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美国暴打萨达姆之后,为何没有攻入伊拉克?

1990年,伊拉克10多万军队入侵了邻国科威特。本来战事已经结束,但是伊拉克方面没有料到美国的反应会这么大,美国集结了70多万军队,干预这次战争。结果在战争中,伊拉克军队被一顿暴打,陆军和空军都损失惨重。但是就在美国暴打伊拉克军队之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攻入伊拉克境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1990年美国暴打萨达姆之后,为何没有攻入伊拉克?-图1
  • 1990年美国暴打萨达姆之后,为何没有攻入伊拉克?-图2
  • 1990年美国暴打萨达姆之后,为何没有攻入伊拉克?-图3
0回答·17万阅读
番茄50600993659

2017年07月03日

你是指1990年海湾战争吧,海湾战争美国出兵理由是解放科威特。所以战争主场是在科威特以及伊拉克的部分领土。在伊拉克投降后,美国没有理由再攻击伊拉克。而当时美国也确实很想侵入伊拉克,当时就子虚乌有的怀疑伊拉克有生化武器。但是当时美国是拉着一群国家一起解放科威特的,以苏联为首的国家反对入侵伊拉克,所以最终也就不了了知了。而其实一直到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打完了,美国也没有找到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的有力证据。

所以,美国那时候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完全是因为师出无名。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有个911在等着美国。

o刚哥0

2017年07月04日

谢谢邀请。两次海湾战争的目的不一样,是其根本原因。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暴打了萨达姆,恢复了科威特的主权,却不攻入伊拉克,主要原因有:一、旧有的影响海湾石油秩序的力量格局已得到恢复,美国还是最大的影响者。二、当时的海湾,由于伊朗传统宗教势力的胜利,即霍梅尼掌权,美国已失去一个战略资源伙伴国。如果再出现一个强权人物,控制并影响世界石油资源的产销,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三、当时的萨达姆,除了想掌控更多的石油资源之外,并无太多的其它想法,从而影响和削弱美国的霸权。四、为了说明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打败而没有攻入伊拉克……,发生于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就給予了最有力的说明。美国打着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旗号,悍然发动了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原因绝不是什么武器,而是萨达姆欲动摇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之一:美元。萨达姆欲在今后的石油交易中,逐渐去美元化。这就触及了美国的根本利益……。于是,铲除萨达姆的行动就开始了。五、通过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反证,我们即可知道,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要的是秩序一一在美国主导下的世界重大政治、经济、军事秩序,萨达姆不听话,那就狠狠敎训你一下。如果再跳出美国的底线一一影响和挑战美国的霸权,对不起,那就灭掉你。这,就应该是答案。一己之见,不喜勿喷。

上有苏杭下有汀杭

2017年07月07日·建筑装饰施工工程师 家居领域创作者

那年的战争爆发让很多军迷吃惊,为什么美国人不经过联合国授权就叫上小伙伴群殴萨达姆,不就是当时的萨姆恶心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吗?成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眼中钉。前期的口水战搞了几年,人家萨达姆不理他。



结果美国佬学我们的孙武兵法中的“无中生有”搞了一个当时的伊拉克在制造核武器,及使用生化武器的假情报,这就是说出师有名,美国佬搞人也确实很有招术。接着又来一大招“内部分化”制造伊国内矛盾,宗教冲突。因为萨达姆的支持者是比较小的一支宗教,结果呢就如我们所看到伊奸出现,这是最可怕的。什么军队的防长呀,军长呀都跑了。这个当时萨达姆可能没有考虑到。不然真可以打个二三年,世界格局也可能有变,萨达姆可能也不会倒台子孙也不会败。这个可能如易学所说的,命运加时局后,半点都不由人。



好了扯远了,那么美军为什么不去用地面大部队直接攻入伊拉克呢?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其一美国近代打过的几个大战争中,地面部队都没什么很大的好结果,那怕是当时世界有名的**师装备优良照样被我军干残,死伤惨重。诶哟这就美国社会取主要的弱点,战争中死个几千几百人他就受不了。然后呢美国人精明着呢,其二他利用当时萨达姆的反对派武装人员,他自己呢只派上小部分特种部队做指挥,就像我们看到狼群战术时总有一个狈在那。这个狈就如当时的美军。其三墙倒众人推,其四萨达姆政权当时也实在做了一些不得民心之处。其五当时全球政治环境。其六佔领一个囯家后,其中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很多。在这么几个方面考虑下不用美军地面部队攻入伊。萨达姆政权就给交待了。



---期待你的关注,进入本号更多内容---图片来源网络,文原创。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9年07月27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美国随即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组建了近70万人的多国部队进行干预。当战争开打之后人们赫然发现原来战争早已不是自己原来所熟悉的样子: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这还不算完——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还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这么一看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啊。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结果战争一开打占据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的多国部队就先行摧毁了伊拉克的预警雷达及相关设施,占据绝对制空权优势的多国部队最终几乎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这场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相比之下联军方面付出的代价是阵亡223人、负伤697人、被俘13人。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并没趁胜攻入伊拉克,而是在与伊拉克达成停火协议后停止了军事行动,直到时隔13年后美国才再次启动伊拉克战争。那么为什么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不趁机攻入伊拉克境内推翻萨达姆政权呢?事实上当时的伊拉克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海湾战争前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除此之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的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尽管在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但仍有15万现役军队,可动员的最高兵力高达百万。而且当时萨达姆的军队对于萨达姆还是比较忠诚的,这和在历经美国十余年封锁制裁后国内矛盾空前激烈的伊拉克不可同日而语。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胜就是因为依托先进科技掌握了制空权、制电磁优势,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依托于新式电子技术的高科技战争尽管已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但还远远达不到成熟的地步。当2003年美国重启伊拉克战争时实际上在隐形飞机、电磁干扰等军事科技领域已占领绝对优势,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尽管美国也已在军事科技领域占据先发优势,然而各种新式技术都还处于被系统整合之前。以美军当时的实力利用军事科技优势足以在几乎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可一旦攻入伊拉克境内恐怕仍不可避免会与伊拉克发生激烈巷战,这和2003年的形势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在美国的政治体系框架之下总统只有对外使用军队的权利,但必须获得国会的通过,只有通过国会上下两院听证会投票通过才可以对外用兵。在这种体制下美国如果要发动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遵循国内民意,而美国人对战争伤亡又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事实上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就曾狂妄地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在他看来: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曾有过被越南、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利用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打败过,只要自己对美军造成较大伤亡就会迫使美军自动撤退,正如之前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一样。事实上萨达姆的分析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时美国国内对是否动武的确存在争议:当时美国国防部后勤局对伤亡情况的模拟结果是:死亡人数1.5万到1.7万。美国民众表示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甚至有人直接质问当时的老布什总统:“你是否会把自己的孙子送上战场?”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曾一度试图与萨达姆进行和解,然而萨达姆见美国人主动提出谈判并没见好就收,反而得寸进尺的强硬拒绝了美国要求其从科威特撤军的要求。萨达姆以为美国不会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而真正下血本大动干戈,然而他失算了:自二战以来美国就致力于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坚决避免某地区出现一国独大的区域霸权。尤其是考虑到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巨大意义,身为产油国的科威特又怎会不涉及美国利益呢?事实上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之后美国已然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同时联合国也只授权美国组建多国部队干预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这意味着美国的行为至少在名义上看起来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举,因此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可如果美国一旦攻入伊拉克境内就显得师出无名了,而美国的阿拉伯盟友也未必会支持这种公然对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入侵行为。

当然有句话叫做“计划没有变化快”——即使一开始美国的战略意图只是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那么随着战事的顺利发展就没想过索性趁机连伊拉克也一并拿下?对此我们无法判明当时的美国决策层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当时曾一时有过拿下伊拉克的念头,可最终还是选择与之达成停火协议。这就涉及到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根本原因了——显然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是为了侵占伊拉克的领土,因为殖民时代早已过去,即使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也没吞并伊拉克,而只是扶植了相对亲美的新政府。那么既然不是为了侵占伊拉克的领土,那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我在上文的叙述中已从侧面提到了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原因——这其实就是为了霸权。美国不能容许某一区域出现一国独大的现象,尤其是在事关石油美元霸权的中东地区更不能允许。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实际上并没放过伊拉克——尽管不再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然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美国一直对伊拉克实现封锁制裁的政策。其实如果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这两场战争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连贯性的。尽管两场战争相隔13年,可在这13年里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伊拉克,只是把打击方式由直接的军事打击换成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围而不攻的消耗战——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这样做损失太大,所以我暂时不打你,但断绝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到你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之时再一举拿下。

普通人149136064

2017年07月04日

小编,应该是1991年吧?当时美国及世界几十个国家是受联合国之托解放科威特的,萨达姆被打怕打残了已经宣布从科威特撤军了多国联军已经没有理由再继续进攻伊拉克了,只能眼睁睁的在河对岸看着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屠杀伊拉克库尔德人,萨达姆是个御敌无方杀民有法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