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15名面对不明地形、不利天气仍毅然跳伞的空降兵们面临了怎样的危险?

10年前,空降兵临危受命,从5000米高空纵身一跃,空降震中地带,撕开营救通道。他们在当时面临了怎样的危险?
  • 汶川地震后,15名面对不明地形、不利天气仍毅然跳伞的空降兵们面临了怎样的危险?-图1
  • 汶川地震后,15名面对不明地形、不利天气仍毅然跳伞的空降兵们面临了怎样的危险?-图2
20回答·67万阅读
张师傅评测科技

2018年06月08日

(英雄空降近照)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使我八万同胞遇难,对于整个民族而言,都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但正所谓“危难现豪杰”,在抗震救灾的宏大画卷上出现了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中国空军空降兵15名勇士拿奋不护身的一跳!

(当日高空空降的15壮士)

而这一跳,看似简单,实则危险重重。首先便是跳伞的高度。空降兵尽管在解放军序列中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军种,但其自身也有6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史,我国拥有一支较大规模的空降兵。但可惜的是我国空降兵长期以来进行的都是数百米的常规空降跳伞,对高空跳伞领域研究较少。这样一来,在灾区5000米高空跳伞便是一项极为艰巨的挑战。

尽管为了达成任务,我空降兵部队在短时间集结了15人专家水平的精英跳伞小队,但在高空跳伞环节时仍然险象环生。如带队军官李振波,其跳出机舱后发现主伞居然没打开,多亏其冷静应对,打开备用伞才化解难题。同时,由于装备问题,高空跳伞过程中,部分队员还发生了四肢发麻,短暂晕眩等情况。

(美军高空跳伞装备)

另一个主要危险来自于登陆场。据亲历者回忆,其在4000米高空俯视空降地域面貌时还感觉良好,地形似乎很平坦,适合着陆。可当下降到500米到300米的距离时,才察觉到危险,降落地域地形为丘陵地形,树木众多,难以降落。

(我空军高空伞降图)

总而言之,此次空降作战算是我空降兵部队高空空降的首战,为日后空降作战装备乃至技术的研发进步提供了经验。

兰风168

2020年10月16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当时由于通信线路中断,茂县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党和国家领导人迫切需要知道里面的情况来展开救援,先后6次派直升机进入茂县上空,由于天气、地形等原因都无法找到着陆点,时间紧迫,最后决定由15名空降兵跳伞下去来撕开救援的口子。

当时伞降高度海拔4999米,在跳伞运动上是一个极限高度。伞降情况是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地面引导。在这种三无情况下进行跳伞是空降大忌,无异于自杀式肓跳。对于伞兵来说他们都清楚这一跳意味着什么,48岁的带队所长李振波甚至向家人交待了遗言。但是在国家使命和营救人民群众生命面前,由所长李振波带头,就着浓密云层的一丝缝隙,15名勇士义无反顾的先后跳出了机舱。

由于开伞器的工作环境在海拔3500米以下,他们要在空中自由落体1000多米。严寒泌入骨髓,高寒缺氧,无异于跳进了冰窟窿。有几名队员甚至无法打开主伞,只能打开备用伞降落。在降落的过程中,他们清晰的看到了陡峭的山峰、奔腾的泯江、茂密的丛林、众横的高压电线和震坏的房屋,这些东西任何一样避不开,对他们都可能是致命的。幸运的是15名勇士都安全着陆,虽然有的挂树枝上,有的撞树干上有过轻微伤,但都无大碍。

着陆后他们又冒着余震的生命危险,历时7天6夜,徒步220公里收集资料,为救援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的跳伞在世界军事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子弟兵!

晓东有话说Sun

2020年09月13日

一、未知环境,前路未知,空前高度

汶川地震的到来 把一切地面通道毁坏殆尽,只能从空中进入,然而这是一场无指挥引导,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的 三无空降,就相当于让你在一座空旷的山崖下 跳下去,你不知道下面是什么,会碰到什么,就是盲跳,是跳伞大忌。而且跳伞地点为茂县本身就是高山峡谷地形,海拔四千多米,意味着跳伞必须在五千米左右进行,这是空前的高度,一不留神,可能面临的就是伞破人亡,但作为唯一可能进入灾区侦查的第一批救援力量,15名空降兵依然奋不顾身,依次跳了下去。

二、地形气象环境复杂

五千米高空首先就是缺氧,这是尤为致命的,人一旦长时间缺氧状态,大脑开始昏睡,还有高寒,雪山,在伞降过程中他们也逐渐看到 陡峭的山崖,大江,灾区各处倒落的高压线,各种丛林,躲不过任意一处,都可能致命,十分危险。

zd我眼中的世界

2018年09月07日

首先本人当年就是空降兵部队的一员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我为和他们是战友而骄傲自豪。他们面临的高风险不言而喻,高空缺氧、能见度低、地形复杂、天气恶劣,这些我们在平时训练时是不曾遇到的,但是国家需要我们挺身而出时我们必须站出来,灾区人民在渴望着解放军能早一点到来。当时的视频相信大家都看到过,飞机外面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5000米高空还是当时的复杂情况,有一点意外就是致命的,还好当时跳出的15名勇士都是老跳伞员了,每一个都有上百次的跳伞经历,处置特殊情况的能力是很强的,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英武·探猎

2020年07月17日

看了几个回答,不得不说,大家说的非常正能量,也说出了当年这些勇士面临的风险,而刚好当时英武也在抗震救灾的前线,更听到了很多当时这些勇士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高空缺氧、能见度超低、地形复杂、天气恶劣、山间侧风严重等等,说实话——当时英武就认为:这种天气跳伞是不可能的!

当我们达到四川广元青川县之后,才真正回想:这些空降兵是怎么跳下来的啊?太危险了......



1.说实话,当时我听到一个这方面的专家说:其实我们的高空伞降装备和技术储备是不足的!

2.当时用的所谓海事卫星电话,按道理接的是卫星,而且是军队配发的专用卫星电话,但是——依然有无法通话的情况发生!不接受反对,英武是现场见证者!

3.甚至,为了了解5月24日(还是25日的最大的余震,印象中是5.4级余震)余震情况,英武当时用的是民用版的收音机,听广播知道的。而我们当时用的还是非智能手机,除了短信就没有太多功能了。

对于这些勇士,英武十分敬佩,其他的不想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