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到底是怎么回事?

  •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到底是怎么回事?-图1
140回答·152万阅读
奇思妙想君

2018年06月14日

这是世界杯经典事件,他的发生才诞生了上帝之手的说法。那是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和英格兰的1/4淘汰赛,上半场两队互交白卷下半时第6分钟马拉多纳前场连续盘带到禁区附近传给队友射门被堵,防守球员将球倒勾给守门员,马拉多纳及时插上起跳之后用手将球打进了球门。当然也没有录像回看技术裁判也没有完全看清楚最终判罚进球有效,这球马拉多纳明显手球了。这是个绝对的误判。
但马拉多纳的第二个进球却毫无争议的成了经典,他中场附近得球一路带球狂奔连过6人最终将球打进最终帮助阿根廷2:1胜了英格兰。马拉多纳那届世界杯打进五球助攻五次最终阿根廷也勇夺冠军,马拉多纳的足球才华尽显无遗。

SPORTSWORLD

2020年11月30日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顾名思义就是马拉多纳在比赛中用手打进了一球,并且被算作正式进球,而之所以被称为“上帝之手”,那是因为马拉多纳在赛后的一句玩笑:“那个进球,一半是因为马拉多纳的头脑,一半是因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从此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马拉多纳的离世让人们再次想起了他那经典的“上帝之手”进球。但是对于年轻的球迷来说,可能听过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也可能知道马拉多纳曾经在比赛中打进了一记手球进球,但是足坛中用手进球,并被算进的球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马拉多纳的进球被称为“上帝之手”呢?

其实,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并不像球迷们认为仅仅是一个手球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当时的背景、人物、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原因而造就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上帝之手”的背景


马拉多纳上演“上帝之手”是在1986年的世界杯1/4决赛上,对手是英格兰国家队,而就在这场比赛4年之前的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因为国土马岛的归属问题而爆发了战争(马岛归属问题究竟谁是正义的一方,这里不做讨论,只讨论战争结果的输赢,对两国民众情绪的影响)。

当时英国可是全世界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阿根廷还仅仅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两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差距都非常悬殊。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英国取得了大胜,拥有了争议领土马岛,而阿根廷遭遇惨败,民众对于英国侵略土地的做法非常气愤,甚至将英国视为仇敌。


而在战争惨败之后,阿根廷人民一直希望能够复仇英国,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那就是仅仅4年过后的墨西哥城世界杯。

本次世界杯的1/4决赛,对阵双方刚好是有着“深仇大恨”的英国。在赛前,阿根廷国内已经将这场比赛的气氛渲染成了“另一场战争”,当时阿根廷球迷希望球队能够像对待战争一样,在比赛中战胜英格兰,以此来报4年前的战争失败之仇。


这样的剑拔弩张的背景,自然给这场比赛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与定义,任何一方取得进球或胜利,都会在两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而在赛后,马拉多纳也提到了当时这样的背景:“4年前的战争,我们阿根廷人当年不知道军队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赢了战争,可实际上却是英格兰人20-0赢了我们,这太难受了。当时媒体对比赛的炒作就像是我们在打另一场战争。我知道自己当时手球了,这不是我的本意,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边裁没有看到我手球。主裁判看着我说‘球进了’,这种感觉不错,就像对英国人象征性的复仇。”


正是因为有了家国仇恨,所以阿根廷最终因为马拉多纳的神奇发挥,一个“上帝之手”,一个连过5人,最终2:1战胜了英国,所以,无论是阿根廷球迷,还是马拉多纳本人,都非常自豪。也正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让他在阿根廷国内成为了国家英雄。


二、阿根廷需要英雄,这个人就是马拉多纳

1986年的世界杯,也被称为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25岁的马拉多纳却正值巅峰,技术、身体都是绝佳的状态。但是当时的阿根廷队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在赛前阿根廷队并不是球迷眼中的夺冠大热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阿根廷队的主力阵容,除了马拉多纳之外,今天我们几乎记不住其中任何一个其他球员的名字。当时阿根廷的足球人才并不多,主力阵容中,除了马拉多纳和鲁杰里,其他位置的球员在阿根廷历史上几乎都排不进前五名。

主帅:比拉尔多

阵型:532

门将:蓬皮多

后卫:巴蒂斯塔、布朗、鲁杰里、加雷、库奇乌夫

前卫:朱斯蒂、帕斯库利

前腰:布鲁查加

前锋:巴尔达诺、迭戈.马拉多纳


虽然赛前并不被看好,但是马拉多纳非常不服气,他需要用进球和胜利来证明自己,也向世界证明阿根廷队的实力。那届世界杯,马拉多纳作为场上队长,一个人带领着阿根廷不断披荆斩棘,一路来到了1/4决赛,这场比赛对阵双方是阿根廷VS英格兰,阿英两国之间,马岛(又叫福克纳群岛)战争的仇恨犹在,为这场比赛增添了更多的看点。


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马拉多纳这场伟大的比赛吧:

这场比赛的上半场双方虽然拼抢激烈,但是都没有取得进球。而在下半场45分钟发生的故事,足以让这场比赛享誉世界。

下半场第6分钟,马拉多纳依靠个人能力,一路盘带到了禁区,随后传球给位置更好的队友,队友跟上打门,不过被封堵出来,但是阿根廷全队压上拼抢,英国队防守队员无奈只能回传门将,但是这个回传球非常糟糕,是一个又高又飘的高点球,守门员也很难处理。

而就在这时,禁区内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原来是马拉多纳在对方回传门将的瞬间,看出了对方的意图。马拉多纳提前启动,跟了上来,并且在门将接球之前的一瞬间,本来是想跳起用头球攻门,但是无奈身高的原因,马拉多纳用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抬手动作,用手将球打进。

马拉多纳的这个手球极其隐蔽,而且马拉多纳当时头发茂盛,属于蓬蓬头,电光火石间的抬手动作,刚好被浓密的头发挡住,当值主裁判视线被完全遮挡,在裁判的视线范围内,这个球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头球,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则是明显的手球进球。

由于裁判视线问题,这个手球进球最终被判进球有效,虽然英格兰队一直在争辩,但是这个进球的结果不可改变了。

现在来看,马拉多纳的进球确实是个误判,但是当时并没有VAR,也没有底线裁判,所以被判为好球也是可以理解。可以说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这个进球就是天意,就是上帝帮助马拉多纳取得的进球:

1.对方回传门将的失误,回传球又高又飘,守门员很难处理;

2.马拉多纳头发浓密,抬手动作被头发遮挡;

3.守门员的站位刚好是在马拉多纳抬手的背面,视线看不到马拉多纳的手臂;

4.当时没有VAR技术和底线裁判,误判只能接受。

但是,让马拉多纳称神的不仅仅是这个“上帝之手”的进球,随后马拉多纳的连续过人进球,才是这场比赛最精彩的镜头——那就是马拉多纳经典的连过6人进球。

首先马拉多纳在中场附件接球,随后一个人带球大步流星突破,利用快速变向,先是过掉了对方3个人的防守,随后带球来到了禁区,又在对方门将出击之前,提前拜托,过掉了门将,又在对方最后一个人的铲球之前,提前推射空门将球打进。




马拉多纳的第二个进球实在太过经典,集中了马拉多纳的所有特点和技术,完全体现了马拉多纳娴熟的盘带技术,高速突破时的变向带球技术,以及电光火石之间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马拉多纳最终通过个人能力,为阿根廷队带来了这场伟大的胜利,并且随后带队完成了最终的捧杯。这是属于马拉多纳的世界杯,他完成了只有球王才能完成的成就。我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阿根廷需要英雄,而马拉多纳就是这个英雄!

马拉多纳不仅最终帮助阿根廷队捧起了当年的世界杯冠军奖杯,而且让自己从此扬名世界,成为了世界足坛最伟大的球王,可以说,正是这届世界杯,马拉多纳的影响力传遍世界。

三、争议进球带来的影响力远超人们想象

当然,要论进球的精彩程度,马拉多纳当时第二个进球绝对要比“上帝之手”要精彩太多,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进球具有太多争议,所以,赛后“上帝之手”完全掩盖了马拉多纳第二个神奇的进球。

而在当时,国际足联也是对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进球非常支持,国际足联也希望借助上帝之手来宣传世界杯的影响力,打造世界足球的盛宴。因此最终不论英格兰如何抗议,国际足联依然依然将这个争议极大的进球评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

不仅如此,在2002年,由国际足联主导的一项网民评选中,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进球,再次被评为“世纪进球”。

可见,争议进球更能得到球迷们的热议,特别是再加上阿根廷与英国的领土争端和战争,更让这粒不寻常的进球承担了更多的含义,总之,“上帝之手”不缺乏争议,但是它创造的影响力绝对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四、球王永存,因为有球王的传人——梅西

当今足坛,提到马拉多纳,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球员的名字,他就是梅西。同样是阿根廷人,同样是小个子球员,同样身穿10号球衣,同样是善于盘带,同样是射术精准,同样是天赋出众。梅西和马拉多纳,就像是一个人的转世,让人不得不感叹,天才真的都很相近,梅西就是马拉多纳的传人。

世界之大,无巧不成书,有时真的很想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的存在。就当人们对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进球记忆稍微模糊一点的时候,梅西横空出世,他不仅复制了马拉多纳经典的“上帝之手”,还几乎完美复制了马拉多纳的连过6人破门。

就连马拉多纳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也对这个完美复制自己的接班人非常喜爱,多次公开场合夸奖梅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梅西也对马拉多纳非常尊敬,视其为自己的偶像。

就在昨天11月29日结束的一场西甲联赛中,梅西终于取得了进球,而他也将这个进球送给了刚刚离世的马拉多纳。

这或许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西甲联赛,但赛后大家都知道,这场比赛将会载入历史,因为这场比赛是为了一个人,他就是马拉多纳,因为这场比赛中出现的一幕,让人感动,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提起这场比赛,对于梅西和球迷来说,都将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回忆。

这场比赛不仅仅是巴萨迎来了久违的大胜,更重要的是梅西在比赛中进球了,因此,梅西有机会向世界展示他穿在里面的马拉多纳战袍。进球后的梅西,脱掉了巴萨的球衣,而在里面穿的是马拉多纳曾经穿过的球衣,梅西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纪念马拉多纳,纪念这个曾指引自己足球之路的球王,这一幕感动了所有人。



写在最后

马拉多纳就是天选之子,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无与伦比,即使是极具争议的进球,也能得到世界的爱戴,他就是上帝选中的球王。

“上帝之手”或许是手球,但马拉多纳在打进这个进球之前的突破盘带,以及之后的连过6人的第二个进球,无不代表了其超高的球技,他为阿根廷带来了一场必须取胜的胜利,他就是阿根廷的英雄!


虽然,球王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他的这些历史,他不仅承载了足球的部分,也承载了很多足球之外的责任,因为他是马拉多纳,因为我们永远都爱马拉多纳!

怪兽小王

2017年09月12日


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回忆,其中同英格兰的两个进球成就了永恒的经典,也奉献了世界杯历史上最精彩的进球。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充满争议和前无古人的两个时刻:

1986年6月22日,阿根廷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英格兰,这时的阿根廷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南美洲球队。几个小时前,德国和法国已经先后淘汰了东道主和巴西队。在墨西哥城阿兹台克体育场,有11万5千人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主裁判是来自突尼斯的本纳赛尔,比赛的前五十分钟阿根廷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没能得分,一分钟后,巴尔达诺传中,英格兰的后卫解围踢偏,马拉多纳高举拳头,就在英格兰门将希尔顿面前将球打入,尽管英格兰球员强烈抗议,但主裁判判定有效。

马拉多纳赛后说“这个球是由上帝打入的,部分是由马拉多纳的头打入的”,后来他又说“是球打中的我,不是我故意这么做的。我甚至觉得是希尔顿自己把球打进了球门。”因为他的这番话,所以媒体才把这个进球称为“上帝之手”。


打进这个手球之后4分钟,马拉多纳展开了一个人水银泻地的表演:在本方半场过掉比尔兹利和里德,沿着右路长途奔袭,两次内扣过人,先后过掉布彻和芬维克,在奔跑了55米后,晃掉弃门而出的希尔顿,把球打进空门。这是无可比拟的进球,也是世界杯历史上公认的“世纪进球”。

对马拉多纳来说,打败英格兰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那时英阿马岛战争的阴影犹在,对于一个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对手,他用了最具争议和最痛快淋漓的两种方式予以了回击。对英格兰的比赛,人们见证了一个人击败一支球队的神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击败英格兰的比赛就像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性在这一个90分钟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如果你看过2004年亚洲杯决赛国足1:1平日本,场上僵局被中野浩二用手球打破的时候,就能深刻理解英格兰人对马拉多纳的痛恨。一直到2002年世界杯,英格兰凭借贝克汉姆的一个点球,1:0把阿根廷踢出局的时候,他们的媒体充满复仇的味道,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绿茵场之永不独行

2021年06月07日·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优质体育领域创作者

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并不仅仅是用手打进一个犯规的进球,这个球和同一场比赛中他打进的“世纪进球”一起,不仅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也浓缩了马拉多纳“天使+魔鬼”的一生。

如果把这两个进球放到上世纪80年代英国和阿根廷的国际背景中,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马拉多纳可以凭借一届世界杯封神,为什么马拉多纳可以超越足球成为阿根廷整个国家的民族英雄。

世界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进球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迎来一场万众瞩目的焦点比赛,在著名的阿兹台克体育场,阿根廷队迎战英格兰队。

阿根廷队和英格兰队本身就都是世界足坛的顶级强队,再加上四年前两国刚刚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马岛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战败,不仅数一千多名将士伤亡,还失去了马岛。因此这场四分之一决赛被赋予了更多足球比赛之外的内容。

比赛的上半场波澜不惊,双方都没有进球。

下半场第6分钟,阿根廷队巴尔达诺的射门被英格兰后卫霍奇挡住,由于阿根廷队的整体阵型压得比较靠前,霍奇选择了将球回传给门将希尔顿。不过霍奇的传球并不理想,这个球又高又飘,而且距离门将较远。

希尔顿向外移动,想把皮球击出,就在他即将碰到皮球的电光火石之间,一个矮小的身影突然杀出,高高跃起将球打进。所有人都处于诧异之中时,这个黑影已经开始招呼身边的队友来庆祝进球,这时人们才看清原来进球的是阿根廷队的10号队长马拉多纳。

不过英格兰队似乎对这个进球持有异议,守门员希尔顿和队友围住主裁判突尼斯人纳赛尔,他们申诉这个球马拉多纳是用手打进的。但是纳赛尔坚持进球有效,由于当时并没有VAR技术,只能靠裁判的直观判断,英格兰球员虽然心有不服,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在赛后记者发布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确实是一个手球,这是一次误判。

在新闻发布会上,马拉多纳为自己的进球辩解称:这个进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A little of the hand of God, and a little of the head of Maradona)。

这段话在早期的时候还有另外一种翻译:“如果这个进球是用手打进的,那么就是上帝的手”。总之马拉多纳认为阿根廷用这种方式淘汰英格兰,是上帝的旨意。

这就是“上帝之手”的由来,后来在足球场上“上帝之手”用来泛指手球破门。

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

1986年6月22日这一天注定是属于马拉多纳一个人的。

就在“上帝之手”发生后仅仅6分钟,马拉多纳又打进了一粒堪称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进球。他从中场开始带球,面对英格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整条后防线,马拉多纳一个人过掉5名后卫,在门将希尔顿出击之前将球打进。

这个球从精彩程度、技术含量、决定意义等多个方面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作,在世界杯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也被称为“世纪进球”。

阿根廷队也正是凭借着马拉多纳的这两个进球2比1击败英格兰进入四强,最后捧起了大力神杯。

那为什么说这场和英格兰的比赛浓缩了马拉多纳整个职业生涯呢?

这两个进球一个美轮美奂,是马拉多纳无与伦比的精湛技术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绝佳体现,这一刻马拉多纳是天使。

另一个马拉多纳用手违规打进,为了取得胜利他不择手段甚至突破规则、利用裁判,这一刻对于英格兰人来说他就是魔鬼。

所以说马拉多纳天使+魔鬼的个性全部浓缩在这一场比赛中,其实马拉多纳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这样,他拥有天使般的球技,同时也拥有魔鬼般的个性!

足球比赛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尽管马拉多纳用手球这种不光彩的方式淘汰了英格兰队,但是阿根廷人仍然视马拉多纳为民族英雄。

如果回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当时的阿根廷人。

1982年的马岛战争,尽管英勇的阿根廷空军击沉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考文垂号等多艘军舰,但是在老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下(法国拒绝出售飞鱼导弹、美国向英国提供情报),阿根廷还是战败了,失去了马尔维纳斯岛。

再加上当时的阿根廷整体经济极不景气,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战败和萧条的阴霾中。但是马拉多纳却在这个时候为阿根廷带来了世界冠军,而且以一种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战胜了死敌英国人。

这种快感是不是以前在我们看到霍元甲打败外国大力士时也享受过?何况马拉多纳还是在世界杯这样举世瞩目的舞台上?

所以对于阿根廷人来说,只要能够打败英国人,用什么样的办法就无所谓了。

一个人的世界杯铸就绝世球王

在1986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一人独进5球助攻5次,率领整体实力并不算出众的阿根廷队一举夺冠。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中马拉多纳各打进一粒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单挑对手整条防线的神奇之作,决赛中他奉献了最后决定胜局的绝杀助攻。

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在世界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谁能够上演如此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也从来没有谁能够凭借踢球成为一个国家的民族英雄。

后来国际足联1986年世界杯的官方纪录片中用“一个人的世界杯”来形容马拉多纳和墨西哥世界杯,要知道在那个群星荟萃的年代,在马拉多纳身后是济科、普拉蒂尼、鲁梅尼格、马特乌斯、罗西、莱因克尔、苏格拉底等等伟大的名字。

在国际足联上世纪最佳球员的评选中,三届世界杯得主贝利是官方评选出的“球王”,马拉多纳则是球迷评选出的“球王”,由此也可以看出马拉多纳在万千球迷心目中的地位。

时势造英雄

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现在我们已经看惯了各种精彩绝伦的进球。甚至梅西都能在比赛中把“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复制的如出一辙,但马拉多纳只有一个。

进入21世纪后,阿根廷队的战绩始终不尽人意,再也没有获得重量级的冠军。但是凭借着深厚的足球传统、良好的青训体系以及火爆的职业联赛,阿根廷队在将来再次举起大力神杯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在阿根廷人心目中,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马拉多纳、第二个球王。

正所谓是:时势造英雄,时也,运也。

世界真的很大

2018年07月12日·旅行作家

与“上帝之手”一同诞生的,还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句最著名的对马拉多纳的评价。“上帝之手”事件爆出后,法国一家媒体在评论这一事件时,写下了这句话。从此,它成为描绘马纳多拉个性最铂金的句子。

1986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上,阿根廷VS英格兰。25岁的马拉多纳当时是阿根廷队长,而阿英两国之间,福克纳群岛战争的仇恨犹在。上半场双方都没有进球,故事发生在下半场开始后不久。

马拉多纳带球跳过了英格兰的格伦·霍德尔,然后连过4名拦截他的对方球员,迫使英格兰门将扑了出来。马拉多纳射门后,球碰到了英国球员的脚,守门员霍奇回头却将球扑向了自家的禁区。

这时晃过对方球员的马拉多纳一跃而起,用手将球推进了球门。马拉多纳的手球极为隐秘,除了附近的英国球员,还有场外的英国主帅博比·罗布森,没有人看见。所以,无论英国人如何抗议,均无效。4分钟后,马拉多纳再进一球,锁定胜局。

赛后,马拉多纳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个球,“一半是因为马拉多纳的头脑,一半是因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的说法,由此而来。虽然后来通过电视回放,可以明确判定那是马拉多纳的手球,但为时已晚。

2005年,马拉多纳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公开承认,当时,他是故意这样做的,是用手而不是头打进那一球的,并承认他当时就知道这个球应该无效。他还坦率地说,“上帝之手”进球被判有效,这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在当时,国际足联不但没有理会英格兰的抗议,还将这个争议极大的球,评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2002年,由国际足联主导的一项网民评选,这粒“上帝之手”进的球,被评为“世纪进球。”

这也许是足球史上最有争议、而且持续不断地争议的进球。反对马拉多纳的人认为,这集中体现了他不择手段、臭名昭著如恶魔般的一面。而支持他的人则认为,无论是不是手球,他能连过5人并射门,都展现了马拉多纳的天才、敏捷与机变。

阿根廷在半决赛中淘汰掉英国队后,又在决赛中战胜了德国队,获得冠军,马拉多纳成为夺冠最大的功臣。但是依然有人坚持认为,“上帝之手”,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国际足联的态度,也使之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