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陵已经发现而且没有被盗的有哪些?

泰陵,乾陵,秦始皇陵,孝陵算吗?
  • 中国历代皇陵已经发现而且没有被盗的有哪些?-图1
12回答·5.6万阅读
Leo斌209216225

2017年09月01日

能称之为帝的只有、秦朝统一国以后至清朝覆灭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中国(中原地区)”国家领导人才能称之为帝。(五帝等传说中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未能做到完全主导国家的权利,夏、商、周是以“王”为称的。

所以因从秦王嬴政立“皇帝”名开始算起)没被人为主动破坏的帝陵有:(国家为保护被动发掘不属于破坏)

1.西安以东临潼的《秦始皇陵》。

2.南京《明孝陵》。

3.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以上目前是保存最完好的帝陵。

元陵是否还存在,现在还未能确定,所以不能归为没被破坏之例。

作家桑妮

2017年10月25日·作家 代表作《民国女子:谋生亦谋爱》

中国古人事死如事生,对丧葬一事非常重视,陵墓、陪葬都非常可观,埋藏了大量财富,这也导致古代盗墓猖獗。陵冢高大、陪葬品丰富的帝王大墓,自然是盗墓者的首选目标。

夏朝的王陵现不可考,毕竟连都城在哪都还不确定呢。

商代王陵目前发现的最著名的是妇好墓,陪葬品丰富,在发掘之前是没有被盗的。殷墟王陵区也发现了十三座商代王陵,但均已被盗,后母戊鼎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周朝历时800年,理应有很多帝王陵流传下来的,但周代王陵葬制较为特别,“不树不封”,导致地面没什么痕迹,很不好找。清代毕沅曾找了一批,但大多都不靠谱。现在关注较多的还是西周王陵,据说在宝鸡周公庙一带发现了不少天子级大墓,但也都被盗了,没发现什么能证明身份的文物。至于东周王陵,现在更是没有发现,毕竟东周王室衰微,估计也修不起什么大墓了吧。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的陵墓就很多了,但大多也被盗了,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像齐桓公的墓,西晋末年被盗,据说里面的“缯帛可服”,而珍宝尚有“巨万”;魏安釐王墓,晋代被盗,出土过《汲冢古书》;伍子胥掘开过楚平王墓,将楚王鞭尸三百。当然也有很多没被盗的,像曾侯乙墓虽然只是个小国国君,但珍宝惊人。另外吴王阖闾的墓,在虎丘剑池之下,据说至今仍未被盗。

秦代秦始皇陵也被盗过,项羽将陵园内洗劫一遍,又付之一炬,后来又说有牧童不慎烧了地宫,但根据现在的考古探测,地宫似乎还保存完好。

汉代帝陵基本是只剩封土堆了,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损坏外,其他西汉帝陵全被盗掘。当时赤眉军翻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战士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现在发掘中的汉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目前发掘的主要是陪葬坑,出土文物很多,但估计地宫内已经不剩啥了。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叫吕布发掘了洛阳的东汉诸帝陵及公卿冢墓,后来曹操也考盗墓来养兵。西晋末年,长安的饥民饥渴难耐,穷途末路之下挖开了长安城剩余的霸陵及相对完好的杜陵。

但汉代帝陵也还有漏网之鱼,那就是位于广州的南越王墓。南越王赵佗、赵眜、赵婴齐的陵墓位于广州,赵婴齐的墓于三国时期被孙权派人发掘,赵眜的墓葬于1983年被发现,此前未被盗过,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而赵佗的墓至今仍未被发现。

三国时期的帝王陵,魏国、吴国诸位帝王陵墓均早已被盗,唯有刘备惠陵至今仍保存完好,据说也没被盗过,但也有人对武侯祠内的惠陵持怀疑态度,认为只是一座衣冠冢。

因为两汉陵墓破坏比较严重,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提倡薄葬,帝王陵规模不大,但即使如此,由于兵荒马乱,这些帝王陵也基本都被盗掘了。尤其是洛阳附近、河北邺县附近的晋代、十六国、北魏、北齐的陵墓,都只剩了荒冢土堆,里面的陪葬品早被盗了。而南朝帝陵,更是只剩石雕,连封土堆都找不到了。

隋唐时期的帝王陵,除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是已明确未被盗掘的以外,其他陵墓在黄巢起义时期就被盗过一次,在五代时期,军阀温韬又过了一遍,除乾陵外无一幸免。

五代十国的帝王陵,梁唐晋汉周政权更迭频繁,没花多大心思在陵墓上,这些陵墓也基本被盗。不过周边的割据政权倒有不少帝王陵留存下来,譬如南京的南唐二陵、成都前蜀的永陵等,在近代被考古之前都不曾被盗。

两宋帝陵很是含酸,北宋帝陵在在巩义,,靖康之变后被伪齐刘豫盗空。 南宋帝陵在绍兴,被元代僧人杨琏真伽和允泽破坏。

辽代帝陵位于辽宁锦州,在金代就曾被破坏,后世陆续盗挖,近代军阀、日寇都曾盗掘,现在连地宫的痕迹都很难找到了。

金代帝陵位于北京房山,在明末被明熹宗以断王气的名义全部损毁,阿骨打的睿陵甚至一度被用作粪坑。

西夏帝陵在贺兰山下,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西夏灭亡时就被成吉思汗一把火全烧了。

元代帝陵位于起辇谷,但这个起辇谷究竟在什么地方,一直是元朝皇室的机密,至今已不为人知。而且元代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没有任何地面痕迹,所以至今没有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明代帝陵中的明十三陵,清朝保护完好,只是到了近代,除长陵外的地面建筑全毁,但地宫一直保存完好,唯有思陵地宫在近代被曾先后被两拨土匪盗掘。另外,代宗的景泰陵在十三陵之外,北京西郊的金山口,有没有被盗还不好说,但这里原是明代皇子、嫔妃的墓地,从已发掘的其他墓葬,基本都是空墓了。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这个是可以确认未曾被盗的,明显陵在湖北钟祥,是嘉靖帝父母的陵墓,也不曾被盗。

清代帝陵有三处,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除顺治孝陵未被盗外,其余均已被盗,其中乾隆、慈禧的地宫是被孙殿英盗掘的,清西陵则有光绪帝崇陵被盗,其余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均保存完好。另外,关外三陵也保存完好。

泰嘉居士

2020年03月06日

首先,要知道考古发掘和盗掘是两回事。

几乎所有帝陵都遭受过盗掘,可能只有个别的主墓室保存完好,如(始皇陵)和乾陵,这也要等发掘之后才能有定论。

元朝陵墓遗迹不是比较少见,而是根本不知道在哪儿。中国历史上帝陵一般在都城附近,但蒙元例外。史书上有记载埋葬地点,不等于就能找到对应的考古学遗存。

夏朝的皇帝陵寝年代久远,找不到没有文献记载,

商朝的从汤建国到盘庚,历史没有记载帝王陵墓,传承十世十九王,今天没看到。

东周西周年代久远,除了周文王周武王之外也都没有找到,文献记载。

春秋战国,有文献记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属于东周的前半期和后半期。

帝王朝代陵墓只能从请秦皇说起。

一,秦始皇陵保存完好,今天的考古学家和说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掘过,下面的保护措施特别完善,有江河湖海的水银,说的神乎其神,对这里的说法笔者不认同,

盗墓者假设项羽等延续汉至唐

但翻开司马迁《史记》,其中秦皇陵被人盗掘记录:楚汉象征时期,项羽军与刘邦军在广陵地区对峙之时,刘邦当众宣读项羽“十宗罪”。其中有一条说项羽率领麾下士卒焚尽秦宫殿,盗掘秦皇地宫,将掠夺来财物据为己有。

汉朝时期,著名学士刘向曾详细叙述此事:嬴政在骊山地区修建的陵寝尚未竣工,其它地方起义势力就已经攻到了骊山。项羽军将嬴政刚刚修好地面宫殿和庙宇通通焚毁,当时有许多人前往此处进行开掘。有个放牧的孩子把羊弄丢了,迷路羊阴差阳错走到地宫中,之后,前来寻羊的人们拿着火炬进入陵寝,失手把秦皇陵里面安葬嬴政的棺椁付之一炬。

后来,班固的《汉书.刘向传》中记录则更为详尽,连项羽当时派出的挖掘队规模和开掘时间都做详细记载。据说,项羽当时放的大火一直燃烧三个月未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渭水注》中,也作过更加夸张的描述:

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除了项羽外,唐朝时期和五代时期分别出现过的盗墓者盗掘秦皇陵的记录。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项羽掘秦始皇墓的传奇故事... ...

二,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

1.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盗掘。

2.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记录。在汉魏之际达到高潮。主要盗墓者:董卓,曹操为备军需。

3,刘备陵墓:是三国时期唯一保存的帝陵。陵园保存较好,陵墓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等组成。大门悬挂“汉昭烈陵”大匾。

三,魏晋南北朝帝王陵墓 :基本盗挖殆尽 :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可能是东魏帝陵)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可能是东晋陵)

大贼曹操是例外,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后人都找不到他的墓葬 :

北魏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金大定年间,清光绪年间,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

四,隋朝帝陵 盗挖殆尽,

五,唐十八陵 :基本盗挖殆尽(乾陵似乎是个例外高祖李渊唐献陵和高宗李治,武则天的乾陵)

主要盗墓者: 温韬 黄巢 : 五代耀州刺史温韬,领兵盗挖唐陵。唐末黄巢起义,长安周围的皇陵几乎被发掘殆尽。

六,五代十国帝王陵墓 :被盗殆尽 :南唐二陵多次被盗。

七,北宋,巩县八陵 :盗挖殆尽 。金兵对宋陵毁灭性盗掘,除宋太祖永昌陵和宋仁宗永昭陵以外,各个皇陵都受到破坏。

主要盗墓者:刘豫 : 北宋灭亡后,巩县八陵都遭到破坏。金灭亡后,元朝控制北宋陵区,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

南宋六陵 :盗挖殆尽 :元世祖时期,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支持下,遍掘诸陵

八,辽金西夏 :状况和宋差不多 。

九,元朝 : 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至今尚未有元朝帝陵被发现 生活方式不同,造就蒙古族特殊丧葬制度——秘藏。

十,明十三陵 :除定陵外陵园基本保持完好。 明末,十三陵被李自成烧毁康陵、昭陵和定陵地面建筑; 被清兵纵火焚烧。民国初年,各陵被纵火。日伪时期,献陵、泰陵和德陵被日寇拆毁修炮楼。平津战役时,曾拆毁陵殿去做劈柴。定陵挖掘后,文物毁坏严重;文革时万历和两个皇后尸首在定陵广场前被焚毁。(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唐永泰公主墓)

十一,清东陵、清西陵 陵园保存较好,地宫被盗掘一空,主要盗墓者:民国军阀孙殿英,

清朝帝陵是依山而建

除顺治陵没有被盗掘(火化),溥仪陵保存完好(火化,1995年从八宝山迁入西陵),

十二,袁世凯陵,保存完好,1952年,毛泽东到此参观,指示“留着做反面教材”。

挖掘先人陵墓不管在哪个民族 哪个朝代 都是不好的事情,

历代皇帝陵寝未被盗掘的有1.2..6.7,(高祖李渊唐献陵,乾陵武则天李治陵,袁世凯墓,溥仪墓)

(蒙古黄帝陵找不到,只能不算数)

一,高祖李渊唐献陵,封土堆土质属于流沙,积沙,积石,土质松垮不能定型,无法盗掘土质无法固定,没人为金银珠宝丢了性命。

二,乾陵2皇帝:唐朝第3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唐朝的是开山,掏空大山建造,武则天墓开山回填用铁水浇筑,和山体相连。

三,元朝的找不着在哪里。文化习俗 密葬

四,(只能判断)明代皇陵除崇祯陵由于没时间建造而放入贵妃墓而被盗扰外,官方主动挖掘的万历皇帝定陵。其他的确实都处于原装未开封的状态。

明朝皇陵共有两处,北京的明十三陵,南京附近的明皇陵,盗墓贼是要动脑子想一下的。古代被捉住盗墓是死罪,还是保命要紧。

明皇陵有很好的保护,有专门的守墓人,清朝的帝王为了笼络人心,也是好好保护明皇陵,并派重兵把守。

明朝皇陵地宫结构非常复杂,当初考古开发长陵,结果找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地宫入口。盗墓贼耗费的时间消耗不起。明皇陵几百年无一被盗。传说地宫里有机关,让很多盗墓者望而生畏。政府保护措施到位。节假日游玩人多多,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伟大游客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举报你。

五,(只能说是判断)清陵墓中只有顺治,没有被盗,顺治皇帝死后,是康熙皇帝给写祭文。而顺治帝的孝陵神功圣德碑的碑文上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意思是说,顺治帝临死时留下遗嘱:他陵墓不做豪华装饰,也不藏珍宝。有民间猜测,孝陵地宫没有葬顺治帝的骨灰,只有顺治帝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子。但经过考证,孝陵地宫确实葬有顺治帝的骨灰,而且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的骨灰。

董鄂氏、福临、佟妃去世时间不同,是在孝陵修成后同时入葬。不能肯定说孝陵里面一定没有任何陪葬品,但即使有也应该不多,

1,两者生前所用的大量珍玩已经在他们的葬礼中烧毁;

2,当时清廷经济艰难,连孝陵本身的营建都是拆了北海等处的建筑才得以完成,没有余力再陪葬珍玩;

3,福临本人有明确遗命,不陪葬金宝玉器;

4,三人均死后,火葬,墓里只有骨灰罐,没有棺椁,放陪葬品的地方不多。

这是孝陵成为东陵内连奶娘、侍卫墓在内,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的原因。

六,溥仪卒于近代1967年火化1995年迁往清西陵,墓里只有骨灰罐,

七袁世凯,反面教化的典型。

偷分掘墓,就是损阴丧德断子绝孙的事,古代的刑法处置比较严,定性为罚冢罪。对偷坟掘墓者抓住斩立决。古代的土葬是中国的祖先们,为寻找一个安息的地方,选择在未来的世界找寻的空间。古人认为死后能升天,这就是中国宗教礼法习俗的传承之一。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研究我们祖先的古墓葬,懂得知道我们以前的文化脉络。不仅仅只是贪图他的金银财宝。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从何处而来,到何处而去。这就是文明的传播途径。

今天的我们应该对其是无比的敬仰,不管是古代庶民布衣百姓墓葬,还是商贾帝陵寝是我们生长的根脉情感,需要我们永远保护铭记,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国家的寻根的基石。保护带有真是情感祖先文化,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明天。


ss果汁

2017年10月25日

秦朝: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汉朝:整个汉朝皇帝陵全部被盗。西晋和东晋:全部被盗。唐朝:就乾陵没被盗,宋朝:综合历史记载和民间传闻分析,宋仁宗永昭陵应该是保存最好的,其次是宋太祖永昌陵。其它帝陵我们只能是根据记载推测已经被盗。元朝:因为不知道葬在哪里,所以元朝帝陵保存完好。明朝:保存完整。清朝:关外三陵没被盗,关内顺治,雍正,嘉庆,道光没被盗,剩下全部被盗。

爱看爱思考

2017年10月23日

中国的历代帝王陵墓有多少被盗崛?这个题目太大了,肯定没有比较完整的答案。据我所知,秦始皇陵没有被盗崛。据说是,由于工程量巨大没有被挖掘开。另外还有乾陵,就是女皇武则天和其夫李治的合葬墓。据说是没有被打开?由此而来,还有一个成语,金城汤池。就是因乾陵而来的,据说是将整座大山打空了建造的墓室,又以铁水浇筑石缝隙十分的牢固。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