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萧军的人生?

  • 如何评价萧军的人生?-图1
12回答·5.8万阅读
书房记

2017年08月24日·文史作家

萧军的一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二十多岁走上文学之路,出道几年,便轰动文坛,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流淌着那种高亢的抗战激情,充溢着一种不可抑止的力量,人们常说时代造英雄。其实时代也造笔者,一个优秀的笔者不亚于一个英雄的魅力,萧军就是伴随着动荡时局造出的笔者。

曾有人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萧军这样特殊,牵涉那么多重要的史实和人物,他像一个张开的蛛网,串联起一系列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的片断。这话不假,萧军1907年出生在东北,他二十出头时,抗日战争还没爆发,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动荡的社会,他成为党的地下组织所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

三十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萧军只身一人,身背褡裢,手拄木棍,步行20多渡过黄河,来到延安。此行延安乃是路过,他原来计划到五台山抗日前线打游击,但战事相阻,路途不通,才来延安借个宿。

毛泽东知道他来到根据地后,很想会会这位闻名遐迩的才子,就安排人找他见见主席,萧军竟然客气地回绝道:“不见了,他挺忙的,我也只住上一两个星期就走!甚至公开宣称:鲁迅是我的父辈,毛泽东只能算是我的大哥。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他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性格。

事隔两年后,1940年,萧军第二次去延安,并在当地创办了《文艺月报》,在一次大会上得到了毛主席的褒奖。

抗战胜利后,1946年,萧军回到了哈尔滨,担任《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因为《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萧军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被排斥出文艺界;

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到了迫害,粉碎“四人帮”后,萧军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

1988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这就是萧军的一生,曾风声水起过,也曾失意落魄过,是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是一腔热血的爱国人士,也是出口不逊的狂妄之徒,他从不完美无暇,甚至为世人诟病的是他还有打女人暴力倾向,这事要从与他息息相关的另一个有名的人物说起,她的前妻——萧红。

萧红一代才女,曾于萧军事珠联璧合的一对,这似乎在名字上就能体现,两人相知结婚,可惜,相爱容易相处难,鸡毛蒜皮的事不仅磨光了之前的激情,生活的困顿还让两人滋生出了怨言与纷争,有一次,萧红左眼青了一块,梅志和许广平关心地询问,萧红掩饰说是晚上不小心碰的。萧军冷笑:“别不要脸了,是我打的!”

这段文字,将人的心攫住。语言暴力比拳脚更为可怕。被打的弱女,扯块谎言维护自尊也不可能!

彼时,萧军恰逢桃花运。

萧红无法忍受,两人协议离婚。

离婚后,萧军曾想过吃回头草,在这过程中另一可心小姑娘王德芬出现了,立马掉转头,使劲各种下三滥手段追求到手,果断跳槽。

在感情方面可以负责任的说,萧军就是个渣男。当然萧红也是自带招渣男体质,这里不做赘述。有人说萧军晚年很是怀念萧红,那根本不叫怀念,那叫谈姿,毕竟萧红也算名人,蹭蹭热度而已。

且看萧军说的话吧:

“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不过,说句实话,他还挺实诚的。

白小鹭

2017年08月25日

来个简单粗暴直接的吧。因为萧军就是个简单粗暴直接的人。

三流作家,家暴丈夫,花心男友。有侠气却不能长久,属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类人。

我对他殴打虐待萧红的事情特别鄙视。萧军自诩大男子主义,可是大男人是以打女人为耻的。

从照片来看,他挺矮,也其貌不扬。萧红可怜!


196128061狗尾巴草

2017年08月23日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的代表作,东北乡村生活为背景,刻画人物深刻,擅长写景。和萧红合称为“二萧”。但他文学上的造诣赶不上萧红,同时代的文人一致的看法,因此对萧红他有些不满。表现在不停的出轨,偶尔也会用暴力来伤害萧红。不可否认,他们是最相爱的的一对情侣,也因为萧军的出现才成就了萧红传奇的一生,致死萧红还是心心念念着萧军,我想,他们的感情应该也是对等的,晚年萧军也是不停在追忆着萧红。就说这么多吧,谢谢邀请!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抗战不力,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的军队长驱直入。上海,南京孤城危悬,一些机关,企业以及大批逃难的民众开始向武汉方面撤退了!九月上旬,萧军先生和萧红同难民一起逃出上海,他们挤在一艘破旧的轮船上,心中有说不出的忧伤,看着满船的伤兵和难民,扶老携幼,呼儿唤女。伤兵们痛苦的呻吟和叫骂,使萧军先生,萧红产生撕肝裂胆的痛楚。经过五天的颠簸,二萧才到达武汉。好友,诗人蒋锡金先生在码头上迎接他们,并将自己的两间房子腾出一间给萧军夫妇。三个穷苦的青年作家在一起,各自埋头写作,帮助胡风,聂绀弩先生编辑《七月》。围绕这本杂志的作家和诗人,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七月”派。萧军先生这时正撰写长篇小说《第三代》,在《七月》杂志上连载,被评论家赞为“庄严的史诗”。萧军先生同时还在《七月》上发表了《不是胜利就是灭亡》,《不同的献祭》,《谁该入拔舌地狱?》,《“不够朋友”论》,《“重赏之下必有……”说起》,《踏过去》等锋芒犀利的杂文,控诉日寇罪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活动,鼓舞抗日军民的斗争。萧军先生以《我们要怎样活下去》为题,在电台发表广播演说,并不遗余力地参加了各种有关救亡抗日的社会活动。

萧军先生,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性格猛如烈火,对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行径恨之入骨。当然,他也不大考虑什么斗争的策略,有点赤膊上阵的劲头。因而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自然把萧军先生作为迫害的对象。开始是恫吓,以后又是拉拢,但萧军先生照旧我行我素,完全置之不理。萧军先生曾经险遭特务绑架,正在格斗当中,当地警察分局的警察赶来了,他们只当打架斗殴,把双方一股脑儿都带到警察局,虽然把萧军先生拘留起来,但由于事情弄得尽人皆知,特务也不好下手了。胡风,萧红等赶快把情况报告了“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同志亲自出面据理交涉。国民党反动派迫于形势,只得把萧军先生和蒋锡金先生都释放了。萧军先生后来回忆当时自己的自卫措施是:武器——牛耳尖刀一把,经常置于衣袋中。资本——脑袋一颗。方法——“两手换”。萧军先生这种独特的斗争方式,虽曾被人讥之为“耍流氓”………然而,其中也包含着对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1938年1月,民族革命大学派李公朴先生到武汉招收学员并邀请进步文化人前去任教。于是,萧军先生和萧红便应李公朴先生之约去了临汾。1938年3月18日,萧军先生离开临汾,第一次来到延安。他原想经延安去五台参加抗日游击队,可是由于战局变化,交通阻塞,他只好滞留在延安。4月下旬,萧军先生和丁玲,聂绀弩先生一起,离开延安前往西安………………

道熙的珊

2017年09月02日

他们早已走了,客观的史实就摆在那儿,不要总是找一些并不认识他们的人,揭开他们的棺材盖子,扒拉他们的尸体翻弄他们的人生吧!这样不好!对故人有失敬之嫌,对后人而言失态。对历史是不严谨!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