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具体是如何划分的?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规定,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有三个分界线,首先,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事实上,从2021年3月1日起,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也就是孩子年满12周岁,就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触犯刑法,而12岁的孩子,往往还只是中小学生,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法治思想呢?

我们都知道,法律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肯定是有血淋淋的教训作为数据支撑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反弹,2021年受理审查逮捕、受理审查起诉人数较2017年分别上升30.6%、24.2%。

社会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与之同时带来的是大量信息的便捷获取,加之未成年人分辨事物的能力尚有欠缺,如何有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正确理解法治思想,帮助孩子建立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是做父母的需要时时了解和思考的事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