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没有手握兵权的武将造反,而唐朝却那么多?

  • 汉朝为什么没有手握兵权的武将造反,而唐朝却那么多?-图1
7回答·2.8万阅读
microkof

2018年01月21日

先说说唐朝。

唐朝武将造反是历史各朝之最的,各种有能力的没能力的层出不穷,这个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节度使制度。

唐初,兵役制度执行的是府兵制度,它的特点是士兵有服役期,之后由于周边强敌太多,士兵逐渐成了终身服役,行成了类似北魏的军镇制度,当然我们知道,北魏军镇起义了,唐朝的军镇不能说起义,而是被节度使带领造反。都是不稳定分子。

节度使我不用多解释,我就说核心的一点,就是皇帝对节度使太过于放心了,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玄宗时候,节度使允许私募军队,造反顺理成章。这大家都知道。

为什么汉朝就几乎没有武将造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你真的有军队,在哪个朝代都可能造反,如果不造反,只能说明你没军队。

汉朝的地方军队中,各郡由都尉率领,边郡的边防军由长史率领,各王国由中尉率领,县和侯国由尉率领,边县另有障塞尉。

重点又来了,这些武将对军队只有管辖权,没有调动权。徵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跟节度使完全不同。

再有,七国之乱以后,地方军被大幅度裁撤,对外战争往往从长安出兵,或者临时招募。西汉中后期经常招募游民和囚犯作为兵源,你说你没有常备军,你怎么造反?

真正有军权的,只有一人,就是皇帝。临时有军权的,是中央现认命的大将军,大将军能调动哪些军队,也是中央约定好的,战争结束立即解除兵权。

只有一种造反的方法就是假传圣旨,比如陈汤远征匈奴,就是假传圣旨,调动边防军,当然他是去揍匈奴,所以驻军相信他,如果他说调兵去长安,绝对不会有人轻易相信他。

最后,汉朝就没有造反的吗?七国之乱不就是么,而且,东汉末年,郡守和刺史有了私募权和调兵权,董卓造反也随之而来了。

所以,跟朝代是哪个没关系,跟你的军制有关系。

风吹雨01

2018年01月21日

这个问题,问得不正确。

汉朝武将造反的例子很多,如汉初刘邦就平定了几次异姓王的反叛。吕后死后,陈平、周勃诛灭诸吕,迎立汉文帝,这其实也是一场政变。还有七国之乱,王莽代汉,东汉后期的军阀割据,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汉朝的武将造反。

中国历史上的武将造反从汉到唐一直不断上演,(秦历史太短,武将来不及造反)直到宋朝建立,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杯酒释兵权,建立了文人治军的制度,汉人朝代(宋明)的武将造反才得以减少。

我觉得应该把题目改为“宋以前为什么武将造反不断,宋以后武将很少造反”

大兰兰小杨杨

2018年01月21日

这是2个王朝的制度问题,汉朝是藩王和郡守共存,军事指挥官只有管理权,没有调动的权力,而唐朝则不同,唐朝节度使权力很大,可以全权调动军队,到中后期甚至可以自己私募军队

历史的小学生

2018年01月22日

  •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汉唐武将造反的时间大约集中在两个王朝的末年,据我所知,汉唐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区别。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史学界对两个王朝的论断而造成的偏差。首先谈谈汉朝,东汉末年,由于黄巾起义的爆发,全国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汉帝成为各军阀随意争夺和驱使的工具,汉帝的诏旨随后被认为是某“挟持汉帝者”的声音,天子权威形同虚设,无任何“驭军”“驭民”“驭臣”“驭政”的权力,实际上就是某军阀集团的傀儡,因此,被史学界普遍认为自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既然东汉政权“已亡”,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武将造反了。但从理论上来讲,至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之前,东汉政权依然存在,汉献帝仍然是全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各军阀之间的相互攻伐都是在未经天子允许下进行的战争,因此完全可以认定为“造反”。下面我们再谈谈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虽然全国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藩镇,但皇帝并未受某一藩镇控制和驱使,各地之藩镇仍然奉行中央策令,史载“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全国仍然是名义上的统一。但随着局势的稳定和中央财政的好转,中央与地方遂展开了“削藩”与“反削藩”之间的数次战争,其中最严重的是唐德宗年间的泾原兵变,直接导致德宗出奔汉中,在全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宪宗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引起的削藩战争持续多年,先后有彰义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卷入其中,但都一一被中央平定,此时是中央集权自唐初后的另一高峰。但宪宗驾崩后,穆宗继位主张减撤藩镇兵员,史称销兵,引起河朔三镇叛乱,直到武宗继位后才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藩镇割据”的相关史料。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与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在渺视中央威权下进行的叛乱战争,只不过黄巾之后东汉名存实亡,因此容易被人忽略;而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仍然保持着对全国的控制和管辖,各藩镇也基本上服从中央政权的命令,因此藩镇叛乱很容易被引起重视。这也就是汉朝为什么没有手握兵权的武将造反?而唐朝却那么多?

超然视野

2018年01月23日

这个问题只能说明提问者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因为越是久远的历史越是稀少,而由于文字记载的载体的遗留也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如今可以更熟悉清朝的历史,而秦朝的可能很少,更多的只是后世对其的评价。

汉朝并不是没有武将造反,而是一样的有,但这些人不被定义为“武将”,而是因为战功封王或者根据血统封王的人,汉初的韩王信,齐王等造反就是例子,而当汉高祖刘邦的非刘姓不可为王的豪言政策打击下,天下诸王成了刘姓的头衔,然而文景两帝时期都有起兵造反,直到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推行推恩令,目的就是削弱诸侯的实力,事实上当汉武帝死后,霍光只是不想当皇帝,想的话估计很轻松。

两汉更替的王莽也是例子,他就是造反的国舅。

东汉初期的刘秀更是例子,事实上他是是造他的堂兄更始帝的反得到的帝位和江山。

东汉更是让军阀董卓灭了皇权,十八路诸侯瓜分了汉朝江山,最终让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分了天下。

所以,汉朝的造反并不见得少!

而唐朝一样,从刚开始就在统一和不断造反中逐步统一了天下,什么刘黑塔和李密就是初期造反的例子,当然后期更多,比较典型的是唐中期后的节度使制度,其实早期的节度使是中央委派的,也不是世袭制的,并且在早期的运作中起到了安邦定国的作用,但后起唐玄宗荒废朝政,才给了安禄山机会,而作为政策的补偿,镇压后便给了节度使更大的权利,允许世袭事实上承认了节度使的分封,从而为后来黄巢起义中各节度使保存实力提供了原始欲望。

所以并不是唐朝的武将造反就此汉朝的多,而是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时期统治阶层都是按照自己的战略考量指定政策,然而任何政策都有正反两方面的的作用,不同的是能否历史认识和能力改变这种局面!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