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南沙,如今依旧冷冷清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管你承不承认,广州现在想一己之力把南沙快速发展起来心有余却力不足!南沙目前面临着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人口不足、产业增长乏力等诸多困局。分析南沙的文章浩如烟海,但很少能有说到点子上的,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南沙如今依旧冷冷清清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2022年6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主要利好有两大块:

一、减税

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以南沙湾、庆盛枢纽以及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

二、放开债务限额

在发展保障措施上,官方明确提出加强对南沙的资金、要素等政策支持。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统一计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合地方财力、债务风险情况以及项目融资需求,广东省在分配有关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对南沙予以倾斜支持。

虽然不是直接给钱,但也再次凸显了官方对南沙的重视,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是让其参与全球竞争。没有南沙的崛起,粤港澳成长为世界型的大湾区就要大打折扣。

早已经定位为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南沙从来不缺乏政策的支持。2021年南沙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22.3%,较全省、全市平均增速高16个和10.6个百分点;社会民生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89.4%,名校、医院也是一批一批往南沙砸……但是南沙目前仍然面临着开头所讲的诸多困局。广州人对南沙的态度应该是所有行政区里反差最大的,一部分非常看好,一部分坚决看空。

然而,无论是把南沙高高捧起还是踩在脚底,好像根本没有人去反思造成南沙困局后面的原因。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没有巧合的事、没有侥幸的事,一切的果都是由是实实在在的因造就的。造成南沙目前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依旧是广州错误的城市规划,南沙碰到的困局正是当年错误城市规划的反噬,当前的政策扶持与大力投入不过是意识到危机后的补救措施。

这个错误的规划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从宏观来讲,广州摊大饼东南西北到处开发的错误城市发展格局已经耽误了南沙发展的黄金二十年,大量没有价值的规划跟新城消耗了广州本不算充沛的财力,严重压缩了投入到南沙的资本跟人力。

其次,广州没有把重心放在南拓上面,导致番禺没有发展起来,尤其是广州新城这个板块没有发展起来,广州新城建设的放弃是导致南沙人气至今起不来的直接原因!什么?广州新城?这是什么鬼,绝大多数广州人肯定是没有听过的。

如果希望珠三角像一个一体化城市高效率运行,就必须构筑一个新的区域中心,根据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地理位置,这个重任必须落在地处珠三角的核心的广州头上!如果未来的经济中心不在这个位置上,将意味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广州在这场竞争中的成败几乎决定了整个珠三角经济运行的质量。广州新城不仅仅是建设广州核心区的绝佳位置,甚至是建设整个珠三角核心功能区的绝佳位置!包括省级行政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交通中心、文化设施、游乐设施、邮轮码头等。

城市越大聚集度越高,商品和服务分配的效率也越高,城市群发展的逻辑也一样,城市群内每个城市必须朝着城市群的核心位置发展,缩短每个城市间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最终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效率。

那么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位置是哪里呢,毫无疑问是珠江入海口,珠三角九市所有背离珠江入海口的城市发展规划都是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其效率必将大打折扣,进而拖累城市及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广州新城位于珠江口顶端,地势平坦,现存建筑物少,城中村也相对稀疏,拆迁损耗低。南邻南沙深水港,广澳高速穿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近出海口,也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从地理条件来讲,算是风水宝地。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广州新城距离中心城区天河、海珠的距离在30公里以内,距离番禺中心市桥的距离仅仅只有10公里。

对于城市发展来讲,30公里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距离,因为根据滴滴出行的数据一线超大城市人们通勤上班的极限就是30公里,一旦新城开发超过了这个距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根本无法辐射过来,这是每一个新城建设成功与否的底层逻辑!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口,你发展个毛线!

南沙人气至今起不来的根本原因就是南沙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有50公里,远超上班通勤的极限,这个距离无论你修多少条快速地铁也是于事无补的。广州新城起步时既能承接老城的辐射,又能依托番禺区府,避免一次跨到南沙。如果脱离广州新城这个跳板直接开发南沙就容易扯着蛋,脱离中心城区30公里以上大造新城目前全国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同样扯着蛋的还有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级别与浦东新区一样属于国家级新区第一梯队副省级区,从来不缺资金与政策的支持。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崛起,2009年设立的滨海新区寄托了整个北方的希望。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GDP为10002.31亿元,同比增长10.8%,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其为“全国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国家级新区”。然而在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就降到多年来最低点,全市GDP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0.4%。2018年初,当地承认GDP造假,人们才知道这发展里有多少水,并将2016年GDP从万亿调整为6654亿,缩水将近3成。

如今的滨海新区冷冷清清、烂尾遍地,几乎快要沦为鬼城……一个新区的失败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区40多公里的距离使得新区人口导流不足是导致滨海新区迟迟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以当年的广州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把广州新城打造起来成功率极高,如果再把广东省政府搬迁至此,由政府引导开发,用实际行动及政府信誉做后盾,那么整个珠三角的资源都会闻风而动,广州新城的建设成功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可能有人会讲,此地离东莞太近,在这里发展新城可能会给东莞做嫁衣……这种鼠目寸光、作茧自缚的城市规划理念简直愚蠢至极!好了,那现在广州没有给任何人做嫁衣,南沙建设得很成功吗?广州新城如果集全市之力开始打造(广州门户新机场如果也能放在广州新城右侧的海鸥岛那就如虎添翼了),并朝着珠三角核心功能区迈进,那么广州目前混乱的空间秩序将得到根本的改变。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有以下三个。

一、城市形象的改观。严格意义上来讲,广州目前建成的规划合理、配套完善、人气旺盛的新城只有一个珠江新城,对于广州这种国际化大都市来讲只有一个城市会客厅是远远不够的。广州给外来人城市形象比较差的原因是客人与广州的第一接触要么是在老城,比如广州火车站;要么是在远郊,比如广州南站、白云机场,沿途都是脏乱差,毫无一线城市的感觉。随着广州新城的建成,外来客人可以通过广州的新门户(海鸥岛机场、轨道交通)进入规划整齐的崭新城区,大片的水面跟绿化映衬的现代化建筑群,会使广州的城市形象得到快速提升。

二、根本性改善广州的城市病。广州将由单中心城市摊大饼的低效格局一举变成双中心跨越式的高效城市发展格局。只有实现向南跨越式发展,广州才能找到能容纳其合理规模的空间。首先解决的就是广州的道路地铁交通拥堵问题,潮汐式的客流再也不用全部涌到天河就业,广州新城将分散一半就业压力,使整个城市运行的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新的就业机会跟经济能力将吸引广州西部跟北部的人口南移。大力缓解越秀、荔湾老城区的人口承载压力,不需要因扩宽道路对历史建筑大拆大建;不需要拉入丑陋的高架桥破坏岭南特色的城市风貌;不需要拥挤在居住环境极其恶劣的老破小。花都、从化、白云北部脆弱的生态保护区也能得到补偿,从而避免出现污染水源地这样急功近利的低效城市建设。

三、巨大的经济效应。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但能有效地扩大市场,同时能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广州劲往一处使,与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人才产业高度聚集、互联互通。加速湾区一体化,带动傻大黑粗的制造业精细化,提高利润率,使珠三角的竞争力进一步在国际上提高。同时当前东南西北到处开发毫无重点地大造新城的模式也不会发生,大大减少天量的资源浪费及财政支出。

届时,随着广州新城的建成,广州的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经济发展、人口吸引力、财政收入都能更上一层楼。广州新城距离南沙不过一河之隔,距离南沙核心区也在20公里之内,依托实力雄厚的新城资本跟高素质人口,再来建设南沙,那么南沙当前面临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人口不足、产业增长乏力等困局几乎不可能出现。把珠三角的心脏南沙建设成为整个大湾区的CBD、国际CBD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广州将重现往日的辉煌,成为实至名归的一线城市跟国际大都市。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如今的广州新城除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兴建的体育馆及为参赛人员的兴建的住宅之外,几乎没做任何有价值的开发,反而借助亚运城的噱头疯狂炒作,大力开发房地产,基本上已经沦为一个配套匮乏的低端睡城,广州的投资客现在听到“亚运城”三个字恨不得拔腿就跑。

当下广州还要为错误的城市规划买单多久,没有人知道。

更多广州城市规划、区域板块分析及购房疑问,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贾亮论房(任何购房疑问都可免费咨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