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该怎么学?

考研数学咋学,自己就是按照先基础,然后综合的方法学习,在数学方面用去了我一半多的时间,但最后考试还是不行
  • 考研数学该怎么学?-图1
38回答·4676阅读
火星一号

2017年11月29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主要问题应该还是做题做得太少了,完全不熟悉做题的套路。看看视频教程都会,一做试卷就蒙了,这足以说明题主没有系统性地把数学复习好,题目也做得太少了。数学复习多花时间没错,但复习的时候需要讲究效率。如果题主决定二战,那就从头开始重新复习数学吧。

考研数学试卷中的七八成题目其实都是基础题,这些题目的分数如果能够保证拿下,最终成绩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复习一定要重基础。既然基础很重要,复习的时候就需要打好基础。前期的复习工作主要是看教材+看复习全书+做基础题,一天一个知识点认真复习下来。题目一定要自己上手做,多动手写一写,做不来不要着急看答案,可以再去看一看相关的知识点,直到自己能够做出来为止。看答案肯定觉得简单,感觉自己都会做,但这只是感觉而已,总是看答案做题的直接后果是变得不会做题。因为自己不思考,做题的套路不熟悉,肯定就做不出题目。在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就把它抄在本子上,平时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做一做,看一看,这样有助于加强自己的薄弱点。

除了做好基础复习工作之外,重中之重就是研究历年真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真题至少要完整地做完两三遍。认真研究每一道真题,总结出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尤其是真题,一定要自己上手做,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把一些自己觉得容易出错的题目抄到本子上,平时单独拿出来再多做几次。

总之,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都需要多次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自己亲手做题。题海战术还是十分效果的,题目做多了,知识点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在遇到新的题目时,很快就能找到突破口。

阿柏图

2018年01月31日

您好,首先介绍一下本人是18考研生,去年12月刚考完,现在正等成绩当中,内心焦灼啊,正好处于空档期,就趁热说说自己对数学这个阶段以来的感受吧,以防后面忘了。

我呢是去年6月份开始的,相对于一些3月份就开始的学霸来说已经很晚了,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时间刚刚好,太早复习个人觉得到后面会失去兴趣甚至可以说会放松,刚开始我是看了大概一周的高数课本,后来发现没啥用直接放了,转而看张宇十八讲(个人认为这是最好高数全书,是高数,没有之一,因为里面的习题质量还有数量都比李永乐的好,更重要的是精辟,毕竟李永乐本人撰写的只有线代部分),线代毫无疑问就看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辅导讲义,单买它其他科不用买,保证做完你可以全通,概率论可以看王式安老师的和张宇老师的,两个都还不错,都可以选择。个人建议不要直接买三科集中的那种全书,不然到后面你会发现很乱而且记不住,建议分开三科单独买,时间是够的,可以慢慢看。

这三科全部过完之后就可以再看第二遍了,看第二遍的时候不要只看不做或者只做不看,很简单一看就会的那些可以过了,很难的那些和稍微不太会的那些用一个错题本抄下来!对,是的!抄下来,别偷懒,不然你以后找这个知识点的类型题翻书很费时间的,大概就是把每一章的公式和自己的一些总结写在前面+这一章的类型题和错题就构成了你这个错题本的精华所在,完成这一步才算完成了复习的第一轮。

做好前面我说的,此时你已经掌握了考研数学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框架了,这是你可以做习题,数学(推荐张宇1000题)线代(李永乐的线代练习题)概率论(王的和张的都可以)尽量不要在书上作答,以防你做第二遍没法做,为什么不做李永乐660呢?你如果够时间可以做,如果不太够可以只做线代部分和微分积分部分,如果完全不够大可不用做,只做我跟你说的那些就够了,因为660的难度绝不止基础那么简单,很多人都被他封面上的基础二字给骗了,有时间可以后期做做里面的高数题就可以了。记住!数学一定要做题,做不到题海那也得做到题沟战术,不做题是不行的,当然对于那些保研生和高材生可以忽视,这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来才悟得。

建议完成上面这些在9月底,最晚也要在十月中旬,因为从十月中旬开始就要做数学真题了,一共十五年的,隔四天考一份,正好在十二月中旬考完,一定得按照考场的形式来考,不能偷懒,不然后面一事无成,同时在这个期间一定要抽空看一看错题本,一有时间就看看烂也不要紧,持续到考前的那一天晚上。可能会有些人问做第二遍是不是没时间了呀,我可以很肯定地跟你说考研数学的人基本很少人会做真题第二遍,最多只是考完一份之后做总结,争取下一份不再错,做第二遍有一种模糊的记忆感了,满分那也不是你的真实分数,这不是英语!记住!一定要重视真题的第一次

当你到十二月中旬做完上述我说的这些,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百分之90的知识点了,剩下的百分之10看你考场的悟性了,18数学考得相对很难,而且还被某人透题了,明年你们考应该会简单点,按照我上面认真做的以明年预测的难度应该不会低于120,(估计明年难度和15年持平,仅供参考)。该说的都说完了,有啥不理解的可以交流交流,同是考研人,搭桥不稳还需自己努力前行!祝成功!

求知联盟

2022年02月19日

分值分布:数学=高等数学84分(4选择,4填空,5大题)+线性代数33分 (2选择,1道填空,2大题)+概率论33分(2选择,1填空,2大题)

主要矛盾:高等数学(也是最难

数学是考研的主要矛盾,高数是数学的主要矛盾。毫不夸张的说,考场上,数学的每一题都重要



说明:

1. 想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尤其是经管类要考数学三的同学,过去专门给经管考的简单数学三已经不复存在,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数学难度一步步提高,是整个考研的大趋势。这几年,经济增速下行,GDP增速由以往的10%降到了如今的6.5%,根据奥肯定律,GDP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两个百分点。大家可以想象,国内目前的就业压力有多大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考研成了缓解就业的救命稻草。考研人数每年将近20%的速度增长,每年都是突破历史新高,粥少僧多,如何才能将考生区分出来。公共课里面,政治无法拉分,英语适当拉分,真正能够区分的只有数学了。了解了这个大形势后,数学难度火箭般上升也就不奇怪了。

2. 给大家分享一个段子让大家感受一下目前考研的火热:几年前想考研,兴许认真准备几个月就行了,而现在……

2017年考研201万人

2018年考研238万人

2019年考研290万人

2020年考研预计会超过330万人......

二十几年前,考研人=少数应届生

十几年前,考研人=部分应届生+在职党

几年前,考研人=大部分应届生+在职党+二战党

现在,考研人=大部分应届生+在职党+二战党+三战党

未来,考研人=绝大部分应届生+在职党+二战党+三战党......+N战党

想考研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干"就完了!


说明:

1. 虽然整体数学难度上升很大,16年之前数学考140很简单,现在考120的水平是以前140的水平。但是,现在考名校基本上140,130就是拉后腿。数学不好的,谨慎报考名校。可以尝试考396。


说明:

1. 其他经验贴都会说,暑假之前把某某书看多少遍,复习多少轮。说实话,数学我感觉没必要规定什么时间看完什么书,多久看一遍,这样是不科学的。我的建议:慢慢学,关键是把每一题搞懂。哪怕考试之前你只看了一遍,但是把我推荐的教材、习题册每一题都搞懂了,成绩也不会太差。


说明:

1. 我推荐的资料书比较杂,李永乐,李正元,张宇的都有。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这三年市面上的复习全书基本上都做过了,每本书都各有千秋,每个老师也各有特色。我把我觉得每门最精华的部分分享给大家,大家辩证的看吧。不要在乎多买几本书的钱,数学多考个十几分不是这点钱能换来的。



说明:

1.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我第三年从零开始学习数学,从一开始我就以最高的难度要求自己。练习题就是用的数一、数二的真题(个人经历,大家辩证吸收)。数学一、二、三这些全部真题做下来,大概约有100套真题了吧。上考场前,我是把这近100套真题研究透了,所以我对数学一、二、三的风格出题风格很了解了。这几年数学三的风格和数学一、二非常接近,这个消息我告诉大家。当你把真题做到了一定境界后,拿到数学试卷,你就大概知道自己可以考多少分了,我今年花了五分浏览试卷,考场上就知道今年数学应该是稳了。出了成绩,果然140+。

1. 用数学一、二的真题代替习题和模拟题。不要节约真题,真题是用来研究的,而不是做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题的重要性:学科知识体系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和经历约束下,充分掌握很难。需要找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历年真题。研究命题组的考察方式,从宏观角度去了解考试形式,从而指导整个阶段复习。

1. 我发现,有时候压轴题目确实会有重复。打个比方,数学一08年的压轴题,会变成12年数学二的压轴题。而且,现在的数学三难度可真不一定比数学一小,16年之后,数学三的出题风格和数学一、二一样了。与其花时间做张宇1000题、李永乐660题,我觉得不如直接上真题,会让你对每个知识点的考试难度和方向有个清楚的认识。

1. 做数学题最后你要做到的境界是什么:对考场3小时的时间安排了如指掌。我以自己做过100套真题总结的数学做题顺序为例:我习惯倒着做,我35分钟可以做完线代和概率论的分别两道大题(我觉得这45分是最好得的)。再从大题开始,从前往后做高数大题。高数的前面基础题平均10分钟一题。最后两题是压轴题,我会首先把这两题的第一问做出来,尽量做第二问,这大概会花50分钟。做不出来没关系,立刻放弃,开始做选择和填空题。做完选择和填空大概会花45-50分钟左右,花10分钟左右检查一遍选填题,涂好答题卡,就不管选填题。之后,再花15分钟时间开始检查最开始做的线代和概率论大题(一般都是没有错的,但是看看有没有笔误和低级错误)。最后一般还剩25分钟左右,我就开始主攻两道压轴题的第二问。这是我觉得最好的做题顺序,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说明:

选择题满分,填空题满分,大题的基础题几乎满分,压轴题尽量得分。能拿的分一分不丢,不好拿的分战略性适当放弃,尽量拿分。实力很重要,策略也很重要。


关于模拟卷:李林。讲课水平褒贬不一吧,模拟卷的质量是真的好。18年闹得风风火火的数学泄题事件,真是让他一战成名。当时我还骂他来着,今年,真香。不过既然教育部当着几百万考生的面说不存在泄题,那做他的模拟卷也不算违规吧。

中公考研网校

2019年03月14日·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中公考研网校小编将会为您解答。

数学是大部分专业都会考的科目,现在这个时期决定考研,属于初期。那小编会根据您的情况给您考研数学初期学习之三大方法。

方法一:夯实基础

具体方法以教材和其课后题为主,先从基本公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解题方法去入手,直到熟练掌握。

而从近今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剑走偏锋的题很少,大部分的题都是基础的。比如说,导数、极限、不定积分都是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后面的中值定理、定积分、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等内容,可以看成是前三部分的具体应用。

最后就是依据往年的考试真题和大纲,掌握重难点。

方法二:多练习、重思考、提高速度及准确率

根据往年其他同学的考研经验来看,大部分人学习的时候都没有主动的吸收知识,单纯的看书、刷题、看好的解题方法等等,只停留在看的阶段,不会就要去看答案了。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定要自己多思考、动手解题。

同时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主席多锻炼综合用用知识点的能力,在保证效率的情况写保证解题质量。

方法三:总结技巧

简单的说,就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要找寻规律,弄清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再加上查漏补缺的办法,合理的进行归纳和总结。记住,这里的总结不是让你抄写所有错题资料,而是做题技巧。


好了,小编的分享结束了,还有其他问题可在评论区告诉小编。

PS:不要忘了关注我哟~

华慧小甜学姐

2021年05月15日

一、关于数分
  个人建议把课本多看几遍,把课后题动笔做一下,不会的再答案。初试我看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材,课本看了三四遍,课后题连做带看过了三遍。其它的资料我没看,不过建议如果有时间的话看下钱吉林的《数学分析题解精粹》和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建议把课本上定理知识点弄熟,不然会本末倒置。真题的价值我就不用说了,特别是数分的真题,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通过真题可以看出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我是剩下一个月才开始做真题,比较后悔,感觉至少花了一般的时间去搞比较难的知识点和习题,看了真题才知道几乎从来不考的。



 二、关于高代
  高代用的北京大学的那版,感觉这本教材很是不错,特别是课后习题很经典。书看了五六遍,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3、4遍。自我感觉高代还是有点学通了,虽然没考好。其实下了考场感觉能考将近140的。高代辅导教材推荐钱吉林的《高等代数题解精粹》,我当时是动笔做的,最后由于数分进度太慢,后期高代分的时间就比较少,剩下大概两章没做,抽了一些题翻看了一下。真题掐着时间做一下,时间应该是比较充足的,有助于掌握华工出题的难易度。
  关于英语和政治的帖子比较多,你们可以参阅一下,在此我就不多讲了。感觉政治是事半功倍的,花的功夫并不多,因为平时看的新闻多,当代经济与政治那些我本来都比较熟。后期联系模拟题正确率还是令同桌眼红的,最终考了74,算是我最满意的一个科目了。暑期开始学习差不多了。
推荐几本书吧,英语:决胜考研英语(高分阅读)决胜考研英语词汇5500速记手册



 三、关于复试
  重点在笔试,面试自信从容面对。整个面试过程气氛蛮融洽的,老师都面带微笑,今年我们进去是直接抽题,没让自我介绍,五个题目,在一个纸条上面。我抽到的那张第一题是用英语介绍专业和志向,比较简单。第二题题是数学专有名词,尽量多记,常见的一定要记。后面三个题,一个是数分、一个概率、一个实变,比较简单,所以答得比较轻松。

华工的复试是很公平的,我是没感觉到丝毫的水分。复试完与其它同学聊天,感觉自己答得相对算好的,结果也仅仅略高了几分,今年大家面试成绩基本都差不多,拉不开差距。当时面试时还是花了一番功夫的,自己做了一个简历,嫌网上表格不合适,就是自己动手做了个表。见到老师后把个人简历,本科发表的论文(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本人第一作者),还有两个数学建模奖状的复印件交给老师了,老师都扫了一下,没认真看。感觉这些也没发挥作用的。  一直很欣赏心中有梦且为之不懈努力的人,而我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