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之花”的凋谢,夏利轿车的梦灭,为何?

30年前,天津天汽集团被誉为“渤海之星”、“津门之花”,并与一汽、上汽、东风同台共鸣。但今日再看天汽集团,此情此景正是:

那年今日津门中,夏利桃花相映红。夏利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年前,天汽集团为什么会走向“天一重组”的地步?“津门之花”谢幕于汽车舞台,凋落于汽车江湖,是无奈之举还是命中注定?

一,天津造车起步早

1945年8月,国民政府接管了日军在天津建立的汽修厂,这就是天津汽车制配厂。

1946年,该厂技术专家以日本大发三轮汽车为样车,成功试制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辆国产三轮汽车,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鹰牌”。

可惜后来因为政府的腐败和时局的动荡,天津“飞鹰”无法羽化腾飞,天津汽车制配厂想借此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愿望也一直未能实现。

飞鹰牌三轮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天津汽车制配厂成功试制出两辆吉普车和一辆旅行轿车,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一辆国产乘用车。

1958年、1959年和1973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先后试制成功过“红与专”牌轿车、“和平”牌轿车和TJ740轿车,但最终都未能形成批量生产。

改革开放后,天津开始总结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雁牌TJ130系列轻卡和TJ620系列轻客,欲摆脱长期徘徊的状态。

“和平”牌轿车

二,“黄大发”、红夏利

1980年,天汽对日本铃木ST90K微型汽车进行研究分析,酝酿开发0.5吨级微型汽车,以填补国内空白。

1982年9月-11月,天汽先后邀请铃木公司和大发公司的考察团来津,就引进微型汽车的意向进行技术咨询和沟通。1983年初,天汽再赴日本考察,最后选定日本大发S70系列,即HIJET(海捷特)850系列微型汽车为技术引进目标。

1983年4月,天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1984年2月,天汽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许可合同,这标志着天汽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3月,天汽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又签订了《CHARADE G100轿车设计制造技术许可证合同》。1987年,天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六个轿车生产基地之一。

当天汽第一款红色两厢小轿车以CKD组装下线时,天津市领导说:“我们自己生产的轿车,华夏得利,中国人得利,就叫它‘夏利’吧。”

自此以后,天汽生产的大发(华利)面包车和夏利轿车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

九十年代,出租车市场上有这样一句话:上海滩前红夏利,天安门前黄大发。天汽的“红黄旗”交相映辉,插遍大江南北,那正是天津汽车闪耀出的光芒。

1995年,天汽具备了年产轿车15万辆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同年11月,天汽集团在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集团直属企业53个,其中国有企业21个,集体所有制企业12个,中外合资企业20个,是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

1998年,天汽集团的轿车产量突破10万辆,销量达9.9万辆,市场占有率19.72%,位居全国第二名。

1999年7月,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7月,丰田汽车公司与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丰田VITZ、PLATZ等车型,预计于2002年投产。这也是丰田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轿车合资项目。

然而,当天汽集团正准备大举扩张和享受合资之时,天津夏利的销量却在萎靡下降,市场占有率降至10%以下。

眼看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合资品牌攻城略地,天津夏利岂能坐以待毙?为了遏制销量的下滑,夏利开始降价处理库存。

2002年1月11日,夏利轿车全线降价,夏利2000的降幅接近20%,此举打破了中国轿车市场的价格坚冰。紧随夏利之后,吉利、羚羊、奥拓、富康、福莱尔、桑塔纳、帕萨特等一系列车型纷纷跟着“跳水”,从表面上看,夏利是这场价格战的大赢家,一个月内销量超过1万辆,日均销量400多辆,盈利情况怎么样呢?

2002年夏利全年销量8.7万辆,销售收入41.5亿元,却亏损2200万元,平均每卖一辆车净赔250多元。第一次打价格战,天津夏利就铩羽而归,这又是为何?

天汽集团2000年的轿车产量相当于上汽集团的33%,但销售额仅为上汽的9.6%,利润额只有上汽的1.3%。所以如果打价格持久战,天汽根本扛不住,必败无疑。

三,天汽衰败的原因

1、市场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是夏利轿车最辉煌的时期。当时国内出租车市场迅猛崛起,社会对经济型轿车需求旺盛,在同档次的车型中,夏利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后来,李书福模仿夏利轿车开发出吉利“豪情”轿车,汽车界突然出现一条“鲶鱼”,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夏利被步步紧逼。

从1999年后,国内轿车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同时很多城市开始限制“面的”和经济型轿车作为出租车,以出租车市场为主导的天汽的销量骤降是在所难免的。

2、造车成本高

天汽一直实行的是自主配套,出于对旗下零配件企业的保护,夏利采购零部件的价格并未获得优惠,其他汽车厂家向他们采购零部件的价格反而更低。

随着天汽在微型汽车行业的垄断时代一去不返,其整车利润越来越薄,仅仅依靠夏利已经拖不动一个庞大的天汽集团了。

3、产品更新落后

天津汽车工业是单纯由技术引进而发展起来的,与有合资建厂的一汽、上汽、长安等轿车项目相比,天汽缺少持续的技术更新来源。

在资金方面,天汽作为地方国企,没有一汽、二汽享受的待遇高,也缺乏上汽享有50亿元国产化配套资金支持,天汽之前的利润被用来扩大产能,已无多钱投入到产品开发上。

4、夏利2000之败

夏利2000是引进的日本丰田PLATZ车型,该车型在1999年8月投放市场后已销售16万辆,被评为欧洲和日本最畅销车型。然而,PLATZ车型到了中国被戴上“夏利”的帽子后,却成为出租车、廉价车的代名词。

5、整车质量差

到1995年底,华利微型车和夏利轿车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98%和83.84%,但是夏利轿车做出来的很“粗糙”。

上海大众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天汽也曾派人出国考察和学习,但真正被他们消化吸收并应用的能有多少?夏利轿车在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质量上存在严重问题,操作人员干活不认真,造成整车质量不稳定,投放市场后为人诟病。

从战略发展上看,天汽集团在思想调整、硬件改造、重组规模和力度上都远远不如上汽集团,天津夏利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吧。

四,一汽夏利

2002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年,影响至今深远,而这个转折起点就是“天一重组”。

2002年6月14日,一汽、天汽在北京正式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8月29日,一汽丰田成立;9月19日,东风与日产合资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10月21日,成都一汽成立;10月25日,东风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签订扩大合作协议;11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成立。

那一年,一汽、东风、上汽这三大汽车集团“三分天下”,天汽作为一个繁华之后的落寞者,是羡慕他们争雄夺地,还是庆幸自己退隐江湖?

“天一重组”不仅让天汽摆脱了发展困境,以后还能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大哥为自己“止血、输血、造血”,天汽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妄想。

对一汽和丰田来说,“天一重组”对它们则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一方面,一汽可以直接利用天汽的经济型家用轿车来完成产品空白的填补,完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一汽同时与世界两大汽车集团合作,可以巩固其行业地位。对丰田而言,与一汽联姻会比天汽合作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盈利前景,也能为其争抢全球汽车霸主地位推波助力。

2003年,天津一汽夏利发布了夏利2000的两厢版本“威姿”,市场接受度依然不高。几个月后,一汽丰田的花冠(第九代COROLLA)国产面世,夏利2000更加无人问津了。

2004年,夏利第100万辆汽车下线;2005年,一汽夏利成为国内首家销量破20万辆的车企;2011年,一汽夏利的年销量达到巅峰25.3万辆,创下品牌创立以来的年销量记录。

此后,夏利陷入不可逆转的颓败,一汽多方改革后仍无果,只能任其苦苦挣扎自生自灭。2015年-2018年,一汽夏利先后出售旗下内燃机制造分公司、变速器分公司、产品开发中心以及汽车研究中心等子公司资产,一汽夏利逐渐沦为一家“空壳”公司。

2021年1月,上市公司“一汽夏利”变更为“中国铁物”,夏利连上市公司这个壳也没了。

五,天津博郡

一汽夏利仅存的资产便是生产资质和已经荒废多年的生产线和厂房。

2019年,一汽夏利拿出所有家当与造成新势力“博郡汽车”混改成立“天津博郡”,注册资本为25.39亿元,其中博郡汽车占股80.1%,一汽夏利运营公司持股19.9%。

奈何新能源汽车竞争过于激烈,只有头部企业才获得最优质的资源,博郡汽车几轮融资后宣告失败,连车还没造出来,自己就破产了。2022年1月,博郡汽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2022年8月有消息称,博郡汽车已将其所持有的天津博郡80.1%股权以150万元转让给“天津生国”,但截至目前,尚未查到已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2022年10月3日,一汽夏利运营公司在全国产权交易所将其所持有的天津博郡19.9%股权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37.27万元,公示结束日期为2022年11月2日。如今3天过去,尚未有消息传出是哪家公司接手了这19.9%的股权。或者,根本就无人接手。

天津博郡(一汽夏利)的两大股东为何要急于脱手,清仓大甩卖手中的股份?

截至2022年8月31日,天津博郡营业利润为-2735.84万元,净利润为-2331.57万元,负债总计约7.29亿元。有专家推断,天津博郡的实际负债总额不会低于10亿元

曾经的“国轿之冠”再次沦为大家都不想要的“烫手山芋”,实在令人痛惋,但谁敢接下这个沉重的包袱呢!

“不管谁接手,都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业内资深专家说。

当年,吉利是夏利轿车的“小弟”,如今吉利集团已年销超130万辆,越飞越高。而夏利却越飞越低,直至淹入尘埃,徒留一声叹息,原因何在?

在近期热播电视剧《那山那海》中,雷恒水与国营厂联营合作前,十分不解地问曹师傅:“你们怎么都这样消极怠工啊?!”

曹师傅憨笑回答道:“待长了,你就知道了,就这样!”

“就这样”,简简单单三个字,却真真实实显露出国营厂干不过民营企业的根源,如果一个企业里的员工都是这样的思想态度,那这个企业怎么会长久!

津门飞鹰掠苍穹,夏利不该梦成空。然而,天汽夏利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作者:白斩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