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抖1080P?抖4K?投影仪中的“抖”是什么意思?

只要控制了频率,你就能控制人类的视觉 —— 某个不知名的资深投影玩家说过。

大家好,我是资深投影玩家,一个专注于投影行业科普解读测评的账号,内容包括“行业挖掘” “单品测评” “对比测评” “种草排雷”,欢迎关注。

在网络上查询投影仪分辨率的时候,你很难避开标题中的“抖”字,对于“抖”到底好不好,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读完本文,我给你简单清晰的答案!

原理

“抖”是有学名的,业内人士称之为“XPR”,原因是因为TI(德州仪器)官方的技术文档就这么表及说明的。

其实成像的道理非常简单,通过一定的频率让像素位移,足够快的情况下人眼会把1个像素识别成2个(甚至以上)的像素。

(图中孙悟空只有1个,其他全都是“残影”)

动漫《七龙珠》中,孙悟空就用过类似的障眼法,虽然说影子没有攻击力,但在视觉上确确实实“变多了” —— 把悟空比作1个像素点,是不是简单易懂多了?


投影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只需要在光机内增加一个“振动片”就可以,技术还是德州仪器打包出售,购买对应的DLP芯片就会内置该功能。

效果

接下来聊一聊,相较于不采用XPR技术的产品而言,“抖”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负面影响:

1、亮度受影响但影响不大,受影响的原因是因为振动片的加入,总透光率会减少3%以下;

2、成本增加,相较于不带XPR技术的同规格芯片,差价达到30美元。

正面影响:

1、能让投影仪的分辨率直接增益2倍甚至4倍,相较于同款不带XPR技术的芯片“显示更细腻”;

2、低成本高回报,曾经需要价格翻倍才能享受到高分辨率,如今只需要增加不到20%的成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XPR技术上升分辨率后的显示效果并不会比高级别的强大,举个例子:

0.23" DMD(原生 540p)> 0.23" DMD(XPR 1080p)> 0.47" DMD(原生 1080p)


同样是1080p,但通过实拍图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区别。

结论

综上所述,过后大家看到“抖”之后不需要觉得是个糟糕的技术,需要结合整机的售价进行对比再下定论。

XPR技术虽然可以让细腻程度更好,但无法突破物理上的瓶颈。但XPR技术并非无意义的存在,因为它实打实地通过更低的成本,让画面更加细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