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引发围观热潮,这副名画究竟好在哪里?

今日,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引发围观热潮,引发大家争相排队围观。王希孟这副《千里江山图》被称作为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显赫地位。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 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引发围观热潮,这副名画究竟好在哪里?-图1
12回答·8015阅读
亦文亦物

2017年09月20日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故宫展《千里江山图》引热议 作者系宋徽宗嫡传弟子20岁夭折

(感谢邀请,本文约1082字,阅读需时4分钟)

今天,故宫博物馆正式展出了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有许多观展者对这幅宋代画作非常感兴趣,展馆的实况场景用万人空巷、摩肩接踵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过分。

王希孟是谁?这幅《千里江山图》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这事儿不仅与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超高有关,更与王希孟这位天才画家英年早逝,后来此画曾被宋徽宗赐给蔡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天才画家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长度达惊人的11.915米,堪称煌煌巨制。作者王希孟,生于公元1094年,卒于1121年(约),是北宋宫廷画院的画家,更得到过宋徽宗的亲自传授,画艺非凡。

起初,王希孟初入画院,技艺稍可,但是在当朝第一圣手宋徽宗看来还稍逊一筹,徽宗见他天资聪颖,便亲自传授其画艺,半年后,王希孟便创作出了这幅惊世骇俗的《千里江山图》,年仅18岁。

谁能料到:创作出中国最大单幅传世青绿山水作品的顶级画家,竟然是毛头小伙子。

2、离奇的收藏身世

清代宋牧在《论画诗》中记载:“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及死,年二十余”讲到了他不幸夭折的离奇过往。

事实上,此画并没有明确的作者题款,但卷后面一段当朝权臣同时也是大艺术家蔡京的一段跋文,为我们拨清了历史的迷雾:“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这段话,讲清了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来龙去脉,也提到徽宗赐画的史实。

在当时,蔡京作为文思才情颇高,深的宋徽宗赞许的心腹之臣(宋徽宗《听琴图》中,下面端坐欣赏之人便是蔡京),能得到宫廷代表作的赠与,可见举国对此画的艺术水准是非常看重和认可的,名作要赐予名家方能拔乎其萃,物遇佳偶。

一幅画,背后隐含有宋徽宗、王希孟、蔡京三位名贯古今的艺术家、历史名人,其史料价值自不必言。

3、奇绝的艺术造诣

这幅图前后分为5个部分,运用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奇崛的构思,将北宋的千里江山囊括其中,期间水面、人物、渔舟、游船、桥梁、山川、林泉、竹石交相辉映,真是深远空寂,水天弥漫,江面辽远,堪称北宋青绿山水第一笔墨,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我的语言难以尽情描绘。

好了,多的不说了,身在的北京的小伙伴们有福啦,赶紧到故宫去一睹真容吧。

关注【亦文亦物】,实地考察山西国宝,看更多顶级经典文物、古迹艺术

江雪寒

2017年09月21日

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 许多大师都有专门的研究 专门的本子 但是我们很少有人专门谈论王希孟的著作 明国的一位叶恭绰(1881-1968)似乎写过一个画论,里面专门有一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是关于《千里江山图》的,这里不多说,大家有兴趣可以坐地铁到故宫看原作。关于这幅画,有一个点非常值得关注,王希孟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只有18岁,这幅画呢,现在还在故宫,前两年还拿出来过,我就去看,脑袋就地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傻了,为什么?实在是太辉煌。



少年王希孟学画,被皇家画院录取了,献了几次作品,都不够好,但是皇上看他聪明,就亲自调教他,不到半年他就把《千里江山图》献给宫廷。皇上很高兴,夸奖他,给他官做。这个事儿呢,倒让我们想起委拉士开兹二十岁被皇宫召进去做宫廷画家,他给菲利普四世花了一辈子的像,差不多到60岁左右,才得到了宫中主管的位置。



这幅图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
看到《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的非常具体,如果把这幅画切割成无数个局部,那每个局部都可以成为一幅画,
隋唐五代,包括北宋,找不出一幅画,可以收纳那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每个景别有这么多详确动人的细节,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我们现代设计师也是这样,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 清秀逼人 那没得说 就是他的天赋了 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 十八岁干的事 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 所以恰巧好也好在不自知。



最后不得不提 给他所出同一画院的 张择端 画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 不及《千里江山图》的一半,他是世俗繁华的史诗,那《千里江山图》呢,就是锦绣山河的颂唱,这两件伟大的作品,成于北宋末年。



最后,我对这幅画的评价只有一句:国宝,近千年青绿山水画作第一神品,气象无人能及。

芷汉衣兮文化

2017年11月18日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没有作者落款的画作,他的作者是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 年仅18岁的宋代少年,未至弱冠年,却画出了足以与千里壮阔国土相辉映的旷世巨作,被誉为“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少年希孟心中的江山永远十八岁,王希孟的老师是宋徽宗,当时通过了皇家画院的考试的他在入宋徽宗门下仅仅半年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这幅画得到了宋徽宗的赞美,并且将这幅画赐给了宰相蔡京,我们现在能够了解到的关于《千里江山图》的只能从蔡京短短的提拔中了解到。但是《千里江山图》作为北宋时期青山绿水图的孤品虽然没有《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出名,但是也引发了不少关注。所以即便他一生中仅留下这么一件作品,也为人类艺术带来永恒光芒。他充满谜样的一生与传奇都写在《千里江山图》中。从千里江山图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少年王希孟的世界,也可以看到宋徽宗的理想世界,从蔡京和宋徽宗对此画的高度赞扬就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十分低调,因为它青山绿水娟本设色画法,使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原料,时间长了容易脱色,打开卷轴容易使颜料脱落,损伤画作原貌,所以时隔三十年才再次展出。

仔细看《千里江山图》,会发现不论是看整幅画卷还是把画卷分割成若干个局部来看,都可以完整的看到一幅画。每一个局部都是细节分明。中国画讲究留白的意境,因此大多数画家都在做减法,而少年王希孟却在这幅画上做了加法,将十八岁少年心中青山碧水大宋盛世呈现在了画中,将老师不能画出的理想照应在了画中。

宋徽宗是一个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乐理也不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好,教给学生的除了画肯定还有乐理上的影响。《江山图》乍一看就一幅画,细看可以分出七个篇章,由七座群山组成,就像是七个乐章,奏出大宋曲。

局部:“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鸿鹄迎罡

2018年05月30日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之所有这些显赫的地位和高超的艺术价值,不外乎这两大原因。

其一,《千里江山图》延续了中国画喜好颜色的传统,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

中国视觉艺术之一的绘画,早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陕西西安东郊半坡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罐上,各种鱼虫花草,飞禽走兽,山川河流,无一例外都拥有五彩斑斓的色彩,既有审美功能又有装饰功能。

千里江山图局部

之后的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代,流传下来的国画,不论是帛画,壁画,还是画在其它材料上的画,都带有色彩。可以说,喜好颜色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但到了初唐的王维手中,中国画第一次出现水墨画,色彩在画中开始弱化,王维也因此被称作水墨画鼻祖。

到了宋代,水墨画发展迅猛,经过北宋苏轼、文同等一批拥有诗人身份的文人大力发展,让水墨画开始与彩色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徽宗赵佶喜欢五彩缤纷带彩的画,他命令宫廷画师王希孟创作一幅歌颂江南水乡大好河山的作品。

王希孟在江南一带游历几年,把江南盛景熟记于胸,回来后不负众望,很快完成任务。

王希孟承接和发扬了唐代李思训青绿山水的传统画法,用澎湃的激情和绚烂的色彩,创作出了一幅青绿江南山川长卷,让宋徽宗非常满意。

更让青绿山水画法在中国画中有效地延续下来,维护了青绿山水画应有的地位。

千里江山图

其二,《千里江山图》是一幅10多米的长卷,画法极为工细,王希孟把自己所有才情都凝住在这幅画里了。整幅画气势恢宏,展现了江南延绵不绝的锦绣河山和民俗风情,在视觉上非常震撼。

此画宽51.5厘米,长1191.5厘米,本人曾经见过《千里江山图》的高清复制品,当你站在画前,不由得会屏住呼吸来欣赏它。王希孟采用三远结合手法进行创作,把美好事物都集中在一起来展现。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崇山峻岭,村舍集市,河流游船,小桥流水,等等,所有景色在画面上一一展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让观者目不暇接。

欣赏这幅巨幅山水画,真正让观者感受到了中国山水画那种可赏,可游,可居的艺术魅力。

新氧生活

2017年09月29日·博物馆研究专家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其中两幅都出自宋徽宗年间,一幅就是红遍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而另一幅是只在丹青绘者间传颂的《千里江山图》。相比之下《千里江山图》更得艺术天才宋徽宗的喜爱,远超于《清明上河图》在他心里的地位。

清明上河图

那么,为什么妇孺皆知的却是《清明上河图》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一定意义上,《清明上河图》超越了时空,他所描绘的汴梁之繁华,给了我们见证当时盛世之景的机会,因此可以说它战胜了时间印证了历史的不朽。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人情,但存艺者之心少。欧阳修曾经说过,“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清明上河图》中便没有这份画工之艺,这并不是贬义,只是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也与作者张择端的出身有关,从小读书求学,满腹的才华,同时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有着入仕的愿望。有人说,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他忧国忧民的感情,看到他对世俗的关照。

《千里江山图》局部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那《千里江山图》就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这可能也是《千里江山图》不如《清明上河图》火的原因,因为后者的艺术性更强一些,所以主要是在丹青绘者之间流传。而《清明上河图》除了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北宋繁华市井的重要作品。当然,这两幅作品不相上下,也无从比较优劣,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千里江山图》

但《清明上河图》实际上并没有画出宋徽宗心里的江山,因为宋徽宗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爱好笔墨丹青,《清明上河图》中的描绘太细致入微了。而《千里江山图》中却是十分浪漫的描绘,这正戳到了宋徽宗的心里,“眼中的江山就是心里的江湖”。因此二者在宋徽宗心里,自然是《千里江山图》更爱一点,《清明上河图》对于宋徽宗来说,每一笔都太实在了。

宋徽宗《瑞鹤图》

这两幅作品可谓是宋徽宗生命里最重要的两幅作品,也算是映射了宋徽宗的心路历程——从江山到江湖。宋徽宗于宣和七年退位让国,而这一转折对于他来说,就如同《清明上河图》的世俗烟火到《千里江山图》的山水林泉。

《千里江山图》全卷

18岁的王希孟眼中的江山是那连绵的群山,还有浩瀚的江河湖水,亭台楼阁、茅居村社,也有渔船、飞鸟、旅人。他笔墨中的情趣与张择端大相径庭。同时,《千里江山图》的色彩也极为丰富,他继承了隋唐的“青山绿水”的画法,也就是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既作装饰又带有适当的夸张。这幅画以青绿为主,在蓝绿间寻求变化,同时加一些赭色来衬托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北宋山水林泉中的江湖之景。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用了一辈子,《千里江山图》也同样耗尽了王希孟的一生。只不过前者是烛火燃尽的积累,后者是瞬间的凝固。王希孟18岁就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还没被世故过多沾染的少年,艺术创作也还没有被礼法教化,整幅作品是一种出世的超脱。陈丹青在《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开篇中就说到:“十八岁的王希孟以其新鲜、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创造了容纳千里江山的长卷,让稍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王振鹏的《江山揽胜图》黯然失色。”《千里江山图》是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看这个世界,有着年轻的不羁和浪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