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到最后才看清楚,然而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3回答·6910阅读
心态不错

2019年02月25日

看到这个话题,一下子蹦入我脑海的就是七个字“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钩起我内心深处对母亲满满的怀念和回忆。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姐姐和哥哥,母亲是40岁生的我,当我稍微懂事的时候,就知道她一直在为生计而忙碌。当时父亲在镇上的油米厂上班,姐姐在下乡插队,哥哥因家中成份不好上不了高中,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每月24元的工资,那是全家一个月的依靠。包括租房、姐姐的生活补贴、我的学费等都在此列,往往是入不敷出。记得那年,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到油米厂去扎油把,就是压榨油时垫在豆饼成形前上下的隔层,防止模具粘连用的那种麦草把。扎一个才几厘钱,一天下来,起早带晚也就能挣二毛钱左右,每天回到家,手臂都累得抬不起来,还要为全家洗衣做饭,操持家务。

说起来母亲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可是不但没想到几天福,还成了“四类分子”家属,受尽歧视。后来,哥哥插队到农场的时候,家里买了一部绞绳机,用从周边农户邻居买来的稻草,加工成一卷一卷的草绳,卖给农具厂做包装农具产品用。有一次,母亲顧了个邻居聋子大叔,帮助去五里外的农具厂送草绳,用的是手拉的板车,车子装的满满的,前面拉车的聋大叔也看不到后面推车的母亲,在过一个洼地水沟时,车身一扭,把推车的母亲甩出了几米远。聋大叔毫无知觉,继续拉车前行,母亲被甩出后,眩晕症发作,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后来还是路遇好心人,帮助送医抢救才转危为安。

记得我去当兵的前夜,母亲在床上抽泣了一夜,后来他回忆说,姐姐、哥哥插队、插场都不是很远,想了可以去看看,可你这一去就是干里以外,想了几年都看不着啊!等我转业回到地方,母亲又把家中三间平房的西房间腾出来(哥嫂住东房间)让我们住了一年多,她和父亲挤住在平房山墙边搭建的临时棚户里,直到我单位分配住房才搬回。

到了九四年,我的工作也安稳了,整个全家家境普遍转好,父母亲该享受天伦之乐了。那时,每到周末,姐姐和我们全家都到父母和哥哥一起居住的家中,看望父母,打打小牌,拉拉家常,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好景不长,九九年,母亲患上胃癌晚期,经多方治疗也末挽留住她的生命。

母亲的一生,勤劳质朴,低调和谒,与邻居们相处和睦,宁可自己吃若,也不相求别人。现在每每想到这些,心中常常泛起愧疚,愿天堂的父母一切安好!

可能有些文不对题,但却触发联想,不得不说,还请各位见谅!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字内容无关联)


湖水涟漪8

2019年02月26日

潜意识里,,没有归路,,像浮萍一样,,处处都是着力点,,处处都是家,,处处都不是家,,潜意识里,,归路一直在心中,,那就是牵挂,,身不由己的牵挂,,眼里看不见归路,,心里也有归路,,回不去的归路,,日常复制着心中的牵挂,,好比,,每逢佳节倍思亲,,好比,,月圆人团圆,,恋想,,在传统里,,传统的语言,,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化,,都是人生归路,,形散神不散的牵挂,,无敌的情感,,左右我们,,身在曹营心在汉,,🌺🌺

我的梦1768

2019年02月26日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压力,生活的快节奏,慢慢的忘记初心,只想着名利,如何赚钱,而丢失了原本的快乐。现在回头可能不应该这样。

思无邪OO

2019年02月25日

当时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Man牌记忆

2019年02月25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其实很多人说的到后来才看清楚,只是到后面换了一个角度而已。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办法真正看清楚一个事情呢?其实很难。在心理学的世界里曾经有心理专家做过实验,一个人90%的决定几乎都是不靠谱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现在站在家门口,我站在你面前,我突然告诉你,我这就有条蛇,你想想你会是什么反应?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做出过激的反应,惊慌失措的跑开或者是躲进家门。

但作为局外人,你们觉得如果你真正清楚现实的话,你会做什么样的决定呢?实际上真正理性的决定是把搜索引擎拿出来查一下,这条蛇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是喜欢伤人的还是害怕人类的等等等等,而不是惊慌失措的逃跑。而且不管过多少年,这个反应很难改变。

所以说真正的看清现实,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句话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说,多年以后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换一个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

而找不到来时的路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最初的理解发生了错误,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之后的换角度看问题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如果他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话,也不会想要去找来时的路。而找不到来时的路,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没有办法改变错误,找一个借口。

所以其实可以看出这句话在逻辑上只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说法,说出知道自己犯了错并且无法改变错误的说法,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