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佬们都不投资校园市场的APP开发?

  • 为什么大佬们都不投资校园市场的APP开发?-图1
10回答·1.5万阅读
孙凌聊校园

2018年01月30日·资深校园市场专家

首先,我觉得这个提问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问题。

笔者此前参与创业的项目超级课程表就先后获得了红杉资本、阿里巴巴的投资,这些应该算足够的大佬了,而在14、15年,8天在线、俺来也、59store等校园O2O项目也先后拿到金融较大的投资;2017年先后上市的趣店、乐信,前身分别为趣分期、分期乐,也是起于校园市场中,拿到了较好的投资;同样的,还在快速增长中的饿了么、ofo同样拿到了惊人的投资,也是起于校园市场之中,因此大佬们明显就非常看重校园市场,并且不断有所投入。

校园市场除了学生直接恐怖的消费能力外,还有极为强大消费潜力,而这个年龄段也是喜爱偏好形成的时候,因此各大企业尤为看重校园市场,同时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基业长青,每年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因此在雇主品牌上,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校园市场里不断投入。

但校园市场确实有较大的问题存在,最为明显的就是用户的断层,比如我此前做的课表产品,难逃学生毕业后卸载的命运,在花了不低的推广费用后,用户还没产生价值,又被流失掉,功亏一篑。

所以校园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直接实现较好的营收,以及形成流量入口的后续变现能力。

孙凌,资深校园市场从业者,欢迎关注。

大师唐Master

2017年07月12日

讲校园市场的很多,做校园市场的也很多,对校园市场憧憬的人也很多,但真正经历下来的,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校园市场不靠谱”。

为什么不靠谱?归根结底就是商业模式不靠谱。

往近了说,校园市场炒得最火的算是2013-15年上半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算是超级课程表和趣分期,给校园外的世界展现的“无限的生机和广阔的想象”,当时的校园市场有几大代表:

学习交友类: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等;

兼职实习类:兼职猫,校联帮,实习僧等;

生活配送类:59store、宅米、八天在线、小麦公社等(饿了么早已转型全社会);

校园金融类:趣分期、名校贷等;

活动资讯类:小酱油、生活圈、校导网、掌上校园等;

教育培训类:91学车等。

(大学生周边游和活动也是一大块,但想不起来例子了)

然后就是各大名企的校园部了,如智联校园、小米校园、联想校园等。另外校园传媒这里先不提。

以上是近两年曾火爆一时的校园产品,除了公众号,大部分都开发了自己的APP,融资消息也不断见报,余佳文“先分它一个亿”的壮志豪言估计连年轻的王健林都能吓一跳。59和宅米隔三差五报道的融资金额和城市拓展速度,颇有点当下的ofo和摩拜。

但是,上面提到的名噪一时的校园产品,基本上都已经挂了,或者要挂了。

这还没提再往几年前的浓缩一代人青春记忆的人人网!

吃一垫长一智,所以虽然现在仍有人鼓吹校园千亿市场,但随着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的剧变,近两年校园融资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少了。

商业模式的不靠谱总结如下:

1、可复制性差:学校封闭性的好处在于,你要是能打通校园,那就拥有极高的市场垄断;但是你能打通清华,不代表能打通复旦;比如部分学校保护政策不允许美团饿了么进入,你依靠该学校关系,垄断了该学校的外卖,但很难一统天下;

2、难盈利:学生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没有稳定的流量,且流量的后期变现几乎为零。举个例子就像你把庄稼培育好了,但收割的却是别人;

3、用户成本高:好不容易推广获取的用户,最多两三年就流失了,有的还来不及等来变现,不像微信支付宝,用户十几年几十年都能在;

4、市场渠道难建立:校园渠道基本上1-2年换一波,没有稳定的渠道,就难有稳定的发展。

创业成功三大要点:

商业模式+战略和过程控制+边界和核心竞争力。

这三点,放到校园市场,哪一点都备受挑战。遵循资源最有效化和最大回报率的原则,就能理解经历过闭门羹的资本,尤其是洞察一切的大佬,为何对校园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阿呆呆了

2017年09月05日

校园创业最主要的问题是

一、学生往往搞不动。一般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视野和能力发现并把握住商机。Facebook之类的在美国校园市场也是难得一见。

二、社会人士也往往搞不动。因为远离校园,并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环境,缺乏现场感。他们虽然有能力和视野,却基本对校园市场无感,就算有也往往是自己YY的,并不是学生要的。至于校内网,是需求复制Facebook,靠能力和资源砸的,并不是真的懂学生需求。

三、既然学生和社会人士都很难发起靠谱的有想象力的项目,投资人又怎么投的进去?

学塘(提问者)

2017年07月06日

为什么大佬们都不投资校园市场的APP开发?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生也越来越受到资本的注意,近几年来涉足校园市场的企业有很多,几乎覆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零食商城,打印,二手市场等,但是很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校园领域做得很成功的企业。这为大佬们投资校园市场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校园市场APP的研发,研发就得请技术团队开发和维护,这得花一大笔钱,app·开发之后,就要去推广,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现在获客的成本达到了百元以上。

即使把自己的APP推广了出去,也不一定变现,最典型的就要属超级课程表,超级课程表获得流量,我想至今没有一个校园能做到,但是呢,直到现在都困于流量变现里面。

企业的第一义是赚钱,而且是持续的赚钱,投注校园app,耗资很多,且不具有很清晰的方向,谁愿意亏本去偷校园市场的app开发呢?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