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为何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

1821回答·1513万阅读
历史可叹

2021年04月17日

李世民对李元吉恨之入骨,他不仅砍下了李元吉的头,霸占了他的妻子,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又过继给李元吉,声称“让你后继有人”,齐王妃究竟有何魔力,能让李世民如此垂涎?故事还要从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出身说起。

李渊建国,形成三子制衡,李世民被逼无奈予以反击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渊起兵谋反,长子李建成连续攻破西河城、长安城,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了唐朝,此时李建成顺理成章成为了皇权继承人,留在宫中接受政务培训,以便接手政权。

李建成的母亲窦皇后还有三个儿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李玄霸早年夭折,李渊便让李世民和李元吉镇守边疆,与李建成形成相互钳制。

李元吉从小长相丑陋,母亲窦皇后生下他后甚至想将他丢弃,幸好一位侍女善良地收养了他,才让他有机会长大成人,可李元基并不懂得报恩,此后找了个理由将自己的养母杀了,由此可见其残忍至极的性格。

李世民和李元吉一同征战,李世民文韬武略样样胜过李元吉,让李元吉十分嫉妒,于是他找到了李建成,想同大哥一同联手除掉李世民。

李建成知道弟弟能征善战,但是李建成心慈手软,优柔寡断,与李元吉的狠毒形成鲜明反差。李元吉为此精心安排了四次谋杀:

在齐王府安排心腹宇文宝刺杀李世民,可惜因为李渊在,被李建成制止;请李世民喝酒时,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喝完后吐血数升,差点因此死去;勾结外部势力,想趁乱除掉李世民;借出兵迎送之际,妄图完成刺杀。

在刺杀李世民事情上,李元吉曾得到过李渊的默许,李渊说“他的军队在你(李元吉)这儿,你带着几万人到昆明去,我带着李世民为你践行,然后将他杀掉,就说是暴毙身亡”,也就是在第四次刺杀之际,李世民幕僚打探到消息,如此下去,不是你亡就是我死,由此逼迫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先发制人。

在玄武门前,李世民砍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悬挂示众,把李渊吓得够呛,无奈之下,他只能把玄武门之变平定义为剿灭叛乱,将李世民扶上了太子之位,乖乖地退位,让手握兵权的李世民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妻子,生了个孩子还过继给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和李建成的全部子女统统被处死。李元吉和李建成的王妃都被关押在一处狭小的房屋内,处境堪忧。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世民竟然霸占了李元吉王妃杨氏,而杨氏却没有任何的名分,她的头衔一直跟着李元吉的称号而发生改变,从贬为庶人到海陵郡王妃再到巢王妃。

李世民不但霸占了杨氏,甚至还与她生了一个孩子李明。李世民将李明过继给了已经死去的李元吉,此举明摆着就是给李元吉难看,名义上却说“是为了让他后继有人”,实际上他的孩子早已经被李世民斩草除根。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经想将杨氏转正,但遭到了魏征的阻拦,魏征说

“陛下,您不可以辰赢自累!”(你不能让辰赢这样的女人毁了一世英名)

辰赢是谁?她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公主,先后嫁给了晋怀公和他的叔父晋文公,由此成为了“既淫且贱之人”的代名词。魏征提醒李世民要有大局观,但话说得相当直白。

没想到,李世民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赞许,直接否定了当初自己的想法,笑称“只是开个玩笑”。

其实,在李世民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汉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样的观念,因为他骨子里流淌着鲜卑人的血液,李渊父亲是汉族人,母亲孤独氏是鲜卑人,他妻子窦氏也是鲜卑人。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李世民从小就是个胡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任何影响,为了争夺权势,不仅可以杀死兄弟,甚至杀死自己的爹都有可能,兄弟的妻子、母亲纳入后宫在他看来也并无不可!

李世民霸占杨氏的几点原因

很多人会问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娶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反而娶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呢?

答案有几点,最重要的第一点是杨氏长得十分漂亮,对她的描述可以这样形容“亭亭玉立,国色天香,知书达理,花容月貌”,当时郑观音已经28岁了,古代女人保养技术不行,28岁相当于现在40多岁,与20岁左右如花一般的杨氏相比没有任何优势,选择杨氏顺理成章。

其次,杨氏出身于豪门世家弘农杨氏,父亲是大唐的宰相杨恭仁,杨恭仁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杨氏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才女,长得好技能好,这样女人谁不喜爱呢?

另外,李世民对李元吉恨之入骨,他采用这样的方式有报复的目的,毕竟对于三番五次想要害死自己的李元吉,李世民想起一次恨一次,霸占他的妻子能够解恨,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点原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李世民缺乏亲情,而杨氏嫁给长相丑陋的李元吉本身就是无奈,她见到高大威猛的李世民难免不想要结为连理,成为宠妻,只是迫于自己的尴尬位置,自己无力改变,只能曲意迎合,两个内心受过伤的人走到一起,抱团取暖,李世民在杨氏身上感受到了温情,杨氏则在李世民身上享受到了爱恋,这也不失为各取所需。

李世民当时拉拢杨氏背后势力的目的,不过对于独掌大权的李世民来说,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治理国家,正因为他对兄弟有愧,所以多少年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此来弥补自己当年犯下的过错。

不过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李世民晚一点下手,自己就会成为刀下鬼,站在王权宝座上,手中的刀剑没有不染上鲜血的,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

结语: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齐王妃,主要原因在于她长相貌美,让李世民无法自拔,其次是报李元吉杀自己之仇,另外则是杨氏也喜欢他,能给他带来温暖的感受,让他忘掉杀戮中的残忍和血腥,只可惜杨氏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到头来,儿子确实是自己的,只是父亲变了人。

顺天府尹

2020年08月22日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李世民仅仅是见色起意那倒没什么,毕竟在风气开放的唐朝这谈不上是什么丑闻,问题是,李世民与李元吉这一对亲兄弟的关系,已经颠覆了我们的三观,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命悬一线,却还在拼尽最后力量欲至李世民于死地,也难怪李世民会强占齐王妃,还把他与齐王妃生的儿子又过继给李元吉,算是狠狠羞辱了这个阴险狠辣的弟弟。

关系失和,李元吉选择站队太子


李元吉与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都是窦皇后所生,他还有一个早逝的哥哥李玄霸。李元吉究竟为何与二哥李世民失和,史书记载语焉不详,但从一些史料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虽然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是李元吉这个人嫉妒心很强,他早年与二哥李世民从平四方,李元吉自己也很有军事天赋,但每一次出征,光环几乎都被二哥夺走,武德五年(622年),兄弟二人合力征讨鲁王徐圆朗,李世民留李元吉单独与徐圆朗作战,自己返回长安修整,结果没等到徐圆朗的军队,却突然冒出刘黑闼从突厥返回夺取夏主窦建德故地,李元吉兵力有限,只能眼看着刘黑闼攻城陷地。

李元吉自小长相奇特,用现代审美观来说就是长的“既丑又怪”。窦太后因为厌恶他的长相差点将他抛弃,幸得侍女陈善意秘密抚养他才得以重见天日。然而,同样奉行外貌主义的李世民对这个弟弟不怎么待见,反而是太子李建成与这个弟弟关系走的特别近。也因此,李元吉决定与大哥李建成联合,想尽一切办法算计李世民。

兄弟之间既然已经产生裂痕,接下来自然就是各种算计,其终极目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绊倒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未来登基扫清障碍。

李世民长年在外领兵作战,他背后的武官集团势力不可轻视,然而作为高祖颇为疼爱的儿子,李元吉的狠辣果决在此后的时间里尽显无疑,他可以为了大哥,为了自己(李元吉也有当皇帝的野心)对李世民不折手段,想尽一切办法陷害他。

兄弟倪墙,李元吉尽显其手段阴辣

为大哥,为自己,李元吉可以不折手段,想尽一切办法绊倒李世民。



为了对付李世民,李元吉联合太子李建成,两人分头招募勇猛死士,收容逃亡罪犯。还勾结后宫妃嫔,挨个儿奉承,又重金贿赂中书令封伦作为帮凶。在两人的分头运作和妃嫔不断的吹枕边风下,高祖逐渐疏远李世民而偏爱李元吉。一次,李世民陪同高祖圣驾移齐王府,李元吉大喜,觉得这是千载难逢刺杀李世民的好机会,便提前让自己的护军宇文宝潜伏在自己的卧室,准备伺机暗杀李世民,关键时候,李建成却犹豫了,气的李元吉当即就生气的说到“为兄计尔,与我何干”(只是为大哥着想,与我有什么相干)。

李元吉多次在高祖面前进谗言希望能杀了李世民,幸亏高祖头脑还算清醒,没有听从李元吉的话。见无法利用高祖杀死李世民,李元吉便与李建成加紧谋划,准备乘着李世民北伐突厥之机夺取秦王府的精锐部队,并借在昆明湖为秦王设宴饯行的时候预埋伏刀斧手将他杀死在帷幕后面,对外就说他是暴病死去。

李元吉李建成自以为计划安排的天衣无缝,但是百密一疏,率更丞王晊听到这个阴谋,而王晊正是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内线,他急忙把两人的阴谋秘密高速给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召集秦王府的官吏商议,大家都觉得秦王不能再坐以待毙,值此关键时候,更应该当机立断,乘太子、齐王阴谋还未得逞,应该先发制人,于是李世民决意发动玄武门之变来个绝地反击。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差点命丧李元吉之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一,一切准备妥当后的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而当时对兵变浑然不知的李建成与李元吉刚到临湖殿,便绝周围隐有杀气,感觉不对劲的两人立即掉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在前面搭箭弯弓欲射杀李世民,但因为太紧张,三箭皆不中,反而是李世民从容搭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及时赶来的尉迟敬德率领精骑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落下马。不料此时李世民的坐骑突然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狂奔入玄武门旁的树林 里,因为马速太快,李世民重心不稳从马上跌落,倒地不起,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危极关头,尉迟敬德跃马而来喝止住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李渊庇护,但尉迟恭很快便追上,放箭将他射死了,李元吉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尽杀诸侄,霸占齐王妃,一代雄主的另一面



玄武门之变以秦王李世民大胜而结束,随着太子、齐王在政变中死去,李世民已铲除了自己继位道路上最强的两大对手。但是,对李建成、李元吉展开的事后清算才刚刚开始。

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毫不留情的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杀。李世民即位后,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皆以王礼葬之。两人的谥号都是下等谥号,李建成由皇太子降为亲王,李元吉由亲王降为郡王。

冷血无情的李世民尤其痛恨李元吉,而齐王妃杨氏彼时尚年轻,且又颇有姿色,在仇恨的心理作用和美色的诱惑下,李世民强行霸占了齐王妃杨氏。

高宗显庆年间,高宗下旨将太宗与齐王妃杨氏所生之子曹王李明被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这一番操作怎么看都觉得哪不对劲,太宗霸占了自己的弟媳,两人生下一个儿子后再过继给自己的弟弟,这种羞辱方式堪称高明,李元吉若九泉有知,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李世民强占齐王妃的深层原因



比起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显然对李元吉的仇恨要更深,从过往李元吉对他处处使计暗算来看,李世民对这个弟弟早已经是恨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李元吉死时不过二十四岁,齐王妃杨氏当时也才二十出头,李世民不管是垂涎于齐王妃美色,还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强行霸占齐王妃,确实是有悖人伦之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如果是李世民出于报复心而霸占齐王妃,那这件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世民与齐王妃杨氏生下的最小儿子曹王李明之后被过继给李元吉为嗣,相信也是李世民生前就已经安排的,如此想来,李世民这个人可真的够腹黑啊。

七休先生

2020年12月12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李世民不止霸占了自己的弟媳齐王妃,还与齐王妃生了个儿子,甚至还有过要把齐王妃立为皇后的打算。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玄武门埋伏兵士,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悉数诛杀,随后又把他们的儿子斩尽杀绝。然后李世民又软禁了父亲李渊,并逼迫李渊将帝位禅让给自己,改年号为贞观。史称“玄武门之变”。

当了皇帝之后,李世民也深知自己的皇位来得实在说不上光彩,再加上做为一个有点“完美主义控”,不愿在史书上留下污点,并有着“千古一帝”至高追求的皇帝,李世民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23年的“贞观盛世”。

可如此在意自己名声的李世民,为何在杀了弟弟齐王李元吉之后,还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媳齐王妃呢?

后宫三千佳丽难道不香吗?或者齐王妃真的美得让李世民把持不住吗?或许也有这个方面的原因,但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去看,便会发现原因绝不会这么简单。

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走进这一段1000多年前的历史尘烟!

玄武门之变

先了解一下齐王妃的生平。

齐王妃本姓杨,因为史料并无具体名字的记载,所以称之为杨氏。杨氏出身豪门世家弘农杨氏,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花容月貌。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后,就封了15岁的李元吉为齐王,然后杨李联姻,杨氏嫁给了齐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妃。

据史料记载,齐王李元吉在出生时,母亲窦太后因嫌弃他长的丑而不愿意抚养,于是便命侍女把他抱出去扔了。结果那个侍女不忍心,就偷偷的把李元吉抱回家秘密抚养。

后来等到李渊回来后,侍女才把这个事情告诉李渊,就这样李元吉才得以保全。可是善良的侍女救了李元吉一命,却没有得到他的善报。有次侍女在做事时因为犯了一件小错,便被李元吉处死了。

由此可见,李元吉此人实在是个刻薄寡恩、多疑猜忌之人。事实上史书上对李元吉的记载就是“凶狂骄侈,猜鸷好兵”。这样看来,李元吉也实在不是什么良配。杨氏的这段婚姻可能也实在算不上幸福。

《新唐书》: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及长,猜鸷好兵,居边久,益骄侈...后元吉中创,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壮士拉死。

齐王李元吉 剧照

唐朝的天下平定后,秦王李世民功名日盛,使太子李建成深深忌惮。于是李建成联合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两方人马明争暗斗,冲突愈演愈烈,迅速上升到彼此暗杀、毒害等手段。

在杨氏成为齐王妃几年之后,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宫城玄武门旁埋下伏兵,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举射杀。之后李世民本着斩草除根的想法,将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建成的所有儿子们全部杀掉。

而李元吉被杀的5个儿子中,虽然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一定有齐王妃杨氏所生的儿子。

李元吉被杀之后,齐王妃和李元吉的其他几个姬妾还有李元吉的几个女儿一起,居住在后宫的一间拥挤狭小的宫室里面。

不久之后,齐王妃便得到李世民的宠幸。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齐王妃就这样和自己的杀子仇人姘居在了一起。

后来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去世后,在公元642年左右,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明。当时李世民非常高兴,就要立杨氏为皇后。

不料这个想法一说出来,便遭了那个史上著名的直臣魏征一番驳斥,魏征说“陛下呀,你是德比尧舜的明君,怎会为了这个像辰赢一样的女人来自毁名声呢?”

这个辰赢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公主,曾先后嫁给了晋怀公和他的叔父晋文公。所以古人明确将辰赢定性为“即淫且贱之人”。

在魏征看来,杨氏你的儿子都被李世民杀了,而你还和李世民保持同居关系,去迎奉李世民。那不是即淫且贱又是什么?

所以李世民虚心纳谏,就没有再提立杨氏为后的事情。非但如此,还自始至终都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的正式编制,也就是说杨氏并没有任何名分,死后也没有陪葬李世民于昭陵。

而杨氏的封号也一直在随着李元吉死后被追封的封号变更而变更,从齐王妃到海陵王妃,再到巢剌王妃。所以杨氏一直是以李元吉正妃的身份,做着李世民的弟媳兼情妇,被史官藐视!

魏征: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辰赢贱...且为二君嬖,淫也。

辰嬴 剧照

那么,李世民到底为何要霸占弟媳齐王妃呢?

1、首先,面对美色没有把持住,这个是真的!

李世民把李元吉、李建成二人诛杀后,又把他们的儿子杀光了,但是并没有对女眷开刀,而是把他们两家所有女眷全部集中起来各安置在一个地方。

李建成当时有个太子妃名叫郑观音。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和家中女眷一起居住在长乐门附近。孀居于此,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

而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则是直接居住在皇城后宫之内,这可是离李世民最近的地方呀!《新唐书》上记载说,杨氏与家中女眷一起居住在后宫一间拥挤狭窄的宫室“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於危疑之地”

由此可见杨氏刚开始的时候处境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她离李世民近呀。有这么一个美人经常在自己附近晃悠,掌握生杀大权予取予求的李世民想不腐败都难。

于是在几年之后,杨氏终于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还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在长孙皇后去世后,若不是直臣魏征太直,深得李世民宠爱的杨氏就成大唐皇后了。

《资治通鉴》: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2、更深的原因,是为了报复三弟李元吉。

若要排出李世民一生中最痛恨的两个人,一个当然是迫他签订《渭水之盟》让他引为奇耻大辱的突厥颉利,而另一个一定就是李元吉,他对李元吉的痛恨甚至超过李建成。看看李元吉到底都对他做了些什么呢?

公元622年,随着李世民威望日盛,李元吉便多次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杀掉李世民。并对李建成说“我替哥哥亲手将他杀掉!”。

有天李世民随李渊一起去到李元吉府中,李元吉便埋伏刺客准备痛下杀手。可是李建成生性仁爱宽厚,便制止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公元624年,李建成也深深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威胁,对李元吉说“关系到安危的大计就在今年了”。于是李元吉主持招兵买马,募集勇士秘密送往长安伺机图谋李世民。后来行事不密被人告发才终止。

后来李建成与李元吉多次计划针对李世民的杀局,然后多由李元吉统筹执行。比如让李世民骑乘野性难驯的烈马,或者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或者勾结李渊后宫的妃嫔在李渊面前谣言诬陷,或者用重金收买、刺杀、诬陷李世民身边的武将...使尽各种手段,但都被李世民一一化解。

在玄武门时,又是李元吉先张弓向李世民射了三箭,只是没有射中。所以李世民心中一定对李元吉有着滔天的恨意!

所以,李世民得到李元吉的宠妃齐王妃之后。大概率是因为齐王妃的美艳再加对李元吉的报复心理,便占有了齐王妃。

所以后来齐王妃和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世民把他取名为李明,然后把他过继给李元吉,意思是让李元吉后继有人,不断了李元吉这一脉的香火。

把别人杀了,然后占了别人老婆,然后和别人老婆一起生了个儿子,然后说把这个儿子过继给他,免得断了人家香火。这个事情说来都让人感到阵阵恶寒,这对李元吉来说是何等侮辱。

如果李元吉泉下有知,不知他的棺材板能不能盖住!

还有人说李世民之所以占有齐王妃是因为她出身顶级门阀弘农杨氏,李世民想借助弘农杨氏的力量稳固统治。但这样的说法其实是讲不通的,因为齐王妃在李世民的后宫根本就没有正式编制,自始至终她都没有任何名分,甚至她连死后都不能入昭陵。

所以,最为合理的说法便是面对美色当前,李世民没有把持得住。再加上为了对李元吉进行报复和侮辱,才与齐王妃有了这一段不乱之恋。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8年08月09日·历史作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所有的兄弟。两个月后,逼迫父皇李渊让位,顺利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世民在位23年期间,励精图治,从谏如流,锐意改革。使得唐朝在贞观年间国富民强,社会安定,民心依附,达到鼎盛时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不愧为一代贤主。

但是,历史上对李世民混乱的后宫也多有批评,尤其是他在杀死李元吉后,还将他的妻子纳入后宫,占为己有,上演了一出 “哥占弟媳”的闹剧,给后人留下口实,被世人口诛笔伐。

(李世民剧照)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世俗观念,将自己的弟媳杨氏霸占呢?

说法一,杨氏很漂亮。

杨氏的确是个大美女,史载:“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材婀娜。”这三个词语,足以刻画出杨氏的姿色和气质。如果把杨氏放到现在,那绝对是一个世界顶级模特。

据说,当初李元吉和李世民关系还不错的时候,李元吉曾宴请李世民,席间叫上杨氏作陪,李世民被杨氏的美貌所倾倒,目不转睛地盯着杨氏,“如坠云雾”,李元吉发现后,善意地提醒二哥,李世民因慌乱还失手打翻了酒杯。

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齐王府,迅速地找到了杨氏,带回府邸。顺带下令将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掉。

(杨氏形象画)

说法二,李世民很好色。

对于中国封建帝王的后宫,历来有“烂汉脏唐”的说法。的确,唐代帝王后宫的“脏”是有名的。既有“子占父妃”的李治,又有 “父占儿媳”的李隆基;更有甚者,武则天和女儿天平公主共用面首薛怀义;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共享俊男武延秀。

李世民和唐朝大多帝王一样,也非常好色。他在位期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天下美女的收罗,一旦喜欢,便纳入后宫。他有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还拥有年近50,仍然美若天仙的萧皇后;后来还娶了一对寡妇姐妹,那就是韦贵妃和韦昭容。当然,他还有人间尤物武则天。

说法三,李世民有胡人血统。

李世民确实有胡人血统,李渊母亲独孤氏、妻子窦氏;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妻子长孙氏,都是五胡中的鲜卑拓跋部。虽然在胡人中,兄娶弟媳是一种惯例,不算什么,但李世民毕竟是正宗的汉族男人,该遵守汉族礼法,不能逾越汉人道德底线。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政治需要。

李世民是通过政变上位的,这让他的皇位得来多少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他需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和认可。在政变之时,李世民把齐王府和太子府的男人都杀死,是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对于女人,把她们纳入后宫并善待之,多少还可以为李世民挽回一些名声。

而且,杨氏可不是一般的民间女子,其背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

杨氏出身名门望族,其祖上大有来头,是弘农杨氏。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就是这个家族的后裔;汉末三国时期名臣、太尉杨彪也是弘农杨氏出身,当然,还有那位因太过聪明而惹来杀身之祸的杨修(杨修是杨彪之子)。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将杨氏纳入后宫可以一箭双雕,既实现了自己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的夙愿,也可以取得弘农杨氏的支持,确保自己的帝王之位。

(玄武门之变)

正是基于杨氏家族势力庞大,李世民在长孙皇后死后,为了进一步拉拢关中杨氏家族,也为了讨杨氏的欢心(杨氏一直对李世民杀掉李元吉的儿子耿耿于怀),他曾一度想立杨氏为后,“帝宠之,欲立为后”。

亏得不怕死的魏征力谏:“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意思是说,陛下是要立志做像唐尧、虞舜一样的明君,怎能立弟媳为后呢?岂不贻笑大方吗?李世民方才打消了立杨氏为后的想法。

至此之后,李世民再没有册立过皇后。

小文观史

2021年04月14日

说到开放的唐朝,李氏家族的绯闻必须排第一。

您瞅瞅,前有李世民弑弟娶弟媳,后有其子李治娶后妈(武则天),其孙李隆基娶儿媳(杨玉环),还有唐顺宗李诵娶了爷爷唐代宗的才人王氏。可谓江山辈有人才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今天咱们来说说,李世民与弟弟李元吉、弟媳杨氏的因缘际会。

李世民和李元吉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父亲是唐高祖李渊。在儿子堆里,李世民排行老二,李元吉比李世民小五岁,排行老四。

公元602年,李渊当时还是一名隋朝官员。有一天,一个看面相的书生路过李家,便对李渊说道:“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当书生见到4岁的李世民时,他紧接着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听罢,心里美滋滋的,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他将“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李世民也确实聪明果断,在父亲的培养下,他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还擅长骑射,文武双全。

李渊也挺努力,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父子同心,攻入了长安,终结了隋朝。

第二年,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秦王。


相比从小就获赞“吉人天相”的李世民,李渊的四子李元吉的童年就悲催得多。

李元吉刚一出生,就因为长相问题,遭到了生母窦皇后的厌弃,便命侍女将其抛弃。

要说李元吉也够倒霉,好不容易来一趟人间就秒变“弃婴”,当时李渊也不在家,侍女只得窦皇后的命令,将襁褓中的李元吉带走,幸运的是,这位叫做陈善意的侍女心地善良,她没有将李元吉丢弃,而是偷偷带回家抚养。

等李渊完职回家,侍女便将这件事如实禀告,李元吉才得以重新回到李家生活。


不过这个侍女并没有因此事换来李元吉的知恩图报,相反却被成年后的李元吉迫害致死。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大唐后,李元吉也被受封齐王。

李元吉性情骄侈,爱好打猎。他曾经说:"我宁可三天不吃东西,不能一天不打猎"。猎杀时不仅践踏农田,射杀家禽,还纵容手下抢掠百姓财物,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619年,刘武周向南进攻汾州、晋州。李渊便令李元吉镇守并州。也正是因为李元吉的放纵失职,在敌军来袭时,他居然带着妻妾独自逃回长安,导致并州失陷。


李渊气得公开放话要杀掉李元吉,好在礼部尚书李纲及时劝导,李元吉这条命才再次得以保留。

对比陪着父亲李渊打江山的李世民,李元吉实在是差之千里。此时的李渊,内心最中意的便是二儿子李世民。

两个儿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兄弟关系倒也无碍。

直到后来,李元吉联合李建成算计李世民,这事像一根刺一般,扎进了李世民的心里。

公元623年,李元吉跟随着李建成,二人“狼狈为奸”。他们招募勇猛死士,收容逃亡罪犯,甚至还勾结后宫妃嫔,又重金贿赂中书令封伦作为帮凶。无中生有地给李世民制造各种罪名。


在长期的挑拨离间之下,李渊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李世民的负面消息,李渊逐渐对李世民失望,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为了自己的利益前程,李元吉还对李世民动了杀害之心。

有一次,李世民陪同唐高祖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还提前安排自己的护军宇文宝潜伏在卧室,准备暗杀李世民。李建成担心偷鸡不成蚀把米,便阻止了这次暗杀行动。

李元吉不死心,一直寻找着机会,想除掉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和李元吉陪同李渊去太和宫避暑。出发之前,李元吉就向李建成汇报自己的计划:“等我到了太和宫,就派精悍的将士抓住他。把他关进地窖,只开一个洞口递送食物。”


本次出行避暑,碰巧又遇到突厥军队围攻乌城。李建成再次抢了李世民立功的机会,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军讨伐突厥。同时还将李世民的精锐部队全部都抢夺而去,充实李元吉的军队。

在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陷害下,李世民失去了李渊的信任不说,秦王府的兵马也被李元吉趁机抢了去。一直到听到了二人密谋要杀害他的消息,李世民这才下定了决心,准备开始他的绝地反击。

他向李渊弹劾李建成、李元吉与继母尹德妃、张婕妤通奸偷情,淫乱后宫等罪行。

李渊经彻查,李建成、李元吉勾搭成奸的种种罪行被坐实。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长安城的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这场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除掉了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成为了最后赢家。

唐高祖李渊也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李渊退位,改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

赢者为王,败者为寇。李元吉的家眷妻妾,全部被囚禁在李世民的后宫。

这些被囚禁的家眷中,便有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

杨氏生得极美,很快就被李世民发现,成了唐太宗的宠妃。


在李元吉生前,杨氏并无子嗣。也正是因为她未曾生子,她才能全身心接受李世民给她的宠爱。

试想,如果杨氏给李元吉生了孩子,那么在玄武门兵变中,她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在李世民的刀下,恨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有后面与李世民的恩爱情感呢!

李世民与杨氏感情甚笃。她还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

即便如此,这份感情依旧有牵绊。因为杨氏的身份,从头到尾都是李元吉的王妃。她的封号也一直随着亡夫李元吉的变化而变化,从齐王妃到海陵王妃再到巢王妃。


而她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也一直是哥哥与弟媳的关系。

说到底,杨氏只能算唐太宗李世民的情妇。

名不正,言不顺。他们的儿子李明,也只能喊亲生母亲杨氏为“四婶”。

为了让杨氏“转正”,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

结果因为魏征一句话,李世民放弃了给杨氏转正的想法。


魏征说了一句:"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什么意思呢?

原来,辰赢是秦穆公的女儿,曾经嫁给过两个国君。也正是因为嫁了两位国君,给国家带来了诸多的麻烦。魏征就是在提醒李世民要以史为鉴。

转正失败、夫亡子死的齐王妃杨氏,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


那么,李世民对杨氏的占有,究竟是爱情,还是政治呢?

笔者认为,政治考量是第一位。

“玄武门之变”后,东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府李元吉的兵马,一度与李世民秦王府的军队发生火拼较量,后来李世民取得唐高祖的谕旨,才让局势缓和下来。

局势虽然暂时平静了,但是安定人心,也是李世民面临的必修课。

这个时候,东宫和齐王府那些残余的家属女眷,便是李世民用来体现仁政的最好机会。

这些亲眷,对李世民无法构成威胁,所以完全没必要手刃她们。于是李世民便将她们纳入后宫,不仅可以为己所用,还能体现自己的仁慈,一举两得。


而这些女眷中,只有杨氏脱颖而出。

杨氏虽然是李元吉的王妃,但是她来头也不小。她还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怎么说都是属于名门望族。

李世民新帝上任,灭掉了反派势力后,他的江山更需要支持的中坚力量。杨氏作为杨家的一员,在朝廷中,杨氏家族的力量也不小。为了大局的维稳,李世民与杨氏交好,不亏。

于是,智慧的李世民,娶了绝色美女,满足了自己低级的欲望,也争取到了杨家势力的支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其次,杨氏本人的美貌所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杨氏是出了名的美女,在贵族王侯间,其美色广为人知。

史书上并没有对杨氏的美貌过多描写,但是李世民从众多女眷中看中了杨氏,也足以证明杨氏的风采过人。

李世民虽说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但是爱江山也爱美人,实属男人本色。

所以他看到美女杨氏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她纳入后宫,而且还十分宠爱她。甚至愿意为了她打破常规。

如果杨氏姿色平庸,见过美女如云的李世民,也不会如此厚待一个“寡妇”了。


其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隋唐时期,由于隋朝统治时间过短,北朝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在北朝贵族里面有一个传统可行的官吏,那就是将对手的女眷俘虏,纳入自己的后宫作为妾室。

另外,唐朝的开放风气。男女之间都比较奔放不羁。在现代人看来,这种兄娶弟媳的做法实在有悖人常,但这个放在唐朝,压根儿就不是大事。

所以说,李世民宠幸杨氏,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