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能否顺利摆脱资源城市的帽子,重整旗鼓再次起航?

在人员流失没有大学的情况下。
  • 东营能否顺利摆脱资源城市的帽子,重整旗鼓再次起航?-图1
45回答·6.5万阅读
大河尾闾

2017年11月27日

作为一个东营人,我也负责任的来回答一下。

我大学毕业以后才来的胜利油田工作,眼看着这个城市逐渐繁华起来。但是东营的问题除了资源逐渐枯竭、大学搬走,人才难留以外,还有一个更多大的问题,那就是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如何融合的问题。

由于东营市是现有的胜利油田后有的东营市,建市初期,胜利油田一家独大,胜利油田打个喷嚏,东营市就感冒。飞机场、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水库建设,到处都是胜利油田出钱出资,东营市是配角的存在。

2000年之后,一方面东营地方经济出现强劲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对大型国企办社会的文教卫生等功能往地方剥离,接下来的企业改制等等,都将油田的社会职能部分,还有非主营业务抛给东营市。但是,东营市对于这一部分社会职能部门是不愿意接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油田的教育------砍掉油田的部分高中,不准油田子女报告地方高中,直接导致油田的子女中考困难。这几年虽然说油田子女读高中有所缓解,但是高中布局不合理,导致很大一部分被河口的油田十三中录取的油田学生,宁肯去寿光、昌乐读书也不去河口。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是可以说明,油田和地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也导致了东营市区内,一直存在所谓的油田人和地方人,到现在还不能完全互溶。

东营的前途在哪里呢?铁路!目前规划中的京沪高铁东线若能成型,东营滨州一体化若能加速,凭借东营良好的土地资源,吸引大型工厂,带动就业,东营的发展还是很有前途的。

这个前提还是,处理好油田和地方的关系,释放油田的各类人才优势,摒弃小农经济思想。

落水清风

2017年11月28日

我是东营人,来闲聊两句。

我出生在东营,一直待到22岁从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出去上学,现在定居北京。这么些年来东营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各项经济数据就不说了,人均GDP全国排名靠前,我个人感觉最主要的变化在环境,政府花了大量金钱在美化环境,建公园,提升城市形象。除此之外各种银行和企业进驻东营,商场超市越来越多,现在是越来越宜居了。

但是不足也很明显。交通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大不足铁路稀少,飞机航班少,外出交通不便;中国石油大学搬走对东营的人才吸引也是致命打击;缺少高科技企业,企业以石油炼化类为主,环境污染不说,品类单一,随着传统能源行业的衰退,必然导致东营经济下滑。而且现在看,东营待遇好又规范的企业还是寥寥无几。

东营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希望它能够转型成功,发展的越来越好!

旭日阳光2019

2018年08月06日

生活在东营,也想东营好好发展,但是,实际没有那么美好,不喜勿喷:1高物价,看看淄博物价,再看看东营物价,自己体会。2环境污染严重,这几年有一点点改善,可是夏天你去西城广利河边闻一闻,熏你头晕。3城市格局太小,去基地,不知道车停哪里,路上摄像头太多,什么自动抓拍,贴条呀,收费停车位都爆满,办理急事怎么办停路上。4粗放型的民企,确实挺强劲的,可离开油田,他得失血一大半呀,转型需要很长的路要走。5整体素质需要提高,思想上需要加强认识,听不得一点不好,心胸不够开阔!各种势力交错,东北人,当地人,油田人,各为团体,想要团结一心,很难呀!6油田最近不景气,东营人口就流失严重,打脸那些说不靠油田的人。7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希望,什么高速路,渤海经济带呀太遥远。 一个人所需要的无非是吃穿衣住用行,这些在东营有优势吗?处于劣势吧!!!主题问的是东营能否转型成功,有些人盲目拿一些数据来搪塞,这个第一那个第二,没有油水了,还能第一第二吗? 转型的目标,操作步骤都没有,如何让人信服??大王的轮胎畅销省内,没有这个单一资源了,它会高速衰落!!!我的大东营,你的转型之路怎么走??

朵朵爸55

2017年11月28日

本人大学毕业来油田的,现在油田人子女基本都在外地,有的人退休要不回老家要不去子女所在城市。总之呢,这个城市缺人,缺人才,坐公交一车老头老太,石油行业不景气,对这个不看好的城市早有一部分人选择离开,或目前计划离开。除了街道改造添几栋新楼,生活和十年前无异,未来,你能看好?

宁叔观点

2017年11月27日

又是一个脑残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发展岂是你我平凡百姓能操心的事情吗?本来就是个移民城市,能呆就呆不能呆就赶紧换地方,消费虚高,收入还一般化,东营市民和油田职工的幸福指数早就不如前几年了。转型?说的轻巧。油田和地方是无法融合的,油田人有自己的小日子,地方人有自己的新生活,至于那些漂在东营的屌丝们,混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