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的新一团打得过坂田联队吗?你怎么看?

42回答·1.5万阅读
度度狼gg

2018年12月27日·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如果对抗日战争史有基本了解的话,你应该问假设把当年的八路军主力第386旅全部压上去,有没有机会打败坂田联队?答案也是否定的,陈赓的386旅完成改编时只有5700人,它的综合战斗力尚不及坂田联队的一半,就别提新一团了。




这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抗战初期的日军指挥机构,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常常是以一个野战联队抗衡黄埔系中央军一个甲种师来计算的。而一个满编甲种师有三个步兵团和一个野战补充团11000人左右,即便如此,很多时候,还是日军联队占据主动。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有一场不太出名的“永安战斗”,日军第3师团的石井信第18联队,与第74军廖龄奇的58师在永安县城对攻,最后的结果是日军伤亡800多人,第58师伤亡则高达50%不得不撤出战斗,有马第27联队连续打垮了第74军和第37军两个军部,是王耀武最窝囊的一仗。




《亮剑》中新一团在“苍云岭”的作战行动,既非包围日军、也不是消灭鬼子,而是一次寻找薄弱点脱离战斗的“突围”,只不过在突围之前为打乱敌人的指挥系统,用迫击炮端掉了日军联队部、击毙坂田大佐而已,根本谈不上重创坂田联队的主力,事实上也不可能。

至于李云龙嘴里的“打垮坂田联队”和参谋长所说的“击溃坂田联队”,都有夸大其词之嫌,听起来提气罢了。一次突围战斗,新一团能够全身而退就烧高香了,根本无法让鬼子一个联队伤筋动骨。张大彪冲的慢一点,就被兜在了包围圈里面,还是李云龙率队重新杀回去营救,这样的战斗局面,何来打垮敌人一说?从军事术语上说,“击破当面之敌突围成功”才是准确用词。




从兵力上看,侵华日军一个满编步兵联队有3800多人,下辖三个1100人左右的步兵大队以及数百人的联队直属队;而八路军的一个团基本都在1000余人,下辖三个300到400人的步兵营,后面李家坡战斗时独立团一营共有兵力360人是符合历史的,因此,新一团的兵力只有坂田联队的三分之一。

从火力上看,日军一个步兵联队配备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12到14门“九二式”步兵炮、6门反坦克炮、迫击炮12门和掷弹筒72具,部分联队还配属了山炮大队(8门山炮)。而新一团有多少家底呢?继任团长丁伟后来在大扫荡以后特地说过:新一团一亮家伙,三挺九二式重机枪、五挺歪把子轻机枪,以及少量的迫击炮和掷弹筒。




这简直没有可比性,日军联队的重火力几乎是新一团的十倍都不止。这还不考虑单兵素质、弹药补给、训练水平等其它方面的因素,完全是不对等的两个作战单元。剧中曾在侧面介绍了老鬼子坂田联队的战斗力,楚云飞的晋绥军358团一个照面伤亡300多人,孔捷的独立团甚至连政委李文英都牺牲了,可见战斗力的差距。

八路军的敌后作战,经常以一团甚至以上的兵力,伏击或寻歼日寇一个中队以下的作战单位,积小胜为大胜,遇到联队级的日军是不会硬碰硬的,否则既罔顾双方巨大的装备和火力差距,也不符合游击战的思想精髓。《亮剑》是一个“半神不神的”抗日剧,为了拔高李云龙的形象,在个别桥段是有演绎成分的,并不符合军事历史,观众也不要被误导。

老周常青树

2021年11月21日

日本鬼子如果是这么的不经打,何用动全国之兵力经过艰难的八年抗战。

炒米视角

2018年11月17日

谢邀@悟空问答。《亮剑》开场的戏就令人激动万分。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团长李云龙带所部人马从正面突围,冲出了坂田联队的包围圈,并且用了两颗迫击炮炮弹摧毁了坂田联队的指挥部。冲出包围圈以后,为了营救受伤掉队的张大彪,还来了个几进几出。


新一团的实际兵力和武器配置如何呢?

首先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八路军序列中,新某团和独立团这种编制,其实都非国民政府承认的正式战斗序列。当然八路军是从正式在编的军队里挤出一点口粮给他们的,但是他们的大部分粮饷还是要靠自筹的。

当然毕竟是李云龙的部队,肯定在配置上是要强于其他同类型部队的,毕竟李云龙还是很有办法“捞外块”的。但即便如此,新一团其实在剧中事又交代的,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营在300到400人不等,加上团部机关个直属连队大约不到300人,总之理论上不超过1500人。

至于装备,李云龙也在和赵刚吹牛的时候交代过,普通士兵的老套筒都换过了一茬(这就意味着,再新一团里连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是中正式或者三八大盖之类的步枪),九二式,歪把子有十几挺。但是没有重武器,杀手锏级的武器也就是迫击炮了,而且炮弹没几发。这个装备理论上和楚云飞的晋绥军,也就差个炮营了。而新一团自丁伟接手过去,就很快成为了386旅的主力团了。

坂田联队在电视剧中并没交代实际兵力和武器配置,但这不妨碍我们了解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查到一个日军的步兵联队(约3870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步兵大队(约1215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而且他们作战的时候还有其他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的战略配合。

所以相比之下,很显然单从兵力上就有很大悬殊。但是李云龙还是从正面突围出去了,并且干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部。按照兵力对比分析,让人觉得很神剧。

但是《亮剑》之所以精彩之所以永恒,那事因为每一个《亮剑》里的桥段,都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

而且这种从正面突围,并且成功的案例并不止一个。当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41年11月5日,沂南县留田村八路军的山东指挥总部在罗帅的指挥下,从3万日军包围圈的重兵集结的南面(也是正面)突围,并取得成功。

突围成功,是因为八路军山东指挥总部的兵力更强大吗?不是,而是战争艺术的体现。

南面虽然日军重兵集结于此,但是南面没有公路,到处是山,便于我军穿插,而且打防御战时,敌人兵力无法展开,无法快速调动。但是由于重兵集结于此,日军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八路军的山东指挥部人马敢从自己重兵集结的地方正面突围。

然而在《亮剑》里其实也一样。这种仗,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坂田联队占优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完全兵力展开,所谓正面硬刚,李云龙得部队再精锐,也干不过坂田联队。

坂田联队可是曾经打垮中央军的两个装备精良的师啊。但是坂田做梦也没想到,李云龙这厮冲着自己的指挥部就来了,而且直接留突击到离自己指挥部不足500米的地方。


本来自己也非常谨慎,把指挥部设置在迫击炮的射程之外。但是虽能想到李云龙直再往前掘进了50米,并且用了两发炮弹就把自己的指挥部给解决了?简直匪夷所思。但是李云龙冒了这个险,结果他就成功了。

而此刻由于苍云岭的地形,实际上坂田联队虽然是包围住了李云龙,但是对于李云龙而言这种地形之下,从哪里突围,其实面对的日军是一样多的。坂田联队根本无法快速调动自己的兵力。李云龙从正面攻击联队指挥部的时候,配置在其他地方的日军,即便接到了命令,等你赶到这边增援的时候,李云龙早大摇大摆出去了。等你再去截住张大彪的时候,李云龙又杀了个回马枪又回来了。由于是胶着战,所以重武器又用不上。


所以中国古人打这种仗的时候,才真正刁钻。通常是围三缺一,特意让出一个口子让你跑,然后再在你逃跑的路线上,设伏兵。在你逃跑的时候,在你屁股后面揍你,哪怕是李云龙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兵说

2018年11月24日·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李云龙的新一团属于我军抗战爆发后进行扩编而新组建的部队,不是由红军老底子组建的部队,前期也就称不上主力团了。至于抗战中后期,新一团当然是绝对的主力部队了。讲传统和根源一直都是我军的优良作风。同时根据《亮剑》的交代,坂田联队为日军甲等师团的头等野战联队,那可是鬼子精锐中的精锐。当然,李云龙最喜欢打的就是鬼子的精锐了。新一团能不能打的赢坂田联队,且看笔者慢慢的分析。

首先从两军人数方面来看,云龙兄的新一团初建,并未放开的进行发展,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500人,包含一个团部,下辖三个主力营,以及若干直属连。再来看日军的坂田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旅级部队,人数达到了3700多人。坂田联队拥有三个步兵大队,以及若干的支援型部队,比如运输中队。1500VS3700人,新一团在人数方面就远远的少于鬼子的坂田联队,处于劣势的一方。

其次是两军的武器装备,新一团当时的武器装备还算比较阔,拥有三四挺重机枪,十几挺轻机枪。鬼子的掷弹筒还缴获了不少,具体数量不详,十几具应该还有的。除了这些,新一团还拥有至少一门迫击炮。这可是好东西,对于新一团来说,它就是远程重型支援型武器。反观日军方面,坂田联队的一个大队的武器装备就已经超过整个新一团。一个步兵大队拥有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鬼子整个联队拥有几百挺轻重机枪。最重要的是鬼子联队还拥有炮兵部队,可以对新一团进行炮火压制,进而对其杀伤。在武器装备方面,李云龙的新一团完全就比不上。最后就是双方的士兵意志和指挥官的水平了。新一团的士兵战斗意志就不用多说了,国仇家恨对鬼子是绝对的痛恨。他们愿意也敢于和鬼子进行血战。鬼子虽然可恶,但是其战斗素养和技战术水平也是非常高。双方发生遭遇战,都会拼命的置对方于死地。然后就是双方的指挥官水平,李云龙属于我军比较擅长指挥作战的将领了,尤其是奇招。对面日军的指挥官也不差,水平也是比较高。坂田联队曾经与楚云飞交手过,咬住便不放,瞬间吃掉其几百人。总的来说,李云龙的新一团打不赢坂田联队,但是鬼子想吃掉新一团,那绝对要大出血。实际作战中,坂田联队本来有机会围歼新一团,李云龙却独辟蹊径,直接一炮轰掉坂田指挥部,从而正面突出重围。

风兮乎66

2021年11月24日

答:拿新一团去跟日军联队做对比,就相当于问村长官大,还是镇长官大,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新一团并没有打败坂田联队,而是从坂田联队的正面突围了。

在电视剧《亮剑》开场的时候,李云龙的新一团并没有打败坂田联队,只是从正面突围出来,当然,这也很不简单,能够从日军一个联队的正面突围过去,也说明李云龙的新一团很厉害。

在这场战役中,李云龙能够突围成功,说到底李云龙玩的一个"出奇制胜",一个是"艺高人胆大"。

坂田联队的军事指挥官,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武器粗劣的八路军部队居然敢从正面突围,另一方面,他也没有想到八路军会锁定他的指挥部,并且两炮击中了他。

而在李云龙来看,这就是艺高人胆大,富贵险中求的手段,就给了炮手两发炮弹,让他打中敌军的指挥部,可以说这就是赌博。

人死卵朝天,干就完了,这也符合李云龙一贯的作风,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第二发炮弹没有打中指挥部,结果会怎么样?

日军坂田联队的实力怎么样?

日军一个联队正常是3800人,并且拥有各种枪械2590把,各种炮14门,掷弹筒76把,还拥有马526匹,是正儿八经能够在野外进行野战的部队,反观新一团,也就一门炮,炮弹还不管够。

在《亮剑》中对坂田联队也多有描述,是日军的精锐,硬茬子,并不好惹,在忻口会战中,坂田联队击垮中央军两个师,在云岭反扫荡的时候跟独立团打了一场遭遇战,团长孔捷受伤,政委牺牲。

楚云飞也对坂田联队极为忌惮,按照358团参谋长的解释,得亏358团跑得快,不然就被坂田联队给灭了。

以日军一个四千多人的齐装满员联队,别说新一团了,就是当时整编完成的129师一起上都未见得能够打败坂田联队。

好像是白崇禧曾经说过,国军只有五倍于日军时方能开战,以当时装备较为精良的国军尚且如此,更别提八路军了。

在大多数战役中,都是我军防守,相对还能好打一些,如果是我军进攻,日军一个联队防守,估计不出一个军都很难打下。

在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129师主力上万人都没能全歼日本一个临时拼凑的五百多人大队;在昆仑关战役中,国军最精锐的第五军,以伤亡2.4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第21旅团5000多人,这还算大捷。

李云龙的新一团是一个什么样编制的部队?

大家肯定会对新一团这样的编制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样的编制呢?实际上在八路军中,类似新1团,新2团,独立团这样的部队番号都不是国民政府承认的,也就是野鸡团。

在亮剑中,攻打山崎大队的时候,129师轮番上阵,直到最后才让独立团上,也就是因为他们不是主力部队,而是替补的。

正常这样的团编制在建立初期的时候有一千五百人就算多的,在陈锡联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129师385旅的独立团只有一千二百余人,而正常一个八路军的标准团都在三千人左右。

新一团从坂田联队正面突围的时候,差不多也就两千多人,不仅人数上比日本人少,装备上就差更多了。

所以,拿新一团跟坂田联队做对比,根本就是拿村长跟镇长比官大小。

以上这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