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不甘平庸的大蓝筹

这是任何一个投资者都迈不过去都公司,就跟贵州茅台一样,你买或不买,都得研究。

招股书年代久远,没什么意义了,本文就从15年年报开始研究吧。我发现一个特点,当我写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公司的时候,比如苏宁,就容易招惹键盘侠,总有大湿跳出来说我这个不懂,那个不懂。说回格力,15年之前的年报我都没看,它什么时候搞的高端装备,什么时候搞的通信设备,我确实不懂,也没回去看,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OK?你股神,你赚得多,何必费心来敲键盘?

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格力对自己对定位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旗下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产业覆盖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四大领域,包括:

  • 空调:以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冷冻冷藏设备、核电空 调、轨道交通空调、光伏空调等为主;
  • 生活电器:以厨房电器、健康家电、环境家电、洗衣机、冰箱等为主;
  • 高端装备:以智能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精密铸造设备等为主;
  • 通信设备:以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大数据等为主。

假设我没听说过格力,从前面的简介可以看出,这是一家NB的企业:2019年世界500强的上榜中国企业中,格力ROE第一。另外就是稳居中央空调连续8年市场份额第一,家用空调线下市场也是第一,妥妥的龙头。

但空调NB不代表其他电器也NB,电器NB不代表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NB,这几个领域不一样,面对的对手不一样,需要的能力圈也不一样,这些疑问只能继续解读年报来获得答案。

行业背景?

(1)家电

2019年行业总产量同比增长1.21%,但总体销售额同比下降0.74%,总出口量同比下降0.82%,总内销量同比下降0.69%。这里可以看出,最近经济形势不好,白色家电也受到冲击,虽然产量上升了,但卖价下来了,出口和内销都在下滑。

线下空调市场TOP3品牌的零售市场份额由2018年的73.6%扩大到76.39%,TOP5品牌的零售市场份额由2018年的83.8%扩大到85.74%。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成熟的行业,集中度高,新进入者没什么机会,主要看产品升级换代,行业本身的增量已经有限。随着国家提出节能标准,现有的低能效空调有被替代的趋势,这会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查了一下日经中文网,白电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接近100%,唯一的指望只能是更新换代。

(2)高端装备

在政策的支持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也是让美国寝食难安的国家战略, 格力凭借自身的积累,往高端制造迈进,这从产业链迁移、能力圈迁移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做得怎么样,最终还是要从财报上去看。

可以看出什么

格力是白电产业巨头,凭借空调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站稳了脚跟,但空调乃至整个白电产业已经处于成熟期,中国占据了全球85%左右的产量(如果没记错的话),国内的渗透率也接近100%,除了放眼海外市场,增长率有限。

对自身技术很有自信的格力,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布局在高端制造、智能家居、通信设备等,个人认为这些布局本身是对的,但做得怎么样,还没看财报,不知道什么情况。但不管做得怎么样,格力必须这么做,而且它有这个实力。

就拿智能家居来说,2015年报上这么写:

2015 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因为产品本身具备高度自动化, 因此产品智能化进程相对较快,渗透率为50%左右。小家电、空调、洗衣机、冰箱产品智能化还处于探索阶段的试水期,渗透率分别为 20%、15%、10%、5%左右。

可以看出,智能家居的饼是很大的,如果现有的空调再来一次智能化,就能再造一个格力。但用过智能家居的朋友们也都知道,这玩意儿有点鸡肋,我不知道向一台空调咨询“今天天气怎么样”有什么意义,我还见过一个创业项目是用APP开窗帘,如果我起身拉一下更快,为什么要用APP呢?所以智能家居在15年左右确实很火,那时候小米还没上市,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也在布局智能硬件,但很显然这几年这个概念趋冷了。格力的老行业在成熟期,充满确定性但想象空间不大,新行业都在导入期,想象空间很大但充满不确定性。但鉴于格力的体量和抗风险能力,不管能不能折腾出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有个细节,18年提到智能家居,19年就没提了,业务概要里只讲了家电和高端装备。

财务分析

1,资产负债表

第一反应是真有钱!1300亿的现金,接近总资产(不是流动资产)的一半!这还不包括10个亿的债券投资。应收账款占营业额平均不到5%,也就是基本不让欠钱,而且周转速度很快,基本上2个星期就回款。预付款差不多是应收账款的1/3到一半,应付账款倒是欠得多,是应收账款的3-5倍,差距非常明显,不是那种细微的差距。早就听说格力议价能力强,客户不让欠款,供应商赊账倒是不少,今天算亲眼所见,足见品牌地位的强大。下游收钱,上游欠钱,钱都在自己手上了,爱怎么用怎么用。

接下来看到存货,存货的周转速度是6-7次,大概一个半月周转一次,这是比较快的了,一般消费品公司压货大概要3-4个月,快也要2个月,而格力是一个半月。

在非流动资产中,最多的是固定资产,这个可以理解,但191亿的固定资产和1300亿现金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因为钱太多没地方花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很低(<1),但光从固定资产周转率来看,高达11次。

格力的商誉只有3个亿,18年才只有5000万左右。我们知道商誉是并购的时候,给标的支付的价格超过净资产的溢价,商誉高就表示你看好对方,愿意出高价来买,但这也带来了很多妖魔鬼怪,比如明明是个垃圾货,我故意花高价买你,这是啥?利益输送啊!或者,并没有利益输送的情况,但当初看好对方,买的时候出了很高的溢价,过了几年发现实现不了价值,只好商誉减值,按唐朝先生的话说,这就是“管理层自我打脸的艺术”,说明管理层要么人品不行,要么眼光不行。格力虽然有钱,但却没有表现出乱来的迹象。

负债方面,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有钱的公司要有180个亿的短期借款,除此之外,结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负债,比如各种应付、预收。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格力有60%的负债率,但其实都是优良负债(欠供应商的钱),带息负债率极低。所以看财报不能只看表面,说格力负债率很高很危险,其实相反。

那么从资产负债表上看,格力贵不贵呢?把“类现金”都加起来,比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扣掉短期借款,姑且称之为“净现金”,每股的值是19块钱。我在买国金证券(参考往期文章《解读国金证券2020半年报》)用过这个算法,从彼得·林奇那儿学来的,林奇把这19块钱看成公司给你的红包。但眼下,格力涨得有点猛,这两天PE超过25倍了,按林奇的说法,扣掉这19块钱红包,格力的真实股价也要50块钱,不是特别便宜。作为一家大蓝筹,PE低一点比较划算。

2,利润表

从营收构成上看,空调依然是大头,其他业务占比不高。抛开占比,从绝对数来看(单位亿元):

空调稳步增长,今年能不能到2000亿还难说,但小家电增长迅猛,电机模具等智能制造相关业务也增长迅猛。未来大概率还是保持高增长的,但具体多少,聪明的投资者不做预测,这不是我说的。

但如果从毛利率上看,也就话语权最大的空调毛利率最高,其他都很低,因为市场都处在导入期。因为品牌强大,高毛利的空调占比高,所以总体的净利率依然有12%-15%左右。

3,现金流量表

最后简单看一下现金流量表,毫无悬念地,经营性现金流特别好。投资活动较多故净值为负,表明公司一直在扩张,对外股权投资、理财产品买得不少。

总结

格力是一家有实力,也有冲劲的公司,不满足于空调1000多亿的营收,努力拓展更高精尖的业务,董小姐的个性和魅力也给格力带来了“网红”属性,但作为价值投资者,我自知无法猜测这些正处于导入期的新行业的未来,但凭着格力的体量,大概率不会有什么风险,我只知道,如果价格便宜,格力可真是好东西,毕竟PE如果太高,而这些导入期的新业务没有实现预期的话,结果就不太好了,所以价值投资者不应该预测未来而应着眼现在,格力是否便宜,如果便宜买入的话,它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折腾出来了我幸,折腾不出来我也不会没命。以上是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建议。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