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为什么不选择主动收缩战线?

主动收缩战线可以回收兵力,可以避免部队供给被切断,可以避免在海上与美军以1:1、2:1、3:1甚至更大的比例拼消耗;东南亚虽然有大量资源,但是生产基地不稳定,资源运回国内极其困难;还不如收缩战线以逸待劳。
7回答·1646阅读
战情速递

2019年01月06日

一句话,主观上不愿意,条件上不允许!

中途岛战役虽然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海军已经彻底丧失了实力。中途岛海战改变的只是日美双方航母的实力对比,恢复了日美海军力量的均势,结束了战争爆发以来日本海军的攻势而已。中途岛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仍然拥有大小型航母8艘,战列舰12艘,其实力仍然不可小觑。对日本人而言,只要家底没丢光,那就意味着还有翻盘的机会,不搏一次又怎知最终的胜败?

东南亚的石油、橡胶以及粮食是日本人最需要的资源,也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日本法西斯如果真的能够如此轻易舍弃这些资源,他们也就不会甘冒大险进攻美国了!日本本就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支撑,日本人还吃什么?拿什么东西造武器?恐怕美国人只需要把日本围困起来就能逼得日本饿死一大批人!东南亚的资源就是日本人的“命根子”,根本不可能如此轻易的放弃!

主动收缩防线,确实可以收缩兵力,但防线的收缩同样也会造成战略空间的缩小。战略空间越小,战场主动权越小。如果日本将战线彻底收缩到日本本岛,那美军的轰炸机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日本本土的安全,没有一个可靠的后方又谈什么以逸待劳?美国的综合国力本就在日本之上,一味的退缩只能给美国更多的喘息机会,一旦美国彻底缓了过来,日本又如何与美国争?日本只有不断地进攻,不断的压制对手,或许才能有取胜的机会!虽然日军的统帅都是战争疯子,但他们还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从主观上讲,日本法西斯根本舍不得失去“到嘴的肥肉“,况且日本海军还有实力与美军一较高下,那他们自然不会愿意主动收缩战线。从客观条件上讲,收缩防线只能让日本更加被动,白白让美国人占了便宜,所以收缩战线也只是一条下下策。

文/历史文斋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历史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DS视频

2019年01月07日·空军之翼站长

多谢邀请。笔者近年出版两本有关日本海军军舰图文史的著作,写作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思考。

美军轰炸机飞跃富士山


首先,军事战略上的收缩战线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防御上节约兵力,积累更多进行反击战的兵力和物资。就和踢足球一样,如果对方球队比你强,那么你和对方打对攻就不聪明,应该后撤在禁区前沿——换句话说就是收缩战线,等对方久攻不下焦躁的时候,突然进行快速反击偷一个进球,这场比赛说不定就你赢了。

二次大战打到1942年下半年,日本遭遇了中途岛战役失败,而德国深陷斯大林格勒泥潭。日本这边后文再讲,德国这边吧,战后很多原德军将领就指责希特勒这个原下士瞎指挥,冬季之前不收缩战线,结果让第6集团军被苏军包了饺子,被一举扭转了东线战略主动权。按照这些将军的说法,德军应该主动后撤,将战线上的“突出部”拉平,节省下来的兵力在后方组建“应急救火队”。在苏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时,德军防御部队应该有限抵抗、逐次后退,形成苏军进攻的“突出部”,然后抓住机会突然反击吃掉“突出部”内的苏军。

纳粹德国


这些德军将领们所主张的“防守反击”对不对呢?从军事战略学说角度,没有错。从实践角度说,很多次经验证明德军可以这么打,效果非常好,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就是陆军元帅曼斯坦因抓住进攻苏军后勤不继、过于突出的机会突然反击,创造了“哈尔科夫奇迹”,止住了东线南部战场上德军颓势,为当年夏季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创造了条件。

但是站在希特勒的角度,这些将军们只考虑近期一个月、甚至一周内的军事战略问题,是错的离谱,而他考虑的是“千年帝国”、长久的战略。斯大林格勒顿河咽喉、哈尔科夫工业重镇、顿巴斯盆地的资源、乌克兰的粮仓,你们说丢就丢?后方的工厂要不要煤铁开工,人民要不要小麦来做面包?

希特勒检阅德军


今天来看,这场争论两方都是错的。希特勒抛弃正确的军事战略,葬送了德国军队精锐。而他的将军们不懂如何为国家战略服务(虽然这国家战略是邪恶的)。

然后再转回日本方面。由于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一向觉得自己除了人有点多(还要向中国东北移民),其他一切都很少,所以德国将军们那种为了保住部队、不惜暂时放弃些占领区域的想法,在日本将军脑子里倒是压根不存在的。日本和美国之间进行的太平洋战争,主要是海上的战争,所谓收缩战线如果是放弃太平洋上的岛屿,例如拉包尔基地、特鲁克基地,并不会起到什么节约兵力的作用,因为海军的战列舰、航空母舰就是那点数量,并不会因为收缩了战线就有增加。相反,对于海军而言,控制海域越小,活动范围越小,越不利于自身战力的发挥。

德军作战


日本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中途岛战役惨败后他们便失去了战略主动权。美国的战略反攻迟早要到来,而澳大利亚肯定是美国进行反攻的主要基地。既然如此,在美国反攻到来之前切断澳美之间的航线联系就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就是日本在中途岛战役过去不过两个月,又与美国之间开始旷日持久的瓜岛战役原因所在。瓜岛战役中日本陆军、海军各自指挥又犯了很多错误,而最关键的是拼消耗他们当然拼不过美军,最终失败退却了。

因此,从总体战略而言,无论日本还是德国,进行大范围的战线收缩并非其可以进行选择的选项。这是其国家指导层疯狂发动侵略战争必然导致的结果。这与日军、德军各自在战场上犯下的指挥错误,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

失败的日军

流沙司光

2019年01月06日

原因有三:一,战争需要大量的资源比如铁矿石,煤炭,石油,食品等,日本缺少战略资源。二,士气,士气可鼓不可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收缩兵力和战线。收缩了战线本土会更快受到的攻击。三,日本二战时在亚洲布局时间长,防御体系建立起来,美国需要分兵各个攻占,也减少了日军的正面压力。同时美国战线拉长日军可以攻击其后勤补给。

Smile语过添情

2019年01月14日

中途岛战役日本为何不收缩?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武士道精神,日本战时是军国主义国家,无论是高层还是中下军官都以武士自居,考虑作战计划的时候从来没有撤退计划,原子弹爆炸后日本还提出一亿人玉碎的口号,日军作战非常的顽强,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还有很强的国力兵源也没有损失多少,所以这是第一点。

二:资源问题,珍珠港以后日本从美国进口不到任何战争物资,最重要的石油来源于文莱和印尼,当时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如果放弃这些地区那么战争也坚持不下去,我们都知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日本还在制定作战计划。

三:实力问题,当时放眼亚洲日本海军绝对是天之骄子,无论是数量质量和士气,虽然中途岛(命运五分钟)损失了四艘航母,但日本海军的精华还在,同时也还能组织起大规模的战斗力。

大概就是这些吧,有不对的欢迎指教。

范巴斯滕说体育

2019年01月06日

日本收缩战线会失败的更快因为同美国来比相差悬殊的有几十倍了!二战美军能够吊打日军的主要原因就这五个字:生产力差距。打仗打的是钢铁,我们看下美日对比:二战中美国生产力最高的1944年全美钢铁产量8000多万吨,日本同期最高峰仅有700多万吨!

整个二战美国生产8万多辆坦克、1400万辆汽车、30万架飞机,建造了航空母舰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64500艘登陆艇;日本战时生产坦克5000辆!航母15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63艘、潜艇126艘!不成比例的差距啊!

打仗也打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现代战争对兵源素质的要求更加高!开战前美国持有民用飞行驾照的就有三十多万人,二战期间共输送空军飞行员43万人;同期日本每年补充的飞行员数量不到一百人!百倍数的差距,日本怎么可能赢! 中国要是没有美国的援助根本无力坚持抗战!苏联要是没有美国的强有力援助同样顶不住德国的凌厉攻势!仅有海外遍布领地的英国可以不在美国的支持下力拼德国可仍然得到了至关重要的美援!

难怪都这样说:二战期间,美国是业余时间打日本!主要时间削纳粹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