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残人性的印度童婚,女孩10岁就要嫁人,为何屡禁不止?

47回答·452万阅读
花木童说史

2019年11月09日

几岁就嫁人,12、13岁当母亲,是不是很恐怖、很耸人听闻?然而这种情况在印度的农村地区,至今仍还普遍存在。

童婚制度在印度已流传了几千年,虽然在英国殖民时期及印度独立以后,当局都曾出台过法律予以废止,但收效甚微。

这种摧残人性的陋习,为什么在21世纪的印度还大受欢迎,甚至连立法也杜绝不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印度人大部分都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的古老法典均提倡女孩在月事之前结婚,因为这样父母去世后可以升天,来世可以改变卑微的命运。

并且按印度教教义,新娘的年龄为新郎的三分之一左右,会成就一段美满婚姻。男性一般15岁左右就通晓人事,老婆可不就才几岁而已。

二、印度人有非常浓厚的“处女情结”,人们担心月事之后会出现不纯洁现象,于是就早早为儿子张罗婚事。

对于女孩而言,如果年纪稍大还未订婚,那将很难再嫁出去。因而很多父母在女儿还在吃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不过在月事之前仅是订婚,真正过门一般在12岁左右。

三、早婚可以节省嫁妆。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低种姓女人简直没有地位,只是一个干活、生育的机器。

结婚后遭受家暴、甚至叔伯兄弟的欺凌,都是常有现象。为了让女儿到婆家不至冷眼相待,父母不得不配上一份丰厚的嫁妆,至于彩礼在印度是没有这个词的。

而印度教义是鼓励早婚的,因而按照习俗,早婚的嫁妆一般只需正常彩礼的1/4。

低种姓大多都是穷苦百姓,丰厚嫁妆实在掏不起,所以为了节省一点钱,才不得不将女儿早早嫁出去。我国为了娶媳妇而发愁,印度为嫁女儿而操心,其实出发点都是为了儿女。

四、执法不严。虽然印度制定了废止早婚的法律,但形同虚设。因为早婚主要是宗教思想与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造成的。

如果真想解放妇女,必须打破传统枷锁。但印度教、种姓制度的创立者、几千年来的统治者都是高种姓,谁会为了女人地位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呢?因此印度早婚现象是个难解的局。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史之策

2019年11月08日

屡禁不止的印度童婚,背后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和中国的裹脚一样,作为一种陋习,童婚现象在印度流传了几千年。不过中国的裹脚已经被废除,然而在印度某些地区,仍然流行着童婚。

那印度的童婚都是怎么举行的呢?童婚,童婚,那就说明双方都是小孩子。童婚的年龄参差不齐,小的还在襁褓里面,大的也只不过是十一二岁,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四五岁左右。

这些四五岁的孩子有男有女,通常是女多男少。另外就是女方年龄普遍较小,男方年龄相似,或者是十几岁左右。那么童婚的仪式是什么呢?

首先,童婚当中的女孩,不管大小打扮的都和正常的婚礼一样。然后在大人的引导下,围绕着一堆所谓的圣火走上三圈。结束之后,坐在一个类似托盘的大圆盘里面。

而在童婚当中的男孩,一只手拉着女孩的面纱,然后围绕着火堆也走上三圈。当两人都走完三圈之后,则代表着他们结合在一起了。

随后由僧侣抱着新娘和新郎,围绕着火堆走上一圈又一圈。火堆旁边则是围着一群又一群人,这些人又是敲锣打鼓,又是载歌载舞。经过一系列仪式之后,两人的婚礼算是结束。不过即使是结婚,两人也只不过是四五岁,四五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所以在结婚之后,男女双方一般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直到女方长到十一二岁,才会被送到夫家。

但是来到夫家之后,也意味着噩梦的开始。命不好的,丈夫半路夭折。按照印度教的习俗,只要是举行过童婚,女方必须为男方守寡,而且还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即使丈夫活得好好的,嫁过去后也会是一个出气筒。只要稍微不如丈夫的意,便要遭受一顿拳打脚踢。

那么印度童婚情况有多普遍呢?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在1983年5月17日这一天,就有超过1万名以上的儿童结婚。1993年的4月底,在印度的斋普尔地区,有500多名儿童举行了童婚。

当然这个日子不是随便选的,是印度教祭司查阅相关资料,选出来的良辰吉日。所以你也会发现,印度的童婚基本上都是聚集在某一天,而且多是扎堆结婚。

就比如说上面的拉贾斯坦邦,由于孩童基本上都举行了童婚。所以对学校进行调查的时候,有的学校有超过30%的孩子处于已婚状态。对该地区的已婚夫妇调查,25%的夫妇年龄都在15岁以下。

如此大规模、高度聚集化的童婚,难道政府就不管吗?其实政府不是没有管过,早在1929年的时候,印度就颁布了禁止童婚法的法令。但是后来情况表明,这部法令更像是一纸空文。

1978年,印度政府进一步修改法令。把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从15岁提高到了18岁,男性的结婚年龄也从18岁提高到了21岁。然而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童婚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童婚现象屡禁不止。1994年的时候,印度时报对某个200多人村子进行调查时,发现该村童婚的新娘最大不超过12岁。

当问到该村村民为什么要举行婚礼?村民们说由于婚礼花费太高,造成了村子的贫困。原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越早举行婚礼,花费越少。越是扎堆举行婚礼,也是越省钱。哦,这就明白了。原来这是陋习造成的,部分人认为,如果年龄越大,以后结婚的时候花费越多。尤其是在印度这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度里面,想要嫁女儿必须拿出来高额的嫁妆。

有的家庭为了筹出足够的嫁妆,不得已要把房子卖掉。而对于那些四五岁就已经把姑娘嫁出去的家庭来说,就没有这么多压力了。因为正常婚礼可能要花费几十万,童婚可能只有几万卢比。

如果只是经济原因造成童婚,那么政府的法令很容易就能改变这一陋习。然而归根结底来讲,造成童婚的根本性原因还是印度教造成的。

比如说印度教的《魔奴法典》规定:30岁的男人应该娶12岁的姑娘,24岁的男人应该娶8岁的姑娘。在这部法典还规定教徒最低结婚年龄是8岁。如果是同一种姓,还可以比8岁更小。

正是这种宗教经典的影响,造成大部分信徒认为应该早点结婚,而正是印度教这些法典的颁布,造成即使是有法律禁止童婚的情况下,部分人仍然是以法典优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印度教教徒认为。如果在自己去世的时候,身边能够有儿子和孙子陪伴,那自己的灵魂将会得到救赎,原因是已经经历了生儿育女的痛苦,死后不需要再去受罪了。

所以部分印度教教徒认为,应该让孩子早点结婚,最好能够来一个四世同堂。

因此综上所述,印度教童婚现象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复杂。而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仅仅靠法律的约束还不行,必须从根本上解放民众思想,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历史知事

2019年11月11日

10岁就嫁人,为何最大民主国家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

四五岁就嫁人,最大民主国家印度的人权悲剧绝非童婚,而是这个

在印度,最恶毒的诅咒不是让你下辈子投胎到畜生道,而是让你做女人。为什么呢?因为印度的女人地位极其低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很多印度农村,惨无人道的童婚制度依然很流行。

摧残人性的童婚,绝非10岁就嫁人那么简单

在印度,到底最小的新娘是多小?恐怕超出你的想象。据报道,2013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100多英里的村庄,一名只有7岁的新娘巴沙妮跨过新郎家里的门槛,成了一名8岁男孩的妻子。当巴莎妮想要解开面纱呼吸新鲜空气时,被奶奶阻止了,奶奶告诉她"绝对不可以在长辈面前暴露面目。"

事实上,印度的童婚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流行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其实早在1929年,印度的英国殖民地当局就通过一条法律,要求女子最低结婚年龄是14岁。到印度独立后,女子最低结婚年龄提高到18岁,搭1978年,更是把结婚年龄提高到了21岁。可是,在强大的传统势力夏,法律的规定简直就是笑话。

甚至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为了让女孩子越来越糟嫁出去,还有专门的阿卡蒂节,每次都有上万名儿童结婚。阿卡蒂节上, , 可以看到大人们带着 " 小新娘" 和 " 小新 郎" 在牛车 里或列 队徒步而行。 去结婚的儿童们 , 有的睡在母亲怀里 , 有的坐在父 母膝上 ,他们东张西望 , 根本不知道发生 了什么事情。有的儿童,可能还不会走路,就坐在托盘上嫁给了别人。

为什么印度会流行童婚?总结起来有5点:

1,印度教是提倡童婚。《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 " 30岁 的男人应 同 1 2 岁的幼女结婚 , 2 4 岁的男子应同 8岁的幼女结婚 。 " 甚至,印度教很多教徒坚定认为,必须让女孩在初潮(通常12岁)来临前嫁人,否则女孩的父母都有可能堕入地狱。

2,童婚意味着更加节省。印度出嫁的女孩,不仅得不到彩礼,反而会付出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根据印度规矩,女孩需要提供的嫁妆于女孩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所以,女方父母为了节省嫁妆,希望早点结婚,而男孩父母也为了早点给孩子定下终身大事,避免将来打光棍,也非常热衷于给孩子早娶。据说,在印度的阿卡蒂节上举行儿童集体婚礼,可以给每一家省下至少2万卢比的开支。

3,家庭观念促使童婚。印度教中有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说法,早生孩子家庭中的长者来说意味着养老的保障。女子在12岁前结婚,可以促使她在初潮来临拥有生育能力后第一时间为家庭生下孩子。有很多的印度老太太,逼着自己只有十几岁的曾孙结婚,就是因为她想在临死前看到自己的曾孙子。

4,印度人也有贞节观念。在印度,女子极有可能遭遇强J,田野里放牧、坐公交车、独自一人走在野路上,都有可能冲出来一伙光棍汉为他提供免费种子。被打了排子炮的女子,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嫁妆才能嫁出去,还只能嫁给老光棍或艾滋病患者,或者说只能用自焚保持家族的清白。所以,让女孩早点嫁出去,也算是规避强J的有效办法。

5,印度政府基本没有行政能力。印度有13亿人口,可是印度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却缺少管理庞大国家的经验。在印度并没有完备的结婚登记制度,大部分的婚姻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政府来领取结婚证,印度民众也不期待腐败无能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婚姻权利。所以,当大规模的儿童集体婚礼举行时,印度政府既不可能提前知道,更没能力及时制止。

虽然印度被美国多名总统夸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印度依然在流行着摧残人性的童婚。其实不仅仅是童婚,印度从文化到传统习俗上对女性的摧残从未停止。印度最残忍的婚姻制度不是童婚,而是萨提制度。萨提制度认为,丈夫的早死是因为妻子的原因,所以当丈夫的尸体在火葬时,寡妇应该坐在柴堆上一起烧死。所以萨提制度也被人直接称作是"寡妇自焚"。

印度人权状况如此恶劣,但我们却从没听到美国等国去谴责印度的政府的不作为,反而是菲律宾禁毒、俄罗斯反腐成了西方国家人权攻击的主要对象,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远方风林

2019年11月10日

在印度,骂人最狠的一句话不是问候别人家的先人,而是“祝福”对方生个女儿。

印度的重男轻女到了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步,再加上“要命的嫁妆陋习”,导致女孩子尤其是中低种姓的女孩子特别没地位。

之前,阿米尔汗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每年印度至少有100万女婴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已经被流产,而即使她们侥幸生了下来,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被直接溺死。

至于女孩10岁嫁人,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减轻家庭负担啊。

在印度,女孩子要嫁人,必须准备一笔丰厚的嫁妆,嫁妆越多,以后女孩子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如果嫁妆给的少,这在以前的印度,新娘搞不好会被丈夫烧死。

不过,如果女孩子嫁的早的话,那娘家就不需要出多少嫁妆了,出嫁年龄越低,所需的嫁妆就越少。

所以,很多印度小女孩,七八岁就嫁出去了,这时候家里甚至不需要承担什么嫁妆了,而且,还能省一张吃饭的嘴,这对于贫苦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

所以,想要杜绝这种童婚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那些高种姓人家的女孩子,就能过的“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逍遥惬意,印度的一切传统习俗和她们是绝缘的。

在高种姓社会,婚姻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很重要的,底层社会那种极端的重男轻女现象在高种姓人群里是不存在的。

高种姓家的女孩子,从小就按照精英的标准去培养,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虽然婚姻大多还是父母之命,但也是门当户对的,嫁妆也是相当丰厚的。

当然,高种姓人家未必看重这个嫁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家族的联合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而数以亿计的底层民众,在印度的底层社会里,过着相当苦命的生活。

不光生活不易,这些底层女孩子,还特别容易遭到侵害。

前段时间,《2018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榜单出炉,印度不出意外“荣登”榜首。

2012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公交车轮J致死案,女大学生被活活虐待而死,而在新德里,天天都会发生至少一起恶性性侵案。

面对恶性膨胀的性侵案,很多印度男人表示:女性穿着暴露,就活该被强X。

在印度,如果你杀了一头牛,那你几乎就死定了,很多人会追着你想弄死你,而印度女子在遭到侵害后,几乎得不到司法的救援。

警察们在接到相关报警后,基本上都是一副“懒洋洋”的处理方式,一件性侵案件的审理过程,经常要拖沓十几年的时间,受害人和加害人有时都不一定在这个世界上了。

更可怕的是,之前有多次当受害者衣衫破烂地带着破碎的心前往警察局报案后,警察局的警察竟然把受害者再次强暴来演示“案发现场”。

就这么的,很多案件就不了了之,很多罪犯也至始至终没能被绳之以法,得以逍遥法外,继续祸害世间。

印度有一个首席部长奥姆·普拉卡什·乔塔拉对此曾表示:她们应该在16岁结婚,这样丈夫就能满足她们的性需求。她们就不会乱跑了。”

蓝风破晓

2019年11月12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五月,春天的花开得正艳,拉贾斯坦邦的玛尔瓦尔地区,很多个孩子穿着红装,有的十岁出头,有的八九岁,还有的六七岁。
看着大人们严肃的表情,孩子们想笑,却又不敢笑。
其实,孩子们哪里知道,就是在那一刻,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注定了。

这个场面,是印度边远山区的一个童婚现场。

为什么印度政府口口声声喊着民主,时时向西方国家学习“人权”,而印度的“童婚现象”屡禁不止呢?

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有着古老典籍的支撑

谁都知道,孩子太小结婚没什么好处,但印度有些地区的大人却依然故我,这里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古老的典籍支撑。

印度《摩奴法典》 中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啥意思?男人可以比女孩大18岁结婚。这真的是对男人的纵容,也是对女孩的残忍。

不仅在《摩奴法典》中描述了童婚现象,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多处记载了童婚的习俗 。更夸张的是,在《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就可以结婚了。

印度的女孩子童婚完了之后,也不是马上到夫家,毕竟太小。这时候会继续呆在父母家里。当女孩子的年龄达到十岁以上,在十一二岁时,就可以到夫家了。

从此,女孩的命运如何,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印度童婚屡禁不止,和大人的迷信也有关系

其实,印度政府有自己的明文规定,1929年英国在的时候,提出了禁止童婚的法律,要求男女最低结婚年龄是18和14岁,但没有执行下去,来自各土邦的阻力太大。

1949年,印度独立了,再一次提出禁止童婚,并把结婚年龄定到了男18岁、女15岁,但执行的还是不彻底。

1978年,印度再次调整适婚年龄,将男孩结婚年龄定到了21岁,女孩定到了18岁,但执行的依然不彻底。城市当中的高种姓人群,执行没问题,一般的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农村也没问题,但是那些遥远的土邦,那些遥远的农村,根本不当回事。为什么这样呢?

从典籍上来说,有一种说法是,在女孩发育前,结了婚,大人就可以死后升天。这个理由太强了,一代一代传下来。话说,谁不想死后升天呢?谁都想,于是,那些女孩就糟了秧。

虽然印度的法律在倡导适龄结婚,但印度人受迷信的影响,对法律毫无敬畏。

印度童婚屡禁不止,和钱也有关系

印度有一个传统习俗,那就是女孩结婚年龄越大,赔的嫁妆就一定更多。所以,童婚是廉价的,可以大大省钱的。

这事情影响太大,试问谁不想少掏钱?所以说,从经济的角度看,印度的童婚成本更低,费用更省,这导致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

只是人们总是忽略,钱相比自己家孩子的幸福,哪个更重要呢?

也许,有些印度人这笔帐也能算得过来,但是习俗的影响力太大了,让印度人深受其害。

印度的童婚更多存在边远山区,以及低种姓人那里

边远山区,意味着两个字“落后”。低种姓,意味着对迷信更加热衷。

当人又落后,又迷信时,更相信典籍记载,而更忽略法律。那些土邦,本来就俨然一个个的小王国,印度政府管理起来本来就难,何况面对传统习俗,土邦管理者们,更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高种姓当中,童婚基本没有,非常稀少。而高种姓人当中,关于嫁妆,也不是过于严苛要求,因为他们更挑对方的家世,更注重门当户对。

综合来说,印度童婚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一是有典籍支撑,二是印度人太过迷信,三是童婚省钱,四是大多在边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