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今何在?

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为争霸中原,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为营建大梁,魏国开挖了一条人工河,以北接黄河、南通淮泗,这条人工河就是鸿沟。

鸿沟从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东流,经荥泽、圃田泽、中牟县,至开封市的北面折而南下,再经开封市通许县东,周口市太康县西、淮阳区南,入颍河通淮河。

在荥泽之东,鸿沟有一支流往东北经新乡市原阳县(古阳武县)南,至封丘县境内汇入济水,称为官渡水。

鸿沟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水、濮(pú)水、睢(suī)水、濊水( huì)、颍水、涡水、汝水、泗水、菏水等连接起来,形成了庞大的鸿沟水系。

圃田泽,《左传》里记为原圃,《史记》里称为囿中,“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被设计为调节黄河与鸿沟水系之间流量的水库。

睢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后向东流,经商丘(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宿州(今安徽宿州市),在今宿州市境内往东北流,过今徐州市睢宁县以北,注入泗水。

濊水,又名氵岁水、浍水、涣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后向东南流,经过蕲(今安徽宿州市南),流入淮水。

鸿沟以南,通往淮河、邗(Hán)沟、长江;以东,通往济水、泗水,沿着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以北,通往黄河,溯黄河而西,可达洛水、渭水。因此,自战国以来,鸿沟就成为了中原的水路枢纽。

鸿沟集军事、水利、运输功能于一身,使大梁凭借其优势一跃成为当时最大的都城和商业中心。由于这一功业,魏惠王因此被称为梁惠王,史书甚至将魏国称为梁国。孟子学业有成后,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曾向梁惠王推行仁政,《孟子·梁惠王》里留下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从凿成一直到秦汉之际,“鸿沟”之名没有发生过变化。秦朝末年的时候,刘邦、项羽争天下,以鸿沟为楚河汉界。

到西汉时,鸿沟又名蒗荡渠、狼汤渠、莨宕渠。当时,黄河以南的济水,从成皋县(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北自黄河分出后,向东流经荥阳(今荥阳市)县北,经荥泽,绕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县南、封丘县(今新乡市封丘县)北,流入巨野泽,然后由巨野泽流出,转向山东境内的小清河入海。

东汉末年,曹操曾在官渡与袁绍对峙,以少胜多,奠定北方霸业,官渡即位于鸿沟与官渡水的分叉点。

魏晋以后,鸿沟自浚仪县(今开封市)以下的河段改称蔡水(蔡河),开封以上河段改称汴水(汴河)。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将鸿沟记作渠水。但不管怎样,魏晋南北朝以后,“鸿沟”之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蔡水和汴水。

到了隋朝,隋炀帝为开通大运河,将鸿沟的北段(汴水,板渚至开封)改、扩建为通济渠。

唐代时,将通济渠的主河段(板渚至淮河)改名为汴河。五代、北宋,沿用汴河之名。

北宋一代,东南的粮食、土产,西北的薪炭、物资都由汴河漕运至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公私给养皆依赖汴河,因此汴河堪称北宋王朝的物流大动脉、汴梁的生命线。由于汴河,汴梁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超百万的水陆大都会,“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至今,我们还可以在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里一窥它的身影,它的秀美风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