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老是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时,家长要怎么去引导?

引导,教育
  • 当孩子老是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时,家长要怎么去引导?-图1
20回答·10万阅读
透世穿尘能洞天

2017年01月24日

羡慕别人东西,那就夸夸吧

虽然Patek只有两岁,但是出去玩也开始关注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并提出要求。

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碰见一个穿托马斯衣服的小哥哥。Patek盯着他的衣服看了很久,对我说:「哥哥穿托马斯衣服是不是?」 我说:「啊,真的是托马斯啊,你在哥哥身上找到托马斯啦?妈妈刚才就没有看到呢。」他又盯着哥哥看一会儿,说:「哥哥穿橙色的托马斯衣服啦,Patek没有橙色的托马斯衣服。」我说:「哥哥的衣服是橙色的,上面还有蓝色的托马斯,你觉得哥哥的衣服好看吗?」Patek说:「酷!」我语气夸张地说:「是的!超级无敌酷!」Patek也跟我学说:「超级无敌酷。」我说:「你如果觉得哥哥衣服漂亮,可以去和哥哥招招呼,告诉哥哥,他的托马斯衣服很酷。」Patek走上前去和哥哥打招呼,然后指着托马斯对哥哥说「酷」。然后那个小哥哥也很买账,俩人开始鸡同鸭讲地聊托马斯,聊不清楚了就哈哈哈,然后迅速打成一片,他俩一边玩去了。

帮助孩子把欲望转化成积极能量

有朋友说孩子上了比较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有天回来闷闷不乐。原来别人家开的都是保时捷。

小朋友开始和同龄孩子在物质上比较时,如果不是环境、家人在这方面太多暗示的话,在幼儿期可能谈不上是在攀比。幼儿期的小朋友能够靠自己发现、注意到某样东西「人有」,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我无」,这个过程在我眼中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啊,体现了 ta 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提高。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 ta 能正确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欲望,那就更棒了,比如「哥哥有玩具」>「我没有玩具」>「我也想要玩具」,这个链条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从观察到现象到对比再到表述内心的欲望简单的三句都有了。在这个链条上没有一环是不对或者说不应该的。

这里面考验主要养育人的就是对待孩子欲望的方式态度。我倾向于承认孩子的欲望,并示范他怎样善待自己的欲望,如果羡慕和嫉妒是在一步之遥,那么审美之心与攀比之心也就是成长点滴中的一念之差。

善待自己的欲望,善待他人的欲望,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渐渐掌握的。

欲望是不断滑动的能指链,而所指却一再缺席。一直追逐欲望赤足狂奔是无尽头的,不仅对孩子,**也是如此。欲望的沟壑,与物质富有不完全相关,今天想要保时捷是金钱还能满足的欲望,来日想要保时捷,大概就不是钱能实现的了。

当把欲望准则建立在「欲求—占有」这个链条上时,每有欲望便直接勾连起占据。

我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建立起「欲求—审美」的转化关系,如果能进而把审美再转化成赞美,对他人的美好之物不吝赞美,那就更好了。

同时,能把欲望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孩子就不会在意识到「人有我无」时有失落感。

所以遇到类似「人有我无」的情况,我会认可孩子的发现,尊重他对于欲望的表达,与他探讨深层的需求,审美、功能性都可以成为此时的话题,鼓励他对他人说出自己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示范他如何自在的接纳他人给予的赞美。比如别人说妈妈的衣服漂亮时,妈妈自信的微笑大方的回以「thank you」之类都有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与欲望相处绝对是终生课题,**世界里能举重若轻者也寥寥,这样想对孩子更要宽容以待。

我家孩子目前两岁半,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通常还是很容易化解掉负面情绪,至少还没有出现过对于对他人之物的歇斯底里地要求。当然进入幼儿园、学校势必受到环境的冲击,这也是我能预见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在进入大环境前,需要家长多引导、示范。

教孩子自在地接受赞美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所以在家的时候大家鼓励表扬也居多,但是放到集体生活中学**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因为不是每一次的表现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失落。学会发现、赞美也是我们**应该学**的。

我平日自己带两娃出去玩的比较多,所以基本告别了裙子,图方便都是穿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

周末和娃爹一起带娃出门我就不用干体力活了,所以初入夏的某个周末我穿了条新裙子。

下楼时Patek盯着我看了好久,笑眯眯的和我说:「妈妈,你穿什么啦?是不是穿的裙子?好漂亮噢。」我:「谢谢Patek,妈妈穿的是裙子,你喜欢妈妈穿裙子吗?」他:「喜欢,妈妈你每天穿裙子吧!」我:「妈妈平时带你和妹妹出去玩穿裙子不方便,所以不能每天穿裙子,但是Patek喜欢看妈妈穿裙子,那妈妈以后会多穿裙子的。」然后Patek又围绕裙子的颜色、图案和我聊了半天。最后说:「妈妈,你是不是变成Elsa了?妈妈,你是不是公主?」

被小小孩夸也是很开心啊。现阶段的Patek还是比较大方赞美别人的,有别人夸他,或赞美他的玩具衣帽,他也欣然接受,目测还是很享受赞美的。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父母培训课程,在育儿、心理领域也没有任何资质,仅是一枚普通的全职妈妈,以上说的也都是我家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其余的唠叨纯属非常个体的经验和思考,欢迎拍砖与探讨,分享是为了自身更好的成长。」

小结

  • 如果孩子羡慕别人的东西,那就让他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 自在地接受赞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
  • 如何与欲望相处是终生课题,对孩子要宽容以待。
90后妈妈米米

2017年07月11日·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孩子羡慕别人拥有的,其实潜台词就是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别人有,我没有,我也想要,这样的罗辑思维。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孩子具备了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罗辑思维。

其实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很正常,哪怕成年人也会有羡慕别人的时候。对于孩子,最关键的是如何接下来引导如何发展这样的羡慕。


图片来源于网络

6岁的朵朵是个好奇的孩子,也是个毛绒玩具控。有一天她到我姐家来玩,看到姐姐女儿轩轩的各种毛绒玩具,特别兴奋,也很羡慕,特别是放在沙发上的龙猫,她特别想要。

她兴奋地跑过去,轻轻摸了一下,然后看看我,姐姐,和轩轩,问我姐说:“阿姨,姐姐怎么这么多毛绒玩具呀?我都没有。”姐姐说:“这是别人送的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这个可以送给我吗?”朵朵指着龙猫说。这个时候在一旁的轩轩炸开了锅,抢过龙猫说:“不行,这是我的。”眼看两个孩子就要打起来了。

我蹲下来对朵朵说:“朵朵,这个龙猫很开爱,眼睛很大对吧?”她兴奋地肯定了我的回答。我接着说:“朵朵很喜欢这个龙猫,轩轩姐姐也很喜欢,怎么办呢?”朵朵有点着急,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龙猫,我想把它抱回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接着说:“可轩轩姐姐才是龙猫的主人,就好像你是你家皮卡丘的主人一样。你愿意把皮卡丘送人吗?”“不不不,当然不愿意。”“是的,我相信皮卡丘也不愿意离开你,龙猫也不想离开轩轩姐姐。”

“嗯嗯,是的。那我可以和龙猫玩吗?”“你可以告诉姐姐你觉得龙猫非常可爱,想和龙猫玩一下,可以吗?”我微笑着说。她兴冲冲跑去问轩轩,结果轩轩还沉浸在朵朵要拿走龙猫的恐惧中,完全不愿意。

朵朵开始哭了,我接着对她说:“朵朵,我看得出来你很难过,是因为姐姐不愿意把龙猫给你玩,你希望可以玩一下龙猫,是吗?(共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抽泣地点点头。我接着说,“很遗憾姐姐拒绝了你,也谢谢你没有跟姐姐硬抢龙猫。你家也有很多毛绒玩具是姐姐没有的,要不要和姐姐分享一下呢?”她想了想,冲到轩轩面前说:“姐姐,要不你带上龙猫去我家玩儿吧,我家也有毛绒玩具,我最喜欢皮卡丘了,我们可以一起玩。”说完,俩孩子抱着龙猫就出去了。

方法很简单

1.认同孩子的感受。喜欢龙猫,龙猫很可爱,是的,我也这么觉得。

2.启发式提问。朵朵喜欢龙猫,但龙猫是轩轩的,问朵朵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尊重。尊重朵朵喜欢龙猫,尊重轩轩对龙猫的所有权。

4.共情。当朵朵被轩轩拒绝时,认同朵朵的感受,和她共情,让朵朵感觉被理解。

5.关注解决问题。轩轩有龙猫,朵朵也有很多毛绒玩具,可以一起分享。

6.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喜欢没有错,喜欢不一定要占有。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自己也有别人没有的。

九斗学生心理

2017年07月14日·资深教育研究员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第一:孩子羡慕别人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是物质上的,比如某些玩具?新衣服?别人家的大房子?别人家的好车?别人的名牌服装?或者是你的孩子羡慕别人的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一个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一个宽容轻松成长性的家庭氛围?

第二:孩子羡慕不是什么坏毛病,人都是这样的,自己没有的东西就会心生羡慕,也希望自己能拥有。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我不如别人、别人有的我什么都没有的心态或者环境中,也同样是另外一个极端。当孩子在比较中开始有点小自卑时,家长的引导很关键。

第三:家长的引导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如果孩子羡慕别人的物质生活,在家庭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满足孩子也真的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孩子羡慕的是别人家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家长就要努力去营造这种温暖的感觉。

第四:孩子发现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家长就要站在另外一个维度去引导孩子他们有的东西别人也没有,差别竞争才能帮孩子更快的找到自信。比如:

1.别人有大房子,你的孩子有一个温柔的妈妈。

2.别人有一双新的运动鞋,你又收获了很多本自己喜欢的新书。

3.别人暑假到处旅游,你的暑假可以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享受美好的乡村生活。

……

差别竞争,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认知自己的优势,所有人都会比较,在比较中差别竞争能够让孩子找到让他们内心舒服的那个平衡点,这样孩子才不至于走极端。

当然孩子不走极端的前提是我们的家长不要走极端,对物质的追求没错,对精神的追求更没错,孩子的任何问题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把你的观点灌输给孩子。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2017年07月30日

孩子的成长是逐步塑造三观的过程,面对形形色色的外部物质诱惑,他们需要父母引导着去学会如何自处。

这时候,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个人的示范作用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当父母发现孩子老是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时,首先需要马上自问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对孩子满足得太少了?”

这绝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因为“多”与“少”是一个人凭借自身经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有些父母童年的物质生活十分贫乏,当他们将自己过去标准沿用至今时,所谓的“多”与当前事实相比往往远为不足。

而他们的孩子却是成长在当前的环境下,因此这种不足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合理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他自然会去羡慕他人所拥有的东西。

如果是这样的原因,父母应该要多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的需要。

但如果孩子已经拥有平均水平线以上的物质条件,但依然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那么父母就要思考:是不是之前让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觉,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他就一定要得到才行?

被过度满足,没有建立起合理界限感的孩子往往会有这样的观念。

父母要注意在生活中多引导孩子明白,他不可能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买玩具的钱只有这么多,他需要做出取舍。

家长自身示范在生活中有所节制,有所取舍,孩子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更深一点探索,也许我们会发现,追逐物质的孩子在情感需要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或个人价值方面没有足够自信,于是他们需要用超乎他人的物质条件来获取自尊与他人的认同。

不要惊异、怀疑于“这么小的孩子就懂这些?!”是的,他们很早就本能地懂得了这么去做。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清水无争

2017年01月24日

我是这样做的。

孩子现在八岁,经常会说某某有手机玩,我也要一个。我说那你还有新衣服呢,她又没有。她想了想,额,也是哦,就不再说话了。

有时候会说,谁谁的妈妈很会绑辫子。我说你觉得很漂亮是不是?她说是。我说我也会啊,但是我觉得小学生呢,还是简单一点好,绑一个马尾干净清爽的样子也挺好的,因为你那么可爱,怎么绑都好看。她哈哈哈的就笑,有道理。

有时候小孩子想的没有那么多,只是单纯的觉得她有而我怎么没有。巧妙一点的聊天,从另一方面夸夸她,让她把注意力引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其实她也立马有了幸福感。

除非是真的很内向很自卑的孩子,别人有的她都没有,她有的别人基本都有。所以在某些方面也要适当的满足孩子,我觉得一个得到满足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