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有多少呢?

  • 经常听说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有多少呢?-图1
25回答·36万阅读
尚武菌

2019年05月13日

“文曲星”原本是一个星宿名,古代总称北斗星中的斗魁六星为“文昌”。文昌六星分别叫做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古代星相家将文昌六星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其中司禄星主人的贵贱爵赏,司命星主人的寿命长短,在民间十分流行。道教兴起后,文昌星与道教的梓潼神逐渐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也称“梓潼帝君”,成为主管天下文运之神,又称为“文曲星”“文星”。根据道教教义,各个地方都有一位守土之神,梓潼神就是四川梓潼一带的守土之神,原名叫张亚子或恶子。

相传他是晋代人,本来住在越嚮(x),为了替母亲报仇,他迁到了四川梓潼,后来战死,蜀人就为他立祠祭祀。唐代因皇帝姓李,与老子同姓,就推崇道教。据说在唐朝时,张亚子曾屡次显灵,唐玄宗时期封他为“左丞相”,唐僖宗时又封他为“济顺王”。

宋代重视科举取士,各地考生为了中 举,就祀祷神灵保佑,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其中就以梓潼神最为灵验。据《铁围山丛谈》记载:“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必至殿魁。”相传王安石小时候曾从张亚子祠经过,突然风雨大作,后来他果然当了宰相。宋、元的道士还假托梓潼神写下《清河内传》,说梓潼神生于周初,经过七十三化,在西晋末降生在四川成为张亚子,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并主管人间禄籍。元仁宗时期,梓潼神又被皇帝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从这时开始,文昌星神就与梓潼神合二为。明代学校里面都立有文昌祠,清代每年农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那天,都要由朝廷派官员前往祭祀。古代全国各地建有大量的文昌庙,奉祀文昌帝君。文人在读书、科举考试时都有供奉、跪拜文曲星的习俗。

《儒林外史》中称中举的士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如第三回:“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后世人们还从文曲星推衍出武曲星,如《封神演义》中把比干称为文曲星,把窦荣称为武曲星,都属于北斗星官。

妖怪博士潘神

2017年11月28日·文化专栏作者

文曲星是掌管文才和功名利禄的星神。古人崇拜星辰,把许多星星都进行了人格化,变成了神灵。关于文曲星是天上的哪颗星说法有二:第一,文曲星即为文昌宫(或称“文昌六星”,人格化称为“文昌帝君”);第二文曲星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四星。我个人赞同前一种观点。

先来看文昌宫是什么?《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所谓的“斗”,指的是北斗七星。此七星连起来的形状似一把勺子,一般都把“勺斗”部分视为北斗七星的起始端,把“勺柄”视为尾端,同时“勺斗”又被称为“魁”,“勺柄”被称为“杓”。在北斗七星“魁”端前部有六颗星,排列起来像筐子或月牙,它们就是文昌六星。这六颗星,分别叫做“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指的都是一些官职。所以文昌宫实际上就是主管官禄的星神。又因为在科举制诞生后,官禄与文才挂钩,所以文昌宫也就多了一个掌管文才的工作了。但归根结底,古人祈求文才精进,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当官。

文曲星和文昌星都掌管文才和官禄,又都是星神,表明他们就是同一个神灵。此外,文曲星若真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那“文曲星”中的“曲”字何解?单独一颗星是无法构成一条曲线的,至少都要有三颗星。而将文昌六星的形状正好是一条曲线。所以文曲星最初就是指文昌星,大概由于它和北斗星毗邻,古人不小心弄错了,把文曲星当成北斗七星中的一星。

另外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其实也是文昌六星(即文曲星)。有人认为禄星专文昌六星中的第六星“司禄”,其实这是被它的名字骗了,“司禄”是“司空”的意思,仅仅代表一种官职,六星合起来才能全面的掌管官禄。

人格化的文曲星(或者说文昌六星,或者说禄星)身份有好几种:第一种为唐代四川道士张仙(张远霄);第二种为晋代梓潼县道士张亚子与蜀王张育合并而成;第三种为商朝时的比干。

因为文曲星掌管文才和官禄,所以许多文采斐然或身居高位的人都被喻为文曲星投胎转世,如:宋朝的包拯、电视剧《新白蛇传》中的许士林。虽然文曲星只有一个,但大不了多投胎几次呗。

金刚般罗蜜

2017年12月04日

天上的文曲星,应该是只有一个。我们常常说状元就是文曲星,在古代同一个朝代,同时会有好几位状元。那是因为,文曲星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天界的天人很多,有很多天人转生到人间,福报并没有享完,所以到了人间福报依然很大,能够做状元。因此我们就把这些福报很大的天人,就都当做是文曲星了。

富士康虎哥

2019年07月19日

瓷房子博物馆一楼,珍藏着一尊明代木雕文官像。这尊木雕文官像坐的是一把宋代的六头龙椅,这颇有点奇葩,却又天衣无缝。

明代木雕文官像

“文曲星转世”

这尊木雕文官像,说起来很有些故事。

相传明万历年间,一位书生(举人)考贡士,屡次会试不中。一次会试中,路遇大雪,无奈躲进破庙,晚上梦见一位头戴官帽的老者与书生侃侃而谈,不想所谈内容竟是会试题目,书生顿时大悦,喜形于色。因为这次奇遇,那位老者居然给书生押对了题,他也因此成了当年会试第一名(会元)。回乡途中再路过破庙竟然发现自己睡觉的头顶出现一尊文官雕像,书生连呼“文曲星转世”,当即请回自己家中供奉。这尊文官像一直被其后人供奉。瓷房子博物馆所藏木雕文官像,据说就是这尊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官像,由瓷房子博物馆馆长张连志,于一次偶然机会寻得。更让人大生感慨,不可思议的是,这尊宝物到达瓷房子后不久,下巴处竟然生出一撮胡子,所以馆内工作人员亲切却不乏戏谑地称其为“戴胡子的文官”。

戴胡子的文官

这表明,这尊木雕文官像是有“灵气”和神韵的。

“文曲星降世临凡”

关于文曲星的传说很多,民间认为,很多才华横溢,并能以文章贵重身份,成就官运的人,都是文曲星转世。文献记载最早的文曲星是晋朝的张亚之,这据说是文曲星的原型。但在《封神演义》,比干王叔因为具有七巧玲珑心,为人正直聪明,后世的人又将他奉为文曲星。另外被认为是文曲星转世的,还有孔子、包拯、范仲淹、文天祥以及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素贞的儿子许仕林。

《白蛇传》中白素产下许仕林

按说,文曲星主天下文运,是文采、文章的象征,其转世者都应该是华夏文脉的继承者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但从传说中几位文曲星的经历来看,除过孔子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无可非议,范仲淹可以称为“一代文宗”,文天祥有大名鼎鼎的《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名海内外。唐代的李白、杜甫等名传千古的大诗人,韩愈、欧阳修等堪称“文坛领袖”的名列“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乃至上溯到伟大诗人屈原、曹操为首的“建安七子”等,才高八斗,但都没有被老百姓认为是文曲星转世,揣测其原因,可能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学水平归文学水平,能否成为文曲星,还得综合评判这个人的人品、性格,以及对苍生社稷的贡献等。

北宋·范仲淹

就这尊文官像的造型,髹xiū漆技术,局部装饰及涂金而言,此文官像应为明代中期木雕精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做工精细,雕刻精妙,人物刻画生动细致。文官呈坐姿,头戴明式乌纱帽,身披莽龙袍,一手扶玉带,一手置于膝上,面相祥和。

神工鬼斧彰显儒雅风貌

审视文官像整体设计,人物比例协调、开脸大度、五官及表情交代清晰明确。文官头戴三山帽,一对帽耳垂于双肩。耳垂与嘴平行,目视前方,神态刚毅,给人以肃穆沉潜的感觉;身着圆领袍服,“玉带”表明了朝廷官员身份,其双手重叠置于隆起的小腹之上,左手隐于袍袖,右手拇指清晰可见;袍服随身形下垂,褶皱呈三叠状,下摆自然垂于文武朝靴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文官像嘴唇之上没有直接雕饰胡须,而是依戏曲人物安装髯口的方式预留了胡须定位小凹坑。而器底则设计有便于固定器物的接插孔洞。

通过这件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人物造像不难看出:创作者运用木材黑中闪紫的色泽表现着服饰绸缎面料的质感;娴熟清逸的刀法简洁洒脱,表述着创作的审美情趣;那气定神闲、若有所思的沉穆表情,蕴含着古代文人骨子里透出的风雅和刚毅!

游客们来瓷房子博物馆,别忘了拜一下这尊文官像,为自己和孩子的文运,带来一些祥瑞和福气。


红烧蒜蓉大庞蟹

2017年01月12日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一般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文曲星属癸水,是北斗星,主科甲功名,文曲与文昌同属为福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文曲星不同于文昌星的是,此星带有桃花,若女命再逢巨门同宫,自甘堕落,水性杨花。文曲星喜与文昌星同宫,可对照充分发挥其才艺,若再遇武曲星同宫,主博学多能。当然 ,神话传说而已,不必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