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编年史(一):越王勾践进攻吴国,春秋时代进入尾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

春季,越国入侵楚国,想以此来迷惑吴国,使其放松警备。

夏季,楚国的公子庆、公孙宽追击越军,一直追赶到㝠地,不及而还。

秋季,楚国将领沈诸梁讨伐东夷,以此来报复越国的入侵之仇。

冬季,鲁国的叔青出使京师,这是为了参加周敬王葬礼的缘故。

齐国人、鲁国人和郑国人会盟于廪邱。

晋定公卒,子出公凿继位。

秦悼公卒,子厉共公继位。

这年也是魏献子、卫出公的后元年。

吴王夫差出兵伐楚。

晋国知襄子荀瑶讨伐郑国,夺取九座城池。

《史记·六国年表》以公元前476年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晋国的赵简子曾与栾激交游,有一次他说:“我喜欢美色淫音,栾激就会帮我得到想要的东西;我喜好宫室台榭,栾激就会帮我建筑修造;我想要一匹良马,栾激就为了我而四处访求。如今我渴望有贤士辅助已经有六年了,而栾激未曾举荐一人。这是助长我的恶习而抑制我的善举啊!”为此,赵简子将栾激沉杀于河中。有人对赵简子说:“您既然已经知道问题了,何不进行改变呢?”赵简子回答说:“好的!”左右之人说:“主公又没有过错,有什么好改的呢?”赵简子回答说:“我将要访求谏臣,他们必然会指出并阻止我的过错。”

赵简子听说杨实是一个贤人,问于成,成回答说:“我不知道。”赵简子说:“您和杨实是朋友,怎么会不知道他是否是贤才呢?”成说:“杨实十五岁时亷而不匿,二十岁时善义且仁,三十岁时勇毅果决,四十岁时远离了乡里的人,如今他对谁都很疏远,一个人每十年就变化这么多次,所以我也不清楚他的为人。”赵简子便向杨实发去了邀请,杨实说:“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听说赵君喜好贤士,所以才来晋见。”赵简子为了迎接杨实,刻意绝食了几天,左右之人急忙劝告说:“杨实居乡三逐,这是不容于众;事君五去,又是不忠于君。”赵简子回答说:“美女是丑妇所仇恨的对象,盛德之士在乱世之中必然会被众人所疏远,正因为正直之行是邪枉之人所憎恨的,所以杨实被孤立,这并不足为怪。”于是任命杨实为相,赵室因而大治。

一天,姑布子卿来拜见赵简子,赵简子将所有儿子都召到跟前,令子卿给他们看相。子卿对赵简子说:“这些儿子都不如您啊”。赵简子见后继无人,担忧地说:“赵氏就要灭亡了么?”子卿说:“我曾在路上遇见过一个不平凡的孩子,他可能是您的儿子吧?”赵简子听说,便将次子毋恤召到跟前,子卿看到毋恤的相貌,急忙站起来说:“这是真将军啊!”赵简子便说:“他的母亲身份很低贱,是翟国的婢女,您怎么说他的命贵呢?”子卿回答说:“这是上天授予的命运,虽然出身低贱,但日后必然高贵。”

从这以后,赵简子经常召集儿子们到跟前谈话,他发现毋恤是其中最有才干的。于是赵简子对儿子们说:“我将宝符埋藏在常山之上,你们谁先找到,便可以领得重赏。”儿子们听后都奔向常山,竞相寻找宝藏,结果什么都没找到。毋恤回来时说:“我已经找到宝藏了!”赵简子急忙问他宝藏在哪,毋恤回答说:“我从常山上看到代地,知道这个地方可以攻取下来,代地便是我们的宝藏。”赵简子听闻,认为毋恤果然有才能和远见,便废掉了太子伯鲁,改立毋恤为赵室的太子。

之后赵简子病重,便召太子毋恤来到跟前,对他说:“我死之后,等安葬完毕,你就穿着孝服登上夏屋山去眺望。”母恤答应了。简子死后,母恤继位,是为赵襄子。中牟人因简子亡而叛赵,赵襄子兴师攻之,围未合而中牟城墙自坏者十堵,襄子便击金而退军。军吏们都感到不解,问:“上天正帮助我们,主公为什么要鸣金收兵呢?”襄子回答说:“我听叔向曾说‘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所以不想趁人之危。”襄子想要等中牟人把城墙修好后再进攻,中牟人有感于襄子的大义,便不战而降了。

在安葬好父亲之后,赵襄子召大臣,对他们说:“我想要登上夏屋山去眺望。”大臣们都劝阻说:“登上夏屋山去,这是游览,居丧游览,于礼不符,不能这样做。”赵襄子回答说:“这是先君的遗命,寡人不敢不从。”群臣于是不再反对。

赵襄子登上夏屋山眺望代地的情况,观察代国的风俗,见其民风甚美。于是赵襄子感叹说:“先君必是想告诉我可以进攻代地了啊。”于是,赵襄子开始谋划讨伐代。


赵简子改立襄子

周元王二年(公元前475年)

春季,齐国人与鲁国人约定会盟。

夏季,齐鲁两国再会于廪丘。为了郑国被入侵的缘故,计划联合讨伐晋国。郑国人谢辞诸侯。

秋季,联军退还。

蜀国派人赠送财物给秦国。

越王勾践问于大夫文种说:“我想要讨伐吴国,是否可行呢?”大夫种回答说:“现在可以了,我方厚赏而信,严罚而必。这是大王所知道的,何不试着焚烧宫室,看看国人的反应如何?”于是越王下令纵火焚烧宫室,结果没有人前去救火。于是越王又下令说:“为了救火而死的人,赏赐视同战死于沙场;救火而能够生存还的人,视同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受重赏;那些不去救火的人,视同战败降敌之罪。”于是人们竞相涂抹身体,披着濡衣赶去救火,左侧有三千人,右侧也有三千人,士气极盛,因此越王和大夫种认为这是必胜之势。

越王想要讨伐吴,想让国人都好战而轻死。有一次他出门看到一只怒蛙,便向它凭轼致敬。驾车的人问道:“大王为什么要向青蛙凭轼致敬呢?”越王回答说:“青蛙都这么有勇气,怎么能够不向它凭轼致敬呢?”国中的武士听说这件事后,都感叹说:“青蛙有勇气,大王都会向它凭轼致敬,更何况是有勇气的武人呢?”于是,越国人都好战而轻死,不久就有人自尽,将头颅来进献给朝廷。

越王将要出兵伐吴,于是先向天下人宣告说:“我听闻吴王修筑如皇之台,挖掘深池,罢苦百姓,煎靡财货,耗尽民力,我现在起兵伐国是为民除害啊。”

冬季,吴王夫差正领兵攻打楚国,公子庆忌听闻越国已经入侵,便警告吴王说:“再不悔改,国家就要灭亡了!”吴王不肯听,直到越兵深入后他才下令还师,欲与越国和谈。

十一月,越军围攻吴国,吴国的百姓皆愤怨,加上士民罢弊,轻锐部队尽死于齐、晋,故而迅速被越军击溃。越王大破吴国,便留兵下来围困吴王。

勾践举兵攻吴、围困吴王

得知越军已经包围吴王后,晋国赵孟的饮食比居丧时的还要降了一等。楚隆感到不解,问他说:“三年的丧礼,是表示亲情关系的极点,现在您又降一等,恐怕另有缘故吧?”赵孟回答说:“在黄池那次盟会,先主跟吴王有过盟誓,说‘同好共恶。’现在越国包围了吴国,嗣君想要不废弃过去的誓言而去解救吴国,但这又不是晋国力所能及的,因此我只能用饮食降等来表示对吴国的歉意。”楚隆说:“如果让吴王知道了,会怎样呢?”赵孟说:“可以让他知道吗?”楚隆说:“请试一试。”

于是楚隆就前去江南,先到越军那里,对越王说:“吴国冒犯上国已经很多次了,听说君王亲自讨伐它,中原的人们莫不欢欣鼓舞,惟恐君王的意愿不能实现,现在就请让我进去看看吴军的情况吧”。越王答应了他。

楚隆入城后,对吴王说:“寡君派老臣前来,谨敢为他表示歉意;黄池的那次结盟,盟誓说‘同好共恶’。现在君王正处在危难之时,晋国很想帮助吴国,但没有这个实力,所以谨派我来向君王说明情况。”吴王下拜稽首说:“寡人没有才能,不能事奉越国,因而让大夫忧虑了,在此谨拜谢您的好意。”吴王给了楚隆一小盒珍珠,让他送给赵孟,并说:“勾践要让我活着不好过,我是不得只好死了。”又说:“快淹死的人必然强作欢笑,我还要问你,史黯为什么能成为君子呢?”楚隆回答说:“史黯这个人做官没有人讨厌他,不做官没有人诽谤他。”吴王说:“真是担得起‘君子’啊!”

赵襄子知道代国的国君很好色,便请求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他,代君答应了。为了答谢襄子,代君便送给他一匹好马,双方约定在马郡会面。襄子与代君共同饮酒,先令舞者暗藏兵器在身上,代君喝得正畅快时,襄子拔剑进击代君,使其肝脑涂地。舞者们也抽刃相斗,杀尽跟从代君的人。襄子又下令用代君的车子将姐姐接回来,妹妹听闻营中兵变之后,大哭说:“以弟亡夫非仁也!以夫恐弟非义也!”便将簪子磨锋利,自杀以殉夫了。代人都很同情夫人,便将她所死的地方称为“磨笄山”。之后赵襄子兴兵平定代国,封赵周于代,是为代成君。


注:

  • 《战国编年》是笔者搜集有关战国的史料,在《资治通鉴·周纪》的基础上编排成的一部史书。《周纪》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仅4万余字,失之简略。笔者的《战国编年》则以《通鉴外纪》《通鉴前编》《资治通鉴》和《竹书纪年》为纲,汇编成一本上起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下终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完整战国编年史,原文为文言文,共十万字,为便于阅读,笔者采用意译的方式,全部翻译成白话文。
  • 采用的史料包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吴越春秋》《越绝书》《韩非子》《吕氏春秋》《孟子》《庄子》《墨子》《淮南子》《说苑》《系年》《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等。
  • 因年代久远,许多事情无法考证真伪及具体时间,笔者务在广纳、不计纠纷,故而有些地方可视为寓言来读。为保证客观,全部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以便区别于通俗的历史小说。


《战国编年》文言文原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