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苹果icloud落户云上贵州,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贵阳的大数据靠谱吗?

  • 如何看待苹果icloud落户云上贵州,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贵阳的大数据靠谱吗?-图1
  • 如何看待苹果icloud落户云上贵州,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贵阳的大数据靠谱吗?-图2
  • 如何看待苹果icloud落户云上贵州,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贵阳的大数据靠谱吗?-图3
34回答·18万阅读
贵阳小数据

2018年01月10日

我们在数据系统里,查到了这家公司,是一家国资企业,贵州省经信委作为独资股东的,注册资本23500万元,应该说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目前这家公司拥有资产5亿多,员工平均年龄才28岁,专业技术人员占9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占40%。

公司登记的住址就在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里面,作为大数据行业的先锋,发展潜力很可观!

为什么是贵州?

一直以来,贵州对大数据的渴望程度,是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还要浓烈的,无疑,大数据对于贵州后发赶超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不管是官方的重视程度,还是民间的资本动向,很多领域都是独占鳌头的,包括法规体系层面的制度设计,包括市场方面的商业实践等,可以说,在全国而言,都是走在前面的。

2016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大数据+”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6%,成为贵州GDP增长的功臣。其中,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41.9%。

无疑,官方对大数据产业的扶持、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无自然灾害、凉爽的气候和相对低廉的电价,都是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有利因素。

的确是这样,除了社会因素外,一个安全稳当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之凉爽的夏天、温度不那么极端的冬天,是成就了一个数据中心最合适不过的地域。

而且说到自然灾害,贵州贵阳不在主要的地震带上,破坏性地震的风险相对已经很低了。

大数据,不止是“机房”

关于大数据,有观点认为,贵阳的大数据中心,不过是由于贵阳气温低、电价便宜,无地震等因素,所选定的一处『机房中心』而已。诚然,这样的观点,无论是否带有鄙夷色彩,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尤其是对于那些并没有身处贵阳,而且善于点评的跨行跨界人士而言,他们根据过去自己所仅有的、关于贵阳的、近似于偏见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再加上个别只顾噱头的媒体报道,得出这样偏颇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数据,往往和云计算产业、区块链等概念密不可分,而这些都是当前投资的火热版块,数据中心、机房等硬件设备落地在此,必然拉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

各大公司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技术精英引入贵州,加之贵阳方面也在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市,和相对低廉的房价,很可能会吸引海量的年轻精英涌入。

数据中心和机房,很有可能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就是吸引各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而且贵州还布局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中心30万座席规模的呼叫中心产业集群、国内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等,大手笔吸引招徕数据人才,毕竟,气候温和宜居、冬暖夏凉,住房均价万元左右的省会城市,在中国还是很少见的。

原来的贵州可能是受制于交通不便,但在高铁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却成为了现代经济中的香饽饽。所以,综合来看,贵州贵阳的大数据,还是很靠谱的!

视频加载中...

经典教学辅导资料

2018年04月06日

ICloud 落户云上贵州,中国区的ICloud 数据中心搬迁到贵州,当看到这条信息时,很惊讶,很激动。贵州的大数据真的在发展,且正快速发展,不是民众所说的大数据产业只是炒作。



云上贵州,由贵州省经信委独立投资23500万元建立(国有资产),主要发展贵州大数据产业,实力很不错的。


生态贵州,贵州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60%。据了解,数据中心对于气候来说,不允许酷热和潮湿条件重合,因此意味着湿球温度不应超过 23 摄氏度。而贵阳市气候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不能超过15.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样的温度差很容易形成温度差,形成自然风来为数据中心降温。而贵州的气候符合这一条件。


另外,数据中心内的精密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灰尘等都不利于设备的保护和长期使用。而贵州森林覆盖率 49%,空气清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的上限,是数据中心运营的佳地。

结束语: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投资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真希望能够带动当地的就业,推动偏远地区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视界云科技

2018年01月25日·视界云官方帐号

这两天很多iPhone用户估计都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苹果的iCloud运营转由云上贵州接管的推送通知。

根据苹果方面表示,影响范围内的用户,根据文档中的说明即申请 Apple ID 时在“国家和地区”一栏选择为“中国”的用户,都在此次服务迁移之列。

也就是说,即使你目前人在国外,但用的是之前在国内申请的 Apple ID,你的 iCloud 服务也会转由“云上贵州”运营。都将收到有关这一变动的通知,iCloud的系统必须记录每位用户已经浏览或者接受至少一次通知,才能完成用户的服务迁移。

截止今年2月28日0点,如果用户未被记录为已经浏览或者接受苹果相关的通知,则他们的账户将不会被迁至云上贵州,而会保留在停用状态。

停用期间,用户此前储存在 iCloud的数据资料还将保存在 iCloud里,不会丢失。

如果停用后用户希望在2月28日后使用iCloud服务,则需要先接受新的条款和条件,以确保账户被重新激活并迁至云上贵州。

关于迁移过程其实就比较简单了,符合条件的用户会收到提醒,提醒你使用的 iCloud 服务将会在 2 月底转由云上贵州运营。

如果同意迁移,则不需要任何操作,2 月 28 日当天你的 iCloud 服务会完成自动迁移工作。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选择不接受这次服务迁移,苹果官方提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停用 iCloud 服务

2.更改Apple ID国家或地区

这个方法相比选择永久停用 iCloud 服务可能是比较受一些人青睐的,但是更改Apple ID国家或地区其实也没那么简单,上面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提前好好的做下的。

其实关于Apple为何要这块业务交由国内公司运营和提供和服务,Apple的说辞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实Apple这种选择多少有点妥协之意!

苹果公司表示:

“与云上贵州的合作将使我们得以继续提高iCloud 服务的速度以及可靠性,同时也符合中国的云服务须由本地企业运营的新规。”

同时,苹果公司在声明中也强调,“Apple拥有强大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机制,并且不会在我们的任何系统中创建后门。”

为何是Apple选择的云上贵州而不是其他公司?

多少看起来有些老旧的新的iCloud运营中心/参自网络

其实云上贵州本质上是贵州省经信委的产业投资公司,可谓是100%政府背景和控股公司。

Apple选择贵州一方面可能就是政策和政府原因了,这里不便多说,公众自知!

再者就是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比较利于数据的存储和数据库的建设。

贵州就更不用说了,政府而言更希望用大数据产业来振兴自己!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下两者的iCloud服务条款的区别:

Apple iCloud服务条款 VS 云上贵州iCloud服务条款

这个条款我们也能揣摩出很浓的政策和政府背景了,其实作为守法爱国的普通群众而言,关心的大概就是云上贵州能否践行好Apple的隐私保护政策以及执行手段,切实的保障用户权益和隐私安全。当然,数据和隐私对政府的无责任披露是否足够合适和应当,谁又来评估和监督?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谁来监管、负责和保障这份庞大的用户数据的安全,也许我们身份不高,数据价值也不高,但是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也不是很希望看到数据被随意处置和暴露!

幽默南方朔

2022年03月11日

搜集数据去了。

三易生活

2018年01月11日·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1月10日,是CES2018的第二天,在一众科技巨头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公众展示其最新技术的时候,苹果公司也在这一天对外宣布,将通过电子邮件和推送通知的方式告知中国用户,从2月28日起中国iCloud服务将转由云上贵州负责运营,届时云上贵州公司将全面负责iCloud的运营服务,同时还会负责iCloud和中国用户之间的所有法律及财务管理。

关于这次变动,苹果方面表示,影响范围内的用户都将收到通知,每位用户已经浏览或者接受至少一次通知,才能算完成用户的服务迁移。如果用户未被记录为已经浏览或者接受相关的通知的话,则他们的账户会保留在停用状态,用户储存在iCloud的数据资料不会丢失。

根据文档中的说明,申请 Apple ID 时在「国家和地区」一栏选择为「中国」的用户,都在此次服务迁移之列。也就是说,不论你身在国内还是海外,只要是国区用户都将受到影响。

尽管iCloud本土化的消息已经传了很久了,但现在靴子落地之后,还是在国内的苹果用户中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大家对于自己存放在iCloud中的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普遍持悲观态度,那么网友们的担忧是否有道理,下面笔者来为大家解惑。

本土化的iCloud变了什么?

iCloud的数据中心为什么落户在贵州,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上广深等互联网企业扎堆的地方呢?答案很直观,大型数据中心对于外界的环境要求非常之高,服务器本身对于能源的需求就极为庞大,同时密集排布的上百万台服务器对于散热性的要求也很苛刻。

而贵州作为西南省份,多山的地质环境尽管带来了交通不便的劣势,却也提供了冬暖夏凉、水电资源丰沛且开发率高的有利条件,再有政策上的扶持,iCloud落户贵州确实是明智的选择。

此前面向中国区用户的iCloud服务器部署在海外,因此这些数据完全由苹果公司自己保存和管理,而且只接受美国法律管辖,而在之后,这些数据则将受到苹果与云上贵州的共同监管,运行在中国法律的框架下。本土化之后,iCloud的数据除了监管层发生了变化之外,对于继续使用iCloud云服务的苹果用户来说,还是有许多利好之处的。

首先,iCloud落户中国后必将会带来更快的上下行速度,利用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加速访问,将使iCloud打开的速度更快。此前iCloud的服务器架设在美国,如果用户需要访问其中的文件时,需先连接到美国的iCloud数据中心之后再返回到中国。少了中美之间漫长的海底网络,网络超时甚至崩溃的情况都会显著减少。

因为iCloud本土化政策,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而且按照一般海外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优惠措施,iCloud的收费业务极有可能会下调收费标准。因此无论是从稳定性、性能和还是使用上来说,都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用户隐私风险提示

不过,大家除了关注iCloud有可能会“提速降费”之外,其新条款增加了「您理解并同意,苹果公司和云上贵州有权访问您在此服务中存储的所有数据,包括根据适用法律向对方和在彼此之间共享、交换和披露所有用户数据(包括内容)的权利」的声明。

当然,牵扯到数据监管这一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再加上国内买卖个人信息的情况屡禁不止,在中文网络上大家的反应都有一点点过激。因为一直以来苹果对于保护客户隐私上的工作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iCloud所采用的也是AES-128加密,与 iMessages信息的加密技术类似,属于目前公认的较为安全的对称加密算法。

苹果的安全方案是把密钥存在Apple ID美国数据中心,加密的文件数据就近存放在当地合作商,由于合作商只能获得已经加密的数据文件,并不会直接泄漏用户敏感数据,也就是说即使有黑客用撞库的方式拿到了数据文件,没攻破苹果本部的数据库之前,没有密钥也是毫无办法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区用的iCloud数据保存很早以前就是由电信天翼云保存在国内,而密钥则掌握在苹果手中。现在苹果与云上贵州的合作更多的是一种法律与财务关系上的变化。之前中国用户购买iCloud存储空间,是与位于卢森堡的iTunes公司建立合同关系,现在是合同对象转为了云上贵州。

对于大众关心的另外一个敏感点——什么人可以看到我的iCloud数据这一问题。苹果在以往与政府之间的交锋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苹果在各国法律框架下都是乖乖仔这一点。在苹果与FBI的官司里更是直接表示,“从未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后门’,也从未允许任何政府直接访问服务器,并且永远不会”,而且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则不会交出用户的iCloud数据文件。也就是说只有执法部门携带法律授权的情况下,苹果才会对其开放用户的iCloud数据。

同时,我们从2017年上半年的苹果透明度报告中发现,苹果公司在中国总计收到了24次来自政府的访问请求,获得支持的23次都是为了获取用户的姓名和交易记录,相比之下在美国,苹果接受了美国政府540次的请求,所有的请求都包括了用户照片、iCloud 备份、电子邮件、联系人等隐私信息。

如何规避中国特供版iCloud呢?

如果你实在不想自己的iCloud数据被迁移到国内数据中心,苹果这边有两种办法解决:首先就是选择停用 iCloud服务,但是停用iCloud服务之后可以说你的苹果设备就只剩半条命了,再想重新使用的话,依旧需要通过新的服务条款。

其次,就是更换Apple ID 地区,更换Apple ID地区的方法搜索引擎上应有尽有。不过更换地区之后,要面临的支付方式要方式变化,方便快捷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都不能使用了,需要使用iTunes礼品卡和绑定Paypal来解决,但是前者较为繁琐而后者有被PayPal封号的风险。而且可能会出现部分 App 内购需要重新购买的情况,整体而言操作成本、学习成本都较为高昂。

从此次更换来看,苹果将iCloud服务转至国内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和谐言论出现。而在这里我们也很奇怪的是,到底大家在iCloud里藏了些什么东西,会这么怕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