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电影为什么这么难产?

从很早就传出说拍电影,到现在,看百科词条上写上2017.10.1号上映,感觉时间拖了很久,为啥?
  • 《三体》电影为什么这么难产?-图1
141回答·36万阅读
迷影映画

2017年06月14日·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关于《三体》电影化的一些细节,我个人之前接触过幕后出品方游族影业的工作人员,也多少了解一些这部电影所遭遇的“困境”。


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拍摄难度过大

大刘的这部硬科幻小说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神作”,故事格局宏大,出场人物众多,这对于任何的国产类型片导演来说几乎都是一个相当难的挑战。

尤其是以目前的国产片的制作体量来说,想把《三体》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对于国内任何制片方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难的决定。

或许会有人认为找个不差钱的万达爸爸来搞就行,其实并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

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动辄过亿美金,才勉强算做“大片”的范畴,但要是想搞一个《复仇者联盟》那样的超级大片,随便就得上2亿美金的投资。

假设真的有可能把《三体》拍成一部超级科幻大片,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诺兰的《星际穿越》,《星际穿越》投资高达2.3亿美金,这就是15亿人民币的投资

之前曝光的海报其实也是山寨诺兰的《盗梦空间》

这样规模的投资,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影视公司可以独立制作,因为收回成本的风险过大

此外,《三体》中涉及到一些政治背景,也是比较难改编的地方。


然后就是技术难度和导演的原因

中国科幻电影几乎是一个稀缺类型,此外特效技术仍然是现阶段国产影视行业的短板。当然有人要说,我们可以花钱请国外的特效团队来做,但问题是特效人员可以外聘,但任然需要懂特效的导演和团队来把关整个电影的技术环节。

根据之前媒体曝光的采访,《三体》目前的导演张番番之前只执导过几部低成本的电影,并没有大制作的经验,对于特效几乎是门外汉。而他自称自己为拍此片专门去美国学了半年“绿幕”技术。

《三体》片场照

但是老铁绿幕抠像几乎是上世界八十年代好莱坞采用的特效技术……这TM就尴尬了。


最后,说点内幕信息吧。

很多人会质疑,《三体》这样的大作为什么不找个诺兰一样的大导演,让好莱坞公司来拍。但问题是《三体》小说的版权在很多年前就被导演张番番给抢先买到。

原因是在《三体》获奖之前,国内科幻文学并不火热,科幻小说的版权几乎是价格极低的,当年大刘卖掉《三体》的版权据说只卖了10万人民币,在如今来看,几乎就是白菜价

张番番后来带着《三体》的改编权和投资方相互博弈,投资方游族影业其实也不信任张的导演能力,但张提出,想要拍这部《三体》,前提必须得自己来做导演

毕竟在当下IP火热的电影市场,宁愿这个项目烂在自己手里,也不能把版权交出去。

观众还能怎么办,粉丝都很绝望啊!

游族影业无奈,投了钱,影片本来也早就定档今年暑期档,果然由于项目拍摄难度过大,完全进展不下去,游族影业也被拖垮了,这个项目如今成为一个空壳项目。

如今这部电影在豆瓣的上映日期已经延后到了2019年,可以说遥遥无期了

当然了,其实根据之前笔者了解到的信息,该片在拍摄过程中片场一度非常混乱,就算能够上映,大家也不要抱太高期待吧。

至于百科上写的什么十月一日上映,那就算了吧,不可能的~


PS:另外说一句,其实国内有一部《三休》,恩,山寨总是最快的!

augustli1

2017年06月15日

你们都跑偏了,前游族员工来告诉你为什么

根本不是难度的事情,因为以孔二狗的三脚猫本事拍出来不会比三休好多少。

所以是不敢拍出来,游族正在给资本市场编织一个美好的故事,所谓的大ip概念,大ip就要影游联动,就必须有游族影业。

所以游族影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撑起巨大的泡沫,虚高的股价,早在刚说要拍一年上线的时候我就讲过,所以在上市后三年内是不可能上线的,因为见光死,而不上映则市场永远有期望,只要讲故事就可以维持高股价。

为什么是三年?因为游族是借壳上市,所有高层的股份冻结三年,至于三年满了高层们变现了以后,这三体上不上,还有那么重要么?

所以期望看三体的,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林奇并没有打算投多少钱,请几个明星造造势已经是全部了。

再说一句,别抱期望,效果真的不会比三休好。

自始至终,只是一场资本游戏。

大学生新视频创作计划

2018年02月24日·《影视圈》杂志官方账号

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和平主义者,我首先收到信息是你们文明的幸运。警告你们: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这是小说《三体》中的名句,当初正是由于叶文洁不听劝阻回复了三体世界,才引发了之后的故事。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迫切地想要问电影版《三体》的出品方一句:“《三体》去哪了,请回答!请回答!请回答!!!”

狼来了,狼又来了

之所以说是“又一个”,是因为打从《三体》立项那天起,有关它要上映了的传言,我们就听过无数个版本。

2014年11月,在游族影业成立仪式上,游族公布了《三体》系列电影的具体计划:将拍摄成六部曲,单片投资约2亿元并无上限追加,原著作者刘慈欣担纲影片监制。

该消息一出,令无数中国科幻迷们为之一振,中国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科幻大制作了!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官方在“概念”上下足了功夫,打造了网络平台“三体社区”,供科幻迷们和科幻大咖互动,共享幕后消息;设立了主题餐厅,并公布了一系列衍生剧、衍生游戏的制作计划;接连了发布了多款让粉丝们兴奋不已的先导海报……

(三张海报,对原著党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2015年3月,电影正式开拍,7月杀青并进入后期。当时片方宣传全片后期制作和特效占全片90%,这样的消息,更是让观众们着实兴奋了一把。

不得不说,单从营销方面来说,《三体》的营销策略堪称典范。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对这部鸿篇巨制翘首以盼时,噩耗传来:2016年6月,上海游族影业遭遇人事变动,游族影业孔祥照离职,随即游族影业宣布将无限期搁置《三体》电影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正是《三体》最初预定的上映档期。

有关这一事件的各种内幕,网上早已传遍了。特效做不下去、后期预算超支、更换团队、导演张番番拍摄的素材完全不能用、《三体》或重拍……一时间,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令原本期待无比的影迷们傻了眼。

从那之后,《三体》就成了一个传说,很多人在说它,但谁也没曾见过。

而“《三体》定档啦”的消息就如同“狼来了”一般,时不时还会冒出来撩拨大家一下。

就在《三体》延期的消息传出后不久,包括原作者大刘在内的“知情人”就放了第一波烟幕弹,表示电影可能要推迟到2017年春节了。

对此,制作人宋春雨倒是相对“保守”一些,她对外宣称,绝对不会超过2017年上半年。

(新浪娱乐报道截图)

到了2017年春节,观众们看到定档的影片里没有《三体》,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包括猫眼电影在内的众多票务网站,也都纷纷将《三体》的上映时间标注到了2017年7月。

可到了年中,《三体》定档的消息迟迟不来,倒是传出了《三体》的IP可能要卖给企鹅影业的消息,更叫人们对电影的近况多了几分猜疑。

紧接着,便是这一轮的“国庆档谣言”。

这一回,攻破这一谣言的,正是大刘本人。近日,大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体》有可能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我的《流浪地球》现在也在拍,不知道最后是哪一个先公映。”

这一回,我们还能相信么?

电影未动,宇宙先行?

虽然电影《三体》至今仍下落不明,但进入2017年,刘慈欣和他的科幻IP们,却一刻也没有闲着。

5月,改编自刘慈欣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开机。或许是吸取了《三体》画大饼最后落得个尴尬的教训,这回片方除了前期的宣传一切低调进行,并没有太多消息传出。

6月,刘慈欣和未来事务管理局召开了名叫“三体宇宙大爆炸”的活动,共同发布了一个名为“三体宇宙”的开发计划。

然而尽管名字叫“三体宇宙”,可活动的内容和《三体》本身关系不大,主要围绕着《三体》的衍生品展开。

在会上,主办方宣布,“三体宇宙”将是一次关于《三体》同人作品的全方位衍生开发计划——尽管具体作品计划什么的,还暂时没有。

该计划将以《三体》原著中的故事、世界观为基础,邀请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在内的三体迷参与进来,创造出一个属于《三体》的“宇宙”。

换句话说,刘慈欣“下放”了《三体》同人作品的创作权。

要知道,几年前《三体》原著最火的时候,刘慈欣本人对于大量出现的《三体》同人可是持反对的态度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改变,其实《三体》电影跳票所带来的一大连锁反应。

由于《三体》的改编权、开发权已经被卖出去了,如今电影的开发受阻,意味着这一大IP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变现渠道,开发衍生品自然是最合适的了。

“当初张番番买走《三体》只花了十万元,简直是白菜价。”对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不可思议。

尽管大刘本人曾多次表示不后悔,但让自己最大的IP白白浪费,任谁都不会甘心的。

到了7月,刘慈欣再有大动作。7月26日,宁浩新片《疯狂的外星人》召开了发布仪式,宣布这部改编自刘慈欣《乡村教师》的电影将于明年大年初一上映。

由此看来,不管是市场也好,粉丝也罢,对大刘的科幻世界,特别是《三体》为代表的科幻宇宙,并没有因《三体》的再次跳票而失去信心。

《三体》还能拍好么?

通过每回新项目发布后的采访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大刘和他的团队仍在不断给市场制造惊喜,用新的作品来填补科幻市场的空白,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三体》啥时候才能好啊?

7月26日,在《疯狂外星人》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大刘明确表示了:《三体》没有流产。

但与此同时,大刘也表达了对《三体》影视化的看法:“说实在的,《三体》这种高成本科幻片,在国内不管给谁拍都是比较困难的,都缺少经验。我也预计到会很难,尤其现在观众的期待都很高,但这种期待有点不切实际,为什么呢?因为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已经拍了一个多世纪了,称得上经典的两只手就数得过来,我们这是第一次,期待太高不切实际。”

早在电影的宣传期,片方就曾对外宣布,电影的光特效镜头预计达1700个,基本超出大部分电影成片所有镜头总和,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特效量最大的电影。

这一噱头对于宣传营销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可这是否符合现阶段中国电影制作的水平呢?

说白了,是片方自己将自己拉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坚持这个特效,不仅完成之日遥遥无期,且成片质量可能不高;放弃这个级别的特效,就意味着原先拍的镜头根本不够或者不能用,必须大量补拍、重拍。

无论何者,都必须付出极高的成本。

因而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以中国拍摄科幻电影的经验和能力来看,我们尚不足以驾驭《三体》这样世界观宏大、对特效要求较高的作品。

(《三体》剧照,达康书记演大史,很多粉丝还是蛮期待的)

那合适的做法是什么呢?

其实今年大刘的动作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一是可以借助《三体》这个IP,先去创作一些世界观简单、制作难度小的衍生作品,积累经验、开发产品的商业价值。

这也是在为中国市场培养科幻题材的观众、读者。

二是可以像《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一样,在科幻IP的开发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故事、主题上,摒弃对特效、科技的盲目追逐。

总而言之,就是在中国现有的水平下,量力而行。

至于《三体》最后还能和大家见面么?对此,大家还是尽可能再减少一些期待、放低与其才好。

而无论这部跳票无数次的电影最后呈现的结果如何,它至少都给中国上了一课:不要盲目追求IP、噱头,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踏实了。

老张说电影

2017年06月16日·影评人 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科幻电影在中国水土不服,难缠的问题可不止是《三体》这一家,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初这段时间,中国的科幻文学有过一次非常大的发展和解放,那个时候以《科幻世界》杂志社为根据地,诞生了(应该说孵化出)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为代表的一大批非常牛逼的科幻作家,他们的作品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想象力爆棚,如果改编成为电影,当然我指的是好好拍的话,应该是不亚于星球大战这样的系列。

可惜错就错在他们生不逢时,那会国产电影虽然发展迅猛,但技术方面落后太多,没有资金和技术条件支持,科幻电影是很难拍摄完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都拍不出像样的科幻电影最主要的原因。

而到了《三体》这个时候,虽然说资本的力量愈加强大,中国电影可以以野蛮生长的方式迅速取得世界级的地位,但是技术的差距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好莱坞百年的积淀在那摆着。

再说回《三体》这个个例,其实就有点不走运了。

大刘虽然书写的好,但做生意可是真不行,不会看人,跟不好队伍,找了错误的投资商,错误的影业公司,最终自己掉进坑里了,作品还出不来。

按照现在国产电影的生产方式,如果要成功拍摄一部科幻电影,最好的途径就是找万达、腾讯这样的龙头,与好莱坞传统影业合作,强强联合,我们出钱,他们出力。

即使成品没有太多的艺术价值,但在工业水准上,肯定是有保证的。

IT168

2017年06月19日·IT168网官方账号 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三体》这本小说如果搬上大荧幕,其实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制作水准来讲几乎注定是烂片的节奏。那么我们究竟差在哪里呢?我们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来看。

硬实力方面,我们国内目前电影的投资也有像《寻龙诀》这样大投入的,《寻龙诀》也是国内商业电影中特效的佼佼者。(当然很多特效还得依赖于国外团队)但是很显然看过《三体》原著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其吃特效是一定超过《鬼吹灯》的。如果拍摄出来,至少也得是《星球大战》和《魔戒》电影的制作水准才能很好的将原著的宏达拍摄出来。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魔戒》三部曲电影,但其实这本书是托尔金大神在一战年代写出来的,很早就把版权卖出去了,直到这个世纪初才搬上大荧幕。这个不是非得说国内目前制作实力和国外差距差了一百多年,而是想表达一个道理,硬实力的东西需要耗费的前期投入实在是太巨大了,《三体》的特效应该是绝对不属于《魔戒》的,国内目前的环境很难出现这么巨大的商业投入,赔的话可能倒闭的直接就是一个电影公司,因为中国的软实力可能还差点意思。(比如当年《美国往事》就拖垮了巨头,电影公司开始采取联合出品的方法投资)

硬实力毕竟有钱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容易两极分化。从目前国内的小说改编电影情况来看,好像作为IP的畅销书都一塌糊涂,只有严歌苓和张嘉佳这种小说本身画面感就很强的才可能更成功,因为国内的编剧本身就人才窘迫,而且又受限于审核问题。

别说硬科幻小说就不涉及到审核问题,你说《鬼吹灯》全篇真正出现“鬼”的地方有么?正式版小说发行后基本封建迷信的内容全都砍掉或者改掉了。可是再看看陆川老师的《九层妖塔》,拍怪兽挺好看,剧本完全嘎嘣脆,他本人也说国内拍不了《鬼吹灯》。其实《寻龙诀》虽然是霸唱亲子写的剧本,也依然和谐了很多和封建迷信无关而且很体现原著精髓的东西。

另外就是文化土壤问题。每个国家拍摄的电影风格其实和本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美国拍战争、反恐、丧尸就驾轻就熟,印度拍歌舞,日本的动漫、泰国的恐怖片。而中国拍科幻,即便是电影工业更发达的香港也一塌糊涂。我们拍摄武侠全世界都拍的不如我们,拍鬼片也不差(香港地区),因为我们有文化土壤。

中国的导演讲真的未必能驾驭这个题材。张艺谋和冯小刚等等国内的大师更多是拍摄乡土、市井、历史特定时期等题材内容。国内叫的出名的大师几乎都鲜有此类作品,很说明问题。

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国内也许能拍摄《三体》,但是能拍和拍的好真的是两回事儿。而且这只是电影工业的一部分方面而已。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有一天能将这么好的作品搬上大荧幕,但是只能说任重道远。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毕竟我不是专业的电影工作者,如果您看完了,请轻点骂。谢谢您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