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品属什么级别?

77回答·30万阅读
魔方历史观

2019年03月31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清朝时期的九品官职不算高,但也不能说低。

清朝时期,官员品级上,是“九品十八级”,就是官职有“九个品级”,而每一个品级又有着“正从之分”。九品也是分为“正九品”和“从九品”。

在清朝时候,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封建政府体制,在官员的等级区分方面,也是比较完备。在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能够看到清朝的官员的官服上都有着不同的图案,有鸟有兽,这些图案便是一种清朝官员等级的区分。

清朝官员官服的区分上,大体是“文官为鸟、武官为兽”。

清朝的九品文官

清朝九品的文官,衣服上的补子图案为“练雀”,也叫做“绶带鸟”。这个图案自然不比一品文官身上的仙鹤图案,但练雀也是属于“吉祥鸟”,再者练雀的尾羽比较像古代帝王、官员的佩饰绶带,所以练雀也有着“权力”的象征意义。

清朝的九品文官对应的官职,有司书、县主簿、通判知事等官职,总体在级别上来说,不大,在清朝的官员体系中,也是比较偏下的一个层次。

清朝的九品武官

上面提到了,清朝官员的官服上的补子图案是不相同的,而且“文武有别”,武官官服上的补子图案,为兽类,如麒麟、狮子之类,而九品武官身上的补子图案是“海马”。

这个海马可不是我们当下所定义的那种海中的小海马,而是和陆地上的马一样,不过这种马不仅能在陆地上奔驰,还是在海洋中穿行。“水陆并行”,象征着将领在什么样的地形上都能英勇作战。

清朝的九品武官相对来说职位不多,有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之类的官职,相对来说,管辖的范围也不大。

清朝时期的九品官职不算高,毕竟在九品之上还有众多实权官职,毕竟有“九品芝麻官”这一说;但这个九品官职也不能说低,因为九品最起码还有个品级,比九品之下那些不入流的小官职,已经好很多了。

顺天府尹

2020年06月30日

我们经常以九品芝麻官来形容一个官员的官职很小,事实上九品已经是官员里面级别最低的官了,那么清朝的九品到底低成什么程度呢?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中央官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京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京官由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内阁、军机处和六部等几大类。

而地方官,则包括总督、将军、巡抚、将军、提督、知府、县官等。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这说明同一个级别的官也有正、从之分,比如最顶端的正一品要比从一品高上一级。

在严格的官员等级制度下,七品县令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属于芝麻小官,因此人们也常把七品知县称为“七品芝麻官”,但事实上在七品之下还有八品、从八品和九品从九品官,他们的地位比知县还不如,是真正的“芝麻官”。

九品官级别有多低?



官员级别高低,可以从他们所着品服(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和俸禄区别开来。

清朝文武百官所着蟒袍官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只能绣四爪五蟒;而朝冠与吉服冠区别不大,但冠后所插之翎枝就很有讲究了,只有五品以上才能用花翎,六品一下就只能用蓝翎。

当官的也要养家,官职的高低也决定了俸禄的多少。最高的正一品,岁俸达180两,最低的九品,只有35两的岁俸,而且级别越高待遇越好,这其中就涉及到养廉银问题,为了防止官员腐败,清朝对高级别的官员是相当慷慨的,其中一品大员的养廉金发放同地方总督标准,一年是一万六千两到两万两白银。武官里面,提督也可领880两,甚至小小的把总,一年也有100两。

但是养廉银只有七品(包括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领取,八九品的低级官员,就只能靠着这些微薄的年薪过日子。这也凸显出九品官员地位之低,简直和一品官员是天上地下之别,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比九品更低的官吗?有,他们统称为“未入流”



九品已经处于清朝“九品十八级”官制的末尾,还算是有编制的正式的官,在现代,也是处于体制内的国家公务员了。然而,在清朝官僚阶层,还有一批似官非官的人,他们统被称为“未入流”,是不在体制之内的。

这一群人,地位比九品小官更低,几乎没有任何物质保障,在京的包括五城兵马司吏目府使、医士、布政使司检校。地方上的正术、正科、训术、训科、典术、典科、关厅库大使、驿丞、茶引批验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会、道正、京师崇文门关分司副使、州县税课司大使全部都算是有司其职的小吏,多少还有些权力,却永远都入不了流。因此,九品芝麻官好歹还是官,以上这些连官都不是。

所以说,论当官,九品芝麻官还不是最卑微的,想想低下还有一大部分人连体制内的编制都没有,他们的心理应该平衡些了。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年11月22日

九品虽小,但这是一个标志,进入统治阶级的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其实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后,操纵社会大部分财富的小部分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开始建立军队,监狱以镇压敌人反抗,同时建造宫殿以彰显自己的身份,这些加起来就算是国家的雏形。

国家有皇帝,自然要有大臣。在清朝的官制中,官员分九品十八级,九品是其中最低等

按照规定,以下职位的品级为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的官位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当然了,九品不只是当官这么简单,实际上九品虽小,但是也算进入了统治阶级,不用服兵役和徭役,由国家供养,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中州史话

2021年07月13日


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进京见雍正帝,由于他藐视皇上,行止僭越,雍正一旨诏书将年羹尧一品的大将军连降十八级,贬到从九品的杭州城门守正。从清朝官职的最顶端,跌落到最底端,年羹尧这个过山车坐得真是爽毙了。



清朝的官僚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每类都是分成一至九品共九个品级,每个品级又分正级和副级,所以一共是十八个级别,就像现在的公务员分级、腾讯阿里的工资分级一样。一品是最高级别,是所有当官的人的终极梦想,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穷极一生也升不到一品,要做到一品不仅需要政绩考核优异,还需要优越的家族背景、皇帝的青睐、贵人提携。年羹尧家三世为官,他的爸爸年遐龄做到湖广巡抚(管湖南湖北两省),已经是从二品,年羹尧更是在康熙三十九年高中进士,用了十年就做到四川巡抚,追平了他爸爸的级别,后来凭借在四川平叛和清朝平藏之战中的出色表现由文转武,分别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进入顶级一品行列,位极人臣,将来是可以入供贤良祠的。



然而,雍正皇帝只用一旨诏书就将年羹尧一家三代的努力瞬间转化为零,直降到最末一级的从九品,放在多数人身上估计皇帝不赐你死,你自己都郁闷得要跳楼了。九品虽然是末流,是在官职中被所有人看不起、鄙视的,就像扑克牌中的小2一样,随便抽一张牌都比你大,但是九品好歹也是有品的,在官僚体系中还有不入流的,没有品级的,比着这些不入流的还是好一点,有了品你就有机会继续往上升迁,三年一次考核,前途还是有的。



东汉就有一个守城门的人叫郅恽,他在看守城门时有一天城门关闭了却有一帮人来到城门前要求开门,郅恽一问下面的人说是皇帝刘秀的车驾,叫他快点开门少啰嗦。刚正不阿的郅恽直接回怼,城门开启和关闭都有明确规定,现在已经过了时间,城门已经关闭谁来也不行,你们在外面等到明天天亮再进城吧。刘秀在城门下气的没话说,毕竟规矩是自己定的,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只得绕道其它城门进了城。第二天,郅恽又上书说刘秀作为一国之君沉迷打猎游戏,不把国家正事放在心上,言外之意你是不是想做个昏君呢。郅恽的话反倒让刘秀更加清醒了,他接受了郅恽的建议,并且把他调到京城陪太子读书,后来又升到县长、太守之职。郅恽之后,他的儿子郅寿为官以清廉著称,后来做到了尚书令、京兆尹这样的大官。从郅恽的事例来看,守城门这差事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也是有前途的。



和年羹尧同朝的名臣田文镜就是从微末小官升迁上来的,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就是中过举人但没有考中进士,一开始担任的正八品的县丞,比九品高那么一点点。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出身的问题,如果是科举进士出身,像田文镜、张廷玉、史贻直,中了进士后进翰林院,学习三年后一考试就分别任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等六品、七品的官,或分到六部各司、或外放到地方府县都是六七品的官,起点是比较高的,不会从八九品干起。而田文镜不是正途的进士出身,所以他的起点要低,是八品的县丞,就这八品还得是花钱买来的,因此在追讨国库欠款时老状元陈文盛才会趾高气昂地不搭理田文镜,正眼都不瞧他一下,状元一入官场就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比着田文镜的八品高着好几级。田文镜的快速升迁得益于曾和潜邸时的雍正共事过,得到雍正赏识,喜结善缘,因此在雍正即位后很快升到布政使、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



九品看起来算是一个官,但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基本属于干活办事的基层办事人员。在地方上县令是七品官,县令的副手则是八品,九品的县主簿其实就是掌握文书和日常杂务的,像个秘书似的。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其实是七品知县,而不是九品的主簿,知县可以坐堂审案,九品连坐堂的资格都没有。在京官六部当中九品大多充当办事人员,比如刑部的九品司狱,就相当于监狱长。礼部的九品读祝郎、赞祝郎,就是负责筹备礼仪活动中的操办引导。在武职官中千总是六品官,把总是七品官,在《雍正王朝》里被年羹尧杀掉的淮安营千总阮必大,就是六品官,手底下管着一个营上千号兵丁。更低的八九品只有在部分较小的汛界,临时委派的驻地委任的长官,能管理百十号人。



在官僚体系中九品不起眼,但是如果换个视角,站在平民的角度看,九品芝麻官也是官,依然可以有好大的官威。比如《雍正王朝》中浣衣局管事文宝生,江苏巡抚李卫翻案用到的牢头,扬州赈灾时替田文镜传话跑腿的小吏,看起来他们被人指挥,但在他们管辖的人眼里他们的权威依然不可撼动,犹如青天,文宝生可以肆无忌惮地骂领头的老宫女,牢头可以轻易地收取贿赂,没有他们的关照犯人在监狱里就得吃苦头,这都是肉眼可见实实在在的特权。因此,即使是微末的九品官,老百姓也是不敢惹的。



九品芝麻官只是官场的起点不是终点,万一像田文镜那样发达了,就可以飞黄腾达,鸡犬升天,世世代代成为达官贵人,成为众人眼中的人上人、香饽饽,所以即使是最低级别的九品官,依然有大把的人趋之若鹜,花银子、走关系地想搞到这个吃皇粮的瘦缺。

大狮

2019年04月03日

起初,我也没想到清朝真的有“九品”官衔,我以为清代最低官衔是七品,九品不过是王晶和周星驰虚构出来的罢了。但查过一些档案后,我才知道,原来九品芝麻官是真的唉。

九品官到底有多大,又享受什么样待遇呢?

九品在清代时期只能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至于待遇吗?跟一品官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清代的一品官员每年大约可以拿到折合人民币700万的工资及津贴,而九品只有不到两万。天呢,这是多么大的区别。

(以乾隆朝为例:一品:总收入约17000两 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约700万。九品:总收入约 45两 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约2万)

举凡看过《九品芝麻官》的朋友,都知道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原是个清朝的候补知县,他的九品官还是他老爹花了银子给他买到,九品官是有品级官阶中最小的官。这样看来七品芝麻官是个误会,九品才真正是个芝麻官!

而九品的官服也很“低端”,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服装是经过考证的,并非顺便找一件就穿上。包龙星做九品官时,他的官服补服(胸前的动物方块)里的只鹊(至于是练鹊还是蓝鹊分不清),反正就是长尾巴的鹊鸟。事实上,真实的九品官府也是这么一只鹊鸟。鹊鸟是不入流的鸟,也代表着九品是不入流的官。

当包龙星后来担任八府巡按时,他问黄一山饰演的同治皇帝“八府巡按”是几品?同治皇帝告诉他是“一品”。等到他重审戚秦氏灭门血案时,他官服上的补服已经变成了锦鸡,而锦鸡在清朝是二品,虽然也是大官,但并非一品。这一点道具组真的错了。

最后来一张“不会武功的常威”的剧照,常威嚣张的样子很欠揍!