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讲述的是什么?

  • 电影《芳华》讲述的是什么?-图1
5回答·7674阅读
吾评车圈

2018年08月08日

芳华讲述的是纯粹的军事相关题材的故事。


一是讲述了文工团也是兵的道理。目前有很多军迷掩耳盗铃地认为文工团的现役军人不是“兵”,只有基层摸爬滚打的才是。但是《芳华》用蒙太奇的方法告诉了他们,文工团也是兵,文工团题材不光不会被影审机构禁止,军队相关部门也不会过问。对于一部分人的固执与掩耳盗铃,本文只能表示无奈。


二是介绍了一次大型作战行动。《芳华》表现了冲锋枪、手榴弹、子弹带、钢盔、水壶、火车、军用卡车等军事元素,其中手榴弹的情节还是冯小刚导演亲耳听说的事,他急于在自己的电影中表现出来。


三是介绍了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战场后遗症,何小萍就得了!如果是现在得,病程满两年,系统治疗大于等于三次,每次三个月,就可以评残或病退。

四是观察到了退役军人的某些问题。刘峰面临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当时不好解决,现在好了,地方成立了这个问题的事务部,相信刘峰那种遭遇会越来越少。

维维日常

2018年07月04日

看了芳华两次,两次都看哭了,一直想写一篇观后感。

芳华讲述的是一个以七十年代为背景,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男主是一位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形象的刘峰,而女主是一位身世和命运都非常坎坷的“反动派”女儿身份的小萍。小萍凭借自己的舞蹈才华和刘峰的帮助下,进入到文艺团,成为一名文艺女兵,因为自己自卑的身世,从此寄希望能在文工团好好表现,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遐想。小萍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穿上军装的样子,能让身在狱中的父亲看见,让他感到欣慰,可是新兵要三天之后,才能够拿到军装,于是看到挂在墙上的军装,便偷偷借来去照相馆拍照,本以为原样拿回来挂上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可是后来因为相馆老板把照片贴出来而爆光,说实话,当时看到小萍不问自取拿别人衣服的时候,觉得她素质挺差的,但是随着后来的情节,慢慢改观了这种看法。

随着军装事件的爆光,原本对小萍友好的战友,变得对她刻薄,男战友都不愿意跟她对舞,只有刘峰,对她处处关心照顾,让她原本孤独的心,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而另一边呢,刘峰在大家心里一直是一个爱奉献,肯付出的形象,把本来归他的荣升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而别人还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应该的。直到后来他向林丁丁表白,说自己这么做的原因都是为了等她,陪在她的身边,表白过程中,刘峰试图想抱呆若木鸡的林丁丁,反被说成是耍流氓,从此“活雷锋“人设崩塌,还被抓去调查,也因此失去了在文工团的工作,被派往前线作战。

看到这里,大多数观众都是很气愤的,一个人默默的为大家付出这么多年,一旦做错一件事,就抹灭了全部的功绩,而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可以说是把人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刘峰赶往前线的时候,除了小萍,没有一个人送他,只有小萍,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萍对刘峰的感情,以及小萍的善良。因为刘峰事件,小萍对文工团里这些人的嘴脸心寒了,决心想要离开这里。于是就有了后面文工团表演人员受伤,让小萍做替补,小萍不愿意,装病被识破情节,也因此,小萍被派到了前线做医护人员。

最让我感动难过的,其实还是在刘峰和小萍在前线时的情节,虽然是从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但是作为观众的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还有我们的革命先烈用多少条鲜活的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安逸和平的世界。

而小萍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就是被大炮炸伤了神经,成了一个疯子;刘峰失去了一条手臂,而那些文工团的战友,却只是在台上唱唱跳跳一下,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于当今社会,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有些人拼了命,才能挣得微薄收入,只够一家人老小生活,甚至入不敷出,而有些人,什么也不用做,或者做得很少,却可以过着富足享乐的生活。

而事实的结果也是,文工团虽然最后解散了,但是大家都有了好的去处,出的出国,上大学的上大学,分配好工作的分配好工作,而从前线回来的小萍却一直住在条件简陋的精神病院,无人问津,刘峰呢,因为少了一条手臂,又加上之前的事件,退伍之后,只能靠做些体力活,维持生计,结果还被城管欺负。

相比于其他战友的光鲜,他们两的灰暗才真的触动了我,为什么真正付出拿命去拼的人,最后却落得如此的下场?就像当今社会一样,真正做实事的人,永远都没有人知道,相反那些每天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却总是光鲜亮丽。

最后以小萍和刘峰的相遇结尾,希望两个受伤的人,最后能够相互慰藉吧。

但是我相信他们两个不管怎么样,应该还是很怀念当初的军营生活吧,就像我的父亲一样,退伍几十年了,还是时常跟我们几兄妹讲他的军旅生涯,家里也还一直挂着他年轻时穿着军装的照片,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带他去看《芳华》这部电影,让他追忆年轻的时光。

大学生新视频创作计划

2019年04月25日·《影视圈》杂志官方账号

《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活雷锋”刘峰(黄轩饰)由于一次触摸事件被集体抛弃,从农村来的何小萍(苗苗饰),因“不良习气”屡次遭到文工团女兵的歧视与排斥,萧穗子(钟楚曦饰)默默暗恋着文工团小号手。三人因命运巧合重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昔日文工团的战友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也在时代变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其中,影片中不凡令人泪目的场面,何小萍夜跳操场的这场戏令人印象深刻,那种癫狂状态下对于自己平凡命运的抗争,让人不禁想到《黑天鹅》中的桥段,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艺术似乎都是通往心灵自由的那条小路。更有刘峰在剧中被冤枉的情节,联防大队打退退伍军人的情节都让中青年的观众潸然泪下。文工团的故事,上战场的故事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人情世故和规则体制的交合,边缘人的悲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

藏在心底的淡定

2018年02月27日

看完影片《芳华》后感觉心里很沉重,一种说不出的悲痛感油然而生,同时又陷入了思维混乱状态。

影片中的刘峰,大家公认的好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

做梦都想去读大学,因为别人也更想去,他就把名额让相让了;

战友结婚,闲买的沙发太贵,他就自己动手做;

食堂里煮碎的饺子,别人不吃,他主动吃;

就连猪跑了,都第一时间想到他,找他帮忙,好像没有了刘峰地球就失去重心似的。

他竭尽所能的帮助所有人,燃烧着自己。


在受尽了委屈与污蔑之后,记得他的好的只有一个何小萍。他扔掉奖状,上战场,最好失去一个胳膊,成了伤残军人。转业后的他,不再是英雄和楷模,只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残疾人。

特殊的年代,悠悠岁月,青春不在,芳华不在,他的善良换来了苟延残喘。

做生意遭到城管的刁难,老婆嫌弃他和别人私奔,一声无儿无女。

这难免让人潸然泪下,历史影射了现今,还原了真实生活,我们身边又有多少这样的英雄,雷锋,日子过得如此凄惨。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好人。

我们选择做好人,选择善良,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坚信这么做是正确的。

刘峰作为一个好人,影片的末尾还是得到了好人该得到的东西。何小萍的到来,刘峰一次重病中的陪护,让我们内心的复杂情绪稍稍放下,英雄身边还是有了人的陪伴和照顾。再一点是刘峰内心的平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也许当我们做到人生尽头时,才会发现,有人陪,能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体现了“好人有好报的”结局。

孟子都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上帝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都是好人,心中有爱,才会快乐知足,才会健康富足。善良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大剑Mr

2019年05月16日

《芳华》由冯小刚导演执导,以回忆性的叙述方式向我们揭开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文工团里人们的青春。相比于其他的青春片《芳华》似乎显得有些沉重,相比于其他的战争片《芳华》似乎显得有些浅薄,可是《芳华》中处处渗透着冯小刚的冯氏情感。

镜头是记录影片的工具,在影片中对于战争场面的展现创新性的使用了一镜到底与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一镜到底还原了真实性,长镜头则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不断的积蓄,直至迸发。战火纷飞中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身影让我们悲痛,作为主人公的刘峰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胳膊,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这或许就是雷锋精神。

在片尾刘峰回到文工团捡起那把断剑的时候画面中似乎又出现了文工团的人们在那里载歌载舞,可是画面一转却是空旷的舞台,空无一人,美好的回忆回头却是虚无,远景将其渲染的更为孤寂,荒凉,特写则将刘峰的眼神所展现,他的眼神中似乎没有了当初的坚定,有的只有洗尽铅华后的沧桑。

每个人的青春中总有映像最深刻的人,而影片《芳华》中最为立体的人物莫过于刘峰和何小萍。何小萍一直作为一个悲剧出现在剧中,她从一进入集体就被排斥,不论是军装事件还是服装问题,从一进入集体她就成为了大家的一个笑料,而父亲的信又将她悲惨的遭遇渲染的更为苦涩,在集体中她被排挤,而离开集体后她的生活更为的苦涩,作为一个医生,她要直面战争的残酷,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生存,而在战争结束后她的疯则将苦涩用浓墨重写。

她的一生就如同那张特写镜头下一块一块的军装照,除了苦涩还是苦涩。作为雷锋的化身,刘峰在这段青春中则给了我们太多的哲学思辨,作为活雷锋的刘峰在和林丁丁表白时被拒绝,随后被诬陷。这似乎就和当今社会的人设一样,刘峰本该是一个没有一丝烟火气的人,可却因为爱情沾染了烟火气,就像林丁丁说的一样:别人能追就他不能追,谁让他是雷锋。这正是本片给我们的哲学思辨之一。而在战争中刘峰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及片尾刘峰被城管所压迫则是影片给我们的另一种哲学思辨,雷锋精神真的有错吗,为什么刘峰作为一个好人会屡屡受挫。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绚丽多彩而又略有一丝苦涩。《芳华》的主题正是对这段青春的缅怀。文工团美好的青春在欢乐的笑声与优美的舞蹈之中溢于言表,在这段日子里集体的欢乐属于大多数人,而何小萍则是被群体隔离的。而当刘峰和何小萍在战争中相遇,此时他们早已和文工团分离,他们此时的青春的在战火纷飞,鲜血横流的战争中升华,战争的残酷,无情在画面中一览无余,而二人之间质朴的友谊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在多年之后刘峰过的落魄,何小萍也十分潦草,在墓碑前他们二人相遇,在这一刻他们的芳华和其他人的芳华大相庭径,他们二人的青春或许才能称得上是芳华,在这段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美好的回忆,还有些苦涩悲惨的回忆,每个人的青春并不是只有美好,略带一丝苦涩的青春才能够称得上是芳华。

不同叙事结构对影片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叙事结构的选择则是考验导演水平的一则重要标识。《芳华》中以因果是线性叙事结构辅以萧穗子的自述作为叙事结构。简洁又不简单的线性叙事结构将人物命运的张力感与人性之间的纠葛直观的展现。在时代之下,他们一步一步成长,他们承载着越来越多,他们在痛苦中寻觅善良。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值得回忆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温情中带有一丝苦涩的。《芳华》正是将青春的美好与苦涩,战争的残酷与温情所客观的展现。何谓青春,何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