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棉鞋,26年后学生送老师一套房


“走,张老师,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快,你肯定猜不到……”陈志德一边说着,一边搀扶着昔日恩师张秀荣的胳膊往出走。


张秀荣脸上满是惊愕,她实在搞不懂这个远道而归的学生在搞什么名堂,只好跟着他走了。


只见他驾着小车,三拐两拐进入了一个高档小区,而后带自己进入了一所刚装修好的房子。


张秀荣很纳闷:你要回内蒙古工作了吗?那可真是太好了!工作什么的都安排好了吧?


然而,对面的陈志德却笑而不语,反而示意老师看桌子。


张秀荣快步走到桌子前,原来上面放置着一本房产证,她更加纳闷了,一把打开房产证,却没曾想,房产证姓名一栏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张秀荣!!!


她怎么也想不到,学生陈志德竟送给了自己一套价值10万元的房子!!!要知道,当时的人均工资还不足2000元!


她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只是尽了一名做老师的责任,又有何德何能享受学生的恩惠?


但在陈志德心里,并不这样认为。


而故事,要从40多年前讲起。

捧着一颗心来

20世纪70年代,张秀荣刚毕业便回到了家乡内蒙古武川县,她的新身份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


当时适龄学生很多,但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老师们个个身兼数职,张秀荣也不例外。


数学老师做顺手后,她又开始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她带的班里几乎全是农村孩子,基础知识薄弱,接受知识的水平良莠不齐,主观上对知识的渴求也并不强烈,家长也都无法给予指导。


因此,他们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这使得张秀荣一度很沮丧。


她知道,在这个小地方,读好书才是唯一出路。


于是,张秀荣开始想尽办法提升学生成绩。



首先,她打算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便经常利用班会和课间强调好好读书的重要性。


但张秀荣也知道,对孩子们而言,再励志的鸡汤也比不上实际的帮助。


她又灵机一动:既然学习成绩上不来,那就利用课后时间办个补习班吧!


于是,张秀荣立马将这个决定告诉孩子们,并且一再强调:我们的课后补习班采取自愿原则,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加,并且完全免费!


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当天就有不少学生留下来,她的课后补习班也就这么办起来了。每日教授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当天作业。


学生们在此写作业,遇到不懂问题可直接请教老师,若遇上重难点,张秀荣也会再次讲解。


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能高效完成作业,还能认真巩固知识,他们的成绩便也会不断上升。


在这个过程中,张秀荣渐渐增多了与学生们的交流。很快,一个名叫陈志德的男孩也引起了她的注意:


他长得又黑又瘦,衣服上全是补丁破洞,可他的课堂表现却极好,思路新颖、逻辑清晰,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张秀荣因此对他寄予厚望:这将会是自己教出来的第一个优秀学生。


然而,这样的开心并没有维持多久。


一天,张秀荣在课前照常点名,待念到陈志德名字时,教室里却是一片寂静,她抬起头又念了一遍,依旧无人应答,陈志德的座位上也是空空如也……


“陈志德去哪了?”她向同学们大声询问。


同学们直摇头。


这怎么回事,陈志德怎么会无缘无故不来学校?


张秀荣心里很着急,可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看不见人就相当于失联。


况且,张秀荣当天的课程表也安排地满满当当,无法抽身出去调查,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陈志德只是迟到了。


然而,直到当天课程全部结束,陈志德依旧未能出现,张秀荣彻底慌了:不行,我要去找他!


说着,她就推出了自己的“二八大驴”。

一个也不能少


穿越5公里后,张秀荣终于到达了陈志德家。


那时,陈志德正坐在院子里干农活,丝毫没有注意到老师的来临。


此时,她也明白了陈志德没能来学校的原因——穷啊,太穷了,孩子要养家。


陈家家徒四壁,陈父陈母均患有重病,陈志德有个哥哥,4个妹妹,生活负担很重。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计划让陈志德进城打工补贴家用。


张秀荣内心在颤抖,但她也很清醒,小小年纪进城打工并非长久之计。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啊。”张秀荣不由得说出这句话。


陈父不觉湿了眼眶:是啊,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可家中情况实在太糟,做父亲的我,对不起志德啊!


父子俩抱头痛哭。


最终,陈父决定排除万难继续送陈志德去上学。


那一刻,张秀荣才明白:老师,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


回学校后的陈志德也更加努力,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最后机会。


他也知道,他身上肩负的不只是自己,还有整个家庭和张老师。


一年后,陈志德考上重点高中,全家人喜极而泣,张秀荣也深感欣慰。


接下来,陈志德就一头扎进书本,卖力向高考冲刺。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噩耗会在此时传来——母亲去世了。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最心酸的事情,大概莫过于在最踌躇满志的时候遭到了最无能为力的境遇。


陈志德始终不明白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折磨自己:生活无着落就算了,家人也不能保全。


他彻底陷入悲痛中,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张秀荣知道后立马去安慰他,告诉他母亲不愿看到这副模样的他,况且,事已至此,好好活着并不代表遗忘,活着的人也很重要。



后来,陈志德振作了起来:每天头悬梁锥刺股攻克难关,在寒风中背诵英文单词,在酷暑下静心解决疑难问题……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收到了来自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他成功了,那个4年前差点放弃学业的孩子,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赤子之心只因你


假期过后,陈志德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去往长春的列车,内心无限憧憬。


那天,他背的不是书包,是整个世界。


然而,噩耗再次传来——父亲也去世了。


一时间,陈志德成了孤儿,悲痛、悔恨充满了他的脑海。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太多悲伤的时间:开学时从家里带来的70元钱即将花光,他快没饭吃了;与此同时,长春气温也急剧下降至零下30度……他的手脚已全部冻伤。


远在家乡的妹妹也断了经济来源,入不敷出,如何活下去成了他们兄妹间的最大难题。


陈志德只好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想要赚钱,他就不能嫌弃脏活累活。无论是做家教,还是打零工,他都会认真对待,有时甚至一天要打好几份工。


赚到钱后,陈志德只给自己留一小部分,剩下的全部寄回给妹妹们。


就这样,他渐渐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可仍不敢购买棉衣棉鞋,脚上自始至终都穿着那双单薄破旧的单布鞋。


1981年,老同学来看望他,那双旧布鞋立即吸引了老同学的目光,老同学催他去买新鞋,可他却不为所动:没事,再过几个月冬天就过去了。


老同学拿他没办法,只能随他去了。后来,这名同学不经意间在张秀荣面前讲出了这件事。



张秀荣一阵心疼,而后直接拿出20块钱寄给陈志德,让他买鞋,特意书信一封:


陈志德同学,听闻你在大学很努力,我很欣慰。现在寄你20元钱,收到后务必先给自己买一双棉鞋换上,否则,就不要再认我这个老师了。


收到信的那刻,陈志德哭得像个傻子一样。


张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40块,怎能收下呢?但若不收,日后又如何面对张老师?


他只好拿着这20块钱到了市场,厚着脸皮将鞋价砍到了5块,又将剩下的15块退回。


回到学校后,陈志德换上新鞋,独自在雪地上跑了一下午。



他很开心。


今天的他,不仅有了新鞋子,还有了个胜似母亲的张老师。他当即发誓,日后必当竭尽全力报答张老师。

羊羔尚懂跪乳

人的斗志一旦点燃,就很难停下来了。


大学四年,陈志德仍旧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劲头,认真刻苦;课后,他就去做兼职,承包自己和妹妹的学费和生活费。


4年过去后,陈志德选择继续攻读学业,最终成为了大庆石油研究院的一名博士,前程似锦,过上了人人都向往的生活。


但在陈志德心中,最感恩最挂念的依旧是老师张秀荣。他休息时,总忘不了致电张老师,关注她的身体状况;还会定期为她寄去降压药,逢年过节更是忘不了为张老师寄去一份大礼。




有一次,他回去探望张老师,发现她居住的房子低矮潮湿狭小,且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非常不方便,并不适合养老。


陈志德不禁悲从中来:这么多年来,张老师一直都在接济学生,却唯独忘了自己。


于是,他在心中默默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给张老师置换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终于,2007年,在张老师60岁之际,他做到了。


将房子送给张秀荣后,陈志德终于了了心事,心满意足,得知此事的同学也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张秀荣热泪盈眶:“陈志德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做的事情甚至连亲生儿女都比不上”。


但陈志德心中很清楚,如果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博士生陈志德,有的只是打工仔小陈。


2016年,老伴去世,留下张秀荣一人。


陈志德知道后,心疼不已,立刻打电话给她:“老师别怕,我养您老”。


张秀荣很感动,但她也知道自己过去后必定会影响陈志德的生活。


于是,她一口回绝了陈志德的好意,独自生活在武川县,没事就读书看报,有时还会跳跳广场舞,生活平淡又开心。



每当想起陈志德,她就会拿起陈志德买给自己的礼物端详许久,而后泪水模糊了双眼。


远在千里之外的陈志德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家庭和睦,虽不在张老师身边,但日常挂念总少不了。


在他们心里,二人这场跨越30年的感情早已渗透进血液,不会时时提起,但却从未忘记。


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只因内心善良,学生懂得感恩亦因善良。


人世间最美的事情莫过于真心相对、良善行事,最美的师生情皆因怀抱爱与希望。


刘亮程曾说: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


对于身处闹市的芸芸众生而言,又有多少人肯用善良播种心地,并且保持一辈子?


张秀荣和陈志德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人间真情。


毕竟,人生一世,得此一段真情,又复何求?


. END .

【文|雷小草】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