊!


【艳冠群芳】?呵呵,多可笑啊!在阶级社会里,你们竟然以为这词,是比颜值的?一个贱民站在一群贵族里,可以艳冠群芳?


可惜,后世读者大脑一片空白,怎么骗都行。连牡丹僭越的问题都不懂,曹公那些滴血的讽刺,让谁看呢?


还有更可笑的,把红楼梦当寒门逆袭剧看,my god!现代人那么渴望逆袭,好吧,你可以喜欢宝钗,但你起码分清楚什么是正剧,什么是戏说吧。


放在那个时代,放在曹公的人生经历里,他终究是维护贵族的。


曹家的包衣身份是迫不得已,是朝代更替造成的。其实早在明朝,他家就是贵族。曹家传承了百年,才子辈出,家学深厚,还是著名的藏书之家。贵族的修养和自我认知,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正因为这样,他一定把自己家写成贵族。叹息奴才难当,却不妨碍骨子里推崇贵族。这部覆灭史不是为了批判贵族,而是惋惜和哀叹。



在他的意识里,统治者打击这些【富而好礼之家】,是自掘坟墓;


贵族不洁身自好,不经营好祖业,不传承好自己的贵族精神,被物欲淹没,被低贱的阶层裹挟,向下攀拉,也是自掘坟墓。


换言之,红楼梦是站在贵族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也是站在贵族视角自我反省。并非以贱民视角否定贵族,以及逆袭碾压贵族。


这并非曹公的狭隘,而是当时社会的必然。



【相关阅读】

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也许是破落户恶霸,皇商竟然是误传

红学百年误区:史家不但不穷,还再度封爵!避免抄家幸存到最后

凭一己之力干翻全部主角,史上最毒最奸的主妇长啥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