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的魅力在于什么?

侯孝贤导演读了许多唐传奇故事,最爱聂隐娘,聂隐娘的魅力在于什么呢?
  • 聂隐娘的魅力在于什么?-图1
4回答·477阅读
于左

2018年01月25日·小说作家 历史文化研究者

聂隐娘是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的主角,我们首先简单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内容。

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大将名叫聂锋,生有一个女儿名叫聂隐娘。

聂隐娘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尼姑来到聂家乞讨,看到了聂隐娘,让人传话给聂锋说,希望能成为聂隐娘的师父。

聂锋哪里舍得,非常生气,叱退尼姑。尼姑说:“这个女弟子我收定了,你就是把她锁到铁柜里,我也有办法带她走。”

聂锋小心防备,奇怪的是,当天夜里聂隐娘果然失踪。

五年之后,尼姑又把聂隐娘送了回来。聂隐娘向父母说起五年中的经历,尼姑带她进入深山当中学艺,吞下一丸药,使用一柄二尺宝剑。最早她学习攀缘,渐渐地身轻如燕,可以剑刺猿猴、剑刺虎豹,三年之后可以剑刺鹰隼,百刺百中。

第了第四年,尼姑带着她进入城市,教她在白日的闹市当中,专取人群当中某人的人头,而且无人发现。

到了第五年,尼姑派聂隐娘到某位大官的府中,取其人头。然后尼姑告诉她:“你的武艺已经学成,可以回家了。我替你把匕首藏入你的后脑当中,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抽出来使用。”

聂锋听了女儿的经历,又惊又怕。以后这个女儿行踪神秘,聂锋也不敢探问。

某一天,门外来了一个磨铜镜的少年,聂隐娘告诉父亲,自己要嫁给他。聂锋就为他们成亲,对这个女儿越来越感觉陌生。

聂锋死后,当地的魏大帅听说聂隐娘的本领,雇她为自己做事。

元和年间,魏大帅与另一位刘大帅之间有矛盾,派聂隐娘夫妇前去刺杀刘大帅。

刘大帅早有准备,对他们以诚相待,于是夫妇二人留在刘大帅身边。魏大帅不肯罢休,一天夜里派人再次前来,聂隐娘挺身相救。只见刘大帅床前飘来红白两色的幡子,在床的四周猛烈搏击。许久之后,一个人突然摔倒在床前,项上已经不见了人头。

然后聂隐娘现身,告诉刘大帅,魏大帅派来的杀手已经被她杀了,魏大帅还会再派杀手,而且此人无影无踪,武艺超群,神鬼莫测,水平远远在她的武艺之上。

刘大帅问她有什么办法,聂隐娘说:“这个就要看大帅的福份了。大帅可以在脖子周围套上玉片,我化成蠛蠓,藏入大帅的肠中,随机应变,此外别无办法。”

夜里三更时分,刘大帅果然听到脖子上突然一声巨响,聂隐娘从他的嘴里跳出来,告诉他已经没事了,刚才的杀手一击不中,此刻已经身在千里之外了。

刘大帅查看脖子上的玉片,上面果然有一道刀锋的划痕。

那以后,刘大帅对聂隐娘更加恭敬。以后聂隐娘独自骑着一头白驴,云游江湖,不知所终。

唐代的传奇小说精彩好看,情节雄奇瑰丽,相像力奇崛突兀,具有原始的美感。

《聂隐娘》是唐代传奇小说的杰出代表,聂隐娘的身上集中了古典侠义小说的经典元素,神奇、神秘、超凡脱俗、飘逸峻美、冷酷无情,追求武艺的至善与完美,具有独特的道德体系,整体上营造出一个精致、完美、无所不能的神奇形象。

在这个基础之上,身为女性的聂隐娘更多了一层女性之美,是古代女侠的代表和经典形象,无法超越。

小婉的文化客栈

2019年12月14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聂隐娘故事的原版来自唐传奇小说。侯孝贤导演的电影《聂隐娘》对其进行了加工和改造,使得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复杂。但对我而言,我更喜欢的是小说的原版。

聂隐娘是唐朝时期大将军聂锋的女儿。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尼姑从他家门前经过,觉得此女骨骼清奇,便将她偷偷掳去,将其培养成一位杀手。因此,聂隐娘的后半生,就是一位替人卖命的侠客。

首先,聂隐娘的武技超群。即便是大白天,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她也能在茫茫人海中将人刺中,而旁人未能察觉。此外她身轻如风,也能变大变小。有一回,她变成了一只小虫子,藏在人的口中,直到等待对手出现,将他杀死。

另外,娘娘身上最具魅力的便是她的人物形象,以及个性特征。

第一,她的心思缜密,并具有判断力。

当初她被尼姑带走,学会了武术。五年之后,她学有所成,尼姑便将其带回来将军的府中。父母见到她又悲又喜,便问她这五年之中到底学了什么。一开始她没有说真话,只说,师傅教我,每天认经念咒而已。父亲不信,再三追问之下,她才说出了自己学武的经过。

可见她知道自己的这段经历,可能不会被他人所接受。所以早早为自己做好了打算。

第二,她具备女性的独立意识,能够为自己的婚姻做主。

有一次,有一个磨镜少年路过她家的门口,她觉得此人非常适合做自己的丈夫,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父亲碍于她超凡的武艺,不敢不从,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从小说中看,这位磨镜少年的武艺是不及聂隐娘的。

有一回,聂隐娘与磨镜少年一起去刺杀一位叫刘昌裔的官人。这位官人故意派人放出许多小鸟,来干扰他们的视线。她的丈夫用弹弓打鸟,却怎么打都打不中,隐娘急中生智,一把夺过她丈夫手中的弹弓,只此一击便毙中了小鸟。

小说中没有仔细说明,娘娘为什么与磨镜少年在一起。所以可能的猜测是,这位少年的存在,也许能够帮助聂隐娘隐藏她的真实身份。

不过聂隐娘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许多年后她退隐江湖不再做刺客了,她没有弃丈夫不顾,而是托人帮她丈夫寻了一个好差事,才妥善离开。

第三,聂隐娘也绝非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小说中有一个片段,就是聂隐娘当初向她师傅学武时,师傅曾派她刺杀一位恶人,只是她见到这位恶人与自己的孩儿相互嬉戏时,却不忍下手,因而耽误了时辰。师傅对此责骂了她,希望她不要因为感情误事,下次再见到这样的情况,就把他最爱的人也一并杀死。

师傅的意思明显是要让她做一个完全没有感情的刺客,但在聂隐娘的心中或许有她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她并不是一个完全丧失自我的人。

第四,聂隐娘也是一位有节气的女子。

当初她作为刺客,是在魏帅手下做事。魏帅让她去刺杀刘昌裔。刘昌裔这个人不仅智慧超群,而且性情宽厚,聂隐娘与丈夫的刺杀行动,被刘昌裔识破,刘昌裔没有杀死两人,而是理解他们的处境,并希望彼此不要结怨。聂隐很感动,便投奔到了刘昌裔的门下。

后来刘昌裔死后,聂隐娘也没有忘去过去的恩情,而是赶回到了他的坟前,失声痛哭。可见她是个有侠义的女子。

总之,这个故事中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女侠客形象,令人折服,指得一读。

辉城啊

2020年04月15日·专栏作者 书评人

太史公司马迁写了一群慷慨悲歌的刺客,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荆轲。荆轲刺秦王,在宫殿里绕着柱子,追击了好几圈,方被侍卫拿下。

乱世之中,以近乎英雄主义的姿态去反抗强权,这是太史公的所定义的刺客。及至后世,无论是唐传奇里的聂隐娘,还是清末那个著名的“引刀成一快”的少年,皆是如此。

少年天真烂漫,自负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世界。所谓刺客,都是满怀个人英雄主义的少年,在乱世中作些徒劳的努力。当天真烂漫的个人英雄主义破灭时,就会变成不择手段的政客。

相比于盛唐的奔放与自信,晚唐时期,李家王朝岌岌可危。地方藩镇割据,中央权威式微。这种割据的局面到底有多糟糕呢?唐朝崩溃之后,开启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五代十国时期。唐

宋之间,短短的六十年时间,竟然出现了五个朝代十个割据政权,其混乱程度可想而知。其中根源,自然是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地方割据局势。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唐传奇里贡献了两个有名的女侠,一个是盗盒吓了田承嗣的红线女,另外一个就是电影的主人公聂隐娘。

中国人喜欢武侠小说,喜欢侠客浪荡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贪官、富豪等因屡行不义,遭平民百姓的怨恨。这时,百姓们自然会希望有人替他们出头,惩罚不义之人。徐浩峰说,武侠是中国市民阶层的口头惩罚游戏。

事实上,这也是普遍人性。在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原始的叛乱》一书中,就记录了太多社会动荡时期的马贼与盗匪。当地人民把这些盗匪和马贼当作是罗宾汉一样的人物,以纾解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满。

不过,聂隐娘和侠客、罗宾汉这样的英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她产生的土壤不是市民阶层,所做的事情,行侠仗义的成分少,履行政治职责成分多。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里的聂隐娘是典型的太史公所定义的刺客。她所处的大环境,是乱世。她成长的地方,是朝廷与魏博斗争的中心。就连教她功夫的师父,也是唐朝的公

聂隐娘之所以去刺杀田季安,其实还是朝廷与魏博斗争的一种极端的形式。这,正如燕太子对秦王所做之事一样。聂隐娘是一颗棋子。故而,聂峰在见到成为刺客的聂隐娘时,会后悔当初让道姑带走聂隐娘的决定。

刺杀田季安,趁魏博内乱,李家王朝才有机会拿下魏博这片土地。无论对于聂隐娘,还是对于观众来说,刺杀田季安是个大事件。从现实的角度来考量,大事件便是能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之事。田季安一死,魏博必定大乱。

影片所呈现给我们的故事,极有可能是一部动荡不安的战争片。这是大历史的意义。想要消解大历史所带来的凝重与不安,是私人的历史,是日常生活。

在电影里,田季安一群魏博高官商讨如何对付朝廷,是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让人看了,不由心生压抑。反而是日常的生活,与小儿逗趣、小孩嬉闹,会让人觉得眉眼舒展,从紧张的情绪里抽离出来。在日常生活里寻找生存的意义,而不是在政治博弈中实现自我价值。侯孝贤的聂隐娘,是披着唐朝衣襟的现代人。

不管是在传奇里,还是在电影里,聂隐娘其实是算不上一个纯粹的刺客。在传奇中,她是被道姑所掳走,被迫成为一名一击即中的刺客。在侯孝贤的电影里,道姑倒是没有这等强硬与诡谲,是聂峰把聂隐娘送出了门。这个较大的细节改动,越发显示出朝廷与魏博斗争之激烈。及至聂隐娘功夫学成,出师刺杀,见官员旁边有小儿嬉戏,就不忍下手。刺客何至于多情如此,何至于对日常生活如此沉迷?刺客所拥有的冷血、决绝,在聂隐娘身上是难以看到的。所以,聂隐娘更像是一个不得已的人,误入刺客这个行当的。

陶渊明诗云:“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个“误入”,花了三十年才摆脱。在聂隐娘这里的误入,是她的痛苦与挣扎。刺客,是她心中沉重的枷锁。所以,在电影里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看到的聂隐娘都是不苟言笑,情感极其压抑。当她母亲说起她奶奶之时,也只捂着脸痛哭。侯孝贤在表达聂隐娘的情绪也是隐忍而克制,并不会停留太久。聂隐娘一直压抑的情感,直到最后一刻,聂隐娘离开魏博,回到村庄时,磨镜少年欣喜的奔向他。作为观众的我们,才长舒一口气,也深受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聂隐娘,这就是日常生活里的欢欣。

老实说,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并不好看。这里的“好看”,是从我们平常的观影习惯所出发的。在电影院里,我们习惯了好莱坞大片大场面的模式,习惯了导演和编剧告诉我们一切。它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武侠。武打场面可以说是极其单调与写诗,少有飞天遁地的神功。情节的推进也极其缓慢,光几只羊就能停留好几秒钟。仅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到一个小时里,就有好几个人离开电影院。这还是我第一次经历有人提前退场的情况。《刺客聂隐娘》真是删繁就简,没有一处是多余的,颇有点这些年大火“极简主义”的味道。青山隐隐水迢迢,人与景与事化为一体。想要看懂这部电影,确实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不能错过一丝的线索与痕迹。看它,就像在读一本独特又深邃的书籍。

壹条电影

2018年02月24日·影评人 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聂隐娘的故事取材于《唐传奇》,在小说里,聂隐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子。

故事的情节在符合这一文体的同时也给聂隐娘的性格增添了一抹亮色。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里,侠义之士大部分是男性,他们劫富济贫,成为古代文人志士推崇的对象。但作为女性侠士聂隐娘的出现,让读者和观众眼前一亮。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浪潮的代表,他的作品多以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审视而受到影迷们的喜爱。

如果说侯孝贤的电影作品《刺客聂隐娘》的魅力在于什么?我想大概更多的是对一个女子内心世界的刻画,除了侠女之外,聂隐娘作为一个存在于古代社会里的女子的心境。

有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说这是导演的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但恰恰相反,看不懂并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侯孝贤导演的场面调度是出了名的精致,在他的电影《海上花》里,其中的场面调度就惊艳了众人,长达几分钟的长镜头就靠着侯导场面调度达到了静而不乏的妙处。

在电影《刺客聂隐娘》里,你可以听到鸟鸣,虫子的叫声,甚至风刮过的声音,看似与剧情毫无关联的空镜头,但导演就让那么地它赤裸裸的摆观众眼前,导演努力去还原那个时代,还原聂隐娘所处的时代和世界。

在《刺客聂隐娘》里,依然显示了侯导对场面调度的精确把控,聂隐娘的经历以及她所处的时代就注定了她不可能拥有普通人的爱情。

但是在电影里你几乎看不到聂隐娘的情绪波动,有人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政治,历史,但于我而言我看到的是一个女子的爱情,得不到的爱情以及极致的孤独,这大概是聂隐娘的魅力,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壹条电影编辑部:Bonity)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