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宣传画《人人养成吐痰入盂的良好习惯》

《人人养成吐痰入盂的良好习惯》

这是一幅1965年由重庆市卫生教育馆创作,重庆市红十字会印制的卫生题材宣传画。画面上一位臂带“卫生宣传员”袖标的少先队员站在繁华城市的路口,手持扩音器向市民宣传公共卫生安全常识,城市的街道干净整洁,书店的橱窗里也尽是卫生宣传的内容资料。

这张宣传画,让我想到了“爱国卫生运动”,八零年前后,我在上小学,在学校里经常会听到这个词,还有个组织叫“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记得那时,凡是积极参加学校爱国卫生运动的同学,都会获得一支烫金“爱卫会”字样的红色铅笔。

1964年赣州专区结核病防治所 宣传画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把开展全民卫生运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认识到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对于革命胜利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防疫委员会组织军民共同开展灭蝇、灭鼠,防鼠疫、防霍乱等卫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基层单位积极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运动方针。之前我们聊过50年代初期,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曾发动过细菌战,在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党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军民积极参与“除四害运动”、清除垃圾、疏通渠道、修建厕所、改建水井、填平污水沟等“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几年时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创建了良好的卫生环境,粉碎了敌人的细菌战争,也使得肺结核、天花、鼠疫、霍乱、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得到国际上的赞誉。

50年代末期,爱国卫生运动有所松懈,一些传染病又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迹象,卫生宣传又被重新重视起来,1960年中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

随地吐痰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至于吐痰的危害就不在这里科普了。但是开展卫生运动几十年了,这种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时至今日依然是屡禁不止。在疫情当下,还是有不少人毫无顾忌,张口就吐,随地吐痰已经成为某些人的家常便饭,对公共场所张贴的“请勿随地吐痰”的警告视而不见。随地吐痰是一种陋习,行为不大但危害不小,却杜绝不了,大有寡不敌众之势,可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国家要有信心、决心管理此事,其次解决的方案要分几个方面,一是对痰多病症的积极广泛治疗;二是设计方便外出携带的收纳容器;三是对吐痰危害的宣传;最后是有力度的处罚手段(物质和诚信双重管理),并赋予群众一定的权利纠正不良现象。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值得后人骄傲,时代在发展进步,文明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吐痰是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但这肯定不是一个自律、有公共意识之人的行为举止。吐痰没错,但吐错地点就是你的不对了,听古人一句劝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免得最后害人害己!#老版宣传画##疫情##重庆##赣州##自律#



五十年代宣传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五十年代宣传画《足球》、《青少年们积极参加小足球运动》五十年代宣传画《银球传友谊》六十年代三幅宣传画 英雄至上的年代五十年代宣传画《老鹰捉小鸡》五十年代宣传画《五谷丰登》七十年代宣传画《妇女能顶半边天》五十年代宣传画《美国侵略者必败》五十年代宣传画《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四、五十年代俄罗斯国防安全教育宣传画前苏联四、五十年代二款军事装备宣传画前苏联三、四十年代二款主要武器宣传画七十年代宣传画《提供优质产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十年代宣传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五十年代宣传画《听志愿军叔叔讲消灭敌人的故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