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了宁王8万兵马,答应与其平分天下,最后履行承诺了吗?

  • 朱棣夺了宁王8万兵马,答应与其平分天下,最后履行承诺了吗?-图1
20回答·10万阅读
我是越关

2019年04月08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怀有帝王之心的人会与别人平分天下。朱棣所谓平分天下的承诺如果真的履行,只有可能是宁王催命符。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的江山。当时由于朱元璋的分封政策,每一个藩王都掌握了很大的军事指挥权,尤其是镇守北疆的九位塞王,他们因为有抵抗蒙古入侵的责任,所以护卫甲士众多。

朱允炆继位后,感觉这些叔王伯父的势力对中央产生了影响,所以开始着手削藩事宜。朱允炆的第一打击对象就是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橚,这件事让朱棣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公元1399年,朱允炆在继位一年的时间内削了五位亲王,各地藩王也因此与朝廷走向了对立面,甚至双方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当时各地藩王中以朱棣实力最强,所以朱棣也就成为了各地藩王之首,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从北平起兵。刚刚起兵的时候,朱棣仅仅拥有数万兵马,在实力上与控制全国的建文帝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于是朱棣将目光投到了十七弟宁王朱权的身上。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13岁时便被封为了宁王,就藩于大宁,因为封地处于长城喜峰口外,所以朱权掌甲兵8万,拥有6000辆战车,所属朵颜三卫的骑兵也非常骁勇善战。



当时朱棣想拉拢朱权,朱允炆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朱允炆为了避免朱权倒向朱棣,下诏让朱权进京。朱权看到朝廷削藩的态度,所以早已经心生不满,对朱允炆的命令置之不理。

朱允炆看到朱权不理会自己的命令,做出了一个很幼稚的命令,直接下令将削掉了朱权的三护卫。这件事等于直接将朱权推到了朱棣的战车上。朱棣看到这里,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准备劝说朱权和自己一起造反。




朱棣来到大宁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请求弟弟收留自己,朱权当时心一软就让朱棣进了城。

朱棣进城之后,让自己的手下收买朵颜三卫的高级将领,串通好之后,朱棣向朱权辞行。朱权看到这尊“菩萨”要走了,所以主动出城相送,结果刚一出城便被埋伏在周边的士兵擒获,看到自己朵颜三卫的士兵一动不动,朱权也放弃了挣扎,跟着朱棣到了北平。

到达北平后,朱棣为了将朱权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软磨硬泡,并且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明史》

既来之,则安之。看到朱棣对自己的态度还不错,朱权也尽职尽责的为朱棣草拟檄文,策划军事战略。




转眼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一路攻入了南京,并且在南京称帝。这时候按说朱棣该兑现承诺了吧,但朱棣此时好像得了健忘症,对“中分天下”的承诺只字不提。

朱权这个时候也看清楚了情况,知道大权在握的朱棣根本不会兑现承诺,于是向朱棣讨要一块富庶的封地。

朱权:“四哥,你把苏州给我吧。”

朱棣:“那可不行呀,苏州可是京畿重地,不能分封的。”

朱权:“那这样吧,我不要苏州了,我要钱塘。”

朱棣:“钱塘也不行呀,当初老爹朱元璋许诺封给老五,结果因为这一地区对国家财政太重要而放弃了。后来建文帝把这一地区分封给了他的弟弟,也没有落得一个好结果,所以也不行。”

朱权:“你就说吧,你到底打算把哪儿封给我?”

朱棣:“这样吧,你看看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地方,大好河山任你挑。”

朱权当时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心想这几块地盘都是偏僻之地,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大宁呢,最终经过抗争被分封到了南昌。




当然,朱权在南昌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朱棣对朱权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只允许朱权住在布政司的官邸,不允许改建或者加盖王宫。

其次,朱棣派遣了很多人秘密监视朱权的一举一动,生怕朱权做出出格的事情。后来还有人密告朱权暗施巫蛊之术,并且诽谤他人。朱棣派人秘密查探,结果并没有发现证据。但这件事之后,朱权变得战战兢兢,开始夹着尾巴做人,整天韬光养晦的过着类似软禁的生活。

文艺复兴史者

2019年02月27日

没有!当明成祖朱棣身处绝境,确实需要宁王8万兵马(尤其是朵颜三卫)的时候,朱棣可能真的是想要和宁王朱权平分天下,并许诺“事成中分天下”,因为这是形势所逼,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但是当朱棣真正夺得天下以后,他是不可能履行诺言的,因为这不是财富,也不是什么物件,而是天下和皇权啊!怎么可能和别人平分?

自古以来,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父子兄弟相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这个太具有诱惑力了。

建文帝时期,朱允炆刚登基不久就想要削藩,他怕叔叔和兄弟们造反,怕自己的帝位受到威胁。

朱棣也是如此,他是通过靖难(其实也是造反)夺得了皇位,当然也怕其他藩王也仿效自己,所以朱棣也是极力主张和施行削藩。

这时候别说朱棣履行承诺和宁王平分天下,不削掉宁王的藩,不杀他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有了天下,有了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的兄弟和承诺又算的了什么?

朱棣靖难成功夺得天下后,他早就把当初对宁王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并开始好好“安置”宁王。宁王也不傻,他是断然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当初的承诺,因为他还想多活几年。

于是宁王向朱棣请求交出兵权,也不去北方了,只想到苏州安享晚年。朱棣可没那么好说话,你想去苏州就去苏州吗?不行!

宁王又说,那我去钱塘吧,朱棣也不答应,直接把宁王安排到了南昌,还亲自写诗给他送行。

宁王在南昌很快就被告发,说他用巫术害人,还诽谤他人,朱棣派人秘密严查此事,但由于没有真凭实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宁王从此更加小心谨慎,并全心投入到文学、戏剧和道教中,并在这些领域有不俗的造诣,最终宁王在忧郁和担惊受怕中死去。

说起来宁王也算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比较厉害的一个角色,以谋略见长,而且也很有野心,但是被强行发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当然很不高兴。为了活命,性格强硬的宁王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是他心中抵抗的情绪一直在膨胀,并将它延续给了子孙后代。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年01月21日·历史作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399年7月,垂涎帝位的朱棣打着“清军侧,靖国难”的旗号,发起了靖难之役。

虽说朱棣身边有神机妙算的姚广孝,但以他的实力和建文帝朱允汶的几十万大军相比,那实在是兵微将寡,很难有胜算。

所以建文帝开始只派了大将耿炳文率13万大军北伐,企图将朱棣扼杀在北平境内,不曾想耿炳文出师不利,大败而归。

建文帝认识到叔叔朱棣的厉害后,又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攻打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却把城中兵力全部抽走,只命世子朱高炽率少量兵力坚守城内,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棣剧照)

原来,朱棣深知兵力悬殊没有胜算,带着兵马直奔大宁了。

朱棣率兵驻扎在大宁城外,然后单枪匹马地进城去会17弟朱权去了。

都火烧眉毛了,朱棣为何还有闲心走亲访友呢?

原来,朱权虽说年轻,但很有谋略,当年和朱棣多次奉朱元璋之命攻打蒙古,他兄弟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数次立功,因此时人评价“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也正是因朱棣和朱权表现出色,朱元璋在给众皇子分封藩地时,将朱棣放在北平,把朱权放在地处喜峰口外的大宁。

由于朱权的藩地尤为重要,所以朱元璋还让他统八万甲兵,战车六千,其中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是朱权统领下的一只精锐骑兵。

朱棣风风火火带兵赶往大宁,想的就是要把朱权的重兵搞到手,增加自己的实力。

朱棣进城见了朱权,兄弟二人抱头痛哭。朱权哭的是由于他不肯听从建文帝调遣,才被削了三护卫;朱棣说他哭的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造反。

(朱权剧照)

这一番哭把二人的感情拉近了许多,朱棣一再恳请朱权代他向建文帝求情,希望建文帝能宽恕他的罪行,同时又向朱权痛诉了建文帝对他的不公。

朱权信以为真,毕竟他才遭受了建文帝不公的待遇。所以,朱权很快就替朱棣写了一份谢罪表,让手下快马加鞭送到南京都城去。

事情办妥后,朱权尽地主之谊,又留朱棣在城中多住了几日,每天带他吃香喝辣,游山逛水,兄弟二人别提多亲热了。

住了好几日后,朱棣提出辞行。朱权眼见挽留不住,于是在郊外设宴饯行。不曾想就在二人惜惜相别时,朱棣的伏兵却把朱权团团围住了,紧接着的一幕让朱权大吃一惊,原来朵颜三卫奇兵和甲兵将士都站到了朱棣一边。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朱棣住在宁王府的这几天里,朱棣的手下带着重金暗中收买了众将士。

朱权就这样被朱棣绑架回了北平。朱棣不光绑架了朱权,为了要挟他,还把他的王妃世子都打包带回了北平。

兵权被夺的朱权被朱棣软禁在北平,也是相当无语。朱棣为了安慰他,便拍着他的肩膀许诺:“事成之后,你我平分天下。”

经过四年苦战,朱棣凭着朱权的八万甲兵和勇猛的朵颜三卫骑兵夺得了皇位。

(靖难之役)

然而,朱棣却闭口不提当年对朱权许下的承诺。

朱权深知平分天下是痴人说梦,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改封南方的封地,比如富庶的苏州或者商贾云集的钱塘,但都被朱棣找理由拒绝了。

朱权傻眼了。最后,他才被封到南昌,并命他以布政司为他的王邸。朱权还能说什么呢,打起包袱带着家眷便往南昌去吧。

朱权心想,若不是他八万大军,朱棣怎么可能成功,现在既然功成名就,虽说不给半壁江山,也不给江南富庶之地,那至少会有不少赏赐吧。

然而,在他离开南京时,朱棣却压根没有赏赐给他,只是写了一首诗作为送别之情。

不仅如此,朱权到了南昌后,朱棣还派了不少人监视他。

朱权知道朱棣多疑,于是少与官员往来,成天吟诗作赋,终成一代大儒。

(参考史料:《明史》)

尚武菌

2019年08月20日

在古代,为了能够得到皇位,很多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兄弟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等,在皇位面前,全都靠边站。有些帝王是冷血的,他们眼里只有权势,血缘关系的纽带已不能让他们心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登上宝座,念手足之情了吗?没有。他将那几个兄弟都杀了。为了君临天下,他逼迫自己的亲生父亲让位于他。对于利欲熏心的人来说,皇位高于一切。如果有人说,我愿与你平分天下,那基本是骗人的。

㈠朱棣老谋深算,宁王被迫上贼船

大家也知道朱棣这个人,颇有心机。他想要掌控明朝江山,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他的侄子是个政治白痴,还有点天真无邪。宁王也算是一方霸主了,他手下有着8万军马。如此强的军事力量,一直让朱棣颇为心动。他为了能够借助这股军事力量帮他去打败他侄子,他不惜夸下海口说,“他日我君临天下时,必与你平分天下”。这诱惑太大,宁王其实颇为心动。虽说朱棣有可能翻脸不认人,但是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万一他信守承诺了呢。所以,朱棣成功骗取宁王的信任,平白得了一股精兵强将。这下,他可就是如虎添翼了。

㈡帝王之塌岂容他人酣睡

皇帝只有一个,皇帝的宝座也只有一个。平分天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朱棣成功打败侄子君临天下时,他最后履行承诺了吗?当然没有,毕竟帝王之榻岂容他人酣睡。他要开始为他的帝王之路扫清障碍了,任何威胁他地位者,都必须要斩草除根。以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宁王好歹是一方霸主,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感受到朱棣的敌意。为了保命,他必须要收起锋芒。他原本想的是得一个经济繁华的封地,就在那里过安生日子。可是没想到朱棣不允许,怕他势力壮大后威胁到他的地位。

㈢斩断宁王的羽翼,断其称帝道路

宁王的存在,当然会让朱棣心生不安。毕竟朱棣自己的皇位也是从侄子那里抢来的,他也怕以后宁王羽翼丰满之时,将他踹下皇帝宝座。为此朱棣采取了种种手段削弱了宁王的力量,以此来杜绝他称帝的道路。那么朱棣做了什么呢?首先找了一个经济落后的地方,那地方就是南昌,让他去那里呆着。南昌这个地方,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好,宁王到了那里是很难有翻身之日的。其次,暗中派了人前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有句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夏目历史君

2019年08月16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自古以来,无论是父与子,还是手足兄弟,大部分都会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很难有人能逃得过这个定律,结局也都很惨,要不就是失败的人被杀,要不就是被打压得再无反抗之力。那么借给朱棣八万人马的宁王真的可以和朱棣一起平分天下吗?

据《明史》记载,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手下有八万精兵,而且个个都骁勇善战,经常出塞作战,多次击退敌人,很受朱元璋的重用。

但自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就开始了削藩的动作,想要减少这些藩王对他皇位的威胁,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叔叔朱棣早就有了反叛之心,他首次派的兵去镇压叛乱,竟然被朱棣打败了,与此同时他又担心朱权会投靠朱棣,帮助朱棣一起反抗他,所以就下令让朱权回到京城中,但朱权还没有回到京城,就已经被他下令削减了兵力,他对朱权才比较放心些。

而且朱允炆又第二次派更多的兵去对付朱棣,而这一次朱棣的兵力快要抵挡不住了,便跑去他的十七弟朱权那里,向他的弟弟哭诉自己造反的原因,让朱权同情他,而且又是一个人进入大宁城,也不干什么,就只是和朱权叙旧,这让朱权放下了警惕。

等到送朱棣出去的时候,朱权才发现自己中了计,自己的兵被收买了,全家也被胁迫了,朱棣又对他说事成之后与他平分天下,他也只能跟着朱棣回北平一起谋反,把兵力都借给了朱棣。

可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履行他之前的诺言,而朱权也知道自己的哥哥的本质,也不强求,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想要换一个繁华的封地住,但多疑的朱棣都不允许,只让他在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四个地方选择一个,可最后不放心的朱棣又改变了主意,让朱权到南昌这个经济等各方面比较落后的地方去,什么东西都没有封赏给他,只送了他一首诗,不允许他建造王府,只能用当地的官府作为自己的房子,还派人去暗中监视他,只要有风吹草动就要立马告知朱棣。


有一次有个人暗地里告发朱权学习巫术去害人,而且还毁坏别人的名声,朱棣知道后就暗中派人去调查这件事情,想要收集证据以便打朱权一个措手不及,可以处死他,但却没有找到实证,就只好收手了。

而朱权也知道只有隐藏自己的才能,不结党营私、不发展自己的势力,才能让朱棣对他没有防备之心,才会放过他,让他安度余生。所以他早就将他的雄心壮志寄予在诗歌书画当中,与文人墨客交往,不谈政事,只谈诗情画意,还学习道法,拜道教张宇初为师,潜心研究道教经典,也沉迷于戏曲,不仅收藏了许多曲谱,还自己编撰了戏曲,如《卓文君私奔相如》,朱权只有这样才能躲过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