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

  • 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图1
  • 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图2
  • 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图3
279回答·393万阅读
向敬之

2017年12月07日·明清史学者 书评人 付费内容测评专家团成员

向敬之

雍正登基后,虽然第一时间命皇八弟允禩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但他对八爷一党的打击可谓是狠毒刻薄的。

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稳江山后,以种种借口对允禩革职、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很快,允禩死于非命。李绂报告,允禩突发腹痛。民间传闻,允禩死于毒杀。

而在是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决定对允禩集团集体动手,于是将允禩、允禟、允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允禩罪状四十款、允禟罪状二十八款、允禵罪状十四款。

允禩和允禟相继死得蹊跷,但允禵虽长期遭受雍正的贬抑和打击,革除王爵、贝子,但只是监禁在景山寿皇殿为圣祖守陵,他的宗籍一直没有像处理允禩、允禟那样被开除。

其中是有原因的:

1.允禵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兄弟,虽然政见不一,允禵选择了支持允禩。雍正如果彻底严惩自己的胞弟,自然会让他背负更多不孝、不容胞弟的骂名,不但应征了弑兄屠弟的罪恶,而且坐实了谋父逼母的罪行。

2.允禵的所谓罪行,就是支持了允禩,并无其他,后来乾隆帝为允禩集团翻案时,也说允禩并无谋逆之实,那么支持者允禵更是罪不至死。

3.允禵是康熙生前钦点的大将军王,给世人眼里,康熙有意重其权、崇其功,以便他成为储君。如果雍正杀了允禵,不啻于告示世人,他雍正篡位后杀人灭口。

4.雍正给康熙晚年重用允禵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即康熙不想允禵牵扯进诸子争储战争,故而将他调至西北军前,让他远离是非,不参与其中。

君笺雅侃红楼

2017年12月07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康熙末年爆发的“九子夺嫡”,是有清一代最严重的一次皇室内乱。英明一世的康熙帝,并没有在储位的问题最终定论。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似乎耗尽了康熙所有的精力。权利交接的真空,引发所有皇子的觊觎,最终酿成惨剧。

最终四皇子胤禛胜利,成功继位,就是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最后结局惨烈。除了大阿哥胤禔:在康熙年间,因为说出了代父弑弟的话,惹恼康熙帝,终身圈禁;废太子胤礽:先后两次被废;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锇,十四阿哥胤禵先后被圈禁,前几人均死于雍正年间,只有十四阿哥终雍正一朝被圈禁,雍正死后才被放出。

最惨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做为“九子夺嫡”也叫“八王夺嫡”的主力,先后被夺爵,关进宗人府,并被改名为“阿奇那”,“塞斯黑”,离奇死于雍正四年。

只有最受雍正器重信任的 十三阿哥胤祥:被封为怡亲王,但也死于雍正八年。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禵(胤禵),和雍正皇帝为一奶同胞亲兄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九子夺嫡两位亲兄弟却正是敌对。四皇子胤禛原为太子党,后太子彻底无望后自立门户。继承的也是太子一系人马。

而十四皇子胤禵却是八皇子党的领头人,被八皇子推举为皇位竞争者。也深受康熙信任,并于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保住了西藏和平。

康熙驾崩时,胤禵正领兵在外。隆科多拿出争议最大的康熙遗诏,宣布四皇子胤禛继位皇帝。胤禵可谓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回天乏术。

而他能够当机立断放弃军权,赶回京城向雍正臣服,也表明此人枭雄见识。最终还是为雍正所忌,夺职圈禁,终雍正一朝而不得自由。可见雍正虽顾念一奶同胞,却对这个弟弟并不放心。虽没有像“八皇子”“九皇子”一样得赐恶名。却也没有躲过圈禁劫难,最后雍正死后被放出,大势已去。

终雍正一朝,当年参与“九子夺嫡”的那些皇子几乎死尽。不能不说离奇。但也正因如此,为后边乾隆皇帝的顺利继位扫清了道路。虽有弘皙之变,毕竟没有掀起大浪。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彻底解决了皇室内乱的悲剧。

请关注本人头条号,为您带来更多解读。

西堤说文史

2019年03月18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老八允禩和老十四允禵都是雍正夺嫡的主要对手八爷党的成员,而允禩与允禵又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和首领,对于这两个人,在雍正继位后,却待遇迥异,其原因为何?请听西堤君慢慢道来。

八爷党的衰落和允禵的崛起,注定了雍正对八爷党两个首领不同对待。

说到八爷党,自然首推八阿哥允禩,毕竟八爷党是以他命名的。然而,从八爷党的形成和发展,直至衰落看,后期的允禩,夺嫡的可能性和威望,已经远超允禩。

八爷党是以康熙的第八子允禩为核心的一个夺嫡党派,其成员除了允禩,还有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䄉,十四阿哥允禵,大阿哥允禔,以及朝中重臣马齐,佟国维,佟国纲家族等。

八爷党在夺嫡的前期,主要对手并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太子允礽。就是他们在背后操纵,利用太子的弱点和太子不甘于多年做太子的心理,攻击和毁谤太子,致使太子在索额图死后,心智失常,对康熙帝做出悖逆之事,导致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

然而,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不单单是废除太子那么简单。他早已经警觉了八爷党的势力,不但尾大不掉,甚至咄咄逼人,于是康熙趁重议新太子的机会,打压了八爷党。

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八爷党内部,打压一部分,分化一部分。

所谓打压一部分,就是在八爷党的皇子里面,首领人物八阿哥被削去爵位,废为闲散旗人,大阿哥允禔被圈进。在朝中大臣中,佟国维家族被打压,佟国维退休养老,马齐降职。

所谓分化一部分,就是把八爷党里的另一个首领人物十四阿哥允禵提拔起来,不但给他增加爵位,而且让他兼管朝廷事务,甚至让他带兵打仗,制造未来皇储的光环。

所以,在太子第二次被废以后的夺嫡阶段,主要的两个人是十四阿哥允禵和四阿哥胤禛。此一阶段,直到雍正夺嫡成功,十四阿哥无论是在八爷党内部,还是在整个朝廷,其地位和威望,都远远高于已经被废为闲散旗人的八爷党另一个首领八阿哥允禩。

雍正刚一继位,重用允禩,监禁允禵,是分化八爷党的继续。

雍正刚一继位,就明白八爷党的势力还在,自己不能掉以轻心,更没法突然大开杀戒。因此,他还是继续使用上一代皇帝康熙采取慢慢分化的策略,起用已经废为闲散旗人的八阿哥胤禩,以稳住八爷党,同时打压兵权在握,威望又高的允禵,因为雍正知道,此时的八爷党,实际上的首领是在西北带兵的允禵。

对于刚继位的雍正来说,为了稳住八爷党,必须要重用八爷党的人,可是又不能重用允禵,因为允禵做了大将军王,又是八爷党现在的实际首领,又在朝廷里有威望,重用他,势必造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给自己还未稳固的皇位造成倾覆的危险。所以,必须要打压允禵。

因此,雍正最好的分化八爷党的方法,就是重用已经失势多年的八爷党前首领允禩,而打压现首领允禵。同时,打压其他的八爷党核心人员,给允禩造成孤立受重用的形势。

雍正继位以后,监禁了十四阿哥允禵,把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九阿哥允禟发配到西北年羹尧的大营看管了起来,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圈禁,同时把八爷党的另一个核心成员十阿哥允䄉永远拘禁了起来。

八爷党在雍正的一番操作之下,只有八阿哥允禩参与了新朝的运作,其他的几个人都被隔绝了起来,互相之间也没了直接联系。八爷党的团结被破坏了,也就没有可能再掀起大的风浪了。

雍正把允禩捧得最高,所以最后允禩也摔得最惨。

雍正分化八爷党的计谋,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特别是雍正刚一继位,就把八阿哥允禩封为总理事务大臣,跟前朝元老马齐,雍正夺嫡的功臣隆科多,以及雍正最大的帮手十三阿哥允祥一起,成了新朝四大核心重臣。

接着,雍正把允禩封为亲王,把允禩的母亲去除辛者库贱籍,把允禩的亲娘舅封为内务府总管大臣,然后还让允禩兼管朝廷六部里的工部。看起来,允禩在新朝已经荣耀加身,位极人臣,而此时的允禵呢,却在康熙皇帝的景陵守陵,实际上是被圈禁了。

但是,八爷党的人却并不觉得雍正安了好心。

允禩曾经对朝中大臣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

允禩的福晋乌雅氏也曾经对向她道喜的人说:“有什么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掉脑袋哩!

果然,后来允禩被雍正整得最惨。

因为允禩有朝中的重权,所以给了雍正打击结党的借口。

皆因雍正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他给允禩这个八爷党首领的荣耀和职权越多,允禩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雍正搞他的借口也就越充分。

至于允禵,则因为雍正对他的防范最为严密,所以允禵在雍正登极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犯大错的机会,有些给雍正以打击机会的小错误,也无非是散播一些关于雍正的流言罢了。

允禵在康熙的景陵只能搞点小动作。允禩身居高位,在朝中,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却搞起了大动作。他一方面笼络朝中支持自己的文武百官,另一方面不忘联结八爷党的其他核心人物允禵允禟允䄉等。

而允禩的这番动作,正是雍正盼望已久的。

等到雍正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个权臣,他就开始清理八爷党了。

只不过,在清理八爷党的过程中,雍正对八爷党的几个核心人员是区别对待的。

允禩作为八爷党在雍正朝的实际首领,当然是最重点的打击对象,其他的允䄉允禟等人,也必须重点打击,因为此二人对允禩最为忠心,帮助允禩散播了不少关于雍正的谣言。

允禵在雍正继位后,跟八爷党的其他人联结不那么紧密,而且被雍正看管得最为严格,所以打击的借口,罪状也就最轻。

雍正其实是一个性情中人,有快意恩仇的一面。

他的朱批,有的如“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有的如“朕亦甚想你”、“朕安。卿好吗?”,有的如“莫想生还北京也”……。他既可以含情脉脉,也可以简单粗暴。性格挺复杂的。但总的,还是很重情义的。比如他对于始终跟随他的老十三就非常非常之好。超越了君臣,回归到兄弟的友情。

而对于挡过他道的,老八、老九等人有手段毒辣。帝王之心吧,是普通人不能懂的。但对于老十和老十四,虽然也属于挡道的一伙,也受到了处罚,但最终都还保住了性命。原因有可能是

1、这俩人自身,身体好,精神强大,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不论你怎么打击,我就顽强的活着。

2、更重要的一点,很可能是雍正就根本没想弄死他们。老十四就是他一奶同胞的嫡嫡亲的弟弟。雍正虽然是乌雅氏的儿子,但从小是长在孝懿仁皇后膝下。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继后,无子,对于这个寄养的儿子非常好,母子感情颇深。而雍正与亲妈的感情就差了很多。

由此可见,雍正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闻学天史

2020年12月12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雍正是一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人。像他这样的性情中人,宠你宠到天,恨你就恨入骨。当年夺嫡有多激烈,日后的报复就有多惨烈。

雍正登基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大局。老十四胤禵虽是雍正的一母同胞,但党同八爷胤禩,又听传闻说康熙临终前传位给他,是雍正篡改遗诏,老十四胤禵远在八爷党的忽悠下,认为皇位是传给他的,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

首先被雍正整顿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是雍正最后的对手,也是“热门”的竞争对手,一度认为他会当皇帝,因为晚期被康熙册封为大将军王,并获得了军权,只不过一手好牌被他打烂了。

而只要有能力和军权在握的人,雍正都是很忌惮的,所以十四胤禵一回京就被拿掉军权,然后被雍正削爵,之后便被派到遵化守皇陵。

而老八胤禩是雍正兄弟当中最为优秀,最为才能的人。但是皇太子胤礽被废后,八爷上窜下跳,使康熙极度反感,失去康熙“圣心”。

雍正继位后,而八爷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对于雍正皇位威胁最大,虽然八爷胤禩由于“毙鹰事件”导致失去储君资格,但并不影响他“八贤王”美名,也不影响朝中势力。

雍正视八爷胤禩及党羽更是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点八爷也明白,因为他不支持雍正推行新政,处处制造麻烦,所以常怏怏不快,因此雍正不放过老八是必然的。

老八胤禩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八爷胤禩虽然失去了储君之位,但在雍正时期,他还是对雍正颇具威胁,因为他在朝堂和外部背后势力还在。

雍正登基后,对于老八才能多次称赞:“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所以第一时间就封老八硕廉亲王,并任命老八胤禩为总理王大臣,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成为雍正朝的第三把手。而雍正为何后来又没有放过八爷胤禩呢?

原因是老八一直都想分庭抗礼,没有皇帝的命,却天天操皇帝的心,雍正如此刚毅坚硬的人,还是很忌惮他。

如果在雍正百年之后,后人弘历继位,老八如果想篡位的话,以弘历的性格,是很难与之抗衡的。所以,为了保住后代的江山社稷,如果不除掉老八,则大清永无宁日,所以对雍正来说,老八胤禩非除不可。

八爷胤禩被封为廉亲王后,身兼数职,每次虽然都尽力办差,但是没有得到雍正的好感,还曾被罚跪。原因是,雍正要祭拜康熙的皇陵时候,想做一间换丧服的小房子。命主持工部的八爷胤禩去监工,于是,八爷日夜监工,终于在祭祀的前天建成。但因为接到工部命令时间太赶,建好的房子有一股油漆浓浓的味道,雍正进去后发怒,就此被雍正训斥,并罚跪。

西北战争结束后,雍正皇权得到稳固。雍正三年,雍正谴责八爷胤禩怀夹私心,阻挠新政动摇百官意志,所以革去胤禩所有的王爵,并且派兵马包围胤禩府邸。

雍正四年,将胤禩圈禁宗人府高墙内,削除宗籍,除去玉蝶,革去黄带子。给八爷胤禩立大罪四十款,公布于众,八爷胤禩是当年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雍正对八爷很憎恨和极其厌恶,雍正为了解恨,还把八爷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据说在满语里是狗的意思。

不久,八爷胤禩就莫名的死了,据说八爷胤禩是饿死的,根据太监传言,八爷胤禩死的时候,身体骨瘦如柴。而在民间传说,是被雍正毒死的。总而言之,一代“贤王”落的如此境遇,不但肉体折磨,还受精神打击,也是往事如烟啊。

雍正为何第一个整顿老十四胤禵

实际上雍正跟老十四胤禵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和睦,他们虽是一母所生,但清朝有规矩,母亲级别卑微,根本没有资格抚养孩子,而雍正的生母乌雅氏那时还没资格抚养他,因此交给当时没有孩子的佟佳氏抚养成人,所以雍正和佟佳氏的感情很深厚,与生母的感情却很淡,也因为这一点老十四胤禵和他这个哥哥的感情也不好。

而老十四胤禵是八爷党的支持者,八爷除了朝堂上的势力外,其实八爷的背后强大势力就是老十四胤禵,在八爷党的核心人员里,只有老十四是带兵打过仗,有兵权,虽然老十四胤禵非嫡非长,可是康熙却对其颇为偏爱,所以命他为抚远大将军王,也曾立下汗马功劳。

刚继位的雍正多少很忌惮,位高权重,桀骜不驯的老十四胤禵,如果不先处置老十四胤禵,很难瓦解“八爷党”的势力。而胤禵也确实是一个带兵的良将,在西北顺利平叛,还得到了康熙的喜爱,康熙还和老十四书信不断,更重要的是在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而这一切对于雍正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首先雍正想彻底遣散“八爷党”的势力,首先要打击老十四这个外部力量。所以雍正一上台,将在西北统领二十万大军的老十四胤禵召回京城。

其次,雍正解除老十四的兵权,这就等于砍掉八爷一个条手臂。即便八爷的势力再大,没有兵权并不具备威性胁。

最后是,雍正怨恨老十四处处跟他作对,而雍正的心性又比较狭隘,要说他不怨恨老十四胤禵是不可能的,作为亲兄弟不支持他也就罢了,还一直和他作对,而且生母乌雅氏对于老十四胤禵也是极为偏爱,这也让雍正极为嫉妒,所以雍正一上来首先整顿的就是自己同母的亲弟弟老十四胤禵。

为何老十四又躲过了一劫呢

首先被雍正罢免大将军位置后,此时的老十四无权无职,也折腾不了多大动静,毕竟还被雍正远派守皇陵幽禁,不许返回京师,并命人监视他的一切动态。

雍正四年,虽然被押回京,但是也是圈禁于景山寿皇殿内。老十四再桀骜不驯,也被环境和遭遇磨平了心性,再加上他自从被圈禁后,也跟老八他们划清界限了。

其次,雍正更多的是顾及到了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曾多次求雍正饶了老十四一命,如果雍正彻底严惩老十四,自然会落人口舌,容不得胞弟的骂名。如果连亲弟弟都不放过,如何面对母亲,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最后,老十四对皇位无望,心灰意冷,再也无心争夺。且老十四胤禵并不是八爷的忠诚死党,始终与老八貌合神离,如今虎落平阳,已经对皇位构不成威胁,雍正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一个戗杀亲弟的罪名。

而老十四虽然是带兵的猛将,但是在政治方面跟八爷差得很远,这点对雍正来说,并没有具备威胁性。雍正连老十胤娥都网开一面,何况自己的亲弟弟呢。所以雍正只是软禁了他,相比八阿哥等人来说,胤禵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乾隆时期,老十四胤禵重见天日,乾隆皇帝放他这位皇叔自由,被放了后还封为多罗郡王,还多活了二十多年。不得不说,虽然是上半生都在圈禁,作为夺嫡中的一员,他的下场在皇子里面还算是好的。

结语

康熙驾崩之前,要雍正善待他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他们。所以雍正对老十四开恩的原因,对老八的后代只是相对放宽的流放,没有赶尽杀绝,乾隆继位以后,又将老八和他的后人恢复宗籍。所以雍正打压那么多兄弟,难免会被世人残害手足,冷酷无情。再严惩老十四胤禵,就会被人说连同一个母亲生的兄弟也不放过,那天下人还不得在背地里更加唾弃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