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普遍都带尖铁吗?

  •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普遍都带尖铁吗?-图1
5回答·12万阅读
飞猪涨姿势

2017年12月01日

皮革制成的钉盔

带尖铁的头盔,被称作钉盔。钉盔是一种在19至20世纪广泛被德国军人、警察及消防员采用的头盔。钉盔被认为是普鲁士、德意志的特色,经常被人和普鲁士陆军、德意志陆军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为步兵装备的所有钉盔均由皮革制成。随着战争的发展,皮革库存量逐渐减少,德国开始为步兵装备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钉盔。

M1916钢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战斗中,德军很快就发现,面对堑壕战,皮革头盔对于堑壕两侧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没有任何的没有保护作用,因此只适合防御冷兵器的钉盔达不到使用要求。另外头盔顶上显眼钉子的使佩戴者更容易暴露,成为目标。这些缺点与材料短缺相结合,导致了简化型的1915型钉盔诞生,这种钉盔使用薄钢板制成,并且带有一个可拆卸的钉子。

从1916年开始,德国钉盔逐渐被新的德式钢盔所取代。德式钢盔外形呈“煤斗”状,钢盔两侧的下沿较长且向外倾斜,盖住了士兵的颈部,可以为头部和颈部提供较好的防护(保护士兵不受堑壕两侧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所伤害),德式钢盔的装备,使得德军士兵因头部受伤的死亡率降低了70%。

M1935/M35钢盔

德式钢盔,从1916年开始装备德军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是德军标志性的头盔。虽说期间进行了多次改进,但是外形变化并不是太大。德式钢盔有很多种型号,例如刚装备德军时命名为M1916、M1918等。不同的型号是由装备的年分来命名。例如于1935年采用的1935型被称为M1935或者是M35,1942年采用的1942型被称为M1942或M42。

王司徒吃瓜

2022年08月22日

并非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的尖刺头盔与后来的“煤斗盔”是两种阶段的事物。从1916以后,德军头盔就不再带有尖铁了。

据考证,德军尖刺头盔源于1842年普鲁士王国设计的样式,它们被德意志帝国传承了下来,这种头盔样式从1800中期一直使用到20世纪前期,并影响了德军钢盔的发展,成为德军的标准装备。

普鲁士人设计这种军帽是为了对抗“波拿巴式风格”,即拿破仑引起的世界军事潮流。当时法军使用的shako军帽几乎被所有的军队学习,但普鲁士人为了摆脱拿破仑的影响,打破头也要开发自己的风格。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1840年时,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跑去拜访他的姐夫,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当他走进沙皇的办公室时,突然被扔在桌上的一顶皮帽吸引住了。

这顶带着尖刺顶的帽子是个古代头盔的复制品,一个农场女孩在利佩茨克旧战场上发现了它残破的本体,人们认为帽子的主人是12世纪莫斯科公爵雅罗斯拉夫·瓦沃洛多维奇,然后它被俄国贵族们复制了出来。

3威廉四世对这顶头盔非常痴迷,于是回到普鲁士以后,他要求军队以此为蓝本,设计属于自己的尖刺头盔。

1841年3月,第一个原型的尖刺骑兵头盔“皮克豪贝”(Pickelhaube)被提交给普鲁士军队,由埃伯菲尔德金属制品厂的威廉·杰格制造。普军在现场对头盔的样式、尺寸、重量、保护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是“非常满意”。

于是,陆军部门也紧跟而上,开始基于骑兵盔的蓝本设计了新头盔。第一批步兵\炮兵尖刺盔是皮革质地的,之后才转为金属质地。

1842年式的尖刺头盔由皮革制成,供步兵团、掷弹兵团、燧发枪团团、炮兵团、先锋团、猎兵团和龙骑兵团使用。

还有球形顶的

金属设计的尖刺头盔在1843年被骑兵使用。头盔主体由厚重的植鞣压皮制成,呈圆锥形,并在背面缝合在一起。前帽檐采用方形切割,边缘饰有一厘米宽的金属饰边,后遮阳檐是纯皮革。

到1843年,普鲁士战争部已经完全接纳了这种头盔,开始由军需部下发了大量订单,普军也开始了自己的尖刺盔生涯。那些外表精美的骑兵盔甚至被许多人作为随身配件,风雨无阻地佩戴。

尖刺盔分为标准样式、龙骑兵样式、黑森样式。基本样式更突出帽檐,龙骑兵样式显得更紧凑,黑森样式更大一点。

头盔的“尖尖”标准尺寸为14cm高,安装在底座的中间。头盔主体后部的缝合区域由金属脊制成。

根据军团、选侯国、王国领地的不同,尖刺盔前面会贴上不同的前板徽章。前板非常重要,它体现出德意志的地区文化,精锐和历史悠久的军团还会配备独一无二徽章。据说当时仅德国的步兵就有多达30种前板徽章。

按照德国历史的说法,至1860年代的后期,除了萨克森、符腾堡和巴伐利亚等独立王国之外,所有被普鲁士统一的区域都使用了尖刺头盔。

到1867年德意志通过军事会议寻求建立德国和统一的国民军队的时候,普鲁士式的“皮克豪贝”尖刺头盔已经成为军服和各州代表礼服的一部分,它正式被确定成为“德意志风格”,

俾斯麦的尖刺盔

1857年时,普鲁士对尖刺头盔进行了一次改革,将头盔的总体尺寸减少了约2cm,也降低了重量。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减重,头盔尺寸被降低了4cm,尖尖的大小也降低了。

1867年进行了第三次大改,盔脊被取消,前帽檐被做得更圆润。不过1887年德国人又取消了金属帽檐,换成了皮革质地。

其后这种尖刺头盔一直在进行各种小的修改,1895年时基本上确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版本。

智利人也继承了尖刺盔

因为德国地位的迅速提升,“皮克豪贝”盔亦成为许多外国军队模仿的对象,比如旁边的瑞典,还有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智利、英国,甚至美国,都研发或装备过近似的尖刺盔。

需要注意的是,在后世亚德里安进行真正的头盔研发之前,并没有哪家军队特别看重头盔的火器防护功能,它们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士兵盔和安全帽佩戴,仅具备基本的轻度防护能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烟云升起,顶着“皮克豪贝”的德军士兵走上战场。很快尖刺头盔上那些过于耀眼的饰物就被战场所淘汰。为了不当靶子,德军不得不发明出“盔罩”将整个“皮克豪贝”套起来。

当战争规模无限扩大后,德国大量扩军,战争初期制造的尖刺头盔很快被消耗一空。再加上对手的海上禁运和储备物资的减少,德国不得不用替代材料制造“皮克豪贝”。因此,许多尖刺头盔其实连皮质的都不是,而是用压制毛毡、纸浆、纤维、软木和压印锡制造的。

真正保持了金属质地的,只有头顶上那个尖尖。

不过,官兵们开始讨厌那个尖尖,它让头盔变得过高,更容易暴露目标,还容易在拼命钻防炮洞的时候导致头盔被磕掉,因此不少人选择将其拆掉了事。

于是这促成了Mod.1915盔的诞生。Mod.1915盔采用了哑光灰色涂漆和化学氧化的方式,将整个头盔搞得暗哑深沉,它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卡口装置,好让士兵们将盔顶的尖尖轻松地拿下或安装。

但是,这并未解决“皮克豪贝”的根本性问题——它已经不符合这个炮火连天的时代了。

尖刺盔是贵族们基于旧时代军事需求而设计的,它充满了缤纷的色彩,有极尽奢华的装饰,锃亮的外表能满足任何一场盛大的游行,或者在线性队列的压进中摧毁对手的意志,却并不适合残酷肮脏又焦灼的堑壕阵地。

而且经历过大规模堑壕炮战的德军开始明白,士兵们需要更好的弹片防护头盔,防护能力更科学的金属盔能减少相当比例的炮火伤亡,这促成了1916“煤斗头盔”的出现。

德军更换尖刺头盔得到了德国高层的支持,因为那个尖尖是黄铜做的,而德国缺乏黄铜的炮弹壳,所以……既然“皮克豪贝”的尖刺惹人厌了,那么何不将拆回来用呢?

1916年,“煤斗头盔”开始装备德军,它们马上就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没用的“皮克豪贝”。很多部队就算装备量不够,也会拼起命从死人的身上剥下1916型钢盔,替换掉自己的尖刺盔。因此“皮克豪贝”消失的速度令人咂舌。

不过,一些老兵为了彰显自己的“资历”,或者说带习惯了,仍然会选择继续佩戴尖刺盔。尤其是某些军官,他们拒绝放弃旧军队的象征,一直到战争结束都仍然佩戴着“皮克豪贝”。

此外,当年德国本土的一些守备和二线部队依然佩戴着尖刺盔,毕竟他们的战争能力已经被消耗到极限了。

萨沙

2018年01月06日·知名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战德军钢盔的帽尖来源于当年的条顿骑士团。在冷兵器时代,需要通过帽尖上挂不同的装饰物,来区别不同的军种。

比如骑士团的长矛手的帽尖是尖顶,长剑手是一支手,骑士则是一对翅膀。

德军的前身是普鲁士军队,而普鲁士人把条顿骑士团作为自己的灵魂,自然就继承了这种式样。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在1842年设计亲自设计了这种头盔的样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钢盔还是继承这个样式,在钢盔顶部设有尖顶。

这个尖顶有两个作用:

第一:可以一定程度加强钢盔的强度。

在尖顶固定的那块附近,钢盔的强度较好,不容易被打坏。

第二:美观装饰的作用。

没有尖顶的钢盔很难看,像一个铁帽。

有了尖顶以后,钢盔就好看的多,甚至还可以进行各种装饰。

但实战中很快发现,这个尖顶毫无用处。一战中早期的德国钢盔是皮革的,所以即便顶部有尖顶,根本不能对抗子弹和近距离的炮弹破片。

同时,帽子上多了一个尖顶,等于增加了人的高度,更容易让敌人发现自己,得不偿失。

所以,从1915年开始,德军就开始装备钢制的头盔,还让让士兵全部拆除尖顶。

到了1916年的钢盔就直接去除了尖顶,直接成为一个钢制的帽子。

结果实战发现,这个难看的钢制帽子可以有效减少三到四成的伤亡。

战争之王

2018年08月20日

不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由于是普鲁士王国建立的,因此沿袭了此前的历史传统,所以才装备了这种外形十分奇特的头盔。

在1916年之前,德军基本使用的都是这种头盔,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军帽了。这种头盔骑士主要是装饰作用,其采用皮革制成,外表装饰有大量金色银色饰物,而盔顶的尖刺同样也是一种另类的装饰。而且由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德国境内还是以各个地区的王国组成,因此在盔饰上彼此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徽章等。

而且除了皮质头盔,当时也有采用金属材质或者布制的,主要就是由于协约国封锁,再加上巨大的战争消耗,导致德国缺乏足够的皮革制造这种头盔。而在实战中,很多时候德军士兵也会在上面蒙上一层盔罩来防止其过于显眼而招来攻击,很多人也选择将盔顶的尖刺拆去,更好的隐蔽自己。

而后来,英国、法国等都开始装备专用的金属头盔,具有更好的防护作用,于是M1916式头盔出现,装备这种钢制头盔后,德军中由于头部受伤而导致的损失大大下降。而M1916式头盔也直接影响了后来二战的德军头盔,M35、M40头盔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興趣亦然

2020年11月20日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们的头盔了!

诸位看下图:

当时德国士兵的头盔顶上有个尖端,看起来极为的高调显眼!

这款头盔全名叫做普鲁士尖顶军盔,他的设计者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42年设计出了这款头盔。

普鲁士军盔的主体由厚实的皮革和金属制成,正前方是一大块用黄铜制成的工艺精美的盔徽,头盔的边缘处还用黄铜进行镶边。头盔顶部是一个十字形的金属底座,上面放置着一个高约14cm的金属尖顶,头盔的右侧还有一个象征着普鲁士王国国徽的三色圆章。(黑、白、蓝)

M1842型

这款头盔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十多年后的普法战争!

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王国击败了欧洲霸主法国,而且普鲁士还统一了除了奥地利之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国,自此德意志帝国建立!

可以说,普鲁士军盔的流行是伴随着德意志的崛起的!

普鲁士军盔从1842年设计,一直到希特勒上台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这期间普鲁士尖顶军盔经过了非常多次的改善。

铁血宰相俾斯麦也佩戴普鲁士尖顶盔

普鲁士军盔改动频繁的原因在于腓特烈·威廉四世把它设计得实在是太浮夸了,从上述对头盔装饰物描述的那段话中各位也能体会到这一点!

对于一款军盔来说,如此华丽精美的装饰实在是华而不实,而且加上尖顶整个头盔的高度达到了夸张的38cm,这使得佩戴它的士兵很容易暴露自己。

于是乎,从1856年开始,直到1915年,普鲁士军盔一共进行了9次改进(M1856/57型、M1860型、M1867型、M1871型、M1887型、M1891型、M1895型、M1915型),最终定型的这款叫做M1915型。

图为M1895型

相较于“前辈”们,M1915型最大的改进就是那些亮闪闪的金属装饰被改成暗金属,并且可以拆卸,这样可以避免士兵在战场上因为反光而暴露自己。此外头盔顶端的那个金属尖顶也被设计成可拆卸式的,在战场之上士兵可以拆下那个金属尖顶,以免影响战斗。

图为M1915型,尖顶和装饰用的盔徽都可以拆卸

德意志帝国在普法战争后也就是1871年建立,但直到一战时期,德国军队还未实现标准统一,德军士兵的军服和所持的枪械依旧是五花八门的,唯有普鲁士尖顶钢盔是个例外,当时的德军士兵们普遍都装备着这款头盔!

一战之后的魏玛共和国时期,这款头盔依旧装备着魏玛防卫军(魏玛共和国正式的武装力量),直到纳粹党上台后,这款头盔才完完全全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