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为何受到巴黎200万人的热烈欢迎?

3回答·143阅读
凉风秋月n

2019年03月20日

早年的伍德罗·威尔逊

有新思想就有旧思想,新思想之所以诞生,往往就是因为要打破旧的思想体系。巴黎和会上的威尔逊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尝试向当时的欧洲大国首脑们推销“十四点原则”,以取代已在欧洲国际关系领域统治两百余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欧洲是一个丛林社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本质是“强权政治”,武力成为衡量国家力量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凶险如原始丛林般的国际环境中,各国维持和平的核心就是“均势体系”,即通过维持各国力量的均衡来保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处于一种你强我也强,双方只好干瞪眼的生存状态。这种各自都心怀恐惧的生存状态会催生秘密外交与军备竞赛,而均势体系运作的后果往往是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满足大国的胃口告终,如在18世纪末,波兰的领土就曾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残忍瓜分。

欧洲均势体系的第一次被打破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拿破仑的出现,经历了反法同盟的六次围攻后,拿破仑最终被流放圣赫勒拿岛。这位不可一世的军事天才还是没能用他的战争才华改变欧洲的国际关系状态。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上组建了进一步强化均势的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虽然引入了同盟机制、国际会议制度和欧洲公法,但这种法律和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欧洲的均势,以强化后的均势来继续维系欧洲的和平。换言之,欧洲的政治首脑和外交领袖们,除了均势理论之外,再无其他医治欧洲糟糕国际关系状态的灵丹妙药了。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打破了欧洲的均势。

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团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总统密友兼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国务卿兰辛、总统威尔逊、

维也纳体系保障了欧洲将近百年的和平,转折点出现在1890年。这一年,俾斯麦告别了德国政坛,德皇威廉二世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转变为“世界政策”,开始建立强大的海军并同英法争夺海外殖民地。在大战将近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化,世界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谋求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国家形态演变,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帝国俱乐部”。

帝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重塑欧洲国际关系状态的巨大力量,它使维也纳体系分裂为德奥意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本来多个国家之间的均衡均势变为了两个大型军事集团的脆弱均势,在萨拉热窝事件的催化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18年1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山针对国会议员的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一战战后安排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年之后,举世闻名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威尔逊亲赴巴黎并在巴黎待了6个月之久,这不仅使他成为任期内首次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还使他获得了6个月的“十四点原则宣传推广期”。

威尔逊在巴黎的到来近乎一场“凯旋”。威尔逊自己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美国所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竟然会在巴黎受到200万人的热烈欢迎。


知否读书

2019年03月21日

十四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欧洲各国、各民族间矛盾重重,随时可能爆发另一场大战。十四点原则的提出为解决民族、领土、政治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向,给饱受战争困苦的法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十四点原则分:1 对一战后续事宜的安排;2 建立国际间有约束力的和平组织;3 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展望。

这些原则让法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因此大受欢迎。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