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档案:张广才岭深处一道光,代号8233五常三线电子军工厂纪实

楔子:

收到了一本书,一本由十二个人编辑的,讲述发生在半个世纪前,黑龙江张广才岭深处的一个电子军工厂前世今生的书。

他们用自己并不华丽的语句,用亲历者的角度,记录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生在黑龙江的一段三线建设往事。

他们记录下了一道光——三线曙光厂,让我们了解到了茫茫林海雪原的山沟中曾有这样一个三线军工厂,一群人在那里奋斗、生活。

下面请让我们随着三线子弟的思绪,回眸历史,重返公元1970年,去聆听来自那个时代的发自张广才岭深处的号角声。

五常·曙光无线电厂大门

公元1969:号角声起,四机部大规划下,黑龙江三线军工厂

“8233厂”是这群三线子弟永远忘不掉的代号,这个厂子的全称为:“国营八二三三厂”,对外厂名为国营曙光无线电厂.

五常曙光厂筹建于1969年末,1970年在五常县山河屯背阴汀破土动工。下面我们按三线备忘编者习惯,称之为:五常8233曙光厂。

五常8233曙光厂的建设源于1969年11月,我国常规兵器领导小组以适应“大打”的需要为目标,制定了兵器工业1970年至1972年发展规划。

当年正是北方边境线珍宝岛保卫战刚刚结束,战斗的硝烟尚未散尽之际,国家根据“要准备打仗”的要求,展开了自1964年后的新一轮三线建设。

1969年10月在全国电讯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在东北建立四机部的电子军工厂名单,五常8233曙光厂正是此次“大规划”中的一部分。

他和我们之前写过备忘的:辽宁锦州马蹄沟里的8230厂(国营东光电子管厂)、辽宁抚顺的8231厂(辽宁晶体管二厂)、吉林永吉县的8232厂(国营东风半导体厂)属于统一序列。

山河屯·通往8233厂的小火车

三线漫谈:发光的四机部三线厂,曙光也重名

五常8233曙光厂还有一个地方是我们三线备忘编者特别感兴趣的,就是他名字中的“光”。

我们曾经做过一份统计,在四机部是电子军工厂中,如曙光电子管厂(湖南770厂)、宇光电工厂(贵州771厂)、红光电子管厂(四川773厂)、国光电子管厂(四川776厂)、华光电子管厂(辽宁777厂)、虹光电子管厂(甘肃778厂)、旭光电子管厂(四川779厂)等等,“光字号”企业多达三四十个。

更有趣的是,曙光电子管厂(湖南770厂)和今天我们新添的“五常8233曙光厂(国营曙光无线电厂)竟然都叫“曙光”!这也算那个时代的特色吧?

五常曙光厂·二十年大庆

公元1970:山河屯东南91.7公里,改名换姓扎大营

五常8233曙光厂的建厂也是一波三折,最早的厂址选定是严格的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进行的。

自五常山河屯林业局沿森林铁路线向东南出发,行约91公里在莽莽张广才岭深处拉林河发源地附近,有一个地方叫“长征经营所“。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山河屯林业局将“八十八农场”合并到“九十一”,建立“长征青年林场”。

当年许多知青都曾在这里上山下乡、开荒种地、发展多种经营,使这里成为山河屯林区一个比较有名的知青点。

据长征经营所资料显示:此地曾叫“大顶子伐木场”、“背阴汀”、“九十一”,在“备战备荒”的年代,黑龙江省的档案库就曾建在林场的西沟里。

这些资料中,遗漏了一点,那就是这里曾是三线电子军工8233厂的旧址。

1970年3月,这个寂静的小山沟(白石砬子)里,来了群山外人,他们自称在这里建立一个“曙光林业机械厂”,因为距离山河屯林业局97.1公里,所以对外亦称“917”。

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记录的五常8233曙光厂第一次建厂的地方。

五常·长征经营所青年林场

公元1972年:下山的林中虎,改名“曙光无线电”

1970年底大山沟里的五常8233曙光厂开始投产,器件车间出来的外延片。

这是问题也来了,因山区的气候潮湿,空气中含水量太大不适宜电子器件产品的生产,因此向四机部(电子工业部前身)提出搬迁的申请。

当1971年9月发生了震动全国上下的大事后,国内国外形式有了变化,8233曙光厂得到了四机部、省政府、国防工办的批复,准予搬迁下山。

1972年,几经选址确定了在阿城县郊建厂(现黑龙江涤纶厂所在地),在阿城建厂并非一帆风顺,因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在黑龙江省电子局指挥下,将原阿城县无线电厂并入八二三三厂,利用他的厂房改建曙光厂,此时对外厂名改为:国营曙光无线电厂。

1972年8月,五常8233曙光厂再次迁址,四机部与省电子工业局决定用200万买下原黑龙江省五常县拉林镇的省水利专科学校的校址、教学楼、厂房、宿舍、俱乐部等设施和建筑(现学校在哈尔滨市学府路209号,于2004年并入黑龙江大学)

山河屯森林小火车站

公元1973:扎根拉林河畔,拉林镇旁的第三次创业

1973年搬迁到五常拉林镇东的五常8233曙光厂,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再是军工厂——军代表已经撤出。

其实从1971年秋天到1973年初,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多特殊时期的特殊事:原属部队的人员,统一撤出了军工厂管理。

此时的五常8233曙光厂,就在五常拉林镇的火车站旁,开始了第三次的创业。

曙光人一边在水利学校的基础上进行修整,一边从背阴汀的971厂区和阿城两地搬迁设备,还在积极进行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工作,到1974年7月,已经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

最为可贵的是,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他们自己在山上的老厂区办起了电子技校,后来也迁到拉林镇厂区,借用食堂一角,继续进行教学。

就是这样情况下,八二三三厂技校最后变成了省属:黑龙江省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学生遍布全省。

哈尔滨无线电一厂到无线电八厂,黑龙江省无线电一厂(上文提到的曾准备合并的阿城无线电厂)、齐齐哈尔电子仪器厂、牡丹江和佳木斯的电视机厂……都有八二三三厂技校(国营曙光无线电厂技校)毕业的学生。

五常8233厂·拉林火车站

历程点滴:风雨五十年,两代人的青春,数代人的记忆

在这本8233厂纪念册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属于三线建设那个时代的印记。

初期在山沟里的军工厂,记忆是属于两代人的:三线创业者有住草棚子的创业艰辛,有偶遇山间野兽的惊悚片段;而三线子弟们则有坐着森林小火车去出山,闲暇时漫山寻找山珍野果的童年记忆。

当扎根在拉林河畔时,三线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军工厂到民用电子厂,从电子器件到传感器成套设备的变化;

山上的三线子弟们也在随着这些变化而渐渐长大了,穿上了工装,走进了自家的厂,他们的命运,在新的时代中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起伏。

回望过去的半个世纪,从最初的外延片到逆变器、713牌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交流调压器、数字真空度计、粮食含水率快检仪、压力传感器、盗情自动报警仪、铅蓄电池、合金道具、儿童电瓶车……

哪一件没饱蘸着五常8233曙光厂两代人奋斗路上的汗水?

如今,曙光厂已经褪去曾经的光环,但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历程上发生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这是数代人应该珍视的记忆!

8233曙光厂改造前宿舍·

后记

写完五常8233曙光厂又已经是深夜,自从收到这本《记忆8233——光荣与梦想》后,我一直在思索,“三线建设”这个上个世纪尘封历史,对我们后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8233厂的三线子弟于永明在2020年初,就向我提到过,要和三线子弟们编一本记录父辈三线历程的书,简短交流后,由于忙于琐事我已淡忘了此事。

可是,他们竟然如此的执着,为了这本书,他们几乎耗尽了三年间所有的闲暇时光,终于有一天让我看到了这道光——《记忆8233——光荣与梦想》。

这本书中没有抱怨,没有高呼的口号,甚至把大山里的艰辛,都发自内心地写成了精神锤炼,更没有记录上个世纪末五常8233曙光厂所走过的泥泞和失落,几乎每一篇都在向我们倾诉:不该忘记大山里父辈的三线奋斗史!

想来,这正是我常说的,三线子弟们有别人无法理解的那点小情结——三线情结吧?

因为他们是三线子弟,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忘不掉!因为他们想让8233这个刻在骨子里的代号,成为一种精神传递给后人!

让我们为12位三线子弟点赞,他们分别是:

济南·于永明 | 天津·巩薇薇 |

丹东·杨军 | 北京·霍旺 |

威海·付春明 | 威海·付春华 |

大庆·李萍 | 广州·孙丽华 |

北京·李海霞 | 厦门· 孙丽杰 |

五常·白永成 | 松原· 于艳华 |

不为了怀念,只为不被遗忘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8233人!

鸣谢:

为此书而付出的三线人和三线子弟们,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三线厂像你们一样,记录一份光荣与梦想,让三线不被后人所遗忘!

—=推荐阅读=—

五十年前的高科技,27家“光”字号,四机部三线电子军工知多少

代号8231解密档案:半个世纪前高科技军工,辽东抚顺神秘三线厂

解密档案:锦绣之州北普陀南,代号8230,隐藏在马蹄沟的军工厂

解密档案:吉林永吉,藏身山沟的电子军工厂,两个小镇有三家

黑龙江小三线纪实,林海深处的八个兵工厂|三线备忘

黑龙江小三线军工(11):哈尔滨工厂胡同1号,有个地方叫驻哈办


1、可搜索【代号xxxx】格式查找更多三线厂备忘

2、欢迎关注,了解三线,这是您对我们的莫大鼓励

3、期盼您的留言,希冀能一起找回曾经的三线记忆

—=THE END=—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